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堂国学常识课

每天一堂国学常识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墨菲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传统文化
  • 常识
  • 文化
  • 历史
  • 教育
  • 知识
  • 中华文化
  • 修身养性
  • 启蒙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37139
商品编码:3008336931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每天一堂国学常识课

定价:38.00元

作者:墨菲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113371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每天一堂国学常识课》由墨菲编著,本书以国学的实用性、趣味性为出发点,精选了民风礼俗、朝堂常识、天文历法、传统艺术、经典古籍、考古探秘等12个板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言简意赅的阐述,向读者传播国学的精华,令读者方便、轻松、快捷地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国学常识,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在当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拥有五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正在向世界展现它的独特魅力,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具有良好的国学素养屹立于世界之林,将东方文化的精髓展现于世界的舞台。

内容提要


  “国学”,广义来说就是中国之学,是经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累积所沉淀出来的瑰宝。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每一个华夏儿女自降生在这片神州大地起,就和国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国学这种东西并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临时抱佛脚,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抱上几天。古人说“学致以用”,学习国学就是实在的典范。例如,一个人自呱呱坠地起,就当心存孝敬父母的感恩之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从踏进学堂起,就应清楚学习的意义和自己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自步入大学起,就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是什么,如何才能在这个大千世界立稳脚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开始自己的人生征程时,更要懂得如何从基础做起,将自己的平生所学付诸行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简单地说,一个人从生到死,如果想安然立世,扬名于后,名垂青史,首先自己要存得一身“活水”,源从何来?从国学来。正如章太炎老先生所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中国之所以能成立,它背后的精神性的东西就是国学。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懂国学,就如无根之水。

  《每天一堂国学常识课》以国学的实用性、趣味性为出发点,精选了民风礼俗、朝堂常识、天文历法、传统艺术、经典古籍、考古探秘等12个板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言简意赅的阐述,向读者传播国学的精华,令读者方便、轻松、快捷地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国学常识,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在当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拥有五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正在向世界展现它的独特魅力,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具有良好的国学素养屹立于世界之林,将东方文化的精髓展现于世界的舞台。

目录


章 中国人必知的民风礼俗

第001天 古人真的是“一夫多妻制”吗?

第002天 古代有成人礼吗?

第003天 古代如何行拜礼和揖礼?

第004天 古代人的贞操观是什么样子的?

第005天 何为古代“三从四德”?

第006天 古代何为“三纲五常”?

第007天 “舞龙舞狮”的习俗是怎么产生的?

第008天 古时排行的称谓是怎样的?

第009天 古代的家训是如何产生的?

第010天 古人起名有哪些忌讳?

第011天 “男左女右”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第012天 “七出”指的是什么?

第013天 “孝悌”指什么?应该如何行“孝悌”?

第014天 古人是如何起名的?

第015天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何而来?

第016天 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第017天 本命年为什么有扎红腰带之说?

第018天 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第019天 “五福临门”接的是哪“五福”?

第020天 家谱是怎么产生的?

第021天 拜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第022天 “十二生肖”的来历是什么?

第023天 十二生肖对应的时辰是怎么来的?

第024天 “上巳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第025天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人是如何称谓的?

第026天 古人佩戴宝剑的习惯是缘何而来?

第027天 封禅这种礼仪是怎么来的?

第028天 古代的婚姻为何有“三书六礼之说”?

第029天 元宵节为什么有“赏灯”的习俗?

第030天 中国古代有多少鬼节?

第031天 冬至祭天是为何?

第二章 中国人必知的古代朝堂

第032天 “皇帝”一词是怎么来的?

第033天 “九五之尊”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第034天 “陛下”一词是怎么来的?

第035天 “宰相”在朝廷里是多大的官?

第036天 皇帝的坟墓因何被称为“陵”?

第037天 “九品中正制”是怎样选官的?

第038天 古代公堂上为什么常见“明镜高悬”的匾额?

第039天 皇帝有哪些特定称谓?

第040天 县官老爷的办公地为什么叫“衙门”?

第041天 “朝廷”一词是怎么来的?

第042天 皇帝的女婿为什么叫“驸马”?

第043天 古代的“三公九卿”是什么样的官职,?

第044天 唐代的“九寺”指的是什么?

第045天 “三省六部”是什么样的制度?

第046天 “国子监”为什么是古代高的学府?

第047天 “翰林院”为什么被称为“皇家学府”?

第048天 何为“唐代五监”?

第049天 “达鲁花赤”是什么官职?

第050天 “内阁大学士”是什么样的官?

第051天 明朝的“东厂”和“西厂”是什么机构?

第052天 “锦衣卫”是怎么产生的?

第053天 故宫为何又被称作“紫禁城”?

第054天 “宗人府”有哪些职责?

第055天 “大明律”是一部什么样的律法?

第056天 古代的“军机处”有哪些职能?

第057天 监生和贡生分别是什么职位?

第058天 清朝的“上书房”是什么地方?

