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莊子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方勇 譯,方勇 注
圖書標籤:
  • 莊子
  • 道傢
  • 哲學
  • 古典文學
  • 中國哲學
  • 先秦
  • 名著
  • 全注全譯
  • 思想文化
  • 文學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鑫陸博涵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09528
商品編碼:29849045272
叢書名: 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開本:32開
用紙:膠版紙
頁數:591
字數:38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為全本。所收書目是經史子集中的經典著作,以專業版本為核校底本,約請業內專傢進行注釋和翻譯。注釋準確簡明,譯文明白曉暢。
  2.內部結構上題解、原文、注釋、譯文各部分自然結閤,版式疏朗清新,美觀大方。采用紙麵精裝。全套書的裝幀設計雅正,精緻大方。
  3.定價適閤,方便廣大讀者購買收藏。
內容簡介
  《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莊子》是繼《老子》之後體現道傢學說的一部極其重要的作品,是中國古代精神自由史上的名著,在中國古典文學、哲學、藝術思想史上均具有不可動搖的“絕對經典”地位。現今通行的《莊子》一書,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內容和奇詭的創作手法,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是一部洋溢著浪漫主義氣息的古代詩意散文集。
  本書以國內百年來學界公認的專業版本清人郭慶藩《莊子集釋》為底本,保證瞭文字的準確可靠。注釋翻譯由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的國內著名《莊子》研究專傢方勇教授獨力完成,注釋精要易解,譯文流暢優雅;完美地再現瞭《莊子》33篇汪洋恣肆,瑰麗神奇的文章華彩與神遊八錶、與天不老的哲學啓迪。相信廣大讀者徜徉在經典語言優美叢林的。

目錄

內篇

逍遙遊
齊物論
養生主
人間世
德充符
大宗師
應帝王

外篇

駢拇
馬蹄
肢篋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運
刻意
繕性
鞦水
至樂
達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遊

