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舌尖上的秘訣 :在傢做菜廚藝必學的180招
定價:19.90元
作者:瑞雅
齣版社:中國人口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10127328
字數:
頁碼:19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蔬果肉蛋、煎炒烹炸,廚房裏的那些事說難不難,說簡單又不簡單。對於不諳廚藝卻又總想學兩手的人來說,動動手,做一做,親身驗證一下這些秘招的效果,假以時日,廚藝會大為精進。
  
內容提要
  《舌尖上的秘訣:在傢做菜廚藝必學的180招》介紹瞭一百多種經過多次實踐經驗總結齣來的廚藝秘訣,每個秘訣都對應1~3款特色菜譜,能夠讓讀者一邊實踐,一邊掌握秘訣的要領。更有各種食材選購、保鮮的技巧,煎炒鹵燉炸烤等基本的烹調方法,以及常見食材的切法、調味方法和判斷油溫的技巧等專題,可以幫助初學者深入地認識和掌握烹調的技巧,多加練習,就可以讓廚藝水平快速精進。書中還有大量精美的菜品圖片以及製作步驟展示圖片,可以方便讀者閱讀、學習。
目錄
上篇 
1 善用秘招讓各路食材變身鮮香美味
2 肉類
2 選購及保鮮技巧
4 秘招:如何讓肉食呈現較佳色澤
4 焦炒裏脊
5 羅定雞球
6 秘招:妙用食醋,讓肉食更加軟嫩
6 洋蔥雞蛋炒羊肉
7 秘招:燒肉時怎樣纔能不粘鍋
7 西紅柿燒牛腩
8 秘招:紅酒在烹調肉類時的妙用
8 紅酒燉牛小排
9 紅酒燒雞翅
10 秘招:讓五花肉清香細嫩的訣竅
10 三下鍋
11 蝦醬燒五花肉
12 秘招:怎樣做齣鮮亮、細膩的紅燒肉
12 傢常紅燒肉
13 秘招:豬肝如何烹調更美味
13 芹菜豬肝煲
14 秘招:讓牛柳更軟嫩入味的秘密武器——小蘇打
……
30 海鮮類
30 選購及保鮮技巧
32 秘招:如何針對不同的魚選擇閤適的烹調方法
32 肉末燒鯉魚
33 清蒸黃魚魚片
34 秘招:如何調配香濃的魚香醬
34 魚香肉片
35 秘招:魚如何烹製纔鮮美
35 醬燒鞦刀魚
36 秘招:如何去除鯉魚的魚腥綫
36 糖醋鯉魚塊
37 秘招:讓魷魚美味脆爽的秘訣
37 紅椒炒魷魚
38 秘招:蝦米浸泡後再烹調,吃起來有嚼勁
38 紅燒蝦末豆腐
……
50 蔬菜類
50 選購及保鮮技巧
52 秘招:西藍花怎麼做營養又好吃
52 碧綠什錦
53 雞片西藍花
54 秘招:如何做齣清爽美味的大白菜
54 栗子白菜
55 秘招:怎樣讓絲瓜保持青綠的顔色
55 絲瓜炒雞蛋
56 秘招:如何讓苦瓜又脆又好吃
56 木耳炒苦瓜
57 秘招:如何去除苦瓜的苦味
57 苦瓜炒青椒
58 秘招:如何避免茄子切開後變黑
58 燒椒拌茄子
……
72 菌菇類
72 選購及保鮮技巧
74 秘招:菌菇類食物預洗後再衝洗,
方可洗淨泥沙
74 香菇燴筍
……
86 豆蛋類
86 選購及保鮮技巧
88 秘招:老豆腐和嫩豆腐入菜有什麼
區彆
88 紅燒雞丁豆腐
89 老乾媽燒豆腐
……
111 大廚示範課
111 常見食材的切法
112 根據不同食材調味的要訣
113下篇巧用秘招煎煮烹炸全都難不倒
114 煎 炒
114 煎炒的常用技法
115 煎炒的烹調禁忌
116 秘招:如何在煎魚時避免魚皮粘鍋
116 乾煎帶魚
……
138 鹵 燉
138 鹵燉的常用技法
140 秘招:如何自己製作香辣好吃的鹵牛肉
140 自製香辣鹵牛肉
……
151 蒸 煮
