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讲堂”录:与军内专家学者关于国学的对话
定价:48.00元
作者:李卫星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6566728
字数:
页码:2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学讲堂”录:与军内专家学者关于国学的对话》是解放军报理论部“生活与修养”《国学讲堂》栏目自2010年5月初创办至今所刊发的一系列高端访谈的汇编。作者先后采访了数十位军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部队机关的专家学者和高中级领导干部,内容涉及与《道德经》、孔子与《论语》、孙子与《孙子兵法》、《易经》、吴起与《吴子》等百家学说,荟萃国学精华,主要内容有:思想与领导干部的修身处事和理政(军事科学院原军史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庭华);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价值的参考借鉴(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联斌);孔子伦理思想与当代人生道德修养(南京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长安);先秦军事思想对当代军人的启示(西安政治学院教授程远博士);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从政智慧(总参某部部队长易建设);《易经》精神与军旅人生修养;中国古代圣贤是怎么学习的?《吴子》安国之道的时代启示,等等。对当今社会与军队发展、领导干部修养有诸多教益。
目录
思想与领导干部的修身处事和理政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价值的参考借鉴
孔子伦理思想与当代人生道德修养
新春佳节话年俗
《孙子兵法》军事伦理思想及启示
先秦军事思想对当代军人的启示
《易经》精神与军旅人生修养
中国古代圣贤是怎么学习的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从政智慧
《吴子》安国之道的时代启示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特质及其启示
清明时节话
报效国家:孔子尚武爱国精神与当代军人价值担当
墨子精神与当代军人人格修养
在交汇点上寻求创新与突破
后 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每次翻开一本谈论传统文化的书,我最怕的就是看到那种故作高深的辞藻堆砌,让人读完后只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因此,我对《国学讲堂》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它能否真正做到“化繁为简,化深为易”之上。既然是以“对话”的形式,那么不同学者之间的观点交锋,就应该能自然而然地梳理出脉络,让读者像旁听一场精彩的学术沙龙一样,在聆听中学习。我特别看重书中对于“文化自信”这一现代命题的探讨。我们如何用先人的智慧去回应今天的挑战?这些军内专家学者,他们所处的环境对“执行力”和“系统思维”有着极高的要求,我非常期待他们如何将这些现代管理的理念,与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有机融合。比如,法家的权谋与道家的无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如果这本书能提供这样的思维工具箱,让我能够立刻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那它的价值就不可估量了。我希望它是一本“用得着”的国学书,而不是仅仅供在书架上“看着有用”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简直是为我这样渴望在快节奏生活中寻得一方宁静的精神园地的人,及时送来的一股清流。我常在想,我们这些在现代工业文明中摸爬滚打的人,到底还能从老祖宗的智慧里汲取到什么?这本书的结构如果真的是“对话”展开,那无疑是非常巧妙的。我设想,在这些深入的探讨中,一定能找到解决当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和迷茫的钥匙。例如,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思潮,我们如何坚守住自身的文化主体性?书中那些军旅背景的学者们,他们对“规矩”、“纪律”与“变通”、“创新”之间的平衡点,想必有着独到的体会。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立身处世”的篇章,毕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如何做一个正直、有担当的人,永远是永恒的课题。如果书中能辅以一些古代典籍中相关的生动事例,并由这些专家进行现代性的点评和引申,那将是对国学精髓最有效的传承。我期待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思维方式的重塑,是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那份坚实的内心支柱。
评分这本《国学讲堂》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墨色调,配上金色的隶书字体,瞬间就把人拉入了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我一直对国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入门读物。市面上很多讲国学的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流于表面,讲些皮毛。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心里就隐隐觉得,这可能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好东西”。我特别期待书中对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阐释,比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顺其自然,以及佛家对心性的探求,这些概念往往是抽象的,我希望能看到一些生动的、贴近生活的解读。此外,作为一本“对话”形式的著作,我设想它会避免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思想的碰撞,展现出国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能邀请到军内的专家学者参与,这一点尤其引人注目,这暗示着书中或许会带来一些不同于传统文人视角的独特见解,比如对治国安邦、个人修养中的“刚柔并济”的理解,这让我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良师益友,带着我缓缓步入博大精深的国学殿堂,而非急匆匆地塞给我一堆晦涩的理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定价,透露出一种面向严肃读者的信号,这让我对内容的质量有了更高的预期。我深信,真正的国学精髓在于它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我期待书中能够对一些被误读或被标签化的传统观念进行深入的拨乱反正。例如,关于“中庸之道”,它是否会被解读为和稀泥的代名词?我希望通过这些专家的解析,我们能看到中庸背后所体现的精妙的动态平衡艺术。此外,军人背景的学者们,在解读古代的“经世致用”思想时,想必会有一种独特的务实精神。他们或许会更倾向于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切入,而不是停留在纯粹的哲学思辨。这种“入世”的国学解读,对于当下许多脱离实际的理论讨论,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我渴望这本书能带领我跳出教科书式的刻板印象,去触摸到国学那份鲜活、有力、能指导我们实践的内核,让人读完后,不仅学到知识,更能获得一种面对复杂世界的勇气和定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脉络有着执着追求的读者,我对“国学”二字所涵盖的广袤领域——从先秦诸子到唐宋理学,再到近现代的文化思潮——感到既兴奋又敬畏。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一种知识的层层递进和观点的相互印证。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浅尝辄止地介绍概念,而是能够深入到具体的文本和语境中去剖析。比如说,当讨论到“天人合一”的思想时,我希望看到的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哲学辩论,展现出古人对自然秩序的深刻洞察,以及这种洞察如何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哲学和工程实践。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邀请了军内学者参与,这让我联想到传统兵法中的谋略思想与儒家伦理的结合,这种跨界的视角必然会带来非常新鲜的火花。我猜测,他们在讨论“大局观”和“战略定力”时,必然会从国学经典中找到历史的影子和现实的指导。这本书若能成功地将宏大的理论与微观的个人修养结合起来,那就是真正的佳作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