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 黑龙江
定价:20.00元
售价:14.6元,便宜5.4元,折扣73
作者:张丽梅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503230790
字数:270000
页码:3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41kg
在亚洲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有一个令人神往的东方古国——中国,在它的东北边陲有一方富饶迷人的沃土—二黑龙江省。
美丽富饶的黑龙江省由流经的亚洲第五长河黑龙江而得名,在中国的版图上它宛若一只振翅欲飞的美丽天鹅,故黑龙江又有“黑天鹅”之美誉。
黑龙江省是我国位置北、东,纬度高的省份,南起北纬43°25′,北至北纬53°33′,南北相距1120公里,地跨10 个纬度,两个热量带;西起东经121°11′,东至东经135°05′,东西长930公里,跨14个经度,三个湿润区。黑龙江省北部、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水陆边界约 3045公里,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总面积45.4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8%,在全国各省区居第六位。
黑龙江省有着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天造地设,多姿多彩。这里既有巍峨的群山和起伏连绵的丘陵,又有浩荡绵长的江河和烟波浩渺的湖泊;既有一望无际的沃野平原和绿茵千里的湿地草场,又有苍莽浩瀚的原始森林和赤地百里的火山奇观;既有神秘壮美的大界江,又有气势恢弘的大冰雪。六大山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完达山)和四大江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山环水绕,将松嫩、三江、兴凯三大平原拥揽于怀中,蜿蜒的牡丹江、绥芬河、穆棱河、汤旺河等数十条河流穿行于平原、山谷之间,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似清澈晶莹的珍珠镶嵌于沃野与群山之中。
黑龙江省除西北部大兴安岭地区之外,均属四季分明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5℃~5℃ 之间。春天,山花烂漫,满目新绿,群山沃野,一片盎然生机;夏季,温凉短暂,青山碧水,郁郁葱葱,真是一个清凉世界;秋天,晴空万里,五谷丰登,群山斑斓,一派金黄华贵;冬季,银装素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派北国风光。全省降水充沛,西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400~500毫米,东部山地年平均降水量500—600毫米。大部分地区属半湿润区,细雨润万物,寒雪滋沃土,平原多为草原湿地,山区多为樟子松、落叶松构成的针叶林和红松、云杉、白桦、山杨、栎、椴、水曲柳构成的针阔混交林。
黑龙江是我国北部边陲的一个多民族省份,这里世代聚居着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他们或擅渔猎,或擅耕牧,勤劳、质朴、勇武,不仅传承了黑龙江古代先民的传统文化,而且保留着各自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形成了习俗风情各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神秘的萨满教、精美的民族服饰、别致的交通工具、奇特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饮水节、鹿神节、诺劳孜节)等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一幅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千百年来,这里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共同书写着北疆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一个黑龙战胜白龙的故事,造就了一条神奇的黑龙江,涤荡出一片辽阔的黑土地。历史像滔滔的黑龙江水,匆匆地流过。黑龙江省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两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数万年过去了,黑土地的先人们在这里生息繁衍。随着岁月的流逝,久远的历史及文化越来越显得神奇和迷离,但是历史的真实总是印刻和隐匿在这里的土地、森林、江河、湖泊之中。黑龙江的历史和文化将通过文书史籍,通过代代相传的神话传说,传沿着、发展着。华夏五千年的悠悠历史离不开这块神奇的土地! 走进龙江大地,无论是穿行于林海雪原,还是跋涉于湿地草场,无论您畅游于江河湖泊,还是流连于边城古镇,龙江大自然的粗犷神奇一定会让您叹服。当您拥入兴安山地的怀抱,会沉迷于莽莽绿海的“大氧吧”之中;当您驰骋在辽阔的松嫩平原上,会体味到与大地依偎的踏实;当您徜徉于幽雅静谧的镜泊湖上,会被瑰丽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当您伫立于五大连池火山口时,浩瀚的“石海”、蜿蜒的“石龙”,会让您感受到当年火山喷烟吐焰的狂暴凶横;冬季的皑皑白雪,晶莹剔透的冰凌则会让您心旷神怡,把心灵净化得一尘不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您走进龙江大地,会看到龙江山的雄浑博大,水的瑰丽绵长,看到原野的广袤古朴,湖泊的秀媚旖旎,看到森林的原始深邃。您会体味到龙江冬天的寒冷,冰雪的洁白无瑕,夏季的清凉,风雨的和谐轻柔。您会真正认识和领悟龙江人的性格:龙江的汉子高大魁伟,豁达豪爽,侠肝义胆,这是世代跋涉于大山、穿行于林海和呼啸的冬季风雪所锻造的体魄和品格;龙江的女人健硕开朗,俏丽妩媚,宽厚质朴,这是世代耕耘于黑土地、劳作于大川平湖和清润的夏季风雨哺育的风姿和品格。
五十余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龙江人为共和国的大厦奉献了大森林里的栋梁之材,奉献了黑土地上的金黄豆麦,奉献了绿茵草原下的滚滚石油。龙江人那么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勇于献身,这是森林赋予的品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龙江人风风火火,开拓务实,生龙活虎,这是火山铸造的脾气。龙江人民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这是严冬磨炼出来的秉性。
原始、粗犷、瑰丽、神奇,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世代龙江人的辛勤耕耘才造就了壮丽的龙江风情。大兴安岭的博大壮美,小兴安岭的气度不凡,完达山的恬静秀丽会深深地吸引你。一泻千里的黑龙江,九曲十折的松花江,温柔素雅的乌苏里江会给您带来不尽的遐思。壮阔如海的兴凯湖,山清水秀的镜泊湖,碧水连天的扎龙湿地也会让您深爱不已。一望无际的茫茫雪原,银装素裹的山峦,玉树琼花的雾淞,晶莹剔透的冰雕雪塑,惊心动魄而又趣味无穷的雪上飞驰定会让您心驰神往。龙江的灿烂文化,龙江的高天沃土,龙江的丰饶资源,龙江的风土民情,也会让您感受到关东人的质朴淳厚,让您终生难忘。
