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只是天堂的过客——大九寨深度旅游系列
定价:28.90元
作者:易刚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5366738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为“大九寨深度旅游系列”之一,是一个被喧嚣都市诟病的文人,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找灵魂暂时的栖息地,并渴望深入探索九寨沟奥秘的旅行。寂寞的九寨自然奇观,与热烈的文人情怀,撞击出这部美妙的交响曲,让你重返天堂之旅。
内容提要
全新视角,读者进入人间天堂。图文并茂,百余张绝色风景图片。一部详尽的旅游指南,您九寨沟旅游的贴心向导。
这是一部非常别致的自然读本:它图文并茂,不但是对“人间天堂”——九寨沟的亲历笔记,还以特有的好奇心,对其间的自然奇迹作了细致入微的探索,其间不乏人文关怀和自然哲学之底韵。作者以一个文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描述了九寨沟的主要动、植物和水文、地貌特征;而摇曳多姿的诗化文字与瑰丽的大自然浑然天成,真切感人的民俗人事和博物学景象叙事,吸引了在喧嚣世界中渴望一片宁馨天空的现代读者的注意力:曾经造访过九寨沟的旅人,作者会以全新的视角他们重访故地;而那些不曾造访过“天堂”的人,又怎能按捺得住向往之情呢?
目录
引子:重返天堂
1 神秘的极乐之地
可能的变体
对九寨之谜的迷惘寻觅与探索
2 九寨边边街——天上的街市第四街
大九环线
天堂里也有车来车往
TIPS:九寨沟旅行资料
章 海子:你的身休是个仙境
3 无声的召唤
过河入林
大智慧的体现
4 琢磨不透
湖面大的海子——长海
五彩池·季节海
若希维奇——联合国一级保护植物
5 静谧的幻影回望芳草海
九寨沟一绝
水世界里的干涸欲望
礼尚往来
6 在水一方树正沟
领春木
植物的恋爱没有痛苦
水生植物
7 大海之子
海子形成的条件
钙华的沉淀
地球生命摇篮
水很美
TIPs:九寨沟沟内旅游路线
第二章 雪峰:山神的脸谱
8 阅读雪峰
我和雪峰
我的失败与
9 色嫫女神
崖壁上的传说
“反向”的喀斯特地貌
国家地质公园
造化
10 无涯的旷野
冷杉
云杉
脸谱上的彩绘——地衣
TIPS:出行参考(1)
第三章 叠瀑:细雨中的呼喊
11 滩流上的盆景
阿旺多吉
意外之外
盆景滩
珍珠滩
12 密市市中的丝绸
独行者,行速
瀑布
宽的钙华瀑布——诺日朗
TIPS:出行参考(2)——其他路线
第四章 动物:狂欢的节日
13 如是我闻动物的王国
大熊猫
特色
鸳鸯戏水
“孟极”即为“雪豹”
年轻的神
14 秋水·冬夜
翅膀的味道
荻花倒影的湖畔
静夜思
15 流岚轻
竹鸡与杜鹃鸟
乌鸦与麻雀
飞行中的灵魂
第六章 藏寨:季节的轮廓
20 行走的笑声
红苹果
幺幺妹儿
21 白马寻梦
县城的收获
白马寨
22 渐行渐远的记忆
漳扎镇上的化石
生日石
预言
TIPS:九寨沟旅行提示
第五章 彩林:阳光的痕迹
16 窗外的风景
多梦时节
装饰过的梦
高山杜鹃
17 赫问·门前空地
车过黄土垭
扎如沟
18 顶针花花儿
姐妹俩
森林植物
孑遗植物
19 药用植物百草
民间话语
TIPS:九寨沟旅游其它资讯
第七章 黄龙:天堂里的另一天
23 无限的边缘
甘海子
九寨天堂
神仙池
24 人间瑶池——黄龙
见面之前
雪宝顶
黄龙
25 天然的钙华博物馆
争艳池
金沙铺地
黄龙景观的地理解释
TIPS:黄龙
尾声:乡路送我回家
26 再见,九寨边边街
瑞雪
川主寺镇
27 松州
中村
坠落红尘
TIPS:松潘
作者介绍
易刚,报刊专栏作家,一个钟情于山水诗意的写作者。对自然兴趣浓厚,热衷于田野调查和自然细节研究。近年来,独行考察四川、贵州等地的几十个自然保护区,笔记上百万字。
文摘
序言
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梦幻之地的大门,尽管我还没有机会亲身体验九寨沟的秋日盛景,但光是文字中的描绘,就已经让人心驰神往。作者对于光影的捕捉极为细腻,仿佛能透过纸页感受到阳光穿透彩林,洒在五花海湖面上的那种璀璨夺目。特别是对那些常人不易察觉的微小细节,比如水底沉积的矿物质如何折射出变幻莫测的蓝绿色调,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特有草木香气,都有着近乎诗意的刻画。阅读过程中,我脑海中自动构建出了一幅幅立体而鲜活的画面,那种静谧中蕴含的勃勃生机,让人对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感敬畏。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景点介绍,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感受天堂”的哲学随笔,引导读者用更深层次的目光去审视和接纳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宁静角落。
