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苑叢談(套裝共2冊)/四庫全書詞麯類 9787514919202 徐釚-WHBH

詞苑叢談(套裝共2冊)/四庫全書詞麯類 9787514919202 徐釚-WHBH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釚 著
圖書標籤:
  • 詞學
  • 宋詞
  • 徐釚
  • 四庫全書
  • 文學
  • 古典文學
  • 詩詞
  • 文化
  • 曆史
  • 套裝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萬捲軒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書店
ISBN:9787514919202
商品編碼:29989590350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8-0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詞苑叢談(套裝共2冊)/四庫全書詞麯類

定價:160.00元

作者:徐釚

齣版社:中國書店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9202

字數:

頁碼:70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詞苑叢談(套裝共2冊)/四庫全書詞麯類》清徐銑撰。是書專輯詞傢故實,分體製、音韻、品藻、紀事、辨正、諧謔、外編七門。采摭繁富,援據詳明,足為論詞者總雁。銑於倚聲一道,、自早歲即已擅長,故於論調亦具有鑒裁,非苟作也。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詞苑叢談:探尋漢賦唐詩宋詞的幽深韻緻 《詞苑叢談》是一部集古今詞旨、融學理與情趣於一體的詞學巨著,由清代纔子徐釚(字雲榖,號石門)傾力編撰。這部套裝共兩冊,收錄瞭自漢魏至明清的詞學精華,其編撰宗旨在於梳理詞體源流,考訂詞史得失,辨析詞義音律,並引介大量稀見詞譜、詞論,可謂一部涵蓋詞學方方麵麵的百科全書。它不僅是詞學研究者不可或缺的案頭必備,更是廣大詞學愛好者窺探詞之幽深、品味詞之風雅的絕佳入門。 一、溯源追本,梳理詞體演變脈絡 《詞苑叢談》的開篇,便以宏大的視野,對詞體的起源與發展進行瞭係統梳理。徐釚深諳詞源之復雜,不拘泥於一傢之說,而是博采眾長,從《詩經》、《楚辭》中追溯詞的萌芽,考證其與燕樂、歌辭、麯子詞的淵源關係。他詳細闡述瞭詞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如何在唐代開始獨立發展,又如何在宋代達到鼎盛,並逐漸演變為後世的詞學理論與創作實踐。 書中對於漢魏以來的樂府詩,以及唐代歌舞大麯中的唱詞,都進行瞭細緻的辨析。徐釚認為,雖然樂府詩與詞在某些形式和內容上存在相似之處,但詞體最終是以其特有的句式、韻律和音樂性,區彆於詩歌而獨立存在的。他對唐代教坊麯、長短句的演變過程,以及詞調的形成與發展,都有著深刻的見解。例如,他會詳細考證某個詞調的起源,它最初是配何種音樂,又因何種原因被後人沿用或改良,這些細節的梳理,為我們理解詞的音樂性和流變性提供瞭寶貴的綫索。 二、考訂辨析,洞察詞學理論精髓 《詞苑叢談》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對詞學理論的深入考訂與辨析。徐釚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對曆代詞論大傢的名篇進行逐一解讀,辨其長短,析其精微。他不僅引用瞭如劉勰、皎然、賀鑄、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陳廷焯等人的詞論,更是對其中一些爭議性的觀點,提齣瞭自己的獨到見解。 書中對“詞彆是一傢”的論斷,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徐釚認為,詞在內容、形式、情感錶達上,相較於詩歌,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他會從詞的“情”、“意”、“境”三個層麵,解析詞人如何通過委婉含蓄的筆觸,抒發個人情懷,構建藝術意境。例如,在分析詞人如何“以少總多”,如何“意在言外”時,他會引用大量的例詞,結閤具體的詞句,進行細緻的剖析,讓讀者領略詞的含蓄雋永之美。 此外,徐釚還對詞的格律、音韻、詞譜等問題,進行瞭大量的考證與梳理。他整理瞭不同時期的詞譜,對比瞭不同詞調的平仄、押韻規則,並探討瞭詞的唱和與創作之間的關係。對於詞的聲律,他認為這是詞之骨乾,是其音樂美的重要保障。他會引用古人的論述,結閤實際的詞作,說明聲律在詞的創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聲律對詞的風格和情感錶達所産生的影響。 三、匯集譜牒,展現詞譜的豐富多樣 《詞苑叢談》最令人稱道的特色之一,便是其對詞譜的係統性匯集與整理。詞譜是記錄詞調名、字數、句式、平仄、押韻等規則的文獻,對於詞的創作和研究至關重要。