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线装藏书馆-古文观止
定价:298.00元
作者:吴楚材 吴调侯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12256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线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657kg
编辑推荐
集古文之成者 观止矣《古文观止》编选自周代至明代文章二百二十二篇,所选篇目来自《左传》、《战国策》、《公羊传》、《毂梁传》、《楚辞》、《史记》、《汉书》等是清代的文摘选集。《古文观止》以短篇为主,选篇不拘一格,既有历代名著,亦含“无名之辈”,篇篇均可称脍炙人口的古文精华。在欣赏历代华美文章之时,可透过字里行间感悟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感知中华厚重的历史。“集古文之成者,观止矣。”名至实归。
内容提要
目录
卷一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郑庄公戒饬守臣
季梁谏追楚师
曹刿论战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子鱼论战
介之推不言禄
展喜犒师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郑子家告赵宣子
齐国佐不辱命
吕相绝秦
季札观周乐
子革对灵王
召公谏厉王止谤
襄王不许请隧
单子知陈必亡
……
卷二
卷三
卷四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入手这套书,主要是为了提高我的古典文学素养,但坦白讲,我对线装书的装帧规范并不太懂,只是觉得它看起来“正经”。收到货后,首先被它的“重量”震撼了一下,可见纸张的用量是足的。打开后,我发现它的印刷质量比我想象中要好,墨色浓淡适中,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糊字现象。我对比了家里的另一套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本,这套线装版在字体处理上明显更贴近古人书写的习惯,起笔收笔的锐利感更强。不过,这里我要提一个我个人不太适应的地方:它的阅读体验是“竖排由右至左”。对于习惯了横排阅读的现代人来说,刚开始翻阅时总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特别是涉及到一些长句的断句时,眼睛需要频繁地切换方向。这倒不是质量问题,而是阅读习惯的冲突。但转念一想,既然是追求古籍原貌,那自然就要接受这种阅读方式的挑战。总的来说,如果你追求的是一种仪式感和对传统阅读方式的追溯,这套书在性价比上是无敌的,它让你有理由放慢阅读的速度,去品味每一个字句背后的历史沉淀。
评分我本来对“满28包邮”这种促销方式是抱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价格低廉的东西,质量肯定堪忧。但这套“线装藏书馆”系列,尤其是这本,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我关注的是它的文献价值,而非收藏价值。它的影印质量,虽然不及那些昂贵的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大部头”,但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已经足够清晰辨识了。纸张虽然不是陈年旧纸,但其光洁度和韧性尚可,不易损坏。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装订线的处理非常到位,既保持了线装书的典雅外形,又确保了翻阅时的平整度,书脊没有出现明显的拱起或松动。我特意测试了一下,从头到尾翻阅了数遍,每一页都能牢固地停留在原位。对于经常需要查阅的工具书性质的古籍来说,这种耐用性非常重要。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原本遥不可及的古籍,通过一种相对亲切和经济的方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在推广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
评分这套“满28包邮 线装藏书馆”的古籍影印本,拿到手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味道,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我买的这本,封面设计得很有古韵,虽然是现代印刷,但努力模仿了旧时的装帧风格,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种庄重感。我一直很喜欢线装书的形制,那种手工装订的细密针脚,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比起现在流行的胶装书,少了些许的流水线气息,多了几分匠人的心血。当然,作为一套面向大众的“包邮”系列,我们也不能期待它能达到国家级博物馆的修复标准,但就其普及古籍、让更多人能接触到原貌影印件这一点来说,已经功德无量了。我特意翻阅了其中的一些页码,虽然纸张毕竟是现代的宣纸或仿古纸,与真正的宋版书那种酥脆的质感有天壤之别,但那份排版留白的气度,古籍特有的字体变化和笔画的锐利感,还是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对于一个对古代文献有兴趣,但又苦于原版价格高昂的普通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入门选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可能是批量印刷的缘故,偶尔会遇到个别页码的影印清晰度稍有欠缺,需要侧着光仔细辨认,但这在如此高性价比的前提下,是可以被原谅的小瑕疵。
评分说实话,我选这套书纯粹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执念。我是那种读电子书会犯困的人,总觉得隔着一层屏幕,文字就失去了灵魂。拿到实体书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沉浸感”。我通常会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那种沙沙的声响,仿佛能穿透时空,与千年前的文人对话。这套“线装藏书馆”系列,虽然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但价格非常亲民,这让我这种经济能力有限的读者也能轻松拥有。我最欣赏它的地方在于,它几乎是原原本本地复刻了古籍的面貌,没有做过多的现代化处理,保留了原书页边空白处的朱批、眉批,甚至连一些虫蛀的痕迹和时代的污渍都清晰可见。这对于研究者来说或许是瑕疵,但对我这种“泛文史爱好者”而言,却是最宝贵的历史现场感。我经常会对着那些泛黄的批注猜测原主人的心境,想象他们当时读书的场景,这种体验是任何现代校注本都无法给予的。它的装订虽然是线装,但毕竟是现代工艺,比真正的古籍要牢固得多,不用担心一翻就散架,这点对日常阅读十分友好。
评分这套书的整体感觉是“朴素而厚重”。我买回来后,并没有马上就投入阅读,而是先仔细端详了它的细节。线装书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完全摊平,这对于阅读和抄录大部头的古籍至关重要。这本影印本也做到了这一点,轻轻一压,书页就能平摊在桌面上,让我可以方便地在旁边做笔记,而不用担心书页会合拢。在影印清晰度上,它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平衡点:足够清晰以供阅读,但又保留了古籍特有的那种微微的“烟火气”,没有被现代的数码扫描技术过度美化,让人感觉真实可信。我注意到,在一些页面的边缘,还能看到原版书籍在装订或流通过程中留下的细微痕迹,这些“不完美”恰恰是它最有价值的地方,它不是冰冷的文字集合,而是承载了历史温度的实物复制品。对于那些想体验传统阅读氛围,又不想花大价钱去购买真正古董的藏书人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一种极具性价比的替代方案,它在“形似”和“实用”之间找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平衡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