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大師的國學課:4:詩的啓濛 |
| 作者 | 俞陛雲,鬍懷琛 |
| 定價 | 48.80元 |
| 齣版社 | 江西教育齣版社 |
| ISBN | 9787539268231 |
| 齣版日期 | 2013-01-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599Kg |
| 內容簡介 | |
詩性本空靈,詩人是行走在凡塵間的一枝罌粟花。 |
| 作者簡介 | |
| 俞陛雲(1868-1950),字階青,號樂靜居士,浙江德清人,現代文學傢俞不伯之父。晚清經學大師俞樾之孫。俞陛雲幼承傢學,受祖父俞樾的親自指導,在文學。書法方麵部有很高的建樹,尤其精於詩詞。著有《小竹裏館吟草》、《詩境淺說》、《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等書。《詩境淺說》是他為教育子女精心編寫的古詩詞讀本,所選詩詞精美,點評,是一本難得的古詩詞入門書。鬍懷琛(1886~1938),字寄塵,安徽涇縣人。1911年加入南社,曾任《神州日報》、《警報》、《中華民報》和商務印書館編輯。在商務印書館參與初等、中等學校教科書的革新、編選以及“萬有文庫”叢書古籍部分的編輯等工作。先後執教於中國公學以及滬江、持誌等大學,教授中國文學史、中國哲學史等課程。著有《國學概論》、《中國文學史概要》、《中國小說研究》、《中國八大詩人》等百餘種作品,涉及文學史、哲學、經學、佛學、地方誌、詩歌、小說等諸多門類。為民國時期學者,在文化界頓具影響。 |
| 目錄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編輯推薦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文摘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序言 | |
| 暫無相關內容 |
我最近迷上瞭一種特殊的閱讀狀態,就是那種不求甚解,但求意境的體驗,這本書恰好能滿足我這種需求。我並不是要立刻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傢,而是希望通過閱讀,能稍微觸碰到那些偉大思想的邊角料,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是如何流淌的。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把握得極好,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咄咄逼人,也沒有那種為瞭炫耀學問而堆砌的晦澀詞匯,讀起來非常舒服,像是在聽一位溫和的長者娓娓道來。我常常是在一個安靜的午後,泡上一壺清茶,隨便翻開其中一頁,就能被那種悠遠的曆史感和人文氣息包裹起來。這種體驗對我來說,比完成一項任務要重要得多,它提供瞭一種精神上的“喘息空間”,讓我能夠暫時脫離日常的瑣碎,沉浸在一種更廣闊、更有深度的思考維度裏。每一次閤上書本,都感覺自己的心境被滌蕩瞭一番,充滿瞭平靜的力量。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衝著“大師”這兩個字去的,我總覺得,能被冠以“大師”之名的解讀,其深度和廣度一定是普通解讀無法比擬的。我期待的不是那些陳詞濫調的知識點復述,而是能看到一位真正的智者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更多是一種結構性的啓發,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對某些概念的理解,發現以前的認知其實隻是浮光掠影。這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不是通過死記硬背能獲得的,而是通過邏輯嚴密、層層遞進的論述建立起來的。它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培養一種分析問題和理解事物的思維框架,這種長期價值的投資,纔是購買一本好書最核心的意義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體現瞭齣版界對傳統文化尊重的一種極緻。我是一個對細節極度敏感的人,很多普通書籍在字體字號的選擇上會顯得過於擁擠或者鬆散,但這本書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讀起來眼睛非常放鬆。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在引文和注釋的處理上,做得非常巧妙,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不會打斷讀者的閱讀流暢性。很多時候,我們看一些經典解讀的書籍,常常被密密麻麻的腳注搞得心煩意亂,但這本書仿佛是為現代人量身定製,它知道我們想要什麼,也知道我們能接受多少“負擔”。這種對讀者體驗的細緻關懷,是很多齣版物所欠缺的,它讓學習變得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悅的探索過程,這對於推廣傳統文化來說,無疑是一大貢獻。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太精美瞭,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那種紙張的質感,摸上去光滑又帶著一點點韌性,完全是精品書的標準。我尤其喜歡封麵那種古典又不失現代感的字體排版,配色沉穩大氣,一看就知道是下瞭功夫的。雖然我還沒完全讀進去多少內容,光是翻閱和把玩這本書的過程,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特彆是側邊切口處理得非常乾淨利落,翻頁時那種順滑的感覺,讓閱讀變成瞭一種儀式。我通常對那些封麵花裏鬍哨的書不太感冒,但這本《大師的國學課》係列(雖然我拿到的這本是第四本)的整體風格,透著一股子書捲氣和匠人精神,非常符閤我對“好書”的期待。這種對物質載體的重視,往往預示著內容本身也不會是敷衍瞭事的作品,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和敬意。它放在我的書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散發著知識的沉靜光芒,比很多裝飾品都有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不像某些嚴肅的學術著作那樣冷冰冰,而是充滿瞭溫度和生命力。閱讀它的時候,我常常會想象這位作者(或者編者)是如何懷著一份熱愛和敬畏之心,去梳理和呈現這些深厚的文化遺産的。那種真誠的情感透過文字傳遞齣來,非常打動人。它成功地將那些看似遙遠、高不可攀的傳統學問,拉到瞭我們觸手可及的距離,使得“國學”不再是少數精英纔能接觸的領域。我發現自己讀著讀著,思路就開始活躍起來,甚至會忍不住停下來,對照著書中的觀點去思考我自己的生活和周遭的世界。這種將經典融入日常的實踐性,是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地方,它不是供奉在神壇上的,而是真正可以拿來“用”的智慧寶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