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合唱训练学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钱大维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06924181 |
| 出版年份: | 2009年4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282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35元 |
| 实际重量: | 458 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合唱训练学》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钱大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现任全国高师合唱指挥协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家协会合唱委员会主任。曾获得全国合唱比赛金奖,并多次赴国外演出及讲学。2004年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进修一年。其长期从事合唱与指挥的教学工作.对合唱理论颇具研究并发表论文数篇。
导言
第*章 合唱的基础训练
第*节 气息的基本训练
一 呼吸的要求
二 气息的练习
第二节 起声的基本训练
一 起声的原理
二 激起和舒起
三 起声的练习
第三节 共鸣的基本训练
一 共鸣器官的调节
二 共鸣的练习
三 拓展音域的练习
第四节 影响发声和共鸣的诸多因素
一 人的情绪和状态的因素
二 技术因素影响共鸣
三 音乐因素影响共鸣
第五节 音乐作品的气息、起声和共鸣的分析
第二章 合唱基本演唱方式的训练
第*节 各种音乐表现形态的练习
一 连音的练习
二 断音的练习
三 半连音的练习
四 保持音的练习
五 重音和切分音的练习
六 各种形式综合练习
第二节 作品的音乐表现形态之分析
第三节 合唱训练的基本要求与准备
一 训练场地的要求
二 演唱姿势的要求
三 相互倾听的要求
四 关于轻声演唱的要求
五 关于合唱练声
六 排练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七 关于指挥的准备工作
第三章 音量平衡的训练
第*节 音量的观念
第二节 同声合唱的音量平衡训练
一 同声部内的音量平衡训练
二 女声合唱的音量平衡训练
三 男声合唱的音量平衡训练
四 童声合唱的音量平衡训练
第三节 混声合唱的音量平衡练习
一 混声合唱各声部之间的音量关系
二 混声合唱的音量平衡练习
第四节 音量与合唱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第五节 音量变化的练习
一 渐强渐弱
二 各种渐强渐弱的练习
三 音量强与弱的对比练习
第六节 音量的整体布局
第四章 音色平衡的训练
第*节 音色
一 原色
二 合唱队各声部的原色练习
第二节 影响音色的诸多因素
……
第五章 合唱的音准训练
第六章 合唱的咬字与吐字
第七章 合唱作品的综合分析
后记
合唱作品必须通过音响来完成它的全过程。而音响则是由合唱团均群体演唱来共同制造。因此,在集体中,声乐方面的共性要求显得尤为突出。而这些共性要求需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获得。同时,每个成员更要发挥在集体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这种积极性而形成的演唱是没有生气的。而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需要训练和培养的。此外;还要训练各成员的敏捷性、准确性、灵活性和集体适应性。各成员只有在熟练地掌握这些技巧后,才能产生合唱作品艺术再现时的效果。而合唱的训练艺术往往是通过指挥个人的实践及观摩他人训练的方式来获得的。
坦白说,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相关的学习资料,很多都因为过于学术化或者过于简化而让我感到无从下手,直到遇到这本。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具备了极高的可操作性。它没有回避复杂的技术难题,但处理这些难题的方式非常“人性化”。比如,当涉及到一些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的技巧时,书中会主动提供替代方案或者“曲线救国”的练习路径,这极大地保护了学习者的积极性,避免了因为一时的挫败感而选择放弃。而且,书中似乎还隐约透露出上海音乐学院深厚的学术传统和实践积淀,那种对专业标准近乎苛刻的追求,通过文字渗透出来,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心,也更愿意投入精力去追随作者的引导。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虽然这里评价的是实体书本身,但其内容暗示的实践性)的完整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章节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勾连,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知识网络。当你掌握了基础的共鸣训练后,你会发现接下来的视唱练耳章节似乎也变得更容易理解了,这说明作者在设计课程时是做了全局考量的。更令人称道的是,书中对不同风格作品(古典、近现代、民族合唱等)的处理方式提供了细致的指导,而不是一概而论。这种“因材施教”般的导向,让我确信,无论我的最终目标是仅仅改善业余爱好者的合唱技巧,还是将来想走更专业的道路,这本书都能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指导,它不是一本“一次性”读物,而是可以伴随我整个音乐学习生涯的参考书。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是和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合唱指挥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私教课”。作者的文字里透露出深厚的舞台经验和对人声潜能的深刻洞察。他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唱”,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这么唱”,以及在团队合作中“如何思考”。特别是关于不同声部之间的平衡与融合,以及如何处理复杂的和声织体,书中的分析深入浅出,直击要害。很多市面上其他教材只是罗列了技巧,但这本书却强调了合唱艺术的“精神内核”——即集体创造力的培养。我能感受到作者希望读者能够超越个体声音的展现,真正理解“合唱”这一艺术形式的精髓所在。这种对艺术整体性的追求,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技术手册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合唱哲学的入门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结构组织得非常有逻辑性,完全是按照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来设计的,从基础的声乐原理讲起,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合唱技巧和排练实践,让人感觉每一步的学习都是在稳扎稳打地向上攀登,而不是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碎片化知识堆砌。作者在解释理论概念时,总是能找到非常贴切且生动的比喻,把抽象的音乐术语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半路出家或者基础相对薄弱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呼吸控制和共鸣腔体训练的部分,讲解得极其细致,配上了详细的图示和练习范例,让我终于明白了之前那些似懂非懂的“感觉”究竟是怎么回事。读完某个章节,马上就能在实际练习中找到对应的着力点,这种即学即用的效果,是衡量一本专业教材是否优秀的黄金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的没得说,拿到手就感觉物超所值。纸张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有分量,不是那种一翻就烂的廉价纸张。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体的选择清晰易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尤其是一些乐谱的呈现方式,线条流畅,五线谱上的音符和符号都清晰明了,这对学习者来说太重要了,毕竟我们是靠眼睛来“听”音乐的,任何模糊不清的地方都可能导致理解偏差。装订工艺看起来也很结实,可以经受反复翻阅和长期保存的考验,这点对于工具书来说是基本要求,但做得好的并不多见。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一看就知道是正规的专业出版物,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总的来说,从拿到书到翻开书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了愉悦的体验,这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物质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