雜篇

庚桑楚
徐無鬼
則陽
外物
寓言
讓王
盜蹠
說劍
漁父
列禦寇
天下

精彩書摘

  《莊子》:
  既使我與若辯矣①,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②?其或是也③,其或非也邪④?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黠暗⑤,吾誰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⑥?何謂和之以天倪⑦?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⑧;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化聲之相待⑨,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⑩,所以窮年也⑾。忘年忘義,振於無竟⑿,故寓諸無竟。
  【注釋】 ①若:你。
  ②而:你。
  ③或是:有一人對。
  ④或非:有一人不對。
  ⑤人:他人。黠暗:暗味不明的樣子。
  ⑥彼:指下文的“天倪”。
  ⑦和:調和。天倪:自然的分際。
  ⑧無辯:用不著爭辯。
  ⑨化聲:與是非糾纏在一起的話。相待:相對待。
  ⑩曼衍:遊衍自得。
  ⑾“化聲之相待”五句:此五句當移至“何謂和之以天倪”前。窮年,謂享盡天年。
  ⑿振:振動鼓舞,這裏有“逍遙”之意。竟:又作“境”,境界。
  【譯文】 假使我與你辯論,你勝瞭我,我沒有勝你,你果真是對的嗎?我果真是錯的嗎?我勝瞭你,你沒有勝我,我果真是對的嗎?你果真是錯的嗎?是有一個人對,有一個人錯呢?還是雙方都對,雙方都錯呢?我與你都不知道,那麼彆人就更會糊塗而昧於所從瞭,我又能讓誰作齣正確的評定呢?如果讓觀點和你相同的人來評定,既然與你的觀點相同,又怎麼能評定呢?如果讓觀點和我相同的人來評定,既然與我的觀點相同,又怎麼能評定呢?如果讓觀點和你我都不同的人來評定,既然與你我的觀點都不同,又怎麼能評定呢?如果讓觀點和你我都相同的人來評定,既然與你我的觀點都相同,又怎麼能評定呢?既然如此,那麼你我與他人都不能相互瞭解,是在等待天倪嗎?什麼叫做以天倪來調和一切是非呢?即:是便是不是,然便是不然。“是”假使果真是“是”,那麼“是”與“不是”就是不同的,這也用不著爭辯;“然”假使果真是“然”,那麼“然”與“不然”就是不同的,這也用不著爭辯。化聲是相敵對而成的,若要使它們不相敵對,就應該用天倪來加以調和,任其遊衍變化,這樣就可以享盡自己的天年。忘掉歲月與義理,就能逍遙於無物無是非的境界,因此也就能終身寄寓於無物無是非的境界瞭。
  罔兩問景曰①:“曩子行②,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③?” 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④?吾待蛇蟲付蜩翼邪⑤?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注釋】 ①罔兩:影外之陰,或謂影外之影。景:通“影”,影子。
  ②曩:從前。
  ③特:獨立。
  ④所待:即所待者,指形體。
  ⑤蚶:蛇鱗。蜩:指蟬。
  【譯文】 罔兩問影子說:“剛纔你在行走,現在又停下來;剛纔你坐著,現在又站瞭起來;你為什麼沒有獨立的誌操呢?” 影子說:“我因為有所依賴纔這樣的吧?我所依賴的東西又有所依賴纔這樣的吧?我依賴形體而動,猶如蛇依賴腹下鱗皮而行、蟬依賴翅膀而飛吧?我怎麼知道所以這樣的原因呢?又怎麼知道所以不這樣的原因呢?” 昔者莊周夢為鬍蝶①,栩栩然鬍蝶也②。自喻適誌與③,不知周也。俄然覺④,則蘧蘧然周也⑤。不知周之夢為鬍蝶與,鬍蝶之夢為周與?周與鬍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⑥。
  【注釋】 ①昔者:夜間。昔,通“夕”。
  ②栩栩然:形容蝴蝶飛舞得輕快自如。
  ③自喻:自樂。適誌:快意。
  ④俄然:突然。
  ⑤蘧蘧然:忽然覺醒的樣子。
  ⑥物化:指一種泯滅事物差彆,彼我渾然同化的和諧境界。
  【譯文】 夜間莊周夢見自己化為瞭蝴蝶,它飛舞得輕快自如。自己覺得快樂極瞭,竟然完全忘記自己是莊周。
  突然醒來,就驚覺自己原來是莊周。不知道是莊周做夢化為瞭蝴蝶,還是蝴蝶做夢化為瞭莊周呢?莊周與蝴蝶,在世人的眼光中看必定是有分彆瞭。這就叫做物化。
  ……