徐釚在《詞苑叢談》中,收錄瞭大量珍貴的詞譜,其中不乏一些稀見、未曾著錄的詞調。 他不僅羅列瞭常見的詞調,如《念奴嬌》、《水調歌頭》、《蝶戀花》等,更深入到一些冷僻、古雅的詞調,如《定風波》、《解語花》等。他對每個詞調的來龍去脈,都力求考訂清楚,並對其格律進行詳細的說明。通過這些詞譜的呈現,讀者可以清晰地瞭解到不同詞調所對應的音樂鏇律和節奏感,進而更深刻地理解詞的音樂美。 書中對詞譜的介紹,往往輔以大量的例詞。徐釚會選取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詞人,以同一詞調創作的佳作,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展現同一詞譜在不同詞人筆下的變化與發展,以及詞人在遵循格律的同時,如何揮灑自如,創造齣獨特的藝術風格。這種“譜隨詞齣,詞因譜傳”的呈現方式,極大地增強瞭《詞苑叢談》的實用性和文獻價值。 四、品評鑒賞,彰顯詞的藝術魅力 除瞭對詞學理論與詞譜的梳理,徐釚還在《詞苑叢談》中,融入瞭大量的詞品詞鑒。他對於曆代著名詞人及其作品,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與品評。他不會簡單地褒貶,而是深入挖掘詞作的藝術特色,分析詞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作品的時代背景。 他贊賞蘇軾的豪放曠達,推崇李清照的婉約細膩,欣賞辛棄疾的跌宕悲壯,也肯定理珌、劉剋莊等人的詞風。對於一些被後人忽視的詞人,徐釚也會給予足夠的關注,並對其作品的價值進行發掘。 在品評詞作時,徐釚注重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他會關注詞的意境是否高遠,情感是否真摯,語言是否凝練,結構是否巧妙,格律是否工整。他善於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詞作的藝術效果,引導讀者去體會詞的深層含義。例如,在品鑒李清照的《聲聲慢》時,他可能會著重分析“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這十四個疊字如何營造齣一種淒涼孤寂的氛圍,以及“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如何將愁緒渲染得淋灕盡緻。 五、包羅萬象,一部觸及詞學各個角落的著作 《詞苑叢談》並非僅僅停留在詞的創作與理論層麵,它還觸及瞭詞學的許多相關領域。例如,書中可能會涉及詞的音樂史,分析詞與當時音樂的關係;會探討詞的傳播與接受,分析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在不同人群中的流行情況;甚至會涉及詞的抄本流傳,考訂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等等。 書中對於詞與戲麯、散文的關聯,也進行瞭探討。徐釚認為,詞作為一種重要的聲樂文學,與戲麯的唱詞,以及散文中的抒情段落,都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他對這些聯係的梳理,進一步拓寬瞭詞學研究的視野。 此外,《詞苑叢談》也收錄瞭一些與詞相關的雜記、逸聞、傳說,這些內容增加瞭全書的趣味性,也為我們瞭解詞人的生活、創作背景提供瞭生動的素材。 總而言之,《詞苑叢談》是一部集大成的詞學著作。它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豐富的史料、深刻的見解,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詞學世界的大門。無論是渴望深入瞭解中國古典詩詞的傳統愛好者,還是緻力於詞學研究的專業學者,《詞苑叢談》都將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細細品味的經典之作,它將引導我們去感受詞的韆年風雅,領略漢賦唐詩宋詞的幽深韻緻。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最初購買這套書是有些功利性的,想找一些權威的資料來支撐我正在進行的一個小課題。但沒想到,一旦沉浸其中,那種學術上的目的性反而消退瞭,取而代之的是純粹的閱讀樂趣。這套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雖然是“叢談”,但脈絡分明,檢索起來也相對方便,對於初學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入門階梯,讓你在欣賞美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學習瞭古典文學的鑒賞體係。尤其是關於詞律的考據部分,講解得深入淺齣,不像有些專業書籍那樣晦澀難懂,讓人望而卻步。我常常在深夜,泡上一壺清茶,就著颱燈的暖光,慢慢品味著那些凝練的文字,感覺整個人都沉靜下來瞭。這套書,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精神的滋養。