第059天 清朝的“总理衙门”是什么样的机构?

第060天 从清朝的“顶戴花翎”如何看出官位品级?

第061天 辽代官员为什么分为“南面官”和“北面官”?

第三章 中国人必知的天文历法

第062天 “正月”一词是怎么来的?

第063天 《春秋>中“有星孛入于北斗”是怎么回事?

第064天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第065天 “三正”指的是什么?

第066天 《甘石星经》为什么被誉为天文学著作的先祖?

第067天 “启明星”和“长庚星”指的是那一颗星?

第068天 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又叫“腊月”?

第069天 《太初历>是什么时候制定的?

第070天 “浑天”是一种什么学说?

第071天 古代关于“黑子”的早记录是在什么时候?

第072天 “十二星次”是什么意思?

第073天 《天文志》和《五行志>是关于什么的记载?

第074天 《大明历>的制定有什么意义?

第075天 “日晷”是怎样计时的?

第076天 我国早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是谁?

第077天 日历是怎么来的?

第078天 我国早的观星台是哪一座,?

第079天 各地的“鼓楼”都是怎么来的?

第080天 《大衍历》的制定有什么意义?

第081天 “分野”指的是什么?

第082天 古人测观天象的仪器有哪些?

第083天 《授时历》是一部怎样的历法?

第084天 “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

第085天 《夏小正》是什么历法?

第086天 “二十八星宿”是怎么来的?

第087天 黄历”和“皇历”有什么不同?

第088天 “太岁纪年法”是怎么回事?

第089天 “阳历”和“阴历”分别是因何而定的?

第090天 月亮为何有“朔、望、晦”和“上、下”弦之说?

第091天 “四季”和“月份”还有哪些别称?

第092天 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有哪些?

第四章 中国人必知的医学常识

第093天 《黄帝内经》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第094天 中国现存早的药物学专著是哪一部?

第095天 “神医”扁鹊有哪些医学成就?

第096天 古代哪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

第097天 华佗因何被称为“外科鼻祖”,?

第098天 孙思邈为什么被称为“药王”?

第099天 宋慈为什么被尊称为“法医学之父”?

00天 李时珍除了《本草纲目》外还有哪些著作?

01天 《本草纲目》为什么被称为药物“百科全书”?

02天 《四部医典》是谁编著的?

03天 “经络”指的是什么?

04天 我国部临床急救手册是什么?

05天 我国现存早的骨伤科著作是什么?

06天 “中医八纲”指的是什么?

07天 中医分为哪些流派?

08天 中医称“堂”是怎么来的?

09天 中医里面说的“人身三宝”指的是什么?

1O天 中医上说的“邪气”和“正气”分别指什么?

11天 中医界为什么有“杏林”之称?

12天 医生在古代都有哪些别称?

13天 “药膳”是怎么一回事?

14天 古代的医院叫什么?

15天 “悬丝诊脉”是真的吗?

16天 “任督”二脉怎么“打通”?

17天 “五脏六腑”说的是什么?

18天 古代有女医生吗?

19天 “悬壶济世”是怎么回事?

20天 世界上早的医学校是什么?

21天 我国早的病历源于何时?

22天 我国有哪些药材之乡?

第五章 中国人必知的传统艺术

23天 汉字的5种主要书法字体是什么?

24天 我国历史上的“书圣”是谁?

25天 “癫张醉素”说的是谁?

26天 “颜筋柳骨”说的是谁?

27天 “秦书八体”指的是什么?

28天 “永字八法”说的是什么?

29天 古代的琵琶曲有哪些?

30天 古代的古筝曲有哪些?

31天 “燕乐”是一种怎样的乐曲?

32天 《溪山琴况》是一部什么著作?

33天 《乐律全书》是怎样的著作?

34天 工尺谱是怎么来的?

35天 “百戏之祖”说的是哪个曲种?

36天 川剧是怎么“变脸”的?

37天 “百戏之源”说的是哪一曲种?

38天 “梨园行”之称源于哪个朝代?

39天 古代十大悲剧都有哪些?

40天 古代十大喜剧都有哪些?

41天 中国画有哪三大画种?

42天 顾恺之为何有“虎头三绝”之称?

43天 “十八描”说的是什么?

44天 古代哪位画家有“画圣”之称?

45天 哪位君王有“书画皇帝”之称?

46天 “扬州八怪”都有谁?

47天 “江南三大名楼”是哪3座?

48天 北京的四合院有哪些特点?

49天 古代民居有哪些特点?

50天 古代的皇家园林有哪些?

51天 石窟建筑艺术始于何时?

52天 苏州园林因何“甲江南”?

第六章 中国人必知的历史政治

53天 “尧舜禹禅让”是怎么回事?

54天 历史上位治理黄河水患的人是谁?

55天 夏朝的建立者是谁?

56天 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是怎么建立的?

57天 “宣王中兴”是怎么回事?

58天 “春秋相”说的是谁?

