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咖啡 巴赫”的咖啡和甜点
定价:55.0元
作者:(日)田口文子, 田口护,朱悦玮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38194265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关于咖啡巴赫
1968 年,在东京下町浅草附近的山谷中,田口护与田口文子夫妇二人开设了“咖啡巴赫”。1972 年开始使用自家烘焙的咖啡豆,来自日本全国各地的顾客都来这里寻求味道优良的咖啡。与美味的咖啡同样获得顾客极高评价的,是文子女士精心研制与咖啡进行**搭配的甜点。使用优质材料每天手工制作的美味甜点,获得了众多顾客的认可。
1980年,我追寻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足迹开始旅行。在普通游客也可以自由穿越东西柏
林墙两年后的初春时节,我关店停业45天,主要以东欧圈的东德、捷克斯洛伐克为中心游玩了奥地利、意大利和法国。这是我以巴赫的故乡沃特堡城下艾森纳赫的市街为中心,拜访蒂宾根地区的若干个小城市的时候发生的事情。虽没有大城市咖啡的华丽感,却是一场与温暖的咖啡以及精心制作的朴素蛋糕的甜蜜邂逅。当时品尝的蛋糕是黑森林樱桃蛋糕(→P.104)。因为实在不习惯这个味道,只记得当时就着咖啡囫囵吞枣地把蛋糕吃掉了。后来在布拉格又接触到了刚煮好的黑咖啡与巧克力曲奇的甜点套餐,我在布拉格停留期间品尝了好几次,才真正感受到巧克力与咖啡结合所带来的味觉冲击。
上述这些套餐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在于,即便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中,咖啡馆(甜点与咖啡并设的咖啡馆)仍然保留了那种谦恭的款待方式。我们在那里获得充沛的精力,使我们在长时间的旅行中也能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度过。现如今,我仍然感谢当时所遇到的咖啡馆的诸位。正是因为那段经历,如今在“咖啡巴赫”店里,面前摆着一壶咖啡(一壶约等于2杯),一边品尝甜点一边聊天的光景已经成为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本书的**个目的是要使小规模店铺与家庭也可以成功地制作甜点。能小量制作的甜点我全都会替换成小剂量的比例配额,需要事先加入分量的发面坯的甜点,我也建议对做出来多余的部分进行冷藏或冷冻存储来实现其有效利用。本书除了讲述基本面团以及奶油的制作方法外,还根据甜点的不同来改变材料的比例配额,以期做出味道更好的甜点。在我店附设甜点制作部之际,我们严格遵守以下两点以保证不产生商品的浪费。
1 精心制作店内销售和预约的产品。
2 新商品必须经由全体工作人员试吃,只有在大家都满意的前提下才可以作为商品出售。
正因如此,我很自豪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扔过任何甜点。
第二个目的,是希望大家了解咖啡与甜点如何搭配。咖啡巴赫店将日本文化中所没有的思想“享受咖啡和甜点的快乐”传达给客人,并使之渐渐成为我们店的传统。这一切都是在“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是您的服务生,请尽管吩咐!”这样的服务与对话中诞生以及成长起来的。
*后,我衷心地希望阅读过此书的人能在各自的店里以及家庭中成功制作出甜点,并充分享受咖啡和甜点的结合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由衷地希望您能来店品尝。*后借此书表达我对顾客们的衷心感谢。
内容提要
“咖啡巴赫”咖啡店为日本咖啡大师田口护和田口文子夫妇经营了几十年的店铺,每年拥有大量的咖啡爱好者光临品尝。本书精选了86款适合与咖啡搭配食用的甜点,并介绍了详细的制作过程。同时,还详细介绍了咖啡制作的基本技巧、基本常识、咖啡种类等,使读者更好的了解咖啡与甜点如何搭配。
本书除了讲述基本面团以及奶油的制作方法外,还根据甜点的不同来改变材料的比例配额,以期做出味道更好的甜点。本书的个目的是要使小规模店铺与家庭也可以成功地制作甜点。能小量制作的甜点,作者全都会替换成小剂量的比例配额,需要事先加入分量的发面坯的甜点,作者也建议对做出来多余的部分进行冷藏或冷冻存储来实现其有效利用。
目录
作者介绍
田口文子/右/田口护
