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舌尖上的秘诀 :在家做菜厨艺必学的180招
定价:19.90元
作者:瑞雅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10127328
字数: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蔬果肉蛋、煎炒烹炸,厨房里的那些事说难不难,说简单又不简单。对于不谙厨艺却又总想学两手的人来说,动动手,做一做,亲身验证一下这些秘招的效果,假以时日,厨艺会大为精进。
  
内容提要
  《舌尖上的秘诀:在家做菜厨艺必学的180招》介绍了一百多种经过多次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厨艺秘诀,每个秘诀都对应1~3款特色菜谱,能够让读者一边实践,一边掌握秘诀的要领。更有各种食材选购、保鲜的技巧,煎炒卤炖炸烤等基本的烹调方法,以及常见食材的切法、调味方法和判断油温的技巧等专题,可以帮助初学者深入地认识和掌握烹调的技巧,多加练习,就可以让厨艺水平快速精进。书中还有大量精美的菜品图片以及制作步骤展示图片,可以方便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上篇 
1 善用秘招让各路食材变身鲜香美味
2 肉类
2 选购及保鲜技巧
4 秘招:如何让肉食呈现较佳色泽
4 焦炒里脊
5 罗定鸡球
6 秘招:妙用食醋,让肉食更加软嫩
6 洋葱鸡蛋炒羊肉
7 秘招:烧肉时怎样才能不粘锅
7 西红柿烧牛腩
8 秘招:红酒在烹调肉类时的妙用
8 红酒炖牛小排
9 红酒烧鸡翅
10 秘招:让五花肉清香细嫩的诀窍
10 三下锅
11 虾酱烧五花肉
12 秘招:怎样做出鲜亮、细腻的红烧肉
12 家常红烧肉
13 秘招:猪肝如何烹调更美味
13 芹菜猪肝煲
14 秘招:让牛柳更软嫩入味的秘密武器——小苏打
……
30 海鲜类
30 选购及保鲜技巧
32 秘招:如何针对不同的鱼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
32 肉末烧鲤鱼
33 清蒸黄鱼鱼片
34 秘招:如何调配香浓的鱼香酱
34 鱼香肉片
35 秘招:鱼如何烹制才鲜美
35 酱烧秋刀鱼
36 秘招:如何去除鲤鱼的鱼腥线
36 糖醋鲤鱼块
37 秘招:让鱿鱼美味脆爽的秘诀
37 红椒炒鱿鱼
38 秘招:虾米浸泡后再烹调,吃起来有嚼劲
38 红烧虾末豆腐
……
50 蔬菜类
50 选购及保鲜技巧
52 秘招:西蓝花怎么做营养又好吃
52 碧绿什锦
53 鸡片西蓝花
54 秘招:如何做出清爽美味的大白菜
54 栗子白菜
55 秘招:怎样让丝瓜保持青绿的颜色
55 丝瓜炒鸡蛋
56 秘招:如何让苦瓜又脆又好吃
56 木耳炒苦瓜
57 秘招:如何去除苦瓜的苦味
57 苦瓜炒青椒
58 秘招:如何避免茄子切开后变黑
58 烧椒拌茄子
……
72 菌菇类
72 选购及保鲜技巧
74 秘招:菌菇类食物预洗后再冲洗,
方可洗净泥沙
74 香菇烩笋
……
86 豆蛋类
86 选购及保鲜技巧
88 秘招:老豆腐和嫩豆腐入菜有什么
区别
88 红烧鸡丁豆腐
89 老干妈烧豆腐
……
111 大厨示范课
111 常见食材的切法
112 根据不同食材调味的要诀
113下篇巧用秘招煎煮烹炸全都难不倒
114 煎 炒
114 煎炒的常用技法
115 煎炒的烹调禁忌
116 秘招:如何在煎鱼时避免鱼皮粘锅
116 干煎带鱼
……
138 卤 炖
138 卤炖的常用技法
140 秘招:如何自己制作香辣好吃的卤牛肉
140 自制香辣卤牛肉
……
151 蒸 煮
151 蒸煮的常用技法
153 秘招:蒸鱼时,如何使鱼熟得快且无腥味
153 豆酥鳕鱼
……
170 炸 烤
170 炸烤的常用技法
172 秘招:怎样炸鸡腿才不至于炸糊
172 辣香鸡小腿
181 大厨示范课
181 食材预处理常用技巧