59天 商鞅为何有“法圣”之称?

60天 “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61天 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六国的?

62天 秦二世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63天 “立子杀母”是怎么回事?

64天 “光武中兴”是怎么回事?

65天 汉武帝有哪些成就?

66天 王莽是怎么得到帝位的?

67天 曹魏代汉是怎么回事?

68天 诸葛亮为什么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69天 杨坚如何开创了隋唐的黄金时代?

70天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71天 “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

72天 唐太宗李世民有哪些成就?

73天 “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74天 “绍兴议和”是怎么回事?

75天 名将岳飞有哪些成就?

76天 元朝是由谁建立的?

77天 明朝是由谁建立的?

78天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成就?

79天 张居正为何有“万历首辅”之称?

80天 “平定三藩”是怎么回事?

81天 乾隆皇帝有哪些成就?

82天 “戊戌变法”为何又叫“百日维新”?

第七章 中国人必知的经典古籍

83天 《道德经>为何被称为“万经”?

84天 <战国策>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85天 《三言二拍>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

86天 十三经包括哪些著作?

87天 古代浪漫主义戏曲的代表作是什么?

88天 <菜根谭>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89天 <世说新语>为什么被称为“名士的教科书”?

90天 古代完备的乐府歌辞著作是什么?

91天 我国部编年体通史是什么?

92天 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源的著作是什么?

93天 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是什么?

94天 现存早的史书是什么?

95天 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之作是什么?

96天 <梦溪笔谈>为何有古代百科全书之称?

97天 <文心雕龙>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98天 我国现存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

99天 古代流行的散文选本是什么?

第200天 古代杰出的兵书著作是什么?

第201天 古代部白话章回小说是什么?

第202天 <聊斋志异>有哪些艺术成就?

第203天 《山海经>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第204天 儿童启蒙必读之作是什么?

第205天 古代科举考试的著作有哪些?

第206天 我国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

第207天 我国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

第208天 我国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什么?‘

第209天 我国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什么?

第210天 我国部长篇神魔小说是什么?

第211天 清代小说之作是什么?

第八章 中国人必知的思想学术

第212天 “万物类象”说的是什么?

第213天 “天理人欲”是关于什么的论述?

第214天 如何能做到“心无外物”?

第215天 “性三品”说的是什么?

第216天 “天人合一”是一种怎样的学说?

第217天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哪里?

第218天 “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

第219天 如何才能做到“寡欲”?

第220天 “儒家五常”说的是什么?

第221天 “立功、立德、立言”是什么意思?

第222天 “克己复礼”的主旨是什么?

第223天 “独善与兼济”指的是什么?

第224天 “上行下效”说的是什么?

第225天 “王道与仁政”是一种怎样的主张?

第226天 如何做到忠孝两全?

第227天 “君权神授”说的是什么?

第228天 “大一统”的观念是如何产生的?

第229天 “魏晋风度”说的是什么?

第230天 “存天理,灭人欲”是一种怎样的思想?

第231天 “经世致用”是一种怎样的思潮?

第232天 怎样做到“无为而治”?

第233天 “庖丁解牛”有何养生之道?

第234天 “法”、“术”、“势”说的是什么?

第235天 “法后王”是一种怎样的政治理念?

第236天 “合纵连横”是一种怎样的政策?

第237天 “不战而屈人之兵”说的是什么?

第238天 “非攻”是一种怎样的军事主张?

第239天 “尚贤”与“尚同”说的是什么?

第240天 “外化而内不化”说的是什么,?

第241天 “民不畏死”是一种怎样的观点?

第九章 中国人必知的国学典故

第242天 “居安思危”是怎么来的?

第243天 “伯牙绝弦”是怎么回事?

第244天 “不学无术”说的是谁?

第245天 “穷兵黩武”指的是谁?

第246天 “沧海桑田”一说出自哪里?

第247天 “众怒难犯”是怎么回事?

第248天 “草木皆兵”的典故出自哪里?

第249天 “以人为鉴”说的是哪位帝王?

第250天 “东道主”一说是怎么来的,?

第251天 “远交近攻”的策略是谁提出来的?

第252天 “尔虞我”之说是怎么来的?

第253天 “功人功狗”指的是什么?

第254天 “百步穿杨”说的是谁?

第255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的是谁?

第256天 “多多益善”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第257天 “为虎作伥”一说是怎么来的?

第258天 “投笔从戎”说的是谁?

第259天 “千金买骨”是怎么回事?-

第260天 “鸡鸣狗盗”出自哪里?

第261天 “结草衔环”指的是什么?

第262天 “孺子可教”说的是谁?

第263天 “金龟换酒”是怎么回事?

第264天 “孟母三迁”是为何?

第265天 “南柯一梦”是怎么回事?

第266天 “奇货可居”说的是什么?

第267天 “请君入瓮”是什么意思?

第268天 “丧家之犬”的典故出自哪里?

第269天 “退避三舍”说的是什么?

