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吸引力,那种复古的乐队Logo和略带沧桑感的字体,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音乐心怀敬意,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旋律。不过,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它在内容组织上似乎有些过于“全集”了。我期待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能从最基础的和弦按法,慢慢过渡到复杂的扫弦节奏和独奏技巧。但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厚重的乐谱汇编,虽然曲目众多,让人眼花缭乱,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拆解。比如,对于一些标志性的Riff,我希望能看到更细致的指法标注和节奏型的分解说明,而不仅仅是音符的堆砌。它更偏向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乐手,可以快速找到曲谱并进行模仿演奏。对于我这种想系统学习如何“弹唱”的读者来说,少了点“手把手”的感觉,更像是一份高阶演奏会的曲目单,需要自己去摸索和消化其中的深意。如果能在每首歌的开头加入对该曲情感基调的简短分析,或许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代入演奏情绪。
评分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教程”和“详解”这两个词去的。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特定技巧的原理,比如如何运用推弦(Bend)来模仿特定音色的情感表达,或者如何通过揉弦(Vibrato)来让音符“呼吸”。遗憾的是,书中的“详解”部分似乎更多地体现在对复杂乐句的音符标记上,而不是对演奏“心法”的阐释。举个例子,一首经典曲目中的某个高难度滑音段落,谱子上清晰地标出了音高和时值,但这之后就没有了更深入的解释,比如应该用多大的力度去推弦才能达到那种略带嘶哑的颗粒感。这就像是提供了一张精确的地图,但没有告诉你如何穿越崎岖的山路。对于希望通过这本书提升自己音乐理解力和技巧深度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显得有些力不从C分,它给了“是什么”,但“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的论述相对较少,更像是对原曲的忠实转录,而非教学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电吉他曲谱全集”的定位,让我对其中关于音色设定的探讨抱有很高的期望。因为对于电吉他演奏来说,指法固然重要,但音色(Tone)才是赋予灵魂的关键。我期待看到针对每首歌曲,对失真度(Gain)、中频削减(Mid-scoop)以及混响和延迟的使用,能有更详尽的推荐和解释。例如,在演奏一首标志性的慢歌时,是偏向于温暖的温暖的复古音色,还是更现代、更清晰的清晰音色?书中虽然提供了音符,但缺少了对“声音画面”的描绘。如果能附带一些关于效果器链(Pedal Chain)的推荐,或者至少是效果器参数的参考范围,那么这本书对于想要还原原曲“味道”的电吉他手来说,价值会大大提升。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套精确的“乐谱打印件”,虽然准确,但在“神韵”的捕捉上,还留有相当大的空间供演奏者自行摸索和调试。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歌迷,我非常珍视这些经典作品的乐谱,这本书的曲目选择无疑是无可挑剔的,涵盖了从早期激情澎湃到后期沉郁内敛的多个阶段的代表作。然而,在“视频教学”这块内容的衔接上,我感到了一丝困惑。书中的指引信息指向了特定的在线资源,但这要求我必须跳出实体书的阅读体验,去另一个平台进行学习。虽然网络资源是现代学习的趋势,但一本优秀的实体教程,应该尽可能地将核心知识点内化。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关键的演奏难点在书中配有二维码或特定页码的插图辅助,或者至少,视频内容能够更紧密地服务于书本的结构。目前这种“实体书+外部视频”的组合,使得学习的连贯性被打断了,有时候查找对应的视频讲解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削弱了即时学习的流畅感,不如一些一体化的教学产品来得直接有效。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是值得称赞的,纸张的厚度和光泽度都非常适合吉他谱的阅读,不会在强光下反光刺眼,这对于长时间练习的乐手来说非常重要。然而,我发现其中关于“弹唱”部分的指示相对薄弱。很多歌曲的谱子给出了主旋律和和弦走向,这对于想自弹自唱的朋友来说是基础,但真正的“弹唱”精髓在于节奏型和声部的融合。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右手扫弦模式与歌词咬合的细致图示,或者至少是不同风格的扫弦示例。例如,在处理一首速度较快的歌曲时,是采用分解和弦还是强弱分明的扫弦,这本书的指引略显模糊。它更侧重于提供“独奏Solo”的指法,这对于电吉他爱好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但对于那些想带着吉他,用一把木吉他就能深情演绎的歌者来说,深度略有不足。总而言之,它更像是一本顶尖电吉他手的技术手册,而非一个全能的弹唱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