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和熊孩子過招的心理戰術
定價:39.0元
作者:王宏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302387046
字數:261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相關熱銷品推薦: href='#' target='_blank'>《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30天讓孩子的學習更高效》
傢有熊孩子,爸媽要懂的那些“治孩”心理學
孩子有“36變”,媽媽有“72招”內容提要
對爸爸媽媽而言,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美麗而漫長的過程,既為你帶來瞭驚喜和滿足,也常常伴隨著煩惱與睏惑。他們的行為具有兩麵性,時而乖巧可愛似天使,時而磨蹭拖拉、馬虎粗心、注意力不集中、膽小怕生、逆反衝動、任性搗亂、暴躁撒謊等,仿佛魔鬼附體,簡直就是一個熊孩子!
本書依據作者谘詢實錄,通過對這些熊孩子的心理進行分析和診斷,幫助年輕父母理解兒童的行為目的、瞭解自己生氣的原因、學習親子溝通技巧,並施以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就是和熊孩子過招的心理戰術。
目錄
作者介紹
王宏,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學士、碩士,美國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國傢二級心理谘詢師,豆豆媽媽工作室首席專傢,女性心理和傢庭教育培訓師,父母效能係統培訓認證講師,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和企事業單位特聘傢庭教育專傢。擅長子女教育與傢庭關係調節,具有近三韆名青少年兒童問題解決經驗,能夠在短短的幾分鍾內洞察孩子的問題,90分鍾就能解除傢長的煩惱!齣版《豆豆媽成長》《寶貝的72變和我的36招》《父母效能培訓手冊》。
文摘
媽敘述與疑問
我的孩子非常聰明,在幼兒園裏無論學習、人際關係、自理能力等各方麵都錶現極好,深得老師贊賞。可是,一到傢裏就變得脆弱、急躁、依賴媽媽,總要跟媽媽一起玩,動輒哭泣,攻擊爸爸,與爸爸對立。我們總希望她性格開朗、堅強、穩定,媽觀點是要在充分的愛中建立安全感,培養自信,建立規則,走嚮自立自強;爸爸則認為女兒的脆弱、喜怒無常都是媽媽慣的,要嚴格培養。為此,兩人不斷爭論、探索。
我們讀過許多育兒的書籍,可是對於孩子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仍然缺乏有效的處理方法,比如,昨晚吃晚飯時,孩子對我說“誰需要什麼要舉手,不能直接說我要什麼”。我想這是她在幼兒園學到的規則,就說好。我先吃完,就對她說媽媽挺纍,到客廳休息一會兒,然後就坐在客廳沙發上看報。不一會兒,女兒在餐廳朝我不滿地大聲嚷起來:“我舉瞭好久,怎麼看不見!”我這纔發現,她在那裏舉手想要什麼東西,還沒等我解釋,她就委屈地跑到小屋大哭起來。她爸爸也在客廳看報,說:“看這孩子現在脆弱成什麼樣瞭,你不要去,要忽視她這種無理行為。”
我盡管覺得他說得對,但同時我又覺得父母都在客廳看報,無論孩子哭多久都置之不理,這種方法不隻是冷淡,簡直就是冷漠,這不僅不會使孩子堅強,反而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情感,造成親子隔閡。
我不顧愛人的阻攔,在孩子哭瞭十幾分鍾之後,假裝去小屋乾彆的事,當她發泄完瞭,需要颱階下的時候可以製造機會,不緻再造成冷漠的傷害。我隻是去乾彆的事,像一本書裏麵所教授的辦法,進進齣齣,並不去關注她,但讓她知道媽媽就在旁邊。第二次我拿東西時,女兒用腿擋住我,不讓我齣去,這時她已躺到地上瞭,我就順勢把她抱起來,一句話也沒說,隻是緊緊抱著她,她仍在大哭,在我懷裏扭動身體,又繼續大哭瞭有10分鍾,然後,她突然就平靜下來,懊惱地說:“你怎麼不說話呀!”我平靜地說:“你心裏還有什麼不痛快嗎?”她也平靜下來說:“沒有。”我又說:“媽媽跟你說纍瞭,到客廳休息,媽媽低頭看報,怎麼能看見你舉手呢?你要是叫媽媽就能聽見瞭。告訴媽媽,你想要什麼?”她說:“我想再吃一碗飯。”“好,媽媽給你盛。”
然後,她就平靜而高興地坐到餐桌前把飯吃完,情緒一直很好。但當我到廚房,碰到我愛人時,他對我大吼:“我對你失望透頂!你就是被那本書給毒害瞭!”當然,我也和他大吵幾句,幸好,女兒正在餐廳吃飯,沒有受到影響,而後爸爸也沒當著孩子再錶露什麼。他總認為我把孩子嬌慣壞瞭,而我總認為充滿愛、尊重、理解纔能培養孩子真正的自信和堅強,因為,冷落高壓下並不能培養齣真正的自信和堅強,隻能造就弱者的沉默和對父母的隔閡。纔4歲的孩子,她需要的是什麼?是愛、原則,我怎麼會把孩子慣壞?正如以上事例,也許她隻是需要父母的關注,也許處於規則沒有被遵守的憤怒,也許白天在幼兒園有什麼彆扭事需要發泄,在人與人之間,誰能明白究竟對方發生瞭什麼事,誰能完全測知孩子的心靈?但有原則的愛,總不會有害吧,我們終其一生需要的就是愛、尊重和理解,我們有什麼理
由乾巴巴地對待孩子,把孩子像機器一樣培養,麵對孩子首先是麵對另一個生命,生命與生命之間首先是關懷。這就是我們之間觀念和認識上的分歧。
媽媽說得很有道理,關鍵是如何避免與爸爸的衝突影響到菲菲的成長。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尊重、理解,爸爸也需要啊!媽媽自己也需要啊!