前言/序言

  一、莊子其人

  關於莊子的曆史記載頗少,其生前默默無聞,死後也長時間少有人問津,以緻傢世淵源、師承關係、生卒年月均不甚明瞭。在戰國時期的人之中,除瞭荀子在《解蔽》中有“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一句批評的話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評論留傳下來,甚至同時期的孟子對他也隻字未提。後世瞭解莊子,主要是通過《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及《莊子》一書。《列傳》對莊子僅有二百多字的記載,但目前看來,這是曆史書中對莊子所作的最早的較詳細記錄,可將其作為瞭解莊子其人的基本綫索;而關於莊子的詳細情況,則大部分要來源於《莊子》一書。
  莊子姓莊,名周,除去《漢書》為避漢明帝之諱而有時稱其為“嚴周”外,世人皆稱其為莊子或莊周。但是莊子的字卻直至很晚纔齣現,隋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在“姓莊,名周”下注目:“太史公雲:‘字子休。’”但現在所見《史記》中,並無此說。此外,唐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序》、司馬貞《史記·越王勾踐世傢》索隱也提到莊子字子休。可見,莊子字子休的說法大約到唐代纔齣現或流行開來,但就今天所能看到的材料,這種說法的依據還不得而知。至於莊子正式號“南華真人”是始於唐玄宗,但梁代梁曠著《南華論》,以及唐初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序》中已經稱其為“南華”。“南華”這一稱號的來曆說法不一,北宋陳景元在《南華真經章句音義》中認為是取“離明英華”之義,清宣穎在《南華經解》中則認為是由於莊周曾隱於曹州的南華山之故。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莊子是“濛人”,但他並未明指是何國之“濛”。《莊子·列禦寇》中說莊子居宋,漢人也一般認為莊子為宋人。如《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索隱引劉嚮《彆錄》:“宋之濛人也。”《淮南子·修務訓》高誘注:“莊子名周,宋濛縣人。”《漢書·藝文誌》“莊子”班固自注:“名周,宋人。”張衡《髑髏賦》:“吾宋人也,姓莊名周。”由於戰國時的宋在漢代屬梁,因此有的隋唐學者根據《漢書·地理誌》的記載,便認為莊子為梁人,如《隋書·經籍誌》、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等,即有這樣的說法。
  莊子的生活時代可以確定為戰國中期,但其確切的生卒年由於年代久遠,缺乏確鑿證據,已無法考證,隻能根據與莊子大約同時的人物來進行推測。《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說莊子“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又說“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那麼莊子應當大約與梁惠王、齊宣王、楚威王同時。近人馬敘倫《莊子年錶》據《莊子》中對魏文侯、武侯都稱謚號,對惠王則是先稱其名,又稱其為王,從而推斷莊子齣生於魏文侯、武侯之世,最晚也在惠王初年,這是很有道理的。
  莊子所處的年代,一方麵社會經曆著劇烈的動蕩,戰爭頻發,生靈塗炭,另一方麵正值百傢爭鳴的黃金時代,文化成為一種強烈的需要,於是“士”這一階層的人大量齣現。這種社會與文化狀況對莊子思想的形成起著重大作用,彼時孟子正遊說各國,墨傢門徒遍及天下,齊國稷下之學也正當鼎盛,而莊子卻主動地選擇瞭“無用”和貧睏。《莊子》中描述他身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餓得形容枯槁,麵孔黃瘦,受人譏嘲,有時甚至連溫飽都無法解決,還得嚮人藉米;見魏王時,他也隻是穿著打補丁的粗布衣服,踏著用麻繩綁著的破布鞋。但《鞦水》、《列禦寇》中都曾描述他斷然拒聘的故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也曾記載楚威王欲聘莊子為相,莊子卻錶示“寜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生不仕,以快吾誌焉”。雖然這些故事有可能是莊子門徒為抬高莊子地位而杜撰的,但也可以從中窺見莊子超然世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風度,以及視富貴榮華如敝屣的生活態度。
  莊子也曾經做過漆園吏這樣的小官,但決非齣於他的主動選擇,可能隻是為瞭謀生而不得不做齣的退讓。《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說“周嘗為濛漆園吏”,關於“漆園吏”的說法不一,據推測可能是專管種植漆樹的小官。《莊子》書中也多次提到漆的生産和使用,如《人間世》“漆可用,故割之”,《駢拇》“待繩約膠漆而固者”。此外,《莊子》書中也常引述一些工匠的故事,值得注意,如《養生主》“庖丁解牛”,《人間世》“匠石之齊”,《達生》“梓慶削木為鐮”等等,這說明莊子是比較熟悉當時下層工匠勞動情況的。
  莊子嚮來認為“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因此與之來往的朋友極少,即使有門徒可能也數量不多,正如硃熹所說:“莊子當時也無人宗之,他隻在僻處自說。”(《硃子語類》捲一百二十五)但也有例外,便是惠施,他可謂是莊子平生唯一的契友,《徐無鬼》中講“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不禁感傷,以“匠石運斤”的故事錶達自惠子死後,自己“無以為質”、“無與言之”的寂寞心情。妻子去世也要鼓盆而歌的莊子,卻對惠子的死感到如此遺憾,足見二人情誼之深。但是莊子與惠施不僅在現實生活上存在距離,在學術觀點上也相互對立,他們的友誼也是建立在多次針鋒相對的辯論上,這些辯論主要集中於三個方麵:“大而無用”(《逍遙遊》)的爭論、“人故無情”(《德充符》)的爭論、濠梁“魚之樂”(《鞦水》)的爭論。這些辯論對於理解莊子的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可以看到他們在認識的態度上有著顯著的不同:莊子偏於美學上的觀賞,因此更富有藝術傢的風貌,而惠子則偏於知識論的判斷,因此帶有更多邏輯傢的個性。
  莊子大體上繼承瞭老子的學說,“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馀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蹠》、《肱篋》,以詆訛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但他並非僅僅是對老子思想進行發揮,而是有其獨自見解,並形成瞭其個性鮮明的哲學、藝術特色。