您若要了解龙江的风土人情,感悟龙江的历史文化,认识龙江的山山水水,领悟龙江人的性格禀赋,您若要读懂黑龙江,《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黑龙江》是您开启龙江之门的一把钥匙,为喜欢龙江、走进龙江大地的人提供了解黑龙江、熟悉黑龙江的“导游图”。愿读过此书的朋友,能对龙江大地产生神往之情,热爱之心。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它不像传统教科书那样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更具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方式来展开内容。阅读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作者在铺陈知识点时,总能巧妙地设置“钩子”,让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揭示什么样的奥秘。这种行文风格,极大地激发了我深入探索的欲望,很多原本以为会枯燥的专业性内容,读起来也变得津津有味,仿佛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娓娓道来。特别欣赏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时的逻辑链条,每一个章节之间的过渡都自然流畅,层次分明,使得读者可以非常顺畅地跟随着作者的思路构建起完整的认知框架。有些章节甚至加入了富有画面感的描述,让人感觉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像是在脑海中进行一次实地的考察和体验。这种叙事上的张力,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这对于一本需要长期投入精力的参考读物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成功。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它本身的印刷成本,它带来的思维启发和视野拓展是无价的。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作者提出的某个独到见解而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像是知识的重新组织者和阐释者,它引导我去用一种全新的、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相关领域的问题。很多我过去存在模糊概念的地方,在这本书的引导下,变得清晰而有条理。这种深层次的认知提升,才是阅读一本优秀非虚构作品所能获得的最高奖赏。它成功地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成了引发思考的火花,让我开始主动去探究知识背后的逻辑和关联性。这种由内而外的学习驱动力,是任何简单信息罗列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新的方向感。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精妙的平衡点。它既没有流于表面的泛泛而谈,每一个论述点都有详实的资料支撑,展现出极高的学术严谨性;同时,它又避免了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上手理解核心概念。这种“深入浅出”的功力,着实令人佩服。尤其是它在处理一些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比,非常贴合实际生活场景,一下子就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具象化、可操作性强了起来。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忍不住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杂的资料提炼、加工,最终呈现出如此精炼且富有洞察力的观点的。这种兼顾专业性和可读性的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书的受众面极广,既能满足资深人士的查阅需求,也能成为新手的最佳入门向导。可以说,它提供了一个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知识平台。
评分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它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首先,目录的层级划分清晰明了,让我可以迅速锁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其次,书后附带的索引做得极为详尽和准确,即便是查找一个非常具体的名词或地名,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定位到相关的页面,这大大节省了我的查阅时间。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关键信息的标记和突出处理,比如使用了粗体、斜体或者特别的图例,让重要信息一目了然,这在快速翻阅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曾经尝试用其他工具书进行同样的检索任务,但效率远不如这本书。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体现了编者对用户体验的重视程度,这本书真的做到了“好用”且“易用”,是那种真正能放在手边随时取用的“生产力工具”,而非仅仅是收藏在书架上的装饰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浓郁的色彩搭配和精美的插图,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初拿到手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预示着内里蕴含着扎实的知识体系。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将复杂信息进行系统化梳理的排版风格,每一页的布局都经过精心考量,既保证了信息量的饱满,又不会让人感到拥挤和信息过载。那种清爽的字体选择,搭配适宜的行距,使得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而且,细看之下,会发现许多小小的设计细节,比如那些巧妙的边栏注释和图表的位置安排,都体现出编者对读者体验的深度思考。这本书的整体视觉感受是大气中带着细腻,非常适合作为案头常备的参考工具书。它不像一些工具书那样冰冷刻板,反而带有一种让人愿意去翻阅和探索的亲切感,这对于一本知识密集型的读物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品质。我敢说,光是它的外观和内页设计,就已经在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了,绝对是那种放在书架上也会让人心情愉悦的“颜值担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