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书史会要
定价:68.00元
作者:韩格平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3032112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元代古籍集成:子部;艺术类之一,收入四部元代士人撰写的书法史著作,对于书法源流,历代书家优劣、笔法、结构、风神以及印章,采摭繁富,文笔简当,间加评论,褒贬颇得其平,论述颇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目录
书史会要卷之一三皇五帝三代列国秦书史会要卷之二汉东汉蜀汉魏吴书史会要卷之三晋中朝四帝都洛阳江左十一帝都建康书史会要卷之四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后周隋书史会要卷之五唐五代……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初读时可能略显庞杂,但细细品味后,便能体会到其匠心独运之处。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编年史,更像是一部基于主题和地域交叉互动的“立体地图”。我特别赞赏作者在论述不同地区刻书风格差异时所采取的地域比较视角。比如,江南刻书的精细典雅与四川刻书的朴拙实用之间的对比,不仅仅是工艺水平的差异,更折射出两地不同的经济结构和文化需求。这种跳脱出传统以朝代为纲的束缚,转而以“地域文化圈”来组织叙事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鲜活性和说服力。书中对那些地方性刊本的引用和分析,很多是我在其他通史类著作中从未见过的,这无疑是作者多年田野调查和档案挖掘的成果的集中体现。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地理中穿梭,每一次驻足,都有新的感悟。
评分当我合上这本鸿篇巨著时,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枯燥的年代和人名,而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从宫廷秘阁的典藏,到民间私塾的藏书,再到寺庙佛经的抄写,那种知识传播的“脉络”清晰可见。作者对不同时期藏书制度的比较分析,特别是对宋代官刻本的推崇和明清私家刻书的繁荣之间张力的探讨,真是精妙绝伦。不同于那种将所有书籍一概而论的宏大叙事,这本书敏锐地捕捉到了“权力”与“知识”如何在书籍的生产和流通中相互角力。例如,书中对一些失传或仅存残卷的考证,往往能牵扯出一段被忽略的士人交往史或地方文化史。这种将文献考据融入社会史的笔法,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在浩如烟海的目录中寻找线索的学者。它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我们“书是什么”,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谁拥有书,谁就拥有了定义历史的权力”。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对“阅读”行为本身的反思。作者没有将读者视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将他们视为历史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书中对于古人批注、藏书印记的研究,细致入微,简直是“阅读考古学”。我常常想象,那些墨痕斑驳的批语,是跨越数百年与我对话的灵魂碎片。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自己的阅读习惯——那些随手夹在书页里的便签、那些随性的划线,在未来是否也会成为某种“阅读痕迹”的样本?这种由物及人的关怀,让厚重的历史变得可亲近、有温度。这本书的视角是如此独特,它提醒我们,每一本书的生命周期,都是由创作者、制作者、拥有者和最终的阅读者共同完成的,缺一不可。
评分这部《书史会要》读起来,简直就像是穿越时空进行了一场身临其境的文化考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早期文献载体的演变过程的描绘,那些关于竹简、缣帛,乃至后来的纸张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地位和使用习惯的细致梳理,远比教科书上的描述要生动得多。特别是关于纸张生产技术在不同地域间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的论述,简直是巨细靡遗,让人不禁感叹信息载体每一次微小的变革背后,都蕴含着多么深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技术积累。例如,书中提到唐代抄写员对于毛笔和墨锭的偏好选择,是如何反过来影响了当时书籍的装帧形制,这种将技术细节与文化实践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书”这一概念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容器,更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物证。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这些前人对材料的精打细算和对手抄工艺的极致追求,我们今天恐怕难以想象阅读体验会是何等单调枯燥。这本书成功地将“物”的演变提升到了“史”的高度,每一个细节都闪烁着历史的微光。
评分对于一个长期关注文化史的人来说,《书史会要》提供了一个极为扎实的基础框架,但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它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而非简单接受既有结论。特别是在涉及“知识普及”这一宏大命题时,作者展现出的审慎态度令人印象深刻。他没有简单地歌颂印刷术带来的“民主化”,而是冷静地分析了技术进步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扩散的速度和限制。例如,书中对乡土教育读物和官方意识形态书籍在印刷量上的悬殊对比,提供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观察角度。这使得整部作品的论述避免了浮于表面的赞美,而更倾向于对历史复杂性的忠实呈现。读完之后,我感觉对“信息传播”这一议题的理解,有了一个更具层次感的认识,它不再是一个线性的进步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博弈、妥协与偶然性的复杂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