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入手这套书,主要还是冲着它宣称的“历代帝王墨迹”这个噱头去的,希望能从中窥见一些不易得见的史料。我个人对书法研究不算精深,但对历史的脉络和人物的性格侧写很感兴趣。想象一下,能看到一位皇帝在批示奏折时的笔法,那远比看他留下的文治武功记录来得鲜活。可遗憾的是,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名家金石拓本选集”的简易版,而不是专注于“帝王”这一特定群体的深度挖掘。选篇的侧重点似乎更偏向于那些“写得好看”的,而不是“历史意义重大”的。比如宋代的几位皇帝,他们的行书和草书确实展现出文人雅士的气质,但对比起他们在位时的政治决策和军事部署,这些墨宝显得有些孤立,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装帧上的“手工宣纸”,虽然提升了视觉上的质感,但在印刷的清晰度上却暴露了短板,很多细微的皴擦和飞白之处,都变得模糊不清,这对于想要研究笔锋转折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如果只是作为一本普通人欣赏的“字帖”来看待,或许还算过得去,但若带着“研究”的期待,那这份体验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带有“可货到付款”字样的古籍类产品总是抱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这提供了试错成本低的机会,尤其是在网上无法预先翻阅的情况下;另一方面,这往往也暗示着产品的受众可能是那些对古籍鉴赏知识储备不深的人群。这套书的装帧确实是下了功夫的,线装的古朴感和三册一套的规制,在书架上摆着还是挺有气势的。但一旦翻开,那种“气势”更多来自于装帧的仪式感,而非内容的密度和深度。我期望看到的是,不同朝代、不同气质的帝王,在书写习惯、用墨偏好上能呈现出清晰的演变和对比。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大杂烩,每页都是一个独立的作品展示,缺乏一个清晰的编纂逻辑来串联起“帝王”这条主线。比如,汉代的隶书和魏晋的行书之间,过渡得过于突兀,没有给出任何的时代背景或书风的承接关系说明,使得读者在欣赏之余,很难形成一个连贯的历史认知。
评分这本所谓的“帝王墨宝”画册,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毕竟名字听起来就气势磅礴,什么“翰墨选”、“真迹”的,恨不得把几个朝代的帝王风骨都浓缩在这一函三册里。我本来是想找一些能真正触摸到历史笔触的作品,想看看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在放下权杖后,笔下流淌出的是怎样的心绪。然而,翻开第一册,我就感觉有些不对劲了。纸张的手感是那种比较粗糙、略带韧性的手工宣纸,这倒是符合传统装帧的调调,装帧工艺也算扎实,线装得很古典,初看确实唬人。但内容上,那些选篇的跨度实在太大,从秦汉的篆隶到明清的楷行,每一页的对比度都很强,仿佛是为了凑数量而硬生生地拼凑起来的。比如,我特别关注的唐代几位皇帝的书法,本以为能看到颜真卿、柳公权那样的雄浑之气,结果呈现出来的多半是刻帖的翻刻,线条的生动性和墨韵的层次感,跟我在博物馆亲眼见过的拓本相比,相去甚远,总觉得隔了一层灰蒙蒙的滤镜,少了点“真迹”应有的精气神。这让我对“真迹”二字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更多的是一种集合了各种已知范本的汇编,而非深入研究后的精选。
评分这套“中国历代帝王翰墨选”,在展示古代汉字法书的精粹方面,展现出一种宏大的野心,但最终给人的感觉却像是一份经过精心修饰的“精选集”。它装帧上的“手工宣纸线装”带来的初始好感度很高,让人觉得这必定是一套值得珍藏的作品。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其内容上的挑选标准有些模糊。它似乎更倾向于收录那些流传广、辨识度高的作品,而非那些在书法史上具有关键转折意义的“孤例”。对于我们这些想通过阅读帝王墨宝来感受历史厚重感的人来说,这种选择略显保守和安全。例如,某些非常重要的帝王,其代表作仅以寥寥数笔带过,而一些相对次要的作品却占据了较大篇幅。总而言之,它是一套可以放在茶几上炫耀装帧工艺的陈设品,但在追求书法深度和历史洞察力的维度上,它提供的价值,远不如其售价和包装所暗示的那么令人惊喜。
评分购买这套书的初衷,是想为自己的书法练习寻找一些更有“分量”的范本。毕竟,帝王的笔法,多少带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场,那种“不怒自威”的笔势,是普通文人难以企及的。我比较在意的是墨迹的“活泼”程度,也就是书写时那种一气呵成的动态美。这套书在呈现上,给我最大的困惑是,它似乎过于强调“作品集”的完整性,而忽略了“真迹”应有的生命力。许多作品的摹印痕迹过重,线条处理得过于圆润和平滑,丢失了原件上那种被岁月侵蚀的沧桑感和毛笔与纸张摩擦时产生的微妙肌理。特别是对于清代那些留下大量批示的皇帝,他们的墨迹往往能反映出个性中更真实、更随意的一面,但在这本书里,这些字迹似乎都被“美化”过了一遍,变得过于工整,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味道。这让我很难从中提取出那种真正能指导我练习气韵的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