第270天 “望梅止渴”是怎么来的?

第271天 “狡兔三窟”出自什么典故?。

第十章 中国人必知的军事常识

第272天 我国古代十大兵书有哪些?

第273天 有部军事教科书之称的是哪部著作?

第274天 《三十六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第275天 “元帅”一词是怎么来的,?

第276天 “将军”一词是怎么来的,?

第277天 秦国的军功爵分为哪些等级?

第278天 烽火台是怎么来的?

第279天 “十八般兵器”都有哪些?

第280天 剑为什么被称为“短兵之祖”?

第281天 被称作“百兵之胆”的是哪种兵器?

第282天 “百兵”说的是哪种兵器?

第283天 我国古代的军职制度是怎样的?

第284天 致使夏朝灭亡的战役是什么?

第285天 汉武帝是如何反击匈奴的?

第286天 奠定秦国一统天下的战役是什么?

第287天 “合纵连横”是一种怎样的军事策略?

第288天 被誉为“中华勇士”的将领是谁?

第289天 刘邦“还定三秦”是怎么回事?

第290天 汉武帝时的“漠北之战”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第291天 被称为飞将军的将领是谁?

第292天 被称为“大隋铁帽子王”的是哪位将领?

第293天 娘子军一说是怎么来的?

第294天 “白江之战”是一次怎样的战役?

第295天 “唐灭厥之战”是怎么胜的?

第296天 唐朝将领薛仁贵有哪些主要功绩?

第297天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怎么回事?

第298天 “安南阮惠之战”是怎样打响的?

第299天 古代的虎符是用来干什么的?

第300天 古代的兵役制度是什么样的?

第301天 古代作战能力强的兵种是什么?

第302天 八旗子弟是怎么划分的?

第十一章 中国人必知的民族地理

第303天 史上4次民族大融合分别是什么?

第304天 苗族的形成有着怎样的传说?

第305天 “中国”一词是怎么来的?

第306天 高山族是怎么来的?

第307天 朝鲜族是怎么来的?

第308天 “五岳”分别说的是哪里?

第309天 我国的佛教四大名山分别在哪里?

第31O天 十大历史名关都在哪儿?

第311天 “天府之国”一称是怎么来的?

第312天 四大道教名山分别在哪里?

第313天 古代四大书院都在哪儿?

第314天 “五岭”指的是哪儿?

第315天 古代“四大古镇”说的是哪儿?

第316天 我国“四大名刹”都在哪儿?

第317天 “三十六郡”制是怎样划分的?

第318天 “十三刺史部”是怎么来的?

第319天 “开元十五道”是怎样的疆域规划制度?

第320天 宋朝的行政规划是怎样划分的?

第321天 元朝的行政区划是怎样的?

第322天 明朝的行政区划是怎样的?

第323天 清朝时期的行政区域是怎样的?

第324天 我国的十大古都分别是哪里?

第325天 古代“中原”指的是哪里?

第326天 古代“西域”指的是哪里?

第327天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第328天 “香港”一称是怎么来的?

第329天 “澳门”一称是怎么来的?

第330天 “台湾”一称是怎么来的?

第十二章 中国人必知的考古探秘

第331天 古墓中的神秘“墓毒”是什么?

第332天 “华夏都”说的是哪里?

第333天 有“长江文明之源”之称的遗址是哪里?

第334天 我国的三大古建筑群分别是什么?

第335天 中山王鼎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

第336天 被称为‘。世界农业文明曙光”的遗址是哪个?

第337天 哪个遗址有“中国早的古城”之称?

第338天 有“绿洲古国”之称的遗址是哪个?

第339天 长信宫灯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灯”?

第340天 石鼓文为何有“石刻之祖”之称?

第341天 世界上发现大的青铜器是什么?

第342天 莲鹤方壶是什么时期铸造的?

第343天 金缕玉衣是怎么制作的?

第344天 “陶文”是一种怎样的文字?

第345天 哪个古迹被誉为世界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第346天 被誉为“东方卢浮官”的古遗迹是什么?

第347天 法门寺地宫为何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第348天 仰韶文化有什么代表性?

第349天 大汶口文化有何历史意义?

第350天 红山文化有着怎样的生产方式,?

第351天 哪个时期的文化被称为彩陶发展的鼎盛期?

第352天 尼雅遗址是关于哪个古国的记载?

第353天 曾侯乙墓因何被称为“音乐史上的旷世奇观”?

第354天 辽上京遗址在哪里?

第355天 迄今发现古老的岩画在哪里?

第356天 秦始皇陵为何建在骊山?

第357天 章 中国人必知的民风礼俗

第001天 古人真的是“一夫多妻制”吗?

第002天 古代有成人礼吗?

第003天 古代如何行拜礼和揖礼?

第004天 古代人的贞操观是什么样子的?

第005天 何为古代“三从四德”?

第006天 古代何为“三纲五常”?

第007天 “舞龙舞狮”的习俗是怎么产生的?

