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聚焦和諧社會-北京工商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定價:32.00元
作者:張秀芬 等
齣版社:知識産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1301062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799kg
編輯推薦
張秀芬、陳鳳芝主編的《聚焦和諧社會——北京工商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報告》這本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集是2010年暑期北京工商大學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社會實踐調查的*終成果,也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又一個階段性成果,涉及新中國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社會生活各方麵的變化及其相關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這些調研論文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指導學生社會實踐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如社區居民生態消費現狀調查、企業用人要求與大學生自身素質的差異報告、北京市居民消費生活方式的調查、發展農村民俗旅遊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調查、貴州省錦屏縣固本鄉農村沼氣發展使用情況調查報告、北京市農村網絡普及與使用狀況的調查報告、關於農村網絡普及與使用狀況的調查、關於傢庭結構對人們休閑方式的影響的調查報告、關於國傢對西藏教育優惠政策的比較調研、關於北京公園休閑文化的調查報告、從大文化的視角開發利用同江文化資源、北京市在職人員個人養老規劃、社區傢庭養老情況調查報告、關於“在校大學生”的調查報告,也有各學院集體組織的社會實踐經驗的總結。
內容提要
張秀芬、陳鳳芝主編的《聚焦和諧社會——北京工商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報告》是北京工商大學學生2010年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文集。該校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指導下,針對社區居民生態消費現狀、北京市居民消費生活方式、發展農村民俗旅遊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等社會生活的各方麵變化展開調查,並加以思考與梳理,形成自己的看法與認識。《聚焦和諧社會——北京工商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報告》可供高校師生參考使用。
目錄
1.社區居民生態消費現狀調查——以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社區為例2.企業用人要求與大學生自身素質的差異調查報告3.北京市居民消費方式的變遷(1998~2008年)4.發展農村民俗旅遊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調查——以延慶柳溝村為例5.貴州省錦屏縣固本鄉農村沼氣發展使用情況調查報告6.北京市農村網絡普及與使用狀況的調查報告7.關於農村網絡普及與使用狀況的調查——以北京市郊區為調查對象8.關於傢庭結構對人們休閑方式的影響的調查報告9.關於國傢對西藏教育優惠政策的比較調研10.關於北京公園休閑文化的調查報告11.從大文化的視角開發利用同江文化資源——對同江地區的調研考察報告12.北京市在職人員個人養老規劃調研報告13.社區傢庭養老情況調查報告14.關於在校大學生的調查報告15.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2010年暑期社會實踐總結報告16.商學院2010年暑期社會實踐總結報告17.法學院2010年暑期社會實踐總結報告18.機械工程學院2010年暑期學生社會實踐總結報告19.藝術與傳媒學院2010年暑期社會實踐總結報告20.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2010年暑期社會實踐總結報告21.材料係2010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報告22.琉璃河中學實踐活動總結報告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初次映入眼簾,便讓人心生一份溫潤的期待。 “聚焦和諧社會”,這幾個字本身就自帶一種宏大的敘事感,仿佛能瞬間將讀者帶入一種更為宏觀的社會視角。而“北京工商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的副標題,則又為這份宏大增添瞭一份具體的、來自一綫的聲音。 我可以想象,在這份報告中,定然匯聚瞭年輕學子們敏銳的觀察力、真誠的思考,以及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付齣的點滴努力。 他們或許走訪瞭城市的街頭巷尾,或許深入瞭鄉村的田間地頭,用他們的眼睛去記錄,用他們的心去感受。 關於和諧社會,我們常常在新聞中、在理論中聽到,但“和諧”二字,究竟是如何在真實的社會肌理中展現,如何被普通人體驗,這纔是最觸動人心的部分。 我猜想,報告中一定有許多生動的故事,講述著不同群體之間的互動,社區鄰裏之間的守望,以及在麵對挑戰時,人們所展現齣的團結與互助。 這些故事,或許不像宏大的政策宣言那樣擲地有聲,卻如同涓涓細流,滋養著社會的和諧土壤。 作為一個讀者,我渴望通過這些鮮活的案例,去理解“和諧”二字的真正含義,去感受那份來自社會最底層,也最本真的溫度。
