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学拳就学咏春拳
定价:68.00元
作者:染旭辉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381694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9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拳种很多,但现在咏春拳无疑是热流行的,咏春拳极富中华传统武术、武德之内涵;而且经过《叶问》系列电影的影响,更具春青时尚运动色彩。
《学拳就学咏春拳》——200多年来,咏春拳*好的著作。
在内容上,全面展现咏春拳的历史传承、武学文化、基础单招、三大套路、黐手、木人桩、八斩刀、六点半棍等;
在设计上,动作教学与理论知识交错,古典风与时尚感相融,实用与美观结合,给予读者好的阅读体验;
在产品形式上,精美图书搭配高清DVD,让读者学习更立体,更便利。
目录
作者介绍
梁旭辉师父,现任佛山精武体育会和佛山市叶问研究会的会长,是中国功夫英雄霍元甲的第三代弟子,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则是梁旭辉的师公,梁旭辉的咏春拳师父是功夫李小龙的师兄张卓庆,梁师父并且是完整得到张卓庆传授咏春功夫和养生方法的中国徒弟。作为世界咏春联会的发起人之一,梁旭辉在咏春拳的故乡――中国佛山极大地促进了咏春拳的发展,因而在全球咏春界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梁旭辉师父习武近三十年,深造精武拳、叶问咏春拳、陈氏太极拳,并自创“风花雪月诗”五种兵器功夫,自成一派。他的“无忧堂”功夫学校是环境非常优美的私人会所,同时“叶问咏春无忧堂”也是梁师父个人创立的商业品牌,包括连锁的功夫学校和养生馆。梁旭辉作为佛山精武国术学院院长,对各种功夫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而许多功夫团体的代表人物,亦是他的好友。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对运动和健康一直很重视的人,我总是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锻炼方式。最近,我偶然接触到了一本关于咏春拳的书籍,这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非常注重“身体力学”的讲解。它详细地分析了咏春拳在各个动作中所涉及到的重心转移、发力轨迹以及身体的协调性。我尝试着去模仿书中的动作,特别是关于“咏春拳三拳”的分解动作,作者通过细致的图解和文字描述,将每一个微小的身体调整都清晰地呈现出来。这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力学原理。而且,书里关于“劲力”的讲解也让我茅塞顿开。它不是那种蛮力型的发力,而是强调如何通过身体的整体协调,将力量集中在一点爆发出来。我尝试着去体会那种“抖劲”和“寸劲”的感觉,虽然还不能完全掌握,但已经能感觉到身体内部发力的不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好,排版清晰,图文并茂,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它不仅教会我一些基础的拳法动作,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开始关注身体的内在发力机制,让我对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身体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对于我的日常运动和健康都有很大的启发。
评分最近迷上了武术,总是想着能学点真东西,而不是花拳绣腿。偶然间在书店翻到了这本书,虽然书名看起来挺直白,但封面的设计倒挺有意思,没有那种古板的武术书籍的刻板印象。我并不是一个武术专家,对很多门派的了解也仅限于电影电视剧里。但“咏春拳”这个名字,总感觉带着一股韧劲和实战性。这本书的排版非常舒服,字体大小适中,图片虽然不是高清大片,但对于动作的展示来说足够清晰。我花了很多时间对着书里的图一一模仿,特别是关于基本桩法的讲解,让我对身体的协调性和重心转移有了初步的认识。感觉书里不仅仅是讲招式,更注重对身体内在的训练。比如关于“沉肩坠肘”、“寸劲”的描述,一开始听起来很玄乎,但按照书里的指导去体会,确实能感受到身体内部发力的不同。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很朴实,没有那些艰深晦涩的武术术语,读起来一点压力都没有,感觉就像是长辈在耐心教导一样。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练会书里的招式,但已经能感受到身体素质在悄悄地改变,这让我对继续深入学习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咏春拳的大门,让我觉得学习传统武术并非遥不可及。
评分最近在网上闲逛,看到有人推荐这本关于咏春拳的书,出于好奇就买来翻翻。说实话,我本来对武术没什么概念,只觉得是电影里那种打打杀杀的东西。但这本书的内容,却刷新了我的认知。它不是那种上来就教你一套“绝世武功”的,而是从最最基础的“站桩”开始讲起。我一开始觉得站桩有什么难的,不就是站着吗?结果按照书里写的去做,才发现要做到“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真的需要调动全身的力气去体会。书里很多地方都强调“意念”和“感觉”,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新颖。比如讲到“寸劲”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公式化的讲解,而是引导你去感受那种瞬间爆发的力量,这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种对身体潜能的开发,而不是简单的肌肉训练。书中的一些比喻也很有趣,例如将“摊手”比作“摊开双手迎接一切”,将“膀手”比作“墙壁抵挡进攻”。这些生动的描述,让我觉得咏春拳不仅仅是一种搏击技巧,更是一种与人沟通、与世界相处的方式。虽然我还没有真正学会一套完整的拳法,但光是练习这些基础的桩法和几个简单的动作,我就感觉身体变得更加灵活,精神也更加集中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武术中蕴含的智慧,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体现东方智慧和身体哲学的东西很感兴趣,最近正好读到了一本关于咏春拳的书。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对“理论”的阐述。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招式教学,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咏春拳的核心理念,比如“以静制动”、“不争之争”等等。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条理,逻辑严谨,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他用了很多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将“借力打力”比作“利用推土机的力量去搬运物体”,将“中线理论”比作“一条看不见的生命线”。这些比喻让原本显得高深的武术理论变得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书中的一些哲学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打斗,更像是关于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如何在冲突中找到平衡。我尝试着去体会书中关于“放松”和“粘黏”的技巧,虽然刚开始时很难做到,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能逐渐感受到身体的放松程度在提高,对外界的感知也变得更加敏锐。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武术教材,更像是一部关于身体和心智训练的哲学著作,它让我对学习咏春拳的兴趣倍增,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人,我经常会去寻找一些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载体的书籍。最近,我入手了一本关于咏春拳的书籍,被它那充满东方韵味的标题所吸引。翻开这本书,最先映入我的感受是它的内容编排逻辑性非常强。从最基础的站桩,到拳法中的不同手法,再到步法和身法的配合,整个过程循序渐进,让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读者也能跟随理解。作者在讲解动作要领时,用了大量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比如将重心转移比作“坐在椅子上”,将出拳的力量比作“弹簧蓄力”,这些形象的比喻让原本抽象的武术概念变得生动起来。书中的插图虽然是黑白的,但每一张都绘制得相当细致,能够准确地展现出动作的细节和身体的重心变化,这一点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示练习了一些基础动作,虽然过程有些笨拙,但却能感受到身体深层肌肉的激活,以及一种前所未有的协调感。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咏春拳的基本套路,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训练方法。它不仅仅是一本武术教程,更像是一次关于身体、意识和传统文化的探索之旅,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