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作 者:(战国)左丘明撰;中华文化讲堂注译
版 次:1
页 数:192
字 数:150千
印刷时间:2017-6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中图分类号:K225.04
编辑
★中国人应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 涵盖经史子集精华
★古籍整理团队 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
★内容更全 译注更精 字体够大 阅读更宜
内容简介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都君人,姓丘,名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书籍目录
郑庄之跋扈
齐桓霸业
宋襄图霸
晋文建霸
秦穆霸西戎
楚庄争霸
晋悼复霸
诸侯弭兵
吴阖庐入郢
越句践灭吴
出版说明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与科技超速发展,人们在体验经济繁荣和科技成果的同时,欲望的膨胀和内心的焦虑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质繁荣的时代,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详,从经典中获取智慧和慰藉,或许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之所以要读经典,根本在于,我们应当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从何而来,去往何处。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亦如此。一个爱读经典的人,其内心世界必定是丰富深邃的。而一个被经典浸润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思想丰赡、文化深厚的民族。因为,文化是民族之灵魂,一个民族如果不能认识其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会失去其未来的生机。而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经典之中。
,我们提倡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当自提倡重读经典始。然而,读经典之目的,绝不仅在徒增知识而已,应是古人所说的“变化气质”,进一步,是要引*我们进德修业。《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实乃读经典之要旨所在。
基于此理念,我们决定出版此套《谦德国学文库》,“谦德”,即本《周易》谦卦之精神。正如谦卦初六爻所言:“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我们期冀以谦虚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译的方式,让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普及到每一个人。引导有心的读者,透过扫除古老经典的文字障碍,从而进入经典的智慧之海。
作为一套普及型的国学丛书,我们选择经典,不仅广泛选录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经、史、子、集,也将视野开拓到释、道的各种经典。一些大家所熟知的经典,基本全部收录。同时,有一些不太为人熟知,但有当代价值的经典,我们也选择性收录。整个丛书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基本经典。
在注译工作方面,版本上我们主要以主流学界公认的权*版本为底本,在此基础上参考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丛书的注译既能博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今文白话不求字字对应,只在保证文意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使译文更加通俗晓畅,更能贴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古籍的注译,固然是现代读者进入经典的一条方便门径,然而这也仅仅是阅读经典的一个开端。要真正领悟经典的微言大义,我们提倡*好还是研读原本,因为再的白话语译,也不可能完全表达出文言经典的原有内涵,而这也正是中国经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们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打开阅读经典的一扇门而已。期望藉由此门,让更多读者能够领略经典的风采,走上领悟古人思想之路。进而在生活中体证,方能直趋圣贤之境,真得圣贤典籍之大用。
经典,是一代代的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恩泽与财富,是前辈先人的智慧精华。我们在享用这一份财富与恩泽时,更应对古人心存无尽的崇敬与感恩。我们虽恭敬从事,求备求全,然因学养所限、才力不及,舛误难免,恳请先贤原谅,读者海涵。期望这一套国学经典文库,能够为更多人打开博大精深之中华文化的大门。同时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让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独特视角。它所塑造的那些英雄人物和奸佞小人,他们的言行举止,构成了后世儒家乃至整个士大夫阶层行为规范的最初原型。比如对“信义”的强调,对“礼制”的维护,即便是在乱世之中,这些精神内核依然顽强地存在于字里行间,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哲学。对于想要理解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是如何奠基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绕不过去的基础文本。它不只是简单的编年史,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做人,如何治国”的早期思想试验场,充满了智慧的残片和深刻的教训。
评分随着阅读深入,我发现这部作品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记录了“发生了什么”,更在于它揭示了“为什么会这样”。那些看似零散的诸侯争斗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严密的礼乐秩序的崩塌与重建过程。每一场战役、每一次盟约的缔结或撕毁,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春秋时代社会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精英阶层是如何思考权力、道义与生存的。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当时君主和卿大夫们在面临抉择时的内心挣扎,这种对历史人物复杂人性的挖掘,远比单纯的史实罗列要引人入胜得多,它让历史“活”了起来。
评分从文学角度品评,这部作品的叙事技巧可谓登峰造极。它懂得如何安排情节的起承转合,如何通过对话推动故事发展,甚至如何利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某些片段的戏剧张力,即便是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也毫不逊色于任何一部优秀的史诗剧本。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极其立体,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物都有其存在的逻辑和局限性。这种多维度的刻画,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你会不断地惊讶于古人的智慧,也会感叹历史循环的无奈。它不仅仅是历史记录,更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古代文学巨著,值得反复研读,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古朴典雅的味道,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看得出来出版方在细节上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内页的排版疏密得当,字号大小适中,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对于这种需要长时间沉浸其中的经典著作来说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那些复杂的历史人名和地名,如果有一些精心的注释或地图对照,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的读者来说,一下子理清春秋时期的世事纷争,还是需要一些辅助工具的。总的来说,作为一套能在案头常备的国学文库,它的实体呈现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让人有种愿意细细品读的冲动。
评分初读这套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文字的凝练与力量,虽然是古文,但其叙事节奏和人物刻画的精妙之处,即便隔着千年的时光,依然能让人心潮澎湃。它不像后世某些史书那样,堆砌辞藻或过于说教,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那些波谲云诡的政治博弈、贵族间的恩怨情仇,以及战场上的血腥与悲壮,刻画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记录那些重要事件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的观察视角,仿佛一位高明的棋手,不动声色地记录着大势的走向,让人在字里行间体味到历史的厚重与宿命感。这种叙事上的克制与精准,是现代小说家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