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講堂”錄:與軍內專傢學者關於國學的對話
定價:48.00元
作者:李衛星
齣版社:解放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6566728
字數:
頁碼:25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國學講堂”錄:與軍內專傢學者關於國學的對話》是解放軍報理論部“生活與修養”《國學講堂》欄目自2010年5月初創辦至今所刊發的一係列高端訪談的匯編。作者先後采訪瞭數十位軍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部隊機關的專傢學者和高中級領導乾部,內容涉及與《道德經》、孔子與《論語》、孫子與《孫子兵法》、《易經》、吳起與《吳子》等百傢學說,薈萃國學精華,主要內容有:思想與領導乾部的修身處事和理政(軍事科學院原軍史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庭華);中華傳統武德文化: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有價值的參考藉鑒(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聯斌);孔子倫理思想與當代人生道德修養(南京政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長安);先秦軍事思想對當代軍人的啓示(西安政治學院教授程遠博士);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從政智慧(總參某部部隊長易建設);《易經》精神與軍旅人生修養;中國古代聖賢是怎麼學習的?《吳子》安國之道的時代啓示,等等。對當今社會與軍隊發展、領導乾部修養有諸多教益。
目錄
思想與領導乾部的修身處事和理政
中華傳統武德文化: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有價值的參考藉鑒
孔子倫理思想與當代人生道德修養
新春佳節話年俗
《孫子兵法》軍事倫理思想及啓示
先秦軍事思想對當代軍人的啓示
《易經》精神與軍旅人生修養
中國古代聖賢是怎麼學習的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從政智慧
《吳子》安國之道的時代啓示
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特質及其啓示
清明時節話
報效國傢:孔子尚武愛國精神與當代軍人價值擔當
墨子精神與當代軍人人格修養
在交匯點上尋求創新與突破
後 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每次翻開一本談論傳統文化的書,我最怕的就是看到那種故作高深的辭藻堆砌,讓人讀完後隻覺得雲裏霧裏,不知所雲。因此,我對《國學講堂》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它能否真正做到“化繁為簡,化深為易”之上。既然是以“對話”的形式,那麼不同學者之間的觀點交鋒,就應該能自然而然地梳理齣脈絡,讓讀者像旁聽一場精彩的學術沙龍一樣,在聆聽中學習。我特彆看重書中對於“文化自信”這一現代命題的探討。我們如何用先人的智慧去迴應今天的挑戰?這些軍內專傢學者,他們所處的環境對“執行力”和“係統思維”有著極高的要求,我非常期待他們如何將這些現代管理的理念,與諸子百傢的思想進行有機融閤。比如,法傢的權謀與道傢的無為,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如何找到一個恰當的結閤點?如果這本書能提供這樣的思維工具箱,讓我能夠立刻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那它的價值就不可估量瞭。我希望它是一本“用得著”的國學書,而不是僅僅供在書架上“看著有用”的書。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脈絡有著執著追求的讀者,我對“國學”二字所涵蓋的廣袤領域——從先秦諸子到唐宋理學,再到近現代的文化思潮——感到既興奮又敬畏。這本書的標題暗示瞭一種知識的層層遞進和觀點的相互印證。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淺嘗輒止地介紹概念,而是能夠深入到具體的文本和語境中去剖析。比如說,當討論到“天人閤一”的思想時,我希望看到的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具體的曆史事件或哲學辯論,展現齣古人對自然秩序的深刻洞察,以及這種洞察如何影響瞭他們的生活哲學和工程實踐。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它邀請瞭軍內學者參與,這讓我聯想到傳統兵法中的謀略思想與儒傢倫理的結閤,這種跨界的視角必然會帶來非常新鮮的火花。我猜測,他們在討論“大局觀”和“戰略定力”時,必然會從國學經典中找到曆史的影子和現實的指導。這本書若能成功地將宏大的理論與微觀的個人修養結閤起來,那就是真正的佳作瞭。
評分這本《國學講堂》的封麵設計就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的墨色調,配上金色的隸書字體,瞬間就把人拉入瞭一種古樸而莊重的氛圍。我一直對國學抱有濃厚的興趣,但苦於找不到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入門讀物。市麵上很多講國學的書要麼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是流於錶麵,講些皮毛。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心裏就隱隱覺得,這可能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種“好東西”。我特彆期待書中對傳統文化核心思想的闡釋,比如儒傢的仁義禮智信,道傢的順其自然,以及佛傢對心性的探求,這些概念往往是抽象的,我希望能看到一些生動的、貼近生活的解讀。此外,作為一本“對話”形式的著作,我設想它會避免那種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思想的碰撞,展現齣國學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的生命力和適應性。能邀請到軍內的專傢學者參與,這一點尤其引人注目,這暗示著書中或許會帶來一些不同於傳統文人視角的獨特見解,比如對治國安邦、個人修養中的“剛柔並濟”的理解,這讓我充滿瞭好奇和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良師益友,帶著我緩緩步入博大精深的國學殿堂,而非急匆匆地塞給我一堆晦澀的理論。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定價,透露齣一種麵嚮嚴肅讀者的信號,這讓我對內容的質量有瞭更高的預期。我深信,真正的國學精髓在於它所蘊含的強大生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我期待書中能夠對一些被誤讀或被標簽化的傳統觀念進行深入的撥亂反正。例如,關於“中庸之道”,它是否會被解讀為和稀泥的代名詞?我希望通過這些專傢的解析,我們能看到中庸背後所體現的精妙的動態平衡藝術。此外,軍人背景的學者們,在解讀古代的“經世緻用”思想時,想必會有一種獨特的務實精神。他們或許會更傾嚮於從“如何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切入,而不是停留在純粹的哲學思辨。這種“入世”的國學解讀,對於當下許多脫離實際的理論討論,無疑是一劑強心針。我渴望這本書能帶領我跳齣教科書式的刻闆印象,去觸摸到國學那份鮮活、有力、能指導我們實踐的內核,讓人讀完後,不僅學到知識,更能獲得一種麵對復雜世界的勇氣和定力。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簡直是為我這樣渴望在快節奏生活中尋得一方寜靜的精神園地的人,及時送來的一股清流。我常在想,我們這些在現代工業文明中摸爬滾打的人,到底還能從老祖宗的智慧裏汲取到什麼?這本書的結構如果真的是“對話”展開,那無疑是非常巧妙的。我設想,在這些深入的探討中,一定能找到解決當代人普遍存在的焦慮和迷茫的鑰匙。例如,麵對層齣不窮的新技術和新思潮,我們如何堅守住自身的文化主體性?書中那些軍旅背景的學者們,他們對“規矩”、“紀律”與“變通”、“創新”之間的平衡點,想必有著獨到的體會。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立身處世”的篇章,畢竟,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如何做一個正直、有擔當的人,永遠是永恒的課題。如果書中能輔以一些古代典籍中相關的生動事例,並由這些專傢進行現代性的點評和引申,那將是對國學精髓最有效的傳承。我期待的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思維方式的重塑,是能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那份堅實的內心支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