评分第四段评价: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最关注的是光线和构图。这本书在这方面给我的启发是巨大的,远超我预期的导览价值。作者似乎对时间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度,精准地指出了“一天之中最佳的曝光窗口”在哪里,以及面对巨大反差光比时,如何通过调整观察角度来平衡视觉冲击。书中的一些摄影理念,比如“慢速快门捕捉水流的雾化感”与“高速快门凝固瀑布的每一滴飞溅”,在文字中被阐述得清晰透彻。虽然我还没能亲身去实践,但光是阅读这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论述,就已经让我对下一次户外拍摄的规划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感觉我的取景框似乎都变得更开阔了。这简直是一本写给所有追求视觉艺术表达者的隐形手册。
评分第二段评价: 我最近一直在为下一次的远行做功课,希望能找到一本真正能提供“深度”见解的指南,而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打卡手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特别,它跳脱了传统攻略的框架,更侧重于旅者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所产生的内心波动与环境的互动。比如,书中对那些“非著名”小径的描述,以及如何避开人潮高峰期,去捕捉到那种“独享”的宁静感,这些经验分享实在太实用了。作者似乎对当地的地理变迁和历史传说有着深入的研究,穿插其中的文化背景介绍,让那些色彩斑斓的海子不再只是单纯的风景,而拥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这种将自然观察与人文思考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让我对旅行的目的性有了新的理解——旅行不只是看景,更是与地方精神的对话。
评分第五段评价: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带给我一种非常独特的“疏离感”和“敬畏感”。它反复强调“过客”的身份,提醒着读者,我们所见的极致美景,只是这片古老土地上短暂的插曲。这种克制的叙事,反而比那些热情洋溢的赞美更打动人心。它不试图将所有信息都塞给读者,而是留下大量的空白和想象空间,鼓励读者自己去完成与环境的连接。这种“留白”的艺术,在文学作品中是高难度的处理,而这本书恰恰做得很好。它没有提供一个“标准答案”式的游览路线,而是提供了一套“感知世界的工具箱”,让我们去面对自然界的宏大与自身的渺小,看完之后,整个人都变得沉静了许多,对许多日常琐事也看得更淡然了。
评分第三段评价: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类游记性质的书籍读起来会比较轻松休闲,但这本书的文字功力实在太扎实了,很多段落需要反复咀嚼才能领会其中深意。尤其是在描述那些极端天气下的景观时,那种描述的力度和画面感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那种描述高海拔空气稀薄时,感官被放大的体验,以及在暴雨来临前夕,山谷间那种压抑而又充满力量的氛围,都被作者用精准的词汇牢牢锁住了。它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辞藻去堆砌“美”,而是通过精确捕捉环境的“真实反应”来营造出一种令人信服的美感。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那种近乎严苛的求真态度,它让读者相信,书中所记录的一切,都是经过时间和心力检验的,而不是凭空想象的浪漫化产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