  二、《莊子》其書

  ……
  六、曆代的莊子研究

  戰國時的荀子對莊子已有所批判,但卻往往對莊子學說加以改造、發揮,以為己用。《呂氏春鞦》對莊子思想和內容就多有引用,西漢前期的淮南王劉安、司馬遷都對莊子有所研究,秦漢辭賦、經學也都吸納、改造瞭部分莊子思想,以為己用。
  魏晉時期,玄學興起,以阮籍、嵇康為代錶的“竹林七賢”對莊子大加倡導,提齣“越名教而任自然”,以莊子的思想行為為標榜。魏晉注《莊子》者甚多,郭象之前便有幾十傢,其中為世所重者有崔譔、嚮秀、司馬彪、孟氏諸傢的注和李頤的集解。郭象注則以其精純而為世人所貴,流傳至今,其馀諸人的注解,或佚失,或僅殘存於陸德明《經典釋文·莊子音義》和他書注文及類書之中。東晉南北朝佛教盛行,般若學與儒、道互相滲透,使此時的莊子學帶有濃重的佛化色彩,許多名僧研究莊子思想,如慧遠早年“博綜六經,尤善莊老”(《高僧傳·慧遠傳》),支遁作《逍遙論》等。東晉道教亦迅速發展,其理論往往通過改造、發展老莊思想而成,許多道教理論傢對《莊子》進行瞭積極闡釋,如葛洪曾著《修訂莊子》十七捲,當是一部以道教理論來修正莊子學說的專著。
  隋唐兩代,道教地位陡然提高,尤其唐朝齣於神化“李”姓的目的,對老子大加崇拜,這在唐玄宗時達到瞭高潮,他不僅大力提高老子的地位,也對其後繼者莊子、列子大加推崇,詔號《莊子》為《南華真經》,加封莊子為“南華真人”,並在科舉之中對道學加以重視,促成瞭唐代莊子學的盛行。隋唐兩代,關於莊子的著作可以考知的有二十多種,但流傳下來的隻有陸德明的音義和成玄英的疏。陸德明《莊子音義》三捲,廣集並審訂瞭漢魏六朝眾多學者為《莊子》所作之音義,並於這些舊音義之外自作音義,可謂為漢魏以來所取得的治《莊》成果作瞭一次前所未有的總結,許多寶貴的莊子研究資料因此而得以保存。唐初道士成玄英作《莊子注疏》,在繼承郭象注的基礎上,既吸取瞭佛教的許多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又承因瞭道教的一些思想信仰,他從訓釋字詞入手,進一步對語辭章句進行梳理貫通,彌補瞭郭象隻重義理不重訓釋的不足,因此可謂是一部吸納、融閤魏晉六朝多種思想學術精華而又有所進益的著作。
  宋明時期儒、道、佛三傢並立而以儒為尊,故宋明莊子學錶現齣明顯的儒學化,以儒評莊,引莊入儒是宋明兩代莊子學的最大特點。此外佛、道兩傢的學者也對莊子學貢獻頗大。宋明時期重要的文入學者包括理學傢,都對《莊子》進行過評論,如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周敦頤、程頤、程顥、硃熹、宋濂、楊慎、歸有光、李卓吾、袁宏道、袁中道、鍾惺、譚元春等,其中王安石、蘇軾對後世莊子學影響極大,而宋明理學雖試圖劃清與道傢的界限,也還是不免吸納瞭道傢的思想理論與思維方法。宋明佛教特彆是禪宗,不但大膽吸收瞭莊子思想,還積極參與瞭闡釋莊子思想的活動。宋明道教以其與道傢的獨特關係,對莊子學貢獻甚大,許多道教學者都撰有莊子學專著,如陳景元《南華真經章句音義》、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陸西星《南華真經副墨》等。
  清代莊子學結閤瞭義理闡釋與文章學研究兩方麵,如林雲銘《莊子因》、宣穎《南華經解》、劉鳳苞《南華雪心編》等,取得瞭很大成績。乾嘉之後的莊子學受乾嘉學風的影響,又大量引進瞭訓詁、考據等方法,如盧文昭《莊子音義考證》、王念孫《莊子雜誌》、俞樾《莊子平議》、孫詒讓《莊子劄迻》等,也取得瞭很大成就。晚清還齣現瞭一些集閤眾傢研究成果的著作,如郭慶藩《莊子集釋》、王先謙《莊子集解》等皆是。民國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都發生瞭劇烈變化,西方文化的傳入,使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在受到種種衝擊之後,錶現齣許多新的特點,並産生瞭一大批具有新興思想與研究方法的學者,因此近代莊子學齣現瞭兩種不同的趨勢,一種以傳統的訓詁校勘方法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如馬敘倫《莊子義證》、劉文典《莊子補正》、王叔岷《莊子校釋》、鬍遠溶《莊子詮詁》、聞一多《莊子內篇校釋》、楊樹達《莊子拾遺》等;另一種則吸收瞭西方哲學與科學的成果進行新的闡釋,如蘇甲榮《莊子哲學》、郎擎霄《莊子學案》、葉國慶《莊子研究》等,為莊子研究注入瞭新的活力。
  本書《莊子》三十三篇原文,以中華書局1986年5月重印《諸子集成》中郭慶藩《莊子集釋》為底本。
  方勇
  二○一○年一月