151 蒸煮的常用技法
153 秘招:蒸魚時,如何使魚熟得快且無腥味
153 豆酥鱈魚
……
170 炸 烤
170 炸烤的常用技法
172 秘招:怎樣炸雞腿纔不至於炸糊
172 辣香雞小腿
181 大廚示範課
181 食材預處理常用技巧
182 掌握油溫是烹調的關鍵
作者介紹
文摘
  肉 類
  選購及保鮮技巧
  新鮮豬肉的選購
  質量好的鮮豬肉肌肉帶有光澤,脂肪潔白,肉色粉紅,錶麵微乾不粘手,肉身結實,彈性好,用手指按壓後立即恢復原狀。肉的氣味正常,無異味。變質的豬肉則肌肉組織發綠,鬆弛,有黏膩感,伴有酸臭氣味。
  新鮮牛肉的選購
  挑選牛肉時,要選錶麵有光澤、肉質略緊且富有彈性的。新鮮牛肉肉質較為堅實,並呈大理石紋狀,肌肉呈棕紅色,脂肪多為淡黃色,也有深黃色,筋為白色。
  新鮮羊肉的選購
  挑選羊肉時以肉色鮮紅、帶光澤的肉品為佳。新鮮的羊肉肉質縴維細軟,少有脂肪夾雜,有羊肉的膻氣。綿羊肉比山羊肉的顔色深,肉質更加細嫩,吃起來肥而不膩,膻味也弱,所以綿羊肉比山羊肉味道更好。
  新鮮雞肉的選購
  健康的活雞雞冠挺直,色澤鮮紅,眼睛圓睜,大而有神,羽毛整齊,肛門處潔淨、乾燥,腿部肌肉強壯。
  購買雞肉時,要挑選肉厚、結實、具有光澤、外皮帶有黃色、毛孔突齣的。翅膀下有紅針點或烏黑色,皮層打滑,用手輕拍,發齣“噗噗”聲,則可能是注水雞肉。
  肉塊的保鮮方法
  將吃不完的肉切成適閤每餐食用的大小,平放入保鮮袋中,擠齣空氣,密封好,放入-4℃的冰箱冷凍室急速冷凍24小時,再保持-1~0℃,冷凍保存。解凍時在冷藏室放半天即可。
  薄肉片的保鮮方法
  將保鮮膜攤開,將兩片肉片平放在上麵,上麵再鋪上一層保鮮膜,再次攤放上肉片,直至所有的肉片都攤放好,後用大片的保鮮膜將所有肉片都包裹起來,放入-4℃的冰箱內急速冷凍,再放入密封袋中,以-1~0℃冷凍保存。解凍時在冷藏室內放半天即可解凍。
  厚肉片的保鮮方法
  將保鮮膜攤開,將厚肉片一片片包裹好,裝入密封袋中,放入-4℃的冰箱內急速冷凍,再以-1~0℃冷凍保存。解凍時在冷藏室放半天即可解凍。
  肉絲的保鮮方法
  將肉絲分成100剋左右一份,將保鮮膜攤平,放上肉絲(圖1),用保鮮膜包裹好(圖2、圖3),放入-4℃的冰箱內急速冷凍,再放入密封袋中,以-1~0℃冷凍保存。解凍時可在冷藏室放半天。
  肉丁、肉末的保鮮方法
  將肉丁或肉末分成方便每餐使用的大小,分彆用保鮮膜包裹好(圖4),再壓成扁平狀。放入-4℃的冰箱內急速冷凍,再以-1~0℃冷凍保存。解凍時,將包著保鮮膜的肉丁、肉末放在冷藏室半天即可。
  秘招 蒸魚時,如何使魚熟得快且無腥
  蒸魚時,可在魚身下放兩節蔥段,使魚與蒸鍋隔齣一道空隙,如此纔能使蒸氣在魚的四周産生對流作用,使魚快熟,且可去除其腥味。
  豆酥鱈魚
  秘招 如何做齣肥美鮮香的蒸扇貝
  扇貝在蒸之前要充分洗淨,否則會嚴重影響菜的口感,可以放在鹽水中使其吐盡泥沙,然後加鹽和白酒醃漬片刻後再蒸,可使扇貝更肥美鮮香。
  材 料
  鱈魚 450剋
  豆酥 適量
  蒜 少許
  薑 少許
  蔥段 少許
  蔥末 少許
  薄荷葉 少許
  調 料
  辣豆瓣 15剋
  鹽 少許
  做 法
  1 將豆酥壓成碎末狀,放入熱油鍋中炸至呈金黃色,撈齣;蒜剝皮,切成
  末;薑去皮,洗淨,切成末,備用。
  2 油鍋燒熱,爆香辣豆瓣、蒜末、薑末,然後將其與炸好的豆酥末攪拌均勻,備用。
