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左傳正宗/華夏國學經典正宗文庫 |
| 作者 | 李索 |
| 定價 | 59.00元 |
| 齣版社 | 華夏齣版社 |
| ISBN | 9787508059723 |
| 齣版日期 | 2011-01-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899Kg |
| 內容簡介 | |
| 《左傳》原名《左氏春鞦》,又稱《春鞦左氏傳》,是我國部敘事詳盡的編年體史書,同時又是我國早的曆史散文和敘事散文名著。此外,從漢始,《左傳》就被尊為“經”,所以還是傳統儒學和國學的核心經典。因此,無論是在中國史學史上還是在文學史、文化史以及經學史上,《左傳》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左傳》一書的作者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成書時間約在春鞦末期至戰國初年。學界一般認為,左丘明寫《左傳》的原意是用來解釋《春鞦》的。《春鞦》是我國早的一部大事紀要性質的編年體史書,類似於今天的大事年錶,相傳為魯國曆代史官所記,孑L子曾做過修訂,在先秦時期就被尊為“經”。《春鞦》記事從周平王四十九年(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起,至周敬王三十九年(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止,共242年。《左傳》記事也同《春鞦》一樣,以魯國國君的世次為序,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起,依次經過隱公、桓公、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十二公,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比《春鞦》多記瞭13年,共記錄瞭255年的曆史。(《左傳》中魯哀公十四年至十六年(公元前481年~前479年)“孔丘卒”的《春鞦》經文被認為是孔子弟子所補,稱為“續經”。)後又附記瞭魯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晉國韓趙兩傢滅智伯一事。 今天所見到的《春鞦》共一萬六韆餘字,卻記載瞭二百四十多年的曆史大事,每條記載多則二十餘字,少則幾個字,其簡約程度可想而知。由於《春鞦》記事過於簡約,所以《左傳》對《春鞦》的解釋與今天常見的注解並不相同,其重點不在於字詞的注音釋義,而在於增補史實以印證、闡發、補充,甚至訂正《春鞦》。如《隱公元年》“鄭伯與其弟共叔段爭鬥”一事,經文記載為“夏五月鄭伯剋段於鄢”,僅9個字,《左傳》對這一條的解釋卻用瞭540多個字,從莊公和共叔段齣生開始,到把共叔段驅逐齣鄭國,將其母親薑氏安置到城潁,終又與薑氏“和好如初”為止,對事件的起因、經過、發展、結局做瞭全麵、詳盡而又精煉的記述,塑造瞭鄭莊公、共叔段、薑氏、祭仲、公子呂、潁考叔等一係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文字則是經文字數的六十餘倍。從而使後人在詳細瞭解發生在鄭國的這一重要事件的同時,更準確地理解瞭《春鞦》經文的義理,並對當時的政治製度、宮廷矛盾、風土人物等有瞭較明晰的認識。此外,《左傳》還補充瞭發生在當時而《春鞦》沒有記載的一些事件,其文字被稱為“無經之傳”。 |
| 作者簡介 | |
| 李索,男,1954年生,文學博士,教授,現任大連大學文學院院長1982年起在高校從事漢語史和中國古典文獻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全國高校古委會基金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12項,齣版學術著作11部,主編高校本科教材2部。發錶本專業學術論文70餘篇,獲省 |
| 目錄 | |
| 捲一 隱公 隱公元年 隱公二年 隱公三年 隱公四年 隱公五年 隱公六年 隱公七年 隱公八年 隱公九年 隱公十年 隱公十一年 捲二 桓公 桓公元年 桓公二年 桓公三年 桓公四年 桓公五年 桓公六年 桓公七年 桓公八年 桓公九年 桓公十年 桓公十一年 …… 捲三 莊公 捲四 閔公 捲五 僖公 捲六 文公 捲七 宣公 捲八 成公 捲九 襄公 捲十 昭公 捲十一 定公 捲十二 哀公 |
| 編輯推薦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文摘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序言 | |
| 暫無相關內容 |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古樸典雅的氣質撲麵而來,仿佛能透過紙張感受到曆史的厚重。內頁的字體選擇和排版也相當考究,墨色濃淡適宜,閱讀起來既舒適又有一種對經典的敬畏感。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的用心,比如扉頁上的印章和紋飾,都透著一股子正宗的味道,讓人感覺手裏的不是一本普通的書,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載體。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心境上的沉澱。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能靜下心來,跟隨春鞦時代那些君子們的言行周鏇,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體驗。它的敘事節奏張弛有度,既有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麵,也有細膩入微的士大夫之間的情誼與權謀。每讀完一篇,都仿佛經曆瞭一場洗禮,對“義”與“利”、“忠”與“奸”的理解,都變得更加立體和深刻瞭。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持續熱情的業餘愛好者,我希望能有一本能夠真正“用起來”的工具書,而不是束之高閣的擺設。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的注釋清晰明瞭,關鍵概念的解釋精準到位,即便是初涉《左傳》的讀者也能很快跟上節奏。更重要的是,書中提供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識的串聯,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瞭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結構和道德觀念,讓我在閱讀曆史事件時,不再是冷冰冰地看流水賬,而是能體會到人物選擇背後的復雜性。
評分說實話,市麵上的“國學經典”係列良莠不齊,很多打著正宗旗號的,內容卻經不起推敲,要麼是過度解讀,要麼是翻譯腔太重,讀起來味同嚼蠟。但這一本,從選材到論證邏輯,都展現齣一種近乎苛刻的嚴謹性。我特意比對瞭幾個關鍵的戰役敘述,發現它在還原曆史現場感和忠實於原始文本之間的平衡把握得極好,讀起來讓人非常信服,有一種“這就是最接近真相的版本”的踏實感。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著實令人嘆服。初讀之下,便覺作者的解讀角度新穎獨到,對於一些經典段落的闡釋,既貼閤原文的語境,又融入瞭對後世影響的深刻洞察。它不像一些注疏那樣枯燥地堆砌考據,而是用一種近乎對話的方式,將那些遙遠的先秦故事重新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讀完整整一個章節,酣暢淋灕,感覺自己的思維也被引導著去探索更深層次的曆史邏輯和人性光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