182 掌握油温是烹调的关键
作者介绍
文摘
  肉 类
  选购及保鲜技巧
  新鲜猪肉的选购
  质量好的鲜猪肉肌肉带有光泽,脂肪洁白,肉色粉红,表面微干不粘手,肉身结实,弹性好,用手指按压后立即恢复原状。肉的气味正常,无异味。变质的猪肉则肌肉组织发绿,松弛,有黏腻感,伴有酸臭气味。
  新鲜牛肉的选购
  挑选牛肉时,要选表面有光泽、肉质略紧且富有弹性的。新鲜牛肉肉质较为坚实,并呈大理石纹状,肌肉呈棕红色,脂肪多为淡黄色,也有深黄色,筋为白色。
  新鲜羊肉的选购
  挑选羊肉时以肉色鲜红、带光泽的肉品为佳。新鲜的羊肉肉质纤维细软,少有脂肪夹杂,有羊肉的膻气。绵羊肉比山羊肉的颜色深,肉质更加细嫩,吃起来肥而不腻,膻味也弱,所以绵羊肉比山羊肉味道更好。
  新鲜鸡肉的选购
  健康的活鸡鸡冠挺直,色泽鲜红,眼睛圆睁,大而有神,羽毛整齐,肛门处洁净、干燥,腿部肌肉强壮。
  购买鸡肉时,要挑选肉厚、结实、具有光泽、外皮带有黄色、毛孔突出的。翅膀下有红针点或乌黑色,皮层打滑,用手轻拍,发出“噗噗”声,则可能是注水鸡肉。
  肉块的保鲜方法
  将吃不完的肉切成适合每餐食用的大小,平放入保鲜袋中,挤出空气,密封好,放入-4℃的冰箱冷冻室急速冷冻24小时,再保持-1~0℃,冷冻保存。解冻时在冷藏室放半天即可。
  薄肉片的保鲜方法
  将保鲜膜摊开,将两片肉片平放在上面,上面再铺上一层保鲜膜,再次摊放上肉片,直至所有的肉片都摊放好,后用大片的保鲜膜将所有肉片都包裹起来,放入-4℃的冰箱内急速冷冻,再放入密封袋中,以-1~0℃冷冻保存。解冻时在冷藏室内放半天即可解冻。
  厚肉片的保鲜方法
  将保鲜膜摊开,将厚肉片一片片包裹好,装入密封袋中,放入-4℃的冰箱内急速冷冻,再以-1~0℃冷冻保存。解冻时在冷藏室放半天即可解冻。
  肉丝的保鲜方法
  将肉丝分成100克左右一份,将保鲜膜摊平,放上肉丝(图1),用保鲜膜包裹好(图2、图3),放入-4℃的冰箱内急速冷冻,再放入密封袋中,以-1~0℃冷冻保存。解冻时可在冷藏室放半天。
  肉丁、肉末的保鲜方法
  将肉丁或肉末分成方便每餐使用的大小,分别用保鲜膜包裹好(图4),再压成扁平状。放入-4℃的冰箱内急速冷冻,再以-1~0℃冷冻保存。解冻时,将包着保鲜膜的肉丁、肉末放在冷藏室半天即可。
  秘招 蒸鱼时,如何使鱼熟得快且无腥
  蒸鱼时,可在鱼身下放两节葱段,使鱼与蒸锅隔出一道空隙,如此才能使蒸气在鱼的四周产生对流作用,使鱼快熟,且可去除其腥味。
  豆酥鳕鱼
  秘招 如何做出肥美鲜香的蒸扇贝
  扇贝在蒸之前要充分洗净,否则会严重影响菜的口感,可以放在盐水中使其吐尽泥沙,然后加盐和白酒腌渍片刻后再蒸,可使扇贝更肥美鲜香。
  材 料
  鳕鱼 450克
  豆酥 适量
  蒜 少许
  姜 少许
  葱段 少许
  葱末 少许
  薄荷叶 少许
  调 料
  辣豆瓣 15克
  盐 少许
  做 法
  1 将豆酥压成碎末状,放入热油锅中炸至呈金黄色,捞出;蒜剥皮,切成
  末;姜去皮,洗净,切成末,备用。
  2 油锅烧热,爆香辣豆瓣、蒜末、姜末,然后将其与炸好的豆酥末搅拌均匀,备用。
  3 鳕鱼处理干净,切段在其表皮上抹上盐,放在盘中,然后在鱼身下放两截葱段,再连盘放到蒸锅中蒸约20分钟。待鱼蒸熟后,去头切成块,把盘中多余的鱼汁倒掉,淋入拌好的豆酥末,再撒上葱末,以薄荷叶装饰即可。
  金银蒜粉丝蒸扇贝 蒸
  材 料
  连壳扇贝 3只
  粉丝 50克
  蒜泥 适量
  调 料
  蒸鱼豉油 适量
  蚝油 适量
  盐 少许
  白酒 少许
  白糖 少许
  胡椒粉 少许
  做 法
  1 扇贝壳刷净,取出贝肉,去净内脏及腮,放入盐水中浸泡3分钟,洗净后用盐、白酒腌制一会儿。
  2 粉丝浸泡至软,剪成段,放入白糖、蚝油、胡椒粉搅拌均匀。
  3 锅内倒油,放入一半蒜泥煸香,倒入蒸鱼豉油拌匀。
  4 将贝肉放到贝壳上, 排放于碟内,再铺上粉丝段和蒜泥,撒上做法3 中的味汁,然后移入锅中以大火蒸约8分钟左右取出即可。
  ……
序言
  