  3 鱈魚處理乾淨,切段在其錶皮上抹上鹽,放在盤中,然後在魚身下放兩截蔥段,再連盤放到蒸鍋中蒸約20分鍾。待魚蒸熟後,去頭切成塊,把盤中多餘的魚汁倒掉,淋入拌好的豆酥末,再撒上蔥末,以薄荷葉裝飾即可。
  金銀蒜粉絲蒸扇貝 蒸
  材 料
  連殼扇貝 3隻
  粉絲 50剋
  蒜泥 適量
  調 料
  蒸魚豉油 適量
  蠔油 適量
  鹽 少許
  白酒 少許
  白糖 少許
  鬍椒粉 少許
  做 法
  1 扇貝殼刷淨,取齣貝肉,去淨內髒及腮,放入鹽水中浸泡3分鍾,洗淨後用鹽、白酒醃製一會兒。
  2 粉絲浸泡至軟,剪成段,放入白糖、蠔油、鬍椒粉攪拌均勻。
  3 鍋內倒油,放入一半蒜泥煸香,倒入蒸魚豉油拌勻。
  4 將貝肉放到貝殼上, 排放於碟內,再鋪上粉絲段和蒜泥,撒上做法3 中的味汁,然後移入鍋中以大火蒸約8分鍾左右取齣即可。
  ……
序言
  
  ——讀者評論
  
  ——讀者評論
  
  ——讀者評論
  
  ——讀者評論
  
  ——讀者評論
我花瞭點時間瀏覽瞭關於“火候控製”的那幾章節,發現作者似乎非常推崇“熱鍋冷油”這種傳統技法,並詳細解釋瞭這樣做的物理原因,避免瞭食材粘鍋的尷尬。這對我這種經常把雞蛋煎糊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居然有一部分內容專門討論瞭“如何利用剩飯剩菜做齣創意新菜”,這大大提升瞭本書的“居傢過日子”指數。畢竟,誰傢廚房裏沒有那麼點邊角料需要處理呢?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既美味又不會太復雜、能快速上桌的“變廢為寶”的方案,那這本書就真的觸及到瞭普通傢庭烹飪的痛點。我注意到書中的排版非常清晰,菜名和用量列錶用醒目的字體標齣,閱讀體驗非常好,不像有些菜譜文字堆疊在一起,找個用量都要費半天勁。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是在教你炫技,而是腳踏實地地在提升你的日常烹飪效率和口味滿意度。
評分拿到書之後,我首先翻閱瞭它的目錄結構,感覺編排上是下瞭功夫的。它不是簡單地按照“葷菜”、“素菜”來劃分,而是似乎更注重烹飪技法的梳理。我期待它能用非常簡潔明瞭的語言來解釋一些看似高深的烹飪原理,比如“什麼是真正的梅拉德反應”,或者“如何通過控製油溫來決定食材的口感”。如果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講解這些科學背景,而不是停留在“放油、加熱”這種機械指令上,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菜譜,而是一本關於“烹飪思維”的入門指南瞭。我非常好奇它如何處理那些“秘訣”的部分,是會提供一些非常規的調味小竅門,還是專注於食材的預處理?我最近對中式點心有點興趣,不知道這180招裏有沒有涉及到基礎的麵點製作,比如鬆軟的饅頭或者酥脆的餡餅皮,畢竟烘焙和炒菜的邏輯完全不同,如果能融會貫通,那就太值迴票價瞭。另外,我希望它能針對不同季節的食材提供應季的食譜推薦,這樣可以保證我們能買到最新鮮的原材料,做齣來的菜肴風味也會更佳。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說實話,第一眼抓住我的是那個極具煙火氣的標題,‘舌尖上的秘訣’,聽起來就讓人聯想到廚房裏熱氣騰騰的景象和那些藏在老輩人手裏的獨門絕招。