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典 国宝再造
文渊阁四库全书珍赏 楚辞章句
原大影印 宣纸包背装 1函4册
出版:线装书局
函册:1函4册
装帧:宣纸包背装
开本:16开200mm×315mm
版次:一版一次
定价:1400.00元
● 底本 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文渊阁《四库全书》乾隆皇帝御览,曾经两次覆校、两次补遗,收书全、校勘优、缮写精、保存完整,学术界公认文渊阁本是《四库全书》中、有价值的版本,受世人关注。
● 精选书目 特邀研究专家,依据打造时代新善本的要求,精选《四库全书》中具学术价值、出版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善本、孤本、珍本,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推出。
● 原大影印 选用有“千年寿纸”之誉的特制手工徽宣,严格按照原书分册分函、版式大小影印,务求真实再现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原始风貌。
● 手工打造 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手工续纸印刷、手工装订。全书300余道制作工序,除少数几道工序,全部采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以确保原汁原味,再现原书传统形制之美。
● 皇家气度 封面采用天然蚕丝织成的耿绢,按原书红、绿、蓝、灰四色配染,分别对应经、史、子、集四部。函套采用黄色团龙花绫,再现文渊阁《四库全书》皇家气韵,极富欣赏价值和典藏价值。
《四库全书》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为宏大的文化工程,全书按照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方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为儒家经典,史为历代史书,子为诸子百家,集为各种诗文辞典。全书共36375册,收书3461种,79309卷,分装6144函,总页数238万余张,总字数近8亿,几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其历史价值之高和版本价值之巨,堪称无与伦比。故该书被视为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说实话,我最初购买这套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毕竟“文渊阁四库全书珍赏系列”这个名头听起来就有些高冷,生怕内容晦涩难懂,难以卒读。然而,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这套书的编排思路极其人性化。它并非简单地堆砌原文,而是通过精妙的章句解析,将屈原那些充满瑰丽想象和深邃哲思的篇章,一步步拆解开来,让读者能窥见其内在的结构和逻辑。那些复杂的典故和生僻的词汇,都被细致入微地注释和阐释,语言平实又不失文采,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我特别喜欢它对辞赋中情感脉络的梳理,能够引导我深入体会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变化,从“行吟泽畔”的忧愤激昂,到对理想的执着追寻,每一个转折点都被勾勒得淋漓尽致。这套书成功地搭建了一座现代读者与先秦文学之间的桥梁,让那些遥远的叹息和呐喊,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坦白说,我其实是个非常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尤其对于这种大部头的古典文献,我总是担心自己是否能坚持读完,或者是否值得投入这么多。但拿到这本《楚辞章句》后,我立刻明白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它带来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标价本身。它不仅仅是一套关于《楚辞》的解读,更像是一份关于中国古典美学、哲学思想的入门指南。每读完一篇,都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被极大地拓宽和滋养了一番。那种在阅读中不断被冲击、被启迪的感觉,是极其愉悦和满足的。它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方式,迫使你在快节奏中停下来,去品味那些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文字的韵味。对于任何想要提升人文素养,渴望深入了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物超所值,值得强烈推荐给身边所有爱书的朋友。
评分购买实体书的很大一个乐趣,就是可以随时随手在旁边做批注,留下自己的思考痕迹。这套书的版式设计非常适合“互动式”阅读。页边距的处理得当,既不显得空旷,又能留出足够的空间供读者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标记重点。我习惯在读到某些令人心潮澎湃的句子时,会随手用铅笔勾勒出来,或者写下自己对句子的现代感悟。纸张的特性也很友好,无论是钢笔还是铅笔,书写起来都不会有洇墨或刮纸的现象。这种可以被“使用”和“改造”的图书,比那些只能供着看的“偶像”更让人有亲近感。它鼓励你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与古人的对话之中,让阅读成为一种活泼的创造过程,而不是单向的灌输,这种体验是电子阅读器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实在是太精美了,光是捧在手里就觉得是一种享受。纸张的质感上乘,触感温润细腻,翻阅起来毫不费力,那种淡淡的书卷气混合着油墨的清香,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页。封面设计典雅大气,融合了古典韵味与现代审美,那朱红与黛青的搭配,仿佛能瞬间将人拉回到那个充满诗意的年代。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字体选择,既清晰易读,又带着一丝古朴的书卷气,让人在阅读那些拗口的古文时,不至于感到太大的阅读压力。这简直不像是一本普通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即便是对《楚辞》本身不甚熟悉的读者,也会被其外在的精致所吸引,愿意去探索其内在的瑰宝。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和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在如今这个电子书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
评分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对古代文献的考据严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套《楚辞章句》的表现,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显然是基于扎实的文献基础和深入的学术研究之上才得以问世的,引用的注释和校勘都显得十分审慎和权威。在处理那些历来争论不休的篇章和词义时,编者没有简单地给出单一结论,而是常常会呈现几种主要的观点,并加以辨析,这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理解层面,避免了思维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一些带有强烈地域文化色彩的表达,书中提供的背景资料非常详实,这使得我们不仅是在读文字,更是在触摸那个时代的文化脉络。我甚至花了好些时间去对照一些重要的版本差异,发现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精确度,足以媲美许多专业院校的参考书目,但阅读体验却又比那些冷冰冰的学术著作要亲切得多,这是一种难得的平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