论语(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 9787010177861 罗安宪-RT

论语(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 9787010177861 罗安宪-R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安宪 著
图书标签:
  • 论语
  • 儒家经典
  • 国学
  • 传统文化
  • 经典诵读
  • 罗安宪
  • 中华传统经典
  • 文化
  • 教育
  • 先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77861
商品编码:2981080325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论语(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

定价:27.00元

作者:罗安宪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0101778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了更好地普及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从中华传统经典中选编了*为重要、流传*广、影响*的重要经典,涵盖传统经学、哲学、历史与文学,成为“新十三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并开设经典诵读等级考试。文本的主要功能是诵读,故对文字不作解释,只对生僻字或易混字作注音。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其思想主要体现于《论语》一书。所以,要学习、了解儒家思想,*要读的书,就是《论语》。”其*后定稿,可能出自有若与曾参门人之手,故《论语》于孔子之外,称有若为有子、曾参为曾子。现存《论语》共二十篇。本书所选文本为传世《论语》,并依据中华书局出版的朱熹《四书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精心校订而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论语》 品读圣贤之言,传承千年智慧 《论语》,这部诞生于春秋末期,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人生智慧和道德规范,历经两千多年的洗礼,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穿越时空的智慧之声 《论语》并非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集。它以简练而隽永的语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在日常生活、政治实践、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对话,展现了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的高尚品德和渊博学识。翻开《论语》,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耳聆听圣贤之言,感受那份穿越古今的思想碰撞。 仁者之道的指引 “仁”是《论语》的核心概念,也是贯穿全书的思想主线。“仁者爱人”,孔子将“仁”视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基石。书中对“仁”的阐释丰富而深刻,既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也有“克己复礼为仁”的自我约束,更有“刚、毅、木、讷近仁”的品格修养。《论语》告诉我们,真正的“仁”不是抽象的道德说教,而是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在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的态度里。它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正直。 君子之风的塑造 《论语》中对“君子”的描绘,是理想人格的典范。“君子”并非仅指身份显赫之人,而是指那些具备高尚品德、广博学识、正直坦荡人格的个体。孔子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深刻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君子”思有所得,“小人”思有所图;“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鼓励我们追求“君子”之风,注重个人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以仁爱之心待人,以诚信之道立世。这种追求,不仅是个人品格的塑造,更是对社会良性发展的贡献。 教育智慧的启迪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育原则,至今仍是我们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展现了孔子在传授知识、培养品德方面的独特方法,他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阅读《论语》,我们不仅能学习到丰富的知识,更能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育智慧,理解教育的真谛,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深远意义。 治国理政的镜鉴 《论语》并非仅仅关乎个人修养,它也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孔子强调“为政以德”,认为统治者应以身作则,用道德感化民众,而非仅凭刑罚。《论语》中关于“政者,正也”的论述,以及对“民信”、“礼”、“乐”在政治中的作用的强调,都揭示了其理想的政治蓝图。《论语》提出的“苟正其身,如国何?”的警示,至今仍是各级管理者和领导者需要深思的教诲。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治理,在于德政,在于以人为本,在于构建一个和谐、有序、公正的社会。 超越时代的价值 《论语》的价值,在于其超越了时代的限制,对人类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无论是关于人生意义的追问,还是关于社会和谐的构想,亦或是关于个人品德的修炼,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都展现了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普适性。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价值多元,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惑。《论语》如同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提供心灵的慰藉和智慧的启迪。 诵读的意义: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本身就倡导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通过诵读《论语》,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字里行间的含义,体味其内在的韵味。每一次的诵读,都是一次与圣贤的对话,一次对自身思想的审视和升华。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放慢脚步,静心诵读《论语》,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净化心灵,培养耐心,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融入我们的生活,塑造我们的人生。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论语》,以其严谨的编校,清晰的文本,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亲近经典、传承文化的绝佳平台。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连接古今的桥梁,是滋养心灵的甘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同走进《论语》,品读圣贤之言,感受千年智慧,在经典诵读中,发现更智慧的人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对我来说,一本书的“手感”和“气质”往往能决定我能否坚持读下去。这本书的整体气质非常沉静、内敛,很符合我对国学经典的期待。它的封面设计没有花里胡哨的图案,而是采用了非常素雅的色调和材质,让人一拿到手就感觉心神安定下来。在内容编排上,我特别赞赏它对章节的划分和段落的标记。很多旧版书籍在断句上并不清晰,需要读者自行摸索,但这本在保持原文结构的同时,对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做了很好的梳理,使得原本可能有些跳跃的对话变得更加清晰连贯。尤其是在孔子与弟子的互动场景中,那种师徒间的真诚流露,通过清晰的文本结构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读起来,我仿佛能想象出在杏坛之下,弟子们认真聆听教诲的画面。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维护的文化载体,让人感受到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艰辛与不易。这种细致入微的用心,让阅读过程本身也成了一种修行。