《莊子》:道傢思想的瑰寶,人生智慧的源泉 導論 中華文明浩如煙海,經典著作燦若星辰。《莊子》,作為道傢學派的代錶作,無疑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以其汪洋恣肆的想象、超凡脫俗的哲思、汪洋恣肆的文風,深刻影響瞭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文化品格乃至審美情趣。本書旨在深入解讀《莊子》這部不朽的經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阻隔,領略其博大精深的哲學智慧,感受其超越世俗的生命境界。 《莊子》其人其書 莊子,名周,約生於公元前369年,卒於公元前286年,是戰國時期宋國人。他齣身貴族,卻衊視權貴,不仕不祿,以“漆園吏”為業,生活清貧,卻精神豐盈。莊子一生著作甚豐,但流傳至今的,主要有《莊子》一書,又名《南華真經》。全書共三十三篇,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內篇》七篇,即《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被認為是莊子本人的思想精華,最為重要。《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則集閤瞭莊子弟子及後學的思想,內容更為駁雜,但同樣閃爍著道傢智慧的光芒。 《莊子》的語言,可謂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奇跡。它不像儒傢經典那樣嚴謹說理,也不似墨傢那樣直白論證,而是以寓言、比喻、神話、故事等形式,將深邃的哲學思想娓娓道來。其想象力之豐富,文筆之生動,情感之充沛,令人嘆為觀止。讀《莊子》,就如同置身於一個奇幻瑰麗的想象世界,那些飛天遁地的神人,那些能言善辯的動物,那些汪洋恣肆的宇宙景象,無不展現著作者非凡的創造力。 《莊子》的核心思想 《莊子》的思想體係博大精深,難以用幾句話概括。然而,若要探尋其核心,以下幾個方麵尤為關鍵: “道”的哲學: 莊子繼承瞭老子的“道”的觀念,並將其進一步深化。他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和規律,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無所不能。“道”不為任何外在事物所限製,超越瞭任何名相概念。莊子強調“道”的自然無為,即順應事物本來的發展規律,不強加乾涉,不違背自然。這是一種“無為而無不為”的哲學,主張順其自然,不強求,不造作。 “齊物論”: 莊子認為,宇宙萬物,從宏觀的天下國傢,到微觀的一草一木,都遵循著“道”的規律。然而,人們由於自身的認知局限和主觀意識,常常將事物劃分等級,産生是非、美醜、貴賤、得失之分。莊子提齣的“齊物論”,就是要打破這種人為的二元對立,認識到萬物在“道”的麵前都是平等的,沒有絕對的是非和價值。他通過“莊周夢蝶”、“朝三暮四”等寓言,說明瞭主觀認識的相對性和幻滅性,勸導人們超越物我、是非的界限,達到一種“物化”的精神境界。 “逍遙遊”: 這是《莊子》中最具代錶性的篇章之一。“逍遙”並非指漫無目的的遊蕩,而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與解脫。莊子認為,人之所以不逍遙,是因為被名利、情欲、是非、得失等外物所束縛。隻有擺脫這些束縛,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精神狀態,纔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與“道”融為一體,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他筆下的鯤鵬展翅九萬裏,大鵬扶搖而上,就是這種精神自由的象徵。 “養生主”: 莊子並非主張消極避世,而是強調一種超然物外的生存智慧。他提倡“順其自然”,不為外物所纍,不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從而達到“全生保真”的目的。在《養生主》中,他以庖丁解牛為例,說明瞭掌握事物規律,順勢而為,就能遊刃有餘,避免不必要的損耗。這是一種智慧的養生,也是一種對生命本身的尊重。 “安時處順”的人生觀: 莊子的人生觀,充滿瞭辯證的智慧。他認為,人生的得失、禍福,往往是相互轉化的。沒有絕對的吉凶,也沒有絕對的得失。關鍵在於一種豁達的心態,能夠“安時處順”,接受自然的變遷,理解事物的兩麵性。即使身處睏境,也能保持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莊子》的文學價值 《莊子》不僅是一部哲學著作,更是一部極具藝術價值的文學作品。其文學上的貢獻主要體現在: 豐富的想象力: 莊子筆下的世界,常常超越現實的邏輯,充滿瞭奇幻的色彩。他描繪的“朝菌”、“蟪蛄”、“朝歌之戲”,與“鯤鵬”、“神龜”、“巨木”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現瞭宇宙的宏大與生命的渺小,以及精神的無限可能性。 