但是,麵對爸爸的憤怒、指責,媽媽沒有接納他的感受和情緒,夫妻兩人在情緒背景下,在理智的層麵上爭論,不僅不會達成一緻,反而傷害彼此的感情,更對菲菲的成長不利。
其實兩個人的目標是一緻的,可以找到平衡點,夫妻之間更需要互相的理解和支持。兩個人可以不一緻,可以有不同的觀點,隻要對孩子的教育有效果都可以用。至少可以達成共識:一方管教孩子時,另一方不要乾涉,雙方在教育孩子上産生不一緻觀點時應該在私底下溝通,更應該在情緒穩定的狀態下溝通。
序言
做傢長是要學習的
開車有駕照,當教師有教師證,做會計有會計證……做傢長呢,您有上崗證嗎?當然沒有!即便如我,心理學專業碩士畢業,曾經的大學教師,自認為生瞭孩子就是傢長,自然輕鬆勝任傢長這個崗位,可以無師自通!其實不然!
傢長是一種職業,而且是世界上難的職業——除瞭需要極大的愛心和耐心以外,更需要很多專業知識和技能,尤其是每個孩子齣生時都沒有附帶使用說明書,讓本就沒有上崗證的傢長更加忙亂無助!孩子學習不主動、磨蹭拖拉、粗心大意、調皮搗蛋……一個個熊孩子應運而生。要成為稱職的傢長,就要掌握和熊孩子過招的心理戰術。
,要壓住自己的怒火,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當你有瞭孩子,你就有瞭問題。不是說孩子會帶來問題,而是孩子激發瞭傢長的情緒、期望與信念。
麵對孩子的不聽話,父母常常生氣,這讓傢長誤以為都是孩子的錯。所以,傢長要感謝孩子,他們的到來讓為人父母的我們瞭解自己的情緒、價值觀和對孩子的期望,從而理智麵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並有效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第二,要瞭解孩子的心理,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孩子的安全感、責任感、成就感何時形成?孩子的危機期何時爆發?孩子何時開始學習外語?孩子要上學前班嗎?每個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都有一個“關鍵期”,如果在這個時期施與正確的教育,可以産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這個時期,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纔能彌補,或者將永遠無法彌補。
第三,要解讀孩子的行為密碼,瞭解孩子的行為目的。孩子學習不主動、磨蹭拖拉、粗心大意、調皮搗蛋……這些行為都是有原因的。孩子的話沒有傻話,孩子的行為都是有目的的。通過分析這些行為,傢長可以瞭解行為背後的目的,找到孩子的行為密碼,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和形成原因,建立更積極互動的親子關係。
第四,要學會和孩子溝通的技巧,即溝通三部麯——“接納—反映—討論”。當孩子遇到傷心、難過、委屈、憤怒等情況時,比如,“我不想上學瞭”、“同學都不喜歡我”、“老師太不公平瞭”……傢長不要直接判斷、下結論,而要學會接納為先,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淨化;然後再反映孩子的情緒,及時化解他們心中的煩悶。通過“接納—反映”的溝通過程,引導孩子漸漸平靜下來,啓發孩子自己思考解決的辦法。
第五,要學會鼓勵孩子。“孩子你真好!”、“孩子你真棒!”、“孩子你真聰明!”傢長口中的這些話不是鼓勵,而是稱贊!是因為孩子的行為達到甚至超過傢長的期望,或者是超過彆人傢的孩子纔得到的,重視的是結果而非過程,對於孩子的激勵作用不大。所以要區彆鼓勵與稱贊,學會鼓勵的技巧和方法,告訴孩子“你是與眾不同的”,幫助孩子體驗成功和成就感,並引導他們把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從而建立自信心。
第六,要讓孩子承擔行為結果,培養責任感。孩子犯錯可以打嗎?如何懲罰孩子纔有效?首先,要區彆懲罰與行為結果,學會自然與閤理的行為結果的方法,有效對待孩子的犯錯行為,讓自然的行為結果發生,其次,設計閤理的行為結果,培養孩子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增強其自製力和責任感。
總之,做傢長需要學習纔能稱職,要在學知識的基礎上,更多地練習、練習、再練習,纔能掌握和熊孩子過招的心理戰術。道理很簡單,比如要獲得駕照,除瞭紙筆學習以外,還要有若乾小時的實戰演練,動作隻有幾個,教練幾分鍾就講完瞭,學員需要開車練習至熟練通過考試,纔能拿到駕照!做傢長比當司機難度大多瞭,可是有誰花費專門的時間來“學+習”並終獲得傢長上崗證呢?
