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论语全书(超值全彩白金版)
定价:29.80元
作者:孔子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1337542
字数:
页码:42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40kg
编辑推荐
◎内容经典 体例科学 《论语全书》不仅对原著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还介绍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阐释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以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掌握《论语》精华。
◎图文全解 好读好看 400余幅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图文联袂,相得益彰,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受,更加直观地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理想读本 科学简明的体例、精美珍贵的图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彩色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内容提要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其蕴涵的深刻哲理浸透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中。“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 作为一部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或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全书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的智慧具有广泛普适性,它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更是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导书,所以,它能够跨越时空,到今天仍可以给我们的心灵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本书是现代读者领悟《论语》智慧的理想读本,参了大量和孔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专业性。
目录
卷《论语》原文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206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第二卷 孔子生平
孔子其人其事
尼山降圣
孔子学礼
勤学好问
孔子学琴
筑坛讲学
子路受教
赴周室察礼乐
鲁乱
猛于虎
景公问政
观象知雨
观器识道
阳虎赠豚
教亦为政
执教杏坛
孔子的教学内容
孔子的教学方法
祭祀忘牲
阳虎乱鲁
孔子出仕
诛杀少正卯
夹谷会盟
计堕三都
弃官离鲁
周游列国
孔子适卫
匡城遭围
蒲邑被困
子见南子
临河而叹
桓魋伐树
丧家之犬
孔子适陈
桓子遗命
陈蔡绝粮
子路问津
叶公问政
必也正名
晚年归鲁
季康子问政
请讨陈恒
整理遗产
聚徒授业
弟子三千
西狩获麟
圣人离世
孔子的生活态度
孔子的居官态度
孔子教子
孔子的性格
仁学的光辉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史记·孔子世家》
附:《史记·孔子世家》白话翻译
第三卷《论语》中重要人物介绍
《论语》中所见的孔门弟子
颜回
冉耕
冉雍
冉求
端木赐
仲由
宰予
言偃
卜商
颛孙师
曾点
曾参
澹台灭明
宓不齐
原宪
公冶长
漆雕开
司马耕
有若
闵损
樊须
林放
公西赤
高柴
南宫适
申党
陈亢
巫马施
公伯寮
颜无繇
《论语》中重要相关人物
季平子
季桓子
季康子
阳虎
柳下惠
史鱼
孟公绰
臧武仲
宁武子
卞庄子
遽伯玉
孟懿子
南宫敬叔
子服景伯
左丘明
孟武伯
鲁昭公
鲁哀公
晏平仲
公山不狃
子产
管仲
伯夷、叔齐
齐桓公
公叔文子
齐景公
第四卷 附录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
人
天
友
中
仁
爱
文
行
恕
智
善
义
贤
德
笃
敬
信
学而时习之
君子务本
三省吾身
君子不重则不威
礼之用,和为贵
巧言令色,鲜矣仁
温、良、恭、俭、让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六言六蔽
君子不器
过犹不及
言寡尤,行寡悔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民无信不立
小不忍则乱大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有教无类
君子固穷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国古代的礼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类,称为五礼。古代的傩礼与军礼和凶礼有关,它有两大任务:一是定期驱傩;二是为死去的帝王将相送葬。在周代,宫廷大傩每年有三次,分别在季春、仲秋、季冬时举行。春傩和秋傩是为上层(天子和诸侯)设置的,百姓不能举办。宫廷里有专职驱鬼军官叫方相氏,他们是个子高、力气大、本领强的军中能人。方相氏是?畏怕之貌”的意思。传说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因为方相氏面目凶威,率领众隶,疫鬼精怪见此面目而恐惧就会逃走。于是在季冬大傩,全国从上到下都要举行傩礼以驱疫。周代民间还有另一种临时性的傩事活动——驱赶强死鬼的裼礼。古人认为,人如果非正常死去,便会成为厉鬼,会给活人带来伤害,需要乡人傩队为他举行裼礼。与敬重乡人傩不同,人们对乡人裼则充满敬畏。
孔子虽然“敬鬼神而远之”,但他却特别尊崇礼制,故会如此重视民间的傩事活动,所以每到乡里人举行驱傩仪式时,就会朝服而立,神态严肃,恭恭敬敬地迎候乡人傩队和乡人裼队。
【题解】
这章记述孔子在傩祭时的活动。傩祭时,孔子必定穿着朝服恭立在阶,保持敬畏的态度。
【注释】
①傩:古代一种迎神以驱逐疫鬼的风俗。②阼阶:东边的台阶,主人站在那里迎送宾客c
【译文】
乡里人举行迎神驱疫的仪式时,孔子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原文】
10.15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题解】
此章表明孔子在与外邦人士交往时十分注重礼节。
以上几章中,记载了孔子在各种不同场所的举止言谈和表现出来的礼节、习惯。他时时处处以仁德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一切言行符合礼的规定。他的一投足、一举手都保持了恭敬的态度和正大的气象。这既是孔子个人修养的具体体现,也通过自己的“身教”向弟子们诠释了“礼”的真正意蕴。
【译文】
托人向住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时,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原文】
10.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孔子托人向住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时,要向受托者拜两次送别。
序言