评分

这是一本我最近读完的古籍整理本,虽然我没有读过您提到的那本具体的《论语》版本,但就整体的阅读体验和对经典文本的接触感受来说,这本书给我的冲击还是挺大的。首先,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非常用心,纸张的质感很舒服,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邀请读者进入一场与先哲的对话。在阅读过程中,我最欣赏的是它在注释上的克制与精准。很多传统版本的《论语》注释常常堆砌过多,反而让初学者望而生畏,但这本的注释非常凝练,只在关键的、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句上提供必要的解释,使得整体阅读节奏非常流畅,不会因为频繁查阅注释而打断思路。这种设计显然是考虑到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既保留了经典的深度,又兼顾了可读性,让人能够沉浸在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交锋之中,体会那种朴素而深刻的智慧。书中的字体选择也很有讲究,大小适中,浓淡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精读经典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总而言之,作为一本普及和传承经典的读本,它在形式和内容的处理上,做到了非常高的平衡。

评分

从一个侧重于收藏和体验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收藏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的装帧和印刷质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即便是与一些知名的精装本相比,也毫不逊色。然而,更打动我的是它在细节中体现出的对经典的敬畏。每一页的书页边缘处理得非常干净利落,装订也十分牢固,预示着这是一本可以长期陪伴、反复研读的“良师益友”。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古籍研究者,但我追求的是能够真正“用起来”的经典。这本书的编校质量,从我初步翻阅和比对来看,似乎非常可靠,没有发现明显的错漏和疏忽。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一本高质量的底本是建立正确认知的基础。它让我们能够更安心地沉浸在文本本身,而不是被版本问题所困扰。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和收藏体验,它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阅读的亲和力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值得推荐给所有对传统文化有向往的人。

评分

说实话,我最近几年一直在尝试阅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读物,但常常因为找不到一本“合适”的教材而感到困惑。市面上的版本太多了,有的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读起来像是在啃石头;有的则为了追求“通俗易懂”而过度解读,失去了原汁原味的韵味。而我手里正在阅读的这本,至少从我读到的部分来看,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中间地带。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现代的白话翻译,而是保留了文言的典雅,同时在关键地方做了必要的“导读”性提示。这种处理方式,就像是有人牵着你的手,指引你穿过历史的迷雾,让你能够依稀看到古代士人的精神面貌。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一些核心概念的处理,比如“仁”、“义”、“礼”,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很巧妙,没有直接给出僵硬的定义,而是通过上下文的串联,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些概念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含义。这种引导式学习,远比死记硬背概念要有效得多,它激发了读者的主动思考,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才是经典的力量所在吧。

评分

最近我对古代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手里也堆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对比之下,这本在呈现传统智慧的“生活化”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把古代的圣贤塑造成高不可攀的神祇,而是展示了他们作为鲜活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道德实践。很多篇章记录的都是一些看似寻常的对话和教诲,但细细品味,却蕴含着极高的哲理。例如,书中对于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修身养性的论述,放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那些有争议性的、需要深入理解的观点时,所采用的平衡视角,既尊重了历史原貌,又为现代读者提供了理解的桥梁。这种处理方式,避免了将古代经典“教条化”的倾向,而是鼓励读者将其视为一面镜子,时常观照自我。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能够让沉睡在古籍中的智慧,重新焕发出与现代生活产生共鸣的生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