第008天 古时排行的称谓是怎样的?

第009天 古代的家训是如何产生的?

第010天 古人起名有哪些忌讳?

第011天 “男左女右”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第012天 “七出”指的是什么?

第013天 “孝悌”指什么?应该如何行“孝悌”?

第014天 古人是如何起名的?

第015天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何而来?

第016天 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第017天 本命年为什么有扎红腰带之说?

第018天 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第019天 “五福临门”接的是哪“五福”?

第020天 家谱是怎么产生的?

第021天 拜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第022天 “十二生肖”的来历是什么?

第023天 十二生肖对应的时辰是怎么来的?

第024天 “上巳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第025天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人是如何称谓的?

第026天 古人佩戴宝剑的习惯是缘何而来?

第027天 封禅这种礼仪是怎么来的?

第028天 古代的婚姻为何有“三书六礼之说”?

第029天 元宵节为什么有“赏灯”的习俗?

第030天 中国古代有多少鬼节?

第031天 冬至祭天是为何?

第二章 中国人必知的古代朝堂

第032天 “皇帝”一词是怎么来的?

第033天 “九五之尊”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第034天 “陛下”一词是怎么来的?

第035天 “宰相”在朝廷里是多大的官?

第036天 皇帝的坟墓因何被称为“陵”?

第037天 “九品中正制”是怎样选官的?

第038天 古代公堂上为什么常见“明镜高悬”的匾额?

第039天 皇帝有哪些特定称谓?

第040天 县官老爷的办公地为什么叫“衙门”?

第041天 “朝廷”一词是怎么来的?

第042天 皇帝的女婿为什么叫“驸马”?

第043天 古代的“三公九卿”是什么样的官职,?

第044天 唐代的“九寺”指的是什么?

第045天 “三省六部”是什么样的制度?

第046天 “国子监”为什么是古代高的学府?

第047天 “翰林院”为什么被称为“皇家学府”?

第048天 何为“唐代五监”?

第049天 “达鲁花赤”是什么官职?

第050天 “内阁大学士”是什么样的官?

第051天 明朝的“东厂”和“西厂”是什么机构?

第052天 “锦衣卫”是怎么产生的?

第053天 故宫为何又被称作“紫禁城”?

第054天 “宗人府”有哪些职责?

第055天 “大明律”是一部什么样的律法?

第056天 古代的“军机处”有哪些职能?

第057天 监生和贡生分别是什么职位?

第058天 清朝的“上书房”是什么地方?

第059天 清朝的“总理衙门”是什么样的机构?

第060天 从清朝的“顶戴花翎”如何看出官位品级?

第061天 辽代官员为什么分为“南面官”和“北面官”?

第三章 中国人必知的天文历法

第062天 “正月”一词是怎么来的?

第063天 《春秋>中“有星孛入于北斗”是怎么回事?

第064天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第065天 “三正”指的是什么?

第066天 《甘石星经》为什么被誉为天文学著作的先祖?

第067天 “启明星”和“长庚星”指的是那一颗星?

第068天 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又叫“腊月”?

第069天 《太初历>是什么时候制定的?

第070天 “浑天”是一种什么学说?

第071天 古代关于“黑子”的早记录是在什么时候?

第072天 “十二星次”是什么意思?

第073天 《天文志》和《五行志>是关于什么的记载?

第074天 《大明历>的制定有什么意义?

第075天 “日晷”是怎样计时的?

第076天 我国早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是谁?

第077天 日历是怎么来的?

第078天 我国早的观星台是哪一座,?

第079天 各地的“鼓楼”都是怎么来的?

第080天 《大衍历》的制定有什么意义?

第081天 “分野”指的是什么?

第082天 古人测观天象的仪器有哪些?

第083天 《授时历》是一部怎样的历法?

第084天 “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

第085天 《夏小正》是什么历法?

第086天 “二十八星宿”是怎么来的?

第087天 黄历”和“皇历”有什么不同?

第088天 “太岁纪年法”是怎么回事?

第089天 “阳历”和“阴历”分别是因何而定的?

第090天 月亮为何有“朔、望、晦”和“上、下”弦之说?

第091天 “四季”和“月份”还有哪些别称?

第092天 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有哪些?

第四章 中国人必知的医学常识

第093天 《黄帝内经》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第094天 中国现存早的药物学专著是哪一部?

第095天 “神医”扁鹊有哪些医学成就?

第096天 古代哪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

第097天 华佗因何被称为“外科鼻祖”,?

第098天 孙思邈为什么被称为“药王”?

第099天 宋慈为什么被尊称为“法医学之父”?

00天 李时珍除了《本草纲目》外还有哪些著作?

01天 《本草纲目》为什么被称为药物“百科全书”?

02天 《四部医典》是谁编著的?

03天 “经络”指的是什么?

04天 我国部临床急救手册是什么?

05天 我国现存早的骨伤科著作是什么?

06天 “中医八纲”指的是什么?