各位傢長,練習做好父母,就從這本《和熊孩子過招的心理戰術》開始吧!
這本書的標題簡直太吸引人瞭!“和熊孩子過招的心理戰術”,光是聽著就覺得腦子裏有無數畫麵閃過,好像看到瞭自己和傢裏那位精力旺盛、想法多多的小傢夥鬥智鬥勇的場景。我傢裏有個四歲的兒子,正是所謂的“熊孩子”的典型代錶,精力充沛得跟小馬達似的,又充滿好奇心,經常做齣一些讓我哭笑不得,甚至有點頭疼的舉動。有時候明明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但就是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然後陷入一種“到底是誰在教育誰”的迷茫。我一直覺得,對付熊孩子,光靠吼叫和懲罰是治標不治本的,甚至可能適得其反。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簡直就像抓住瞭救命稻草。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提供一些不一樣的方法,一些更溫和、更有效,並且能真正理解孩子心理的途徑。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教會我如何在高壓之下保持冷靜,如何洞察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不聽話”上。而且,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建立起一種更積極、更健康的親子關係,讓我們之間的互動不僅僅是“過招”,而是充滿理解和愛。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名字,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幾個月前,我兒子因為一塊餅乾而哭鬧不止的場景。當時我感到筋疲力盡,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隻能暫時妥協。事後我一直在反思,我當時的做法是不是正確的?我有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這種“熊孩子”的行為,究竟是他們本性如此,還是我們作為傢長的引導齣瞭問題?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孩子會錶現齣如此強烈的反應,他們的情緒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讓我能夠有效地應對這些突發情況,而不是被孩子的情緒牽著鼻子走。我希望學習如何用更智慧的方式去溝通,去引導,去教會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能讓我自己保持冷靜和耐心。這本書聽起來就像一本“傢長智慧秘籍”,能夠幫助我們在育兒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意思,用一種略帶卡通化的風格描繪瞭一場“對決”,但又不是那種劍拔弩張的緊張感,反而多瞭一絲幽默和趣味。這讓我覺得,這本書所探討的“心理戰術”應該不是那種冷冰冰的、 Manipulative 的手段,而是更傾嚮於一種巧妙的引導和溝通。我一直認為,教育孩子,尤其是那些比較有“個性”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簡單粗暴,而是要動腦筋,並且要理解他們的世界。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錶現齣“熊”,可能隻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錶達自己的需求,或者他們正在嘗試探索世界的邊界。如果父母能夠掌握一些心理學的知識,瞭解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思維模式和情感需求,那麼很多看似棘手的“熊孩子”行為,其實都可以迎刃而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情境分析和相應的心理策略,讓我能夠觸類旁通,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成為一個更懂得孩子,也更懂得如何與孩子相處的傢長。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一綫與孩子們打交道的幼教老師,我深知“熊孩子”這個稱號背後隱藏的復雜性。我見過太多活潑好動、思維跳躍的孩子,他們身上充滿瞭無限的可能性,但也常常讓成年人感到力不從心。我們的教育理念一直在強調“以兒童為中心”,但如何在實際操作中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在麵對一些極具挑戰性的行為時,確實是一門學問。這本書的名字讓我眼前一亮,因為它直擊瞭這個痛點——“心理戰術”。我猜想,這本書不會僅僅提供一些簡單的“治熊”技巧,而是會深入探討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幫助我們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那樣做,然後纔能對癥下藥。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基於心理學原理的實用方法,比如如何識彆孩子的情緒信號,如何有效地進行溝通和引導,甚至是如何利用一些策略來化解衝突,避免“硬碰硬”。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與熊孩子“過招”並非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而更像是一次精妙的心理博弈,需要智慧、耐心和對孩子心靈的深刻洞察。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讓我聯想到瞭很多關於兒童心理發展的經典理論。我一直對兒童心理學很感興趣,也閱讀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很多時候,理論知識與實際的育兒生活之間,似乎總是隔著一層窗戶紙。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架起這座橋梁,將那些晦澀的心理學原理,轉化為可以直接應用到日常傢庭教育中的“心理戰術”。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探討一些關於依戀理論、認知發展理論、情緒調節等方麵的知識,但會以一種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並且會結閤大量的案例分析,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理論是如何在“與熊孩子過招”的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更深入地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看到他們行為背後的“為什麼”,從而能夠更有效地與他們互動,建立起一種健康、和諧的親子關係。這不僅僅是關於如何“管教”孩子,更是關於如何“成就”孩子,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