卷《论语》原文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206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第二卷 孔子生平
孔子其人其事
尼山降圣
孔子学礼
勤学好问
孔子学琴
筑坛讲学
子路受教
赴周室察礼乐
鲁乱
猛于虎
景公问政
观象知雨
观器识道
阳虎赠豚
教亦为政
执教杏坛
孔子的教学内容
孔子的教学方法
祭祀忘牲
阳虎乱鲁
孔子出仕
诛杀少正卯
夹谷会盟
计堕三都
弃官离鲁
周游列国
孔子适卫
匡城遭围
蒲邑被困
子见南子
临河而叹
桓魋伐树
丧家之犬
孔子适陈
桓子遗命
陈蔡绝粮
子路问津
叶公问政
必也正名
晚年归鲁
季康子问政
请讨陈恒
整理遗产
聚徒授业
弟子三千
西狩获麟
圣人离世
孔子的生活态度
孔子的居官态度
孔子教子
孔子的性格
仁学的光辉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史记·孔子世家》
附:《史记·孔子世家》白话翻译
第三卷《论语》中重要人物介绍
《论语》中所见的孔门弟子
颜回
冉耕
冉雍
冉求
端木赐
仲由
宰予
言偃
卜商
颛孙师
曾点
曾参
澹台灭明
宓不齐
原宪
公冶长
漆雕开
司马耕
有若
闵损
樊须
林放
公西赤
高柴
南宫适
申党
陈亢
巫马施
公伯寮
颜无繇
《论语》中重要相关人物
季平子
季桓子
季康子
阳虎
柳下惠
史鱼
孟公绰
臧武仲
宁武子
卞庄子
遽伯玉
孟懿子
南宫敬叔
子服景伯
左丘明
孟武伯
鲁昭公
鲁哀公
晏平仲
公山不狃
子产
管仲
伯夷、叔齐
齐桓公
公叔文子
齐景公
第四卷 附录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
人
天
友
中
仁
爱
文
行
恕
智
善
义
贤
德
笃
敬
信
学而时习之
君子务本
三省吾身
君子不重则不威
礼之用,和为贵
巧言令色,鲜矣仁
温、良、恭、俭、让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六言六蔽
君子不器
过犹不及
言寡尤,行寡悔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民无信不立
小不忍则乱大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有教无类
君子固穷
关于这部书的“超值”体验,我深有感触,这主要体现在其附录和延伸阅读材料的丰富程度上。一本好的经典解读本,绝不应该止步于正文的呈现。这本书的后记部分,对孔子思想的传播历程、不同学派对《论语》的不同解读进行了简要的梳理,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学术视野。此外,一些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和哲学思辨的引子也被巧妙地穿插其中,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我感觉自己不仅读完了《论语》,还通过这本书对先秦思想的整体格局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种超乎预期的附加价值,使得这本书在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它仿佛是一个多功能的工作台,你以为你只买了一把锤子,结果发现它还自带了螺丝刀和测量尺,提供的服务远超封面所标示的范围,令人惊喜。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人眼前一亮,带着一种庄重又典雅的气息。当我翻开它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精美的插图和排版,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上是下了大工夫的。尤其是那些色彩丰富、细节考究的配图,让原本可能显得有些晦涩的古代典籍变得生动立体起来。它不仅仅是一部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都让人心情愉悦。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关键概念的图解说明,这对于初次接触这类经典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没有那种传统古籍的刻板印象,而是用一种非常现代和友好的方式,引导读者走进孔子的思想世界。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文化之旅,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这在同类书籍中是很少见的体验。我几乎可以肯定,即便是对传统文化不甚了解的朋友,也会被它的外在美学所吸引,进而愿意去探索其中蕴含的深厚智慧。
评分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在“实用性”方面所做的努力。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论语》是高高在上的圣人之言,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然而,这本书通过其独特的解读视角,成功地将两千多年前的教诲与当代人的困惑巧妙地联系了起来。它不是简单地复述“子曰”,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教诲在处理人际关系、职业道德乃至个人修养上的指导意义。比如,书中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阐释,就非常贴近现代人对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焦虑。这种“古为今用”的转化,让这本书的价值倍增。它不再是一本供人瞻仰的古籍,而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指导日常行为的工具书。这种深刻的贴合感,让我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一股积极的力量在推动我前进。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作者(或者说编者)显然对《论语》的脉络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没有采取简单的时间顺序或篇章罗列,而是根据主题将散落的章节进行了巧妙的归类和整合。比如,关于“仁”的论述被集中在一起,关于“礼”的教诲也被单独梳理,这种结构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我发现,当我试图理解某个特定德行时,可以直接翻到相应的板块,立刻就能看到孔子从不同角度对这个概念的阐释,这种对比阅读法效率高得惊人。它就像是一位耐心的私人导师,总能在我感到迷茫时,提供最直接、最聚焦的答案。不像有些版本,需要我自己去标注和整理,这本书已经为读者做好了最精细的案头工作,这极大地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让我能更专注于思想本身的领悟。
评分从文风上来说,这本书的翻译和注释做得非常到位,简直是“信、达、雅”的完美结合。我读过一些其他版本的译本,有些过于直白,失去了原文的韵味;有些则过于晦涩,仿佛又回到了原典的难度。但这个版本,我必须赞赏其译者的功力。他们既保留了原话的精炼和气度,又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了解读,使得那些看似简单的对话背后蕴含的深层哲理能够被充分挖掘出来。注释部分更是详略得当,对于那些关键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或特定时代用语,都会给予必要的补充说明,但绝不拖沓,恰到好处地提供了背景知识,而不至于让注释喧宾夺主。这种恰到好处的“搀扶”,让我感觉自己是在与孔子对话,而不是在啃一块坚硬的骨头,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和愉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