07天 中医分为哪些流派?

08天 中医称“堂”是怎么来的?

09天 中医里面说的“人身三宝”指的是什么?

1O天 中医上说的“邪气”和“正气”分别指什么?

11天 中医界为什么有“杏林”之称?

12天 医生在古代都有哪些别称?

13天 “药膳”是怎么一回事?

14天 古代的医院叫什么?

15天 “悬丝诊脉”是真的吗?

16天 “任督”二脉怎么“打通”?

17天 “五脏六腑”说的是什么?

18天 古代有女医生吗?

19天 “悬壶济世”是怎么回事?

20天 世界上早的医学校是什么?

21天 我国早的病历源于何时?

22天 我国有哪些药材之乡?

第五章 中国人必知的传统艺术

23天 汉字的5种主要书法字体是什么?

24天 我国历史上的“书圣”是谁?

25天 “癫张醉素”说的是谁?

26天 “颜筋柳骨”说的是谁?

27天 “秦书八体”指的是什么?

28天 “永字八法”说的是什么?

29天 古代的琵琶曲有哪些?

30天 古代的古筝曲有哪些?

31天 “燕乐”是一种怎样的乐曲?

32天 《溪山琴况》是一部什么著作?

33天 《乐律全书》是怎样的著作?

34天 工尺谱是怎么来的?

35天 “百戏之祖”说的是哪个曲种?

36天 川剧是怎么“变脸”的?

37天 “百戏之源”说的是哪一曲种?

38天 “梨园行”之称源于哪个朝代?

39天 古代十大悲剧都有哪些?

40天 古代十大喜剧都有哪些?

41天 中国画有哪三大画种?

42天 顾恺之为何有“虎头三绝”之称?

43天 “十八描”说的是什么?

44天 古代哪位画家有“画圣”之称?

45天 哪位君王有“书画皇帝”之称?

46天 “扬州八怪”都有谁?

47天 “江南三大名楼”是哪3座?

48天 北京的四合院有哪些特点?

49天 古代民居有哪些特点?

50天 古代的皇家园林有哪些?

51天 石窟建筑艺术始于何时?

52天 苏州园林因何“甲江南”?

第六章 中国人必知的历史政治

53天 “尧舜禹禅让”是怎么回事?

54天 历史上位治理黄河水患的人是谁?

55天 夏朝的建立者是谁?

56天 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是怎么建立的?

57天 “宣王中兴”是怎么回事?

58天 “春秋相”说的是谁?

59天 商鞅为何有“法圣”之称?

60天 “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61天 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六国的?

62天 秦二世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63天 “立子杀母”是怎么回事?

64天 “光武中兴”是怎么回事?

65天 汉武帝有哪些成就?

66天 王莽是怎么得到帝位的?

67天 曹魏代汉是怎么回事?

68天 诸葛亮为什么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69天 杨坚如何开创了隋唐的黄金时代?

70天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71天 “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

72天 唐太宗李世民有哪些成就?

73天 “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74天 “绍兴议和”是怎么回事?

75天 名将岳飞有哪些成就?

76天 元朝是由谁建立的?

77天 明朝是由谁建立的?

78天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成就?

79天 张居正为何有“万历首辅”之称?

80天 “平定三藩”是怎么回事?

81天 乾隆皇帝有哪些成就?

82天 “戊戌变法”为何又叫“百日维新”?

第七章 中国人必知的经典古籍

83天 《道德经>为何被称为“万经”?

84天 <战国策>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85天 《三言二拍>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

86天 十三经包括哪些著作?

87天 古代浪漫主义戏曲的代表作是什么?

88天 <菜根谭>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89天 <世说新语>为什么被称为“名士的教科书”?

90天 古代完备的乐府歌辞著作是什么?

91天 我国部编年体通史是什么?

92天 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源的著作是什么?

93天 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是什么?

94天 现存早的史书是什么?

95天 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之作是什么?

96天 <梦溪笔谈>为何有古代百科全书之称?

97天 <文心雕龙>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98天 我国现存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

99天 古代流行的散文选本是什么?

第200天 古代杰出的兵书著作是什么?

第201天 古代部白话章回小说是什么?

第202天 <聊斋志异>有哪些艺术成就?

第203天 《山海经>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第204天 儿童启蒙必读之作是什么?

第205天 古代科举考试的著作有哪些?

第206天 我国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

第207天 我国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

第208天 我国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什么?‘

第209天 我国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什么?

第210天 我国部长篇神魔小说是什么?

第211天 清代小说之作是什么?

第八章 中国人必知的思想学术

第212天 “万物类象”说的是什么?

第213天 “天理人欲”是关于什么的论述?

第214天 如何能做到“心无外物”?

第215天 “性三品”说的是什么?

第216天 “天人合一”是一种怎样的学说?

第217天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哪里?

第218天 “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

第219天 如何才能做到“寡欲”?

第220天 “儒家五常”说的是什么?

第221天 “立功、立德、立言”是什么意思?