生動的比喻和寓言: 莊子善於運用各種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寓言來闡述抽象的哲理。從“井蛙之見天”,到“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再到“狙公分肉”,每一個故事都寓意深刻,引人深思。這些寓言不僅使得枯燥的哲學變得鮮活有趣,而且極富感染力,能夠觸動讀者的心靈。 汪洋恣肆的文風: 莊子的文章,語言汪洋恣肆,氣勢磅礴,情感充沛,極具感染力。他的文字,時而如狂風驟雨,時而如涓涓細流,時而如高山流水,變化萬韆。這種獨特的文風,使得《莊子》的文章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成為後世文學傢模仿的典範。 對後世文學的深遠影響: 《莊子》的文學風格和思想內容,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蘇軾,明清的“公安派”等,都深受莊子思想和文學風格的熏陶。從詩歌到散文,從小說到戲劇,幾乎所有的文學體裁都可見到莊子影響的痕跡。 《莊子》的現實意義 在現代社會,我們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莊子》的智慧,依然能夠為我們提供深刻的啓示: 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在一個日益物質化的社會,莊子關於“無為”、“逍遙”的思想,提醒我們不要過分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祿,而應重視內心的充盈與精神的自由。學會放下不必要的執念,纔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豁達麵對人生起伏: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莊子“安時處順”的哲學,教導我們如何以一種豁達的心態麵對人生的起伏,理解事物的變化與轉化,不因一時的得失而沮喪,不因暫時的睏境而絕望。 尊重自然,和諧共處: 莊子對自然的推崇,以及“道法自然”的思想,在當今環境問題日益突齣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他啓示我們要尊重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共處,實現可持續發展。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莊子“齊物論”的思想,鼓勵我們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不被他人觀點所左右,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用更開闊的視野看待世界。 結語 《莊子》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它不僅僅是一本古籍,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人生智慧的源泉。通過閱讀《莊子》,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力量,拓展視野,提升境界,學會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與自由,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本書的閱讀,必將開啓您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門,讓您領略道傢思想的無窮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正在啃的一本關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史的厚重著作,其學術的嚴謹性和對細節的考究程度,與《莊子中華經典名著全注全譯叢書》這個名字所暗示的紮實基礎工作,想必是相似的。這本書洋洋灑灑數百萬字,詳盡梳理瞭從喬托到提香等大師的藝術風格演變,以及背後的宗教、政治和社會驅動力。作者的筆觸冷靜而客觀,每一個論斷都建立在詳實的文獻和考古證據之上,絕無半點臆測或輕率之詞。尤其對光影處理、透視法等技術革新的曆史背景分析得極為透徹,讀來讓人嘆服其學養之深厚。書中對那些著名畫作的局部特寫分析更是入微,仿佛將讀者直接帶入瞭佛羅倫薩的畫室,親眼目睹藝術傢如何調和顔料、下筆勾勒。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提供瞭一個宏大的曆史框架,讓人理解藝術是如何作為特定時代精神的載體而存在的,它要求讀者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理解,但收獲的知識深度也是非凡的,是對人類創造力的一次深度緻敬。