1968年,“咖啡巴赫”在文子女士的老家东京山谷开业,1972年开始进行自家烘焙。田口护先生作为咖啡业界的理论家出版了多部著作,田口文子女士在1990年成立了甜点和面包部门,每天带领员工研究制作美味的甜点,从此“咖啡巴赫”独立的咖啡店遍布日本全国。两人都喜欢古典音乐,这也是两人相识的缘分。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包装华丽、内容空泛的“生活方式”书籍一向敬而远之,但“咖啡 巴赫”这个组合,却莫名地戳中了我的好奇心。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米其林餐厅,而是那种带着微微磨损木质桌面的小店,空气中弥漫着醇厚的咖啡油脂味和烘烤过的焦糖香。我希望作者能用一种非常个人化、近乎日记体的笔触来叙述,分享一些自己在探访不同咖啡烘焙坊或甜点工作室时的趣闻轶事,比如某次为了找到最完美的马达加斯加香草荚,和当地供应商激烈“讨价还价”的过程,或者是在凌晨四点,看着酵母慢慢发酵时,内心那种近乎宗教般的宁静。这本书的价值,或许不在于教你如何冲泡出一杯“标准”的咖啡,而在于分享“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蕴含的耐心、对细节的偏执,以及对“慢生活”哲学的坚持。如果它能让我放下手机,专心致志地去品尝一杯手冲的层次感,那它就值回票价了。
评分这书名带着一种奇特的复古感和地域指向性,“巴赫”让人联想到古典音乐的严谨与和谐,而“咖啡和甜点”则是现代人逃避现实的慰藉。我更倾向于这本书是一部关于“跨界融合”的文化观察手稿。它可能并不完全聚焦于咖啡和甜点的制作技术,而是探讨这种组合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比如,分析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结构与咖啡烘焙曲线的相似性,或者探讨维也纳咖啡馆文化如何影响了欧洲知识分子的思想碰撞。我猜想里面会有很多关于“风味轮廓”的抽象描述,用音乐术语来形容咖啡的酸度(比如“小提琴般清亮”或“大提琴般厚重”),用和声来描述甜点的层次感(比如“前奏是果酸,中段是奶油的柔和,尾声是坚果的悠长回响”)。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艺术化的视角来理解我们日常的口腹之欲,将味觉体验提升到美学欣赏的层面,那它就远超了一本普通的饮食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真是让人浮想联翩,光是“满28包邮”这几个字,就带着一种市井生活里的烟火气和对小确幸的追求,仿佛能闻到咖啡豆烘焙的香气和新鲜出炉甜点的甜腻。我猜想,这书里大概会是一场关于味蕾的探险,或许作者会带我们走进一家开在老城区深处的咖啡馆,那里的老板是个有点故事的匠人,每款咖啡都有自己的“江湖名号”,比如“雨后初霁的巴拿马”或者“午后三点的曼特宁”。 我期待看到对不同咖啡豆产地、处理方式的细致描摹,那种深入骨髓的专业性,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而是像老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至于甜点部分,我希望能看到那些经典法式甜点的改良,或者充满东方韵味的创意组合,比如用桂花或荔枝来搭配浓缩咖啡的苦涩,那种冲突又和谐的美感。这本书不该仅仅是食谱的堆砌,更应该是一段段生活哲学的沉淀,让人在手捧咖啡、品尝甜点的瞬间,感到被世界温柔以待,哪怕只是为了凑够那“满28包邮”的门槛,也值得拥有这份小小的仪式感。
评分我注意到书名中那种略带调侃的“满28包邮”,这暗示了作者可能拥有一种非常接地气、不端架子的幽默感。我希望这本书读起来像是一趟充满惊喜的公路旅行,而不是一次被严格规划的行程。或许作者会记录下自己为了寻找某一种罕见的野生咖啡豆,穿越了热带雨林,结果发现当地人只是用它来煮着喝的窘况。甜点的部分,我期待看到那些“失败的尝试”,那些因为一时偷懒或者过度自信而烤焦、塌陷的作品,以及作者如何从中领悟到“完美”的真正含义。这本书不应该只是一本“如何做对”的指南,更应该是一部“如何接受不完美”的哲学读本。它要教会我们,生活中的咖啡和甜点,就像是即兴演奏的爵士乐,重要的不是每一个音符都完美无缺,而是整体散发出的那种自由、热烈又带着点小瑕疵的生命力。
评分对于一个常年与咖啡机打交道的烘焙爱好者来说,我最怕看到那些只谈情怀、不谈干货的书。所以,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种“进阶玩家”的视角。如果真的提到了“巴赫”,我希望作者能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去解构那些被大众误解的咖啡概念,比如,深入探讨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在基因上的差异,以及这对风味产生的决定性影响;或者,详细阐述不同研磨度对萃取时间的影响曲线,并配上清晰的实验数据图表。甜点部分,我希望看到分子料理技术在传统糕点中的巧妙运用,比如如何利用卵磷脂制造出稳定且轻盈的“咖啡泡沫”,而不是简单的打发鲜奶油。这本书如果能做到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的完美结合,让我在阅读后能立刻动手尝试一套全新的、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的制作流程,那么它就具有了极高的工具书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