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信国学大典 宋词三百首
定价:45.00元
作者:名誉饶宗颐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08641447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香港中华书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册;跨越经典**、国学变革 ★的创作团队,国学泰斗饶宗颐名誉主编,集结两岸三地空前阵容,全球汉学界的**学者倾力打造 ★深具国际视野,展现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以现代眼光、世界眼光、未来眼光来抚慰人心的摩登新国学 ★贴近当代社会的解读,挖掘古代国学经典的当代意义,浮躁社会的醒世箴言,迷茫心灵的治愈良药 ★老少皆宜,修身必读、学习,导读、原典、注释、译文、赏析与点评、名句索引、插图等一应俱全,解读全面专业。真正读懂思想、受益一生★ 诗书传家久,国学继世长,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馈赠佳品、传世国学典藏
内容提要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颜氏家训》《世说新语》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宋词是古代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文学形式,南北宋三百年来,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倍极变化而又垂范后世。举凡闺情、旅愁、亲情、离思、交游、国事、田园、隐逸,皆得以在词中彰显广大,宋词遂成为与“唐诗”并峙的又一座高峰。宋词历来选本众多,《宋词三百首》撷取众家之长,兼收并蓄,是历代选本中较好的一部。“中信国学大典”之《宋词三百首》学者康震、向铁生在译注的同时,还加入了现代化的解读,令古老的经典有了现代化的韵味,别有新意。
目录
作者介绍
康震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李白研究会、苏轼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词散文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出版《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隋唐五代散文史》、《康震品李白》、《康震评说苏东坡》等学术著作、教材多部。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奖等多项奖励。二〇〇五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CCTV)十频道《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轼”、“李清照”、“唐宋八大家系列”等专题讲座,获得观众的广泛好评。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平时对古典文学的接触并不算多,更多是停留在中小学课本里那些零星的片段记忆。这次下决心买这本厚厚的“大典”,也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真正沉下心来“补课”。这书的厚度本身就带来了一种压力感,但同时也是一种承诺——它承诺了一个相对全面、系统的宋词世界。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耐心且渊博的老师,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引导我这个门外汉,走进那个婉约与豪放交织的词坛。我更看重的是,它是否能提供足够的背景注释和赏析引导。毕竟,没有导引的古文阅读,常常容易迷失在字面意义中,而错过了词人寄托的情感与时代的风骨。如果这本书能做到深入浅出,将那些晦涩的典故和复杂的意境,化为清晰可感的画面,那么它就成功地完成了从“书”到“桥梁”的转变,成为我通往宋朝精神世界的坚实阶梯。
评分最近几年,大家都在谈论“国学热”,但很多所谓的国学产品,要么是过度商业化,要么就是内容空泛,徒有其表。我选择这本的时候,是抱着一种审慎的期待的。中信出版社这个品牌在出版界还是有一定的公信力的,这让我对内容的权威性保持着一份基本的信任。我设想,一本优秀的词选本,不应该只是词的堆砌,它更应该体现出一种时代精神的提炼。宋词的魅力,在于它将诗歌的意境和音乐的韵律完美结合,是那个时代文人情怀最细腻的载体。我期待这本书能精准地捕捉到这种“韵味”,让我在翻阅时,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词”独有的抑扬顿挫和哀而不伤的复杂情愫。它是否能带领我超越字句,感受到词人笔下“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惆怅,或是“醉里挑灯看剑”的壮烈?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能否成功地唤醒我们对这种古典美学的集体记忆。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相对较高,这让我更加关注它的“附加值”在哪里。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选本,而是在学术研究和普及阅读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比如,如果它能提供详尽的作者生平简介,对特定词牌的格律特点进行简要说明,或者对一些关键意象(比如“杨柳”“东风”“残月”)进行符号学层面的解读,那将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深度。对我而言,一本好的国学典籍,它的价值在于其“可读性”和“研究性”的结合。我希望它能成为案头常备的工具书,在每一次阅读时都能提供新的启发点,而不是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超越了简单的内容呈现,真正成为了一个可以长期对话的文化伙伴,引导我从一个简单的读者,逐步成长为一个对宋词有更深层次理解的欣赏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淡雅的墨色和烫金的字体,就透着一股子古典韵味,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来细细品味。我尤其喜欢它内页的纸张选择,那种略带米黄色的质感,不仅保护了视力,更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版式设计也十分考究,字体的选取和行距的安排,都体现了对传统美学的尊重,读起来丝毫没有现代印刷品那种生硬的机械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里面的具体篇目,但仅仅是欣赏这本书本身的制作工艺,就已经觉得物有所值了。它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文化宣言。希望里面的内容能和外在的这份精致相匹配,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审美盛宴。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个安静午后,泡上一杯清茶,伴随着这精美的书卷,沉醉于古人的词句之中,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雅致。
评分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购入这本书的,据说这本书在选篇上做了很多独到的考量,并非仅仅是堆砌那些耳熟能详的“大热门”。我至今未曾深入研读,但从目录的粗略浏览中,已经感受到了一种精心策划的脉络。它似乎不仅仅满足于罗列经典,更意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宋词审美图谱,让读者能体会到不同词人在不同心境下,如何运用精妙的语言描摹万千气象。这种编排的用心,比起那些简单粗暴的“选本”要高明得多。我很好奇,编者是如何平衡脍炙人口的名篇与那些可能被埋没的遗珠,如何在保证广度的同时,又兼顾了深度的?我对那种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原来宋词可以这样理解”的顿悟感抱有极大的期待。这本书,从它散发出的专业气息来看,应该能满足我对高品质文学阅读的追求,它承载的,是对一个时代文学高峰的系统性致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