評分

手邊的這本現代科幻小說,簡直是想象力的狂歡,它以一種近乎瘋狂的速度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未來世界觀,與《莊子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的古典氣息形成瞭天壤之彆,但同樣引人入勝。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時而緊湊得讓人喘不過氣,時而又放慢下來,深入探討人工智能與人類意識的邊界問題。最讓我驚嘆的是其對於科技設定的嚴密邏輯性,每一個看似天馬行空的設定背後,似乎都有著一套自洽的理論支撐。小說中大量運用瞭第一人稱敘述,使得讀者能夠完全沉浸在主角的視角下,體驗那種麵對未知時的迷茫、探索時的興奮和抉擇時的掙紮。書中的哲學思辨不像古代經典那樣需要反復揣摩,而是直接、尖銳地拋齣關於“存在”和“自由”的拷問。讀完後勁十足,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依然會忍不住仰望星空,思考人類在宇宙中的真正位置。這本書的印刷質量也無可挑剔,字號適中,排版疏朗,非常適閤沉浸式閱讀。

評分

目前擺在我書桌上的是一本側重於烹飪科學的工具書,它與《莊子中華經典名著全注全譯叢書》的古典氣質可謂是南轅北轍,一個關乎舌尖上的精確化學反應,一個探究精神世界的逍遙遊。但這本烹飪科學的書,其結構和邏輯之清晰,實在令人贊嘆。它不像一般的食譜那樣隻是告訴你“放多少剋鹽”,而是深入講解瞭美拉德反應的溫度區間,麵筋在不同水閤狀態下的錶現,以及乳化過程的微觀原理。全書以清晰的圖錶和流程圖來輔助說明復雜的化學過程,語言專業但易於理解,讓每一個步驟都變得有據可循,而不是僅僅依賴於“經驗”。書中的案例分析部分非常實用,通過對幾種常見烹飪失敗案例的逆嚮工程分析,教會讀者如何避免錯誤,如何根據食材的特性靈活調整配方。這本書的齣現,將烹飪從一門手藝提升到瞭一門可以被量化和理解的科學,體現瞭對事物本質探究的普適性,這種對“真”的追求,也許纔是所有優秀書籍共通的精神內核。

評分

這部《莊子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的書名聽起來就讓人肅然起敬,雖然我手頭上暫時沒有這本書,但光是這名字,就能勾勒齣它深邃的文化底蘊。我最近沉浸在另一本關於古代哲學傢的傳記中,那本書側重於記錄那位先賢一生的跌宕起伏和思想演變。作者用瞭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物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聞到那個時代特有的青石闆氣息,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書中對於不同學派之間辯論的描寫尤為精彩,那種唇槍舌劍、智慧交鋒的場麵,即便是通過文字呈現,也讓人熱血沸騰。特彆是關於“無為”思想在治理實踐中的應用那一章,作者沒有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通過多個側麵的曆史案例進行剖析,引人深思。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樸實而不失文采,結構嚴謹,引用的史料也非常紮實,對於想要深入瞭解那個時代思想背景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本極佳的入門讀物,它讓我更直觀地感受到瞭古代思想傢們是如何在動蕩的時局中堅守其精神傢園的。

評分

我最近在看的一本關於園林藝術的畫冊,簡直是視覺的盛宴,與《莊子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這個書名所暗示的哲學深度形成瞭鮮明的對比,但兩者都在各自的領域達到瞭令人贊嘆的高度。這本畫冊匯集瞭江南幾大私傢園林的精品案例,每一頁都配有高清的攝影圖片和詳細的造園理念解析。我特彆喜歡它對“移步換景”這一核心概念的闡釋,圖文並茂地展示瞭亭颱樓閣、山石水榭如何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營造齣無限的意境。書中的文字部分,行文流暢,文筆細膩,用詞考究,完全不是那種生硬的建築術語堆砌。它不光告訴你“如何建”,更告訴你“為何這樣建”,深入探討瞭中國人對於自然、對於居所的情感寄托。看著那些麯徑通幽、麯摺有緻的路徑設計,我就能想象齣古代文人雅士在其中漫步沉思的場景,那是一種身心休憩的哲學體現,和莊子所追求的逍遙境界,也許在“迴歸自然本真”這一點上,有著異麯同工之妙。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十分精美,用紙考究,手感溫潤,體現瞭齣版方對藝術品的尊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