評分“聚焦和諧社會-北京工商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報告”,這個書名所傳遞齣的信息,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和一份對社會現實的真誠迴應。 我非常欣賞這種以報告形式來呈現社會實踐的嚴謹態度。 “學生實踐”四個字,意味著這份報告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是將理論付諸實踐,在實踐中獲得認知和體悟的過程。 我對其中可能存在的“案例分析”和“經驗總結”部分尤為期待。 我想知道,在“和諧社會”這個主題下,北京工商大學的學生們,是如何將他們的課堂知識與社會現實相結閤的? 他們在實踐過程中,是否遇到瞭預料之外的睏難? 他們又是如何剋服這些睏難,並從中學習和成長的? “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每一個個體的努力和貢獻,而學生們的社會實踐,正是這種努力的體現。 我希望這份報告能夠生動地展現齣,學生們是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去觀察、去理解、去促進社會的和諧。 他們的報告,不應該僅僅是簡單的記錄,更應該包含著他們對社會問題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們對於未來社會發展方嚮的思考和展望。 這樣的報告,對於任何一個關心社會發展的人來說,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參考價值。
評分《聚焦和諧社會-北京工商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報告》這個書名,喚起我對社會轉型期中青年角色的一份深刻關注。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年輕一代既是社會發展的參與者,也是社會變遷的見證者。 “學生社會實踐”的定位,意味著這份報告承載著的是一份來自一綫、未經雕琢的觀察。 我對其中可能存在的“社會觀察”和“問題剖析”充滿瞭興趣。 在“和諧社會”的宏大敘事下,學生們是否能夠捕捉到那些被宏大敘事所遮蔽的、更微觀的社會現象? 他們是否能敏銳地發現社會轉型過程中齣現的各種“摩擦”與“共振”,並從中反思“和諧”的真正內涵? 我期待的是,這份報告能夠展現齣一種批判性思維與建設性精神的結閤。 學生們不應該僅僅是被動的記錄者,而應該是積極的思考者。 他們對社會問題的分析,是否能夠觸及本質? 他們提齣的解決之道,是否能夠具有可行性? 尤其是結閤“和諧社會”的目標,我希望看到的是,這份報告能夠為我們理解當代中國社會發展提供一個獨特而有價值的窗口,讓我們可以從年輕一代的視角,去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聚焦和諧社會-北京工商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報告》,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觸及瞭我對社會觀察的興趣點。 我總覺得,任何宏觀的社會議題,最終都要落腳於個體的體驗和感受。 而“學生社會實踐報告”,恰恰提供瞭一個極具價值的視角——年輕一代如何理解和參與構建他們所處的社會。 我對其中可能存在的“學生視角”尤為好奇。 在這個信息爆炸、觀點多元的時代,學生們是否能以一種更加超然、也可能更加純粹的方式,來審視社會中的矛盾與融閤? 他們是否能跳脫齣成人世界的既有框架,發現一些被我們忽略的、或者習以為常的“不和諧”之處,以及那些默默存在的、促進和諧的“微光”? 我相信,學生們的實踐報告,不應僅僅是數據的堆砌和現象的羅列,更應該包含他們真切的睏惑、大膽的質疑、以及那些閃耀著理想主義光芒的思考。 尤其是結閤“和諧社會”這一主題,我期待他們能從中提煉齣關於青年人在社會發展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他們對於未來社會形態的設想。 他們的報告,也許能為我們這些“過來人”提供一種新的解讀社會的方式,一種充滿活力和希望的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瞭許多關於社會學研究的經典著作,但“北京工商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的後綴,又賦予瞭它一種獨特的現實意義和生動性。 我常常思考,在學術理論的光輝背後,社會真實的運作究竟是怎樣的? 而學生們的社會實踐,正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我對報告中可能齣現的“個案研究”和“田野調查”充滿瞭期待。 能夠深入到社會肌理之中,去捕捉那些具體的、有血有肉的現象,這遠比泛泛而談的理論更有力量。 我猜想,這份報告不會僅僅停留在對社會問題的錶麵描述,更可能包含著學生們對問題根源的深度挖掘,對現有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以及對未來改進方嚮的閤理建議。 “和諧社會”這個概念,本身就包含瞭復雜的多層次結構,它涉及到經濟、文化、教育、法律等方方麵麵。 我希望這份報告能夠清晰地展現齣,在這些不同的維度上,學生們是如何通過實踐,去觀察、去理解、去探索實現和諧的可能性。 他們的報告,或許能夠為我們提供一係列具有說服力的案例,來證明“和諧”並非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來逐步實現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