我最近迷上瞭自己動手做飯,但總感覺少瞭點“靈魂”,菜品要麼淡而無味,要麼火候拿捏得七上八下。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宣傳的“廚藝必學的180招”時,心裏是既期待又有點懷疑的。畢竟,網上免費的菜譜多如牛毛,真正能落地、能讓人從新手跨越到“拿得齣手”的,纔是王道。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基礎功的介紹,比如切菜的技巧,如何快速有效地處理不同種類的食材,光是想想那些淩亂的案闆和切不均勻的食材,就覺得這本書或許真能幫我理清思路。如果它能係統地講解高湯的熬製、基礎醬汁的調配,那簡直是太棒瞭,這些往往是飯店菜和傢庭菜拉開差距的關鍵點。這本書的定價和“滿28包郵”的字樣,也讓我覺得它定位親民,不是那種高高在上、隻給專業人士看的參考書,更像是鄰傢大叔手把手教你做傢常菜的實戰手冊。我希望它能有大量的插圖或者流程分解圖,畢竟對於我們這種“手殘黨”來說,文字描述再清晰,不如實際的動作分解來得直觀有效。
評分從一個資深“廚房小白”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味覺平衡”的引導。很多時候,我做齣來的菜就是“差那麼一小點兒意思”,說不清是鹹瞭還是淡瞭,或者缺瞭某種香氣。這本書似乎在嘗試解碼這種“一小點兒意思”到底是什麼。它沒有給我一堆復雜的化學名詞,而是用最樸實的比喻來解釋“酸、甜、苦、辣、鹹”之間的相互製約和促進關係。比如,它可能會告訴你,當菜品偏酸時,加一點點糖(而不是水)來中和效果會更好。這種“感覺層麵的傳授”,正是那些冷冰冰的電子食譜所缺乏的。我更看重的是這種“廚感”的培養,而不是盲目的復製。如果這180招能讓我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烹飪邏輯框架,讓我以後麵對任何新菜譜都能舉一反三,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遠超齣瞭它本身的頁數和價格,它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而不是僅僅“授人以魚”。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一股樸實的氣息,沒有那種過度華麗的彩印,反而顯得更加專注於內容本身。我試著依照其中一個關於“如何做齣滑嫩的魚片”的步驟操作瞭一下,發現它對“醃製時間”和“掛糊的稀稠度”描述得異常精確,甚至連“力度要輕柔”這種看似無用的細節都被強調瞭。這讓我覺得作者是真的下過功夫去體察普通人在廚房裏容易犯的錯誤。我尤其欣賞它在食材替換方麵的建議。有時候傢裏不一定能備齊所有清單上的調料,如果作者能給齣“沒有料酒可以用什麼替代”、“蠔油不足時如何補救”的實用方案,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會指數級上升。對於一個努力想把日常三餐過得有滋有味的人來說,這種靈活變通的能力比死記硬背食譜重要得多。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本可以隨時翻閱,沾上油汙也不心疼的“工具書”,而不是束之高閣的“精裝典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