評分

這套《詞苑叢談》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對於像我這樣沉迷於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宋詞元麯的愛好者來說,簡直就是一本寶藏。徐釚老先生的眼光和學識實在令人佩服,他收集整理的這些篇章,不僅數量可觀,更重要的是,質量極高。翻開這厚厚的兩冊,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文人墨客雅集、吟詩作賦的時代。我尤其欣賞它那種“叢談”的意味,不是枯燥的學術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文人之間互相切磋、品鑒、乃至戲謔的生動場景。讀到那些關於詞牌格律的考證,關於名傢名作的點評,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理解和感悟。這讓我對那些耳熟能詳的名篇,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仿佛看到瞭詞人創作時的心境和筆墨的來龍去脈。裝幀設計也相當典雅,厚實的紙張和清晰的字體,讓閱讀體驗提升瞭好幾個檔次,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不愧是四庫全書詞麯類的精選。

評分

我最近正在研究明清之際的戲麯發展脈絡,手上這本《詞苑叢談》雖然主要聚焦於詞,但其中穿插的一些關於“麯”的討論和引證,對我後續的梳理工作提供瞭意想不到的啓發。它不是一本簡單匯編的詞選,更像是一部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關於“聲律之美”的百科全書。徐釚先生對不同流派詞風的比較分析,比如婉約派與豪放派的界限模糊地帶,以及對一些邊緣化詞人作品的挖掘,都展現瞭他深厚的功底和獨到的見解。我特彆喜歡其中對一些“冷門”詞作的細緻批注,那些往往是教科書上不會著墨的地方,但正是這些“邊角料”,構成瞭文學史豐富多彩的肌理。每讀一則,都會忍不住停下來,對著旁邊的筆記本琢磨一番,那種與古人隔空對話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評分

對於長期從事傳統文化整理工作的同仁來說,這套《詞苑叢談》的價值不言而喻。它的版本校勘和引文齣處標注都做得相當嚴謹,這對於我們做後續研究的很重要,省去瞭大量的時間去反復核對原始材料的準確性。我個人對於其中關於詞人生活片段的穿插描述尤為贊賞,文學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那些關於作者的軼聞趣事、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都被徐釚先生巧妙地融入到詞作的品評之中,使得每一篇作品都鮮活瞭起來,仿佛能看到那個時代士人的喜怒哀樂。這套書的裝幀雖然古樸,但內涵卻是極其豐富的,它不僅僅是“詞麯類”的一個代錶,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古文人精神世界的窗口。

評分

我是一個對書籍的“手感”和“氣味”非常敏感的人,這套書的印刷質量和紙張選擇,完美地契閤瞭我對古典文獻的期待。那種略帶韌性的紙張,散發齣淡淡的油墨香,讓人一上手就心生敬意。內容上,我發現它在選取和評論上保持瞭一種難得的平衡——既不完全偏愛那些登峰造極的大師,也對一些有潛力但被曆史淹沒的詞人給予瞭應有的關注。這種全麵的視角,讓讀者對整個詞史的認知更加立體和完整。它不是在教你怎麼寫詞,而是在教你如何去“聽懂”和“欣賞”詞,那種對韻律、意象和情感的把握,纔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核心。讀完一半,我已經開始期待能將書中的一些精妙見解融入到我自己的寫作風格之中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