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贞观政要
定价:12.00元
作者: 吴兢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53805009
字数:
页码:19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贞观政要》是名的贞观之治的翔实记录。吴兢撰此书,是为“垂世立教”,“义在惩劝”,成为后人批评腐败政治的武器和清明政治的蓝本。它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为详细,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徵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目录
卷一
君道
政体第二
卷二
任贤第三
求谏第四
纳谏第五
卷三
君臣鉴戒第六
择官第七
封建第八
卷四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
尊敬师傅第十
教诫太子诸王第十一
规谏太子第十二
卷五
仁义第十三
论忠义第十四
孝友第十五
公平第十六
诚信第十七
卷六
俭约第十八
谦让第十九
仁侧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语第二十二
杜谗邪第二十三
悔过第二十四
奢纵第二十五
贪鄙第二十六
卷七
崇儒学第二十七
文史第二十八
礼乐第二十九
卷八
务农第三十
刑法第三十一
赦令第三十二
贡赋第三十三
辨兴亡第三十四
卷九
征伐第三十五
安边第三十六
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
畋猎第三十八
灾祥第三十九
慎终第四十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3. 坦白说,初捧此书时,我曾担心它会过于晦涩,充斥着古奥的文言和枯燥的制度介绍。然而,一旦沉浸其中,便会发现作者的叙事技巧高超,总能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捕捉到那些触动人心的细节。它不是简单的帝王传记,而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有效治理一个庞大帝国”的实战手册。书中对于危机处理、财政开支的审慎态度,以及对地方官员考察的细致要求,无不体现出治国理政的艰巨性。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提炼出关于“权衡利弊”的实例。对于那些渴望了解古代精英阶层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爱好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极佳的切入点,它让我们看到了伟大人物光环之下的真实谋划与挣扎。
评分2.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如同置身于一场精心编排的古代政治辩论会,不同声音的交锋构建了那个时代治理思想的立体图景。它没有一味地神化帝王,反而着重展现了魏征等诤臣的直言不讳与君主的虚心纳谏,这种君臣之间的“相成”关系,是全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不同历史阶段的政策演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而克制的笔调,既不偏袒任何一方,又能清晰勾勒出政策背后的深层动因。对于那些对中国古代官僚体系和统治哲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为详尽的教科书级别的参考资料。读完后,我对“道义”在实际政治操作中的可行性,有了更为复杂和深刻的认识,它远比想象中要微妙和考验智慧。
评分4.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于“历史循环论”的某种无声的辩证。作者通过对贞观之治的细致描述,实际上在暗示着,纵使是开明如唐太宗,其治下的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对前朝覆灭教训的深刻反思之上。书中关于“居安思危”和“戒奢崇俭”的篇章,读来让人心惊,仿佛能听到盛世之下潜藏的危机警报。它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客观性,揭示了权力是如何腐蚀人心的,以及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去对抗这种趋势。这种超越时空的警示意义,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历史记录,它更像是一面映照人性与制度的镜子,视角犀利而深刻。
评分1. 读完这本厚重的史学著作,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初唐盛世,亲身感受着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的治国方略与个人魅力。书中对贞观年间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剖析入木三分,尤其是在君臣关系的处理上,展现了唐太宗高超的政治智慧。那些关于用人、纳谏、以及如何在权力与仁德之间取得平衡的论述,即便是放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对史料的梳理和引经据典的运用,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底,使得整部书既有严谨的历史逻辑,又不失生动的叙事性。合上书卷,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冰冷的史实堆砌,而是鲜活的政治哲学实践案例。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审视和理解“善治”的思维框架。它让我深刻理解到,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创,背后凝聚着多少深思熟虑的决策和对民心的精准把握。
评分5. 这是一部需要反复品味的著作,它的信息密度极大,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它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将复杂的政治哲学融入到具体的历史场景之中,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不同区域政策时所展现出的全局观,如何平衡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微妙关系,如何应对边疆民族的管理挑战,这些议题的探讨,展现了极高的思想穿透力。阅读过程中,我频繁地停下来,对照现代的管理学理论进行比对,发现古人的许多智慧,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这本书无疑是政治史爱好者案头必备的经典,它提供了一种宏大叙事下的精微观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