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典 國寶再造
文淵閣四庫全書珍賞 李太白文集
原大影印 宣紙包背裝 1函7冊
齣版:中國書店
函冊:1函7冊
裝幀:宣紙包背裝
開本:16開200mm×315mm
齣版時間:2013年3月
版次:一版一次
書號:ISBN 978-7-5149-0711-7
定價:2000.00元
End_Of_Item_Desc End_Of_Item_Desc
● 底本 以颱北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本《四庫全書》為底本。文淵閣《四庫全書》乾隆皇帝禦覽,曾經兩次覆校、兩次補遺,收書全、校勘、繕寫精、保存完整,學術界公認文淵閣本是《四庫全書》中、有價值的版本,受世人關注。
● 精選書目 特邀研究專傢,依據打造時代新善本的要求,精選《四庫全書》中具學術價值、齣版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善本、孤本、珍本,按照“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推齣。
● 原大影印 選用有“韆年壽紙”之譽的特製高檔手工徽宣,嚴格按照原書分冊分函、版式大小影印,務求真實再現文淵閣《四庫全書》的原始風貌。
● 手工打造 嚴格按照傳統工藝手工續紙印刷、手工裝訂。全書300餘道製作工序,除少數幾道工序,全部采用傳統工藝手工製作,以確保原汁原味,再現原書傳統形製之美。
● 皇傢氣度 封麵采用天然蠶絲織成的耿絹,按原書紅、綠、藍、灰四色配染,分彆對應經、史、子、集四部。函套采用黃色團龍花綾,再現文淵閣《四庫全書》皇傢奢華氣韻,極富欣賞價值和典藏價值。
《四庫全書》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為宏大的文化工程,全書按照中國傳統的圖書分類方法,分為經、史、子、集四部。經為儒傢經典,史為曆代史書,子為諸子百傢,集為各種詩文辭典。全書共36375冊,收書3461種,79309捲,分裝6144函,總頁數238萬餘張,總字數近8億,幾乎囊括瞭清乾隆以前中國曆史上的主要典籍。其曆史價值之高和版本價值之巨,堪稱無與倫比。故該書被視為人類文明的象徵,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産。
為滿足喜愛傳統文化典籍的讀者需要,打造當代新善本藏書,三希堂藏書隆重推齣《文淵閣四庫全書珍賞》係列。特邀學術名傢從文淵閣《四庫全書》中遴選齣具學術價值、齣版價值、收藏價值的善本、孤本、珍本,以“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推齣,傳統包背裝。為忠實典籍原貌,再現原書風華,特依照原書規格、版式、大小原大原貌影印齣版。
內容介紹
清乾隆年間纂修的《四庫全書》,收錄瞭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我國大部分的重要典籍,幾乎涵蓋瞭古代中國所有學術領域。而《文淵閣四庫全書》是現存《四庫全書》中完成早,保存較完好的一部。《文淵閣四庫全書珍賞》係列叢書從《文淵閣四庫全書》中遴選齣具學術價值、齣版價值的典籍,以原大影印、宣紙包背綫裝形式陸續推齣。本係列精選《文淵閣四庫全書》中的經典文獻,按“經、史、子、集”四個大類整理,分彆選齣每類中的具學術價值、具收藏價值的典籍陸續推齣,以饗讀者。 本書特點 1、首批推齣經部《四書》、史部《史記》、子部《孔子傢語》、集部《李太白文集》。 2、完全依循《四庫全書》分函分冊,原大影印,四個大類四種顔色,包背裝訂使讀者如睹《四庫全書》芳容。 3、函套采用黃色團龍紋綾,內文特製手工徽宣,具有古代皇傢氣度,極具欣賞價值和典藏價值
End_Of_Item_Desc
作為一名業餘的古典文學愛好者,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帶來“現場感”的閱讀材料。這套《文淵閣四庫全書珍賞集部》係列,確實滿足瞭我對“珍賞”二字的期待。它帶來的不僅僅是李太白的詩文,更是一種文化氛圍的營造。影印的清晰度高得驚人,即便是細小的注釋和校勘痕跡,也清晰可見,這對於研究者來說是寶貴的資料,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則是一種近距離接觸古代書籍裝幀藝術的絕佳機會。我甚至會花時間去辨認那些墨色的深淺變化,體會當年刻工和印工的心血。這與市麵上許多粗製濫造的版本有著天壤之彆,體現瞭齣版機構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的責任感。
評分說實話,這種級彆的古籍影印本,價格自然不菲,但當我真正擁有它之後,我明白瞭這份投入是值得的。它帶來的精神滿足感是其他任何形式的閱讀替代不瞭的。這種竪排宣紙綫裝的配置,使得閱讀過程變得非常儀式化,你需要放慢速度,仔細體會每一個字的位置和結構,這無形中也加深瞭對詩文意境的理解和記憶。我特彆喜歡那種打開綫裝書時,書頁緩緩舒展的感覺,它不像平裝本那樣僵硬,反而有一種溫柔的服帖感。這套書的珍賞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將曆史的厚重感與藝術的美感完美地融閤在瞭每一個細節之中。
評分這套書拿到手,光是那份厚重感和墨香,就讓人心裏一顫。我一直對古代的精裝本情有獨鍾,尤其是這種宣紙綫裝的,拿在手裏仿佛就能觸摸到曆史的脈絡。打開扉頁,那熟悉的字跡,那種原大影印的精細程度,真是讓人嘆為觀止。看得齣來,齣版方在裝幀和影印工藝上是下瞭大功夫的,每一頁的紋理、每一個細微的筆觸都被忠實地保留瞭下來。對於一個純粹的文本愛好者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特彆是對於研究李白詩歌的人來說,能看到這樣近乎原貌的底本,那種感受是再精校的排印本都無法替代的。那種對古籍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評分我一直好奇,為什麼原大影印會比普通排印本更有魅力?也許是因為它保留瞭文獻的“肌理”。這本書完美地解答瞭我的疑惑。它呈現的不僅僅是文字信息,更是一種曆史信息。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不是因為內容晦澀,而是因為被書頁上某些細微的瑕疵——也許是裝訂時紙張輕微的褶皺,也許是時間留下的淡淡的洇痕——所吸引。這套書的價值,遠超其收錄的作品本身,它本身就是一件研究中國古代印刷史和版本學的重要標本。對於那些追求極緻閱讀體驗和收藏價值的人來說,這套書幾乎是不可或缺的“硬通貨”。
評分坦白說,初次翻閱時,我的注意力完全被它的物理形態吸引住瞭,那竪排的版式,對於習慣瞭現代橫排的眼睛來說,起初有些挑戰,但很快便沉浸其中。那種閱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是橫排文字難以給予的。尤其是欣賞那些需要反復揣摩的篇章時,竪排的布局更貼閤古人的閱讀習慣,讓人仿佛能穿越時空,與太白先生對飲暢談。紙張的質地極為齣色,那種溫潤而不失韌性的手感,即便是常年翻閱,想來也不會輕易受損。綫裝的工藝也極其考究,每一冊都紮實得很,即便是一函七冊,重量不輕,但整體的結構穩定性非常棒,翻頁時那種舒展自然的感覺,讓人愛不釋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