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每天一堂国学常识课
定价:38.00元
作者:墨菲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11337139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每天一堂国学常识课》由墨菲编著,本书以国学的实用性、趣味性为出发点,精选了民风礼俗、朝堂常识、天文历法、传统艺术、经典古籍、考古探秘等12个板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言简意赅的阐述,向读者传播国学的精华,令读者方便、轻松、快捷地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国学常识,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在当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拥有五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正在向世界展现它的独特魅力,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具有良好的国学素养屹立于世界之林,将东方文化的精髓展现于世界的舞台。
内容提要
“国学”,广义来说就是中国之学,是经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累积所沉淀出来的瑰宝。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每一个华夏儿女自降生在这片神州大地起,就和国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国学这种东西并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临时抱佛脚,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抱上几天。古人说“学致以用”,学习国学就是实在的典范。例如,一个人自呱呱坠地起,就当心存孝敬父母的感恩之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从踏进学堂起,就应清楚学习的意义和自己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自步入大学起,就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是什么,如何才能在这个大千世界立稳脚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开始自己的人生征程时,更要懂得如何从基础做起,将自己的平生所学付诸行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简单地说,一个人从生到死,如果想安然立世,扬名于后,名垂青史,首先自己要存得一身“活水”,源从何来?从国学来。正如章太炎老先生所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中国之所以能成立,它背后的精神性的东西就是国学。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懂国学,就如无根之水。
《每天一堂国学常识课》以国学的实用性、趣味性为出发点,精选了民风礼俗、朝堂常识、天文历法、传统艺术、经典古籍、考古探秘等12个板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言简意赅的阐述,向读者传播国学的精华,令读者方便、轻松、快捷地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国学常识,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在当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拥有五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正在向世界展现它的独特魅力,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具有良好的国学素养屹立于世界之林,将东方文化的精髓展现于世界的舞台。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市面上讲传统文化的书汗牛充栋,很多读起来都像是把旧的资料简单堆砌,缺乏一种内在的逻辑和鲜活的生命力。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下了不少功夫去打通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我发现它不仅仅是孤立地介绍一个习俗或一个人物,而是巧妙地将这些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脉络。比如,当它讲到某个节气的起源时,会自然而然地引申到相关的古代农耕智慧,甚至是诗词歌赋中的意象表达,这种融会贯通的叙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一种美学上的享受。这种把“死知识”盘出“活光彩”的能力,是区分平庸和优秀读物的关键,它让我体会到了中华文化那种生生不息的内在张力。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梳理和提升日常谈吐的读物,毕竟在与人交流时,适当引用一些典故或者了解一些传统文化背景,总能让自己的表达更加丰富和有深度。这本书的选取角度很刁钻,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专著,而是非常生活化地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传统知识,用现代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一些复杂的概念时,所采用的那种层层剥茧的叙述方式,不急不躁,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先生在耳边娓娓道来,既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又避免了晦涩难懂的枯燥感。读完其中的一些小篇章,我常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些原本模模糊糊的概念一下子就清晰了起来,真的感觉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了一种无形的拓展,像是为思维的快速运转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工具箱。这种实用性和知识性完美结合的特点,是我非常看重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可重复阅读性”。很多知识性的书籍,一旦读完一遍,便失去了再次翻开的动力,因为所有的信息点都已经记在了脑子里。然而,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即便是同一段文字,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下去阅读,都能品出新的滋味来。第一次读,可能被表面的知识点所吸引;第二次读,会开始关注文字背后的逻辑和作者的用心;等到第三次,也许才会真正领悟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它就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每一次开启,都有不同的醇厚感浮现。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可以陪伴我成长、不断给予我新感悟的智者伙伴,这种长久陪伴的价值,是无法用短期的阅读快感来衡量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阅读体验,一半靠内容,一半靠心境。这本书很神奇,它总能在你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深处对“根”的追寻。它所描绘的那些古代的生活场景和价值观念,虽然相隔千年,却能与我们当代人的情感产生奇妙的共振。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古人是如何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下作出选择、如何理解世界的。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获取信息,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的一些行为习惯,思考它们背后是否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渊源,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校准了自己的价值航向。它提供给读者的,远不止是知识,更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典雅的素雅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拿在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透露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那种触感,纸张的质地似乎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翻阅起来非常顺滑,而且那种淡淡的油墨香气,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沉浸到文字的世界里。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考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也拉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我这种喜欢一口气读完一本好书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而且,每章节的标题设计都颇具匠心,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清晰度,让人一眼就能抓住重点。装订的工艺也相当扎实,可以预见这本书能经得起反复翻阅,甚至可以作为家里的一个常备参考书,随时都能随手拿起查阅。这种对书籍实体品质的重视,本身就代表着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让人对里面的知识充满了期待和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