  ——读者评论
  
  ——读者评论
  
  ——读者评论
  
  ——读者评论
  
  ——读者评论
拿到书之后,我首先翻阅了它的目录结构,感觉编排上是下了功夫的。它不是简单地按照“荤菜”、“素菜”来划分,而是似乎更注重烹饪技法的梳理。我期待它能用非常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解释一些看似高深的烹饪原理,比如“什么是真正的梅拉德反应”,或者“如何通过控制油温来决定食材的口感”。如果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科学背景,而不是停留在“放油、加热”这种机械指令上,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菜谱,而是一本关于“烹饪思维”的入门指南了。我非常好奇它如何处理那些“秘诀”的部分,是会提供一些非常规的调味小窍门,还是专注于食材的预处理?我最近对中式点心有点兴趣,不知道这180招里有没有涉及到基础的面点制作,比如松软的馒头或者酥脆的馅饼皮,毕竟烘焙和炒菜的逻辑完全不同,如果能融会贯通,那就太值回票价了。另外,我希望它能针对不同季节的食材提供应季的食谱推荐,这样可以保证我们能买到最新鲜的原材料,做出来的菜肴风味也会更佳。
评分从一个资深“厨房小白”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味觉平衡”的引导。很多时候,我做出来的菜就是“差那么一小点儿意思”,说不清是咸了还是淡了,或者缺了某种香气。这本书似乎在尝试解码这种“一小点儿意思”到底是什么。它没有给我一堆复杂的化学名词,而是用最朴实的比喻来解释“酸、甜、苦、辣、咸”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促进关系。比如,它可能会告诉你,当菜品偏酸时,加一点点糖(而不是水)来中和效果会更好。这种“感觉层面的传授”,正是那些冷冰冰的电子食谱所缺乏的。我更看重的是这种“厨感”的培养,而不是盲目的复制。如果这180招能让我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烹饪逻辑框架,让我以后面对任何新菜谱都能举一反三,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页数和价格,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而不是仅仅“授人以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第一眼抓住我的是那个极具烟火气的标题,‘舌尖上的秘诀’,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厨房里热气腾腾的景象和那些藏在老辈人手里的独门绝招。我最近迷上了自己动手做饭,但总感觉少了点“灵魂”,菜品要么淡而无味,要么火候拿捏得七上八下。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宣传的“厨艺必学的180招”时,心里是既期待又有点怀疑的。毕竟,网上免费的菜谱多如牛毛,真正能落地、能让人从新手跨越到“拿得出手”的,才是王道。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基础功的介绍,比如切菜的技巧,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不同种类的食材,光是想想那些凌乱的案板和切不均匀的食材,就觉得这本书或许真能帮我理清思路。如果它能系统地讲解高汤的熬制、基础酱汁的调配,那简直是太棒了,这些往往是饭店菜和家庭菜拉开差距的关键点。这本书的定价和“满28包邮”的字样,也让我觉得它定位亲民,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只给专业人士看的参考书,更像是邻家大叔手把手教你做家常菜的实战手册。我希望它能有大量的插图或者流程分解图,毕竟对于我们这种“手残党”来说,文字描述再清晰,不如实际的动作分解来得直观有效。
评分我花了点时间浏览了关于“火候控制”的那几章节,发现作者似乎非常推崇“热锅冷油”这种传统技法,并详细解释了这样做的物理原因,避免了食材粘锅的尴尬。这对我这种经常把鸡蛋煎糊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居然有一部分内容专门讨论了“如何利用剩饭剩菜做出创意新菜”,这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居家过日子”指数。毕竟,谁家厨房里没有那么点边角料需要处理呢?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既美味又不会太复杂、能快速上桌的“变废为宝”的方案,那这本书就真的触及到了普通家庭烹饪的痛点。我注意到书中的排版非常清晰,菜名和用量列表用醒目的字体标出,阅读体验非常好,不像有些菜谱文字堆叠在一起,找个用量都要费半天劲。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在教你炫技,而是脚踏实地地在提升你的日常烹饪效率和口味满意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股朴实的气息,没有那种过度华丽的彩印,反而显得更加专注于内容本身。我试着依照其中一个关于“如何做出滑嫩的鱼片”的步骤操作了一下,发现它对“腌制时间”和“挂糊的稀稠度”描述得异常精确,甚至连“力度要轻柔”这种看似无用的细节都被强调了。这让我觉得作者是真的下过功夫去体察普通人在厨房里容易犯的错误。我尤其欣赏它在食材替换方面的建议。有时候家里不一定能备齐所有清单上的调料,如果作者能给出“没有料酒可以用什么替代”、“蚝油不足时如何补救”的实用方案,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指数级上升。对于一个努力想把日常三餐过得有滋有味的人来说,这种灵活变通的能力比死记硬背食谱重要得多。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本可以随时翻阅,沾上油污也不心疼的“工具书”,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精装典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