第222天 “克己复礼”的主旨是什么?

第223天 “独善与兼济”指的是什么?

第224天 “上行下效”说的是什么?

第225天 “王道与仁政”是一种怎样的主张?

第226天 如何做到忠孝两全?

第227天 “君权神授”说的是什么?

第228天 “大一统”的观念是如何产生的?

第229天 “魏晋风度”说的是什么?

第230天 “存天理,灭人欲”是一种怎样的思想?

第231天 “经世致用”是一种怎样的思潮?

第232天 怎样做到“无为而治”?

第233天 “庖丁解牛”有何养生之道?

第234天 “法”、“术”、“势”说的是什么?

第235天 “法后王”是一种怎样的政治理念?

第236天 “合纵连横”是一种怎样的政策?

第237天 “不战而屈人之兵”说的是什么?

第238天 “非攻”是一种怎样的军事主张?

第239天 “尚贤”与“尚同”说的是什么?

第240天 “外化而内不化”说的是什么,?

第241天 “民不畏死”是一种怎样的观点?

第九章 中国人必知的国学典故

第242天 “居安思危”是怎么来的?

第243天 “伯牙绝弦”是怎么回事?

第244天 “不学无术”说的是谁?

第245天 “穷兵黩武”指的是谁?

第246天 “沧海桑田”一说出自哪里?

第247天 “众怒难犯”是怎么回事?

第248天 “草木皆兵”的典故出自哪里?

第249天 “以人为鉴”说的是哪位帝王?

第250天 “东道主”一说是怎么来的,?

第251天 “远交近攻”的策略是谁提出来的?

第252天 “尔虞我”之说是怎么来的?

第253天 “功人功狗”指的是什么?

第254天 “百步穿杨”说的是谁?

第255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的是谁?

第256天 “多多益善”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第257天 “为虎作伥”一说是怎么来的?

第258天 “投笔从戎”说的是谁?

第259天 “千金买骨”是怎么回事?-

第260天 “鸡鸣狗盗”出自哪里?

第261天 “结草衔环”指的是什么?

第262天 “孺子可教”说的是谁?

第263天 “金龟换酒”是怎么回事?

第264天 “孟母三迁”是为何?

第265天 “南柯一梦”是怎么回事?

第266天 “奇货可居”说的是什么?

第267天 “请君入瓮”是什么意思?

第268天 “丧家之犬”的典故出自哪里?

第269天 “退避三舍”说的是什么?

第270天 “望梅止渴”是怎么来的?

第271天 “狡兔三窟”出自什么典故?。

第十章 中国人必知的军事常识

第272天 我国古代十大兵书有哪些?

第273天 有部军事教科书之称的是哪部著作?

第274天 《三

《中华文化瑰宝:国学常识精粹》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学入门读物。本书并非简单罗列陈旧的典籍,而是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笔触,将深奥的国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帮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构建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完整认知框架。 本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揭示国学的核心魅力: 第一篇:文明之源——思想的灯火 本篇聚焦于中华文明的思想根基,探寻那些塑造了民族精神、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伟大思想流派。 儒家风骨: 我们将从“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出发,解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博爱精神,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以及荀子“性恶论”与“后天教化”的辩证关系。内容将深入浅出地讲解《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中的智慧,并结合历史人物的故事,如颜回的安贫乐道,曾子的孝道实践,让读者深刻理解儒家思想在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深远影响。我们将探讨儒家如何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道家逍遥: 紧随其后,我们将步入道家思想的殿堂,感受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超然智慧。《道德经》的玄妙哲理将被剥茧抽丝地解读,例如“上善若水”的包容与适应,“知足常乐”的宁静致远,“宠辱若惊”的淡泊心态。同时,我们也将在《庄子》的世界里遨游,体验“齐物论”的平等观念,“鼓盆而歌”的生死观,以及“逍遥游”的自由精神。本书将通过生动的譬喻和寓言,展现道家思想如何启迪人们超越功利,回归本真,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诸子百家争鸣: 除了儒道两家,本书还将目光投向春秋战国时期群星璀璨的诸子百家。我们将简要介绍墨家的“兼爱非攻”与“尚贤”,法家的“依法治国”与“严刑峻法”,兵家的“孙子兵法”中的战争智慧,以及阴阳家、名家等学派的独特贡献。通过对不同思想流派的对比分析,展现中华先民在探索治国之道、人生哲学上的多元思考,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第二篇:文化基因——传承的脉络 本篇将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揭示其独特的文化基因与传承方式。 汉字之美: 汉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更是承载中华文明的载体。本书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的发展历程,以及汉字独特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进行介绍。我们将重点解析一些寓意深远的汉字,如“家”、“爱”、“仁”等,探讨它们如何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情感观念和价值追求。同时,还将穿插一些有趣的汉字故事和歇后语,让读者在玩味中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 诗词歌赋的韵律: 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唐诗宋词的黄金时代。我们将选取脍炙人口的篇章,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以及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内容将侧重于诗词的意境、情感表达、艺术手法(如比兴、对仗、用典)的赏析,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诗人及其创作背景。通过对诗词的解读,让读者体会中华民族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深入剖析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的起源、习俗、传说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例如,春节的团圆与祈福,清明节的慎终追远,端午节的纪念屈原与驱邪避疫,中秋节的思念与团聚。我们将探讨这些节日如何将历史传说、民间信仰、天文历法以及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成为维系家族情感、传承民族记忆的重要纽带。 神话传说的奇幻世界: 神话传说不仅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生命起源的朴素解释,更是中华民族想象力的展现。本书将选取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经典神话故事,解读其背后蕴含的关于人类起源、道德教化、征服自然的思想。我们将探究这些神话如何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它们在文学艺术中的广泛应用。 第三篇:智慧生活——古人的生活美学 本篇将带领读者走进古人的日常生活,感受其独特的智慧与美学追求。 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介绍中医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五行学说在养生中的应用,以及“治未病”的理念。我们将解析“食疗”的智慧,如“药食同源”的观念,并介绍一些具有保健功效的食材和简单的食疗方。同时,还将探讨传统养生方法,如导引术、太极拳的基本原理,以及顺应四时起居的养生法则,帮助读者从中汲取有益的健康启示。 茶道与酒道: 茶与酒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书将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不同茶叶的种类与特点,以及茶道的礼仪与意境。我们将探讨品茶如何成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如何体现了“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在酒道方面,我们将介绍酒的酿造历史,酒在古代社会中的功能(如祭祀、宴饮、助兴),以及酒文化中蕴含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适度原则。我们将通过一些文人雅士饮酒赋诗的故事,展现酒与文学艺术的密切联系。 古人的礼仪与社交: 礼仪是中国社会重要的行为规范。本书将介绍古代社会的基本礼仪,如待人接物的礼数,宴请宾客的规矩,以及婚丧嫁娶的仪式。我们将重点解析“礼”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同时,还将探讨古代的社交文化,如文人雅集的兴起,琴棋书画的社交功能,以及“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待人原则。 传统节日中的游戏与娱乐: 除了重要的节庆活动,本书还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趣味游戏和娱乐方式。例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的赏月、猜灯谜,春节的舞龙舞狮、放鞭炮、年画等。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承载着祈福、娱乐、传承的文化意义。 第四篇:古籍瑰宝——智慧的宝库 本篇将带领读者初步认识对中华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几部经典著作,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易经》的智慧: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易经》以其辩证的思维、丰富的象征意义,对中国人的哲学、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本书将简要介绍《易经》的阴阳卦象,八卦的象征意义,以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名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我们将探讨《易经》如何启迪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指导人们做出决策。 《孙子兵法》的谋略: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巅峰之作,其蕴含的战略思想在现代管理、商业竞争等领域仍具有借鉴意义。本书将选取其中一些著名的篇章,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者,诡道也”,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我们将分析《孙子兵法》如何强调战略布局、情报收集、以弱胜强等核心原则。 《黄帝内经》的生命观: 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提出了“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等重要的生命观。本书将简要介绍其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以及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我们将重点解析“阴阳”、“五行”等概念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以及其对中国人健康理念的影响。 《道德经》的哲学思辨: 再次回归《道德经》,本书将挑选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章节,如“道可道,非常道”,“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深入浅出地阐述其“道”的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我们将探讨《道德经》如何引导人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如何达到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境界。 本书特点: 内容精炼,体系完整: 涵盖了国学思想、文化传承、生活美学和经典入门等多个维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国学知识框架。 语言通俗,趣味盎然: 抛弃枯燥的说教,运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的比喻和有趣的解读,让国学知识变得鲜活易懂。 理论联系实际: 将抽象的国学理论与日常生活、历史人物、传统习俗相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国学就在身边。 启迪思考,提升素养: 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文化修养,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华文化瑰宝:国学常识精粹》是一本适合所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的读物。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希望系统回顾国学知识的爱好者,本书都将是您探索中华文明宝藏的绝佳向导。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您将收获智慧的启迪,感受文化的魅力,并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您的生活,成为更加知礼、懂道、热爱传统文化的现代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新近读完的书,简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一直对那种能将深奥的哲理以极其生活化、贴近日常的方式阐述出来的作品抱有极大的热情,而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期待。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没有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世间万象的运行法则。尤其是其中关于“时间管理与内心秩序”的那几个章节,让我犹如醍醐灌顶。我原本以为那些都是些老生常谈的职场技巧,但书中却巧妙地将其融入了一种更宏大的生命哲学背景下,让人意识到,整理外部世界的前提,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清晰认知。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发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转变,看待工作中的琐事和人际交往中的摩擦,都多了一份从容和超脱。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即时的解决方案,而在于它重塑了读者的底层认知框架,让人能够以更开阔的视野去面对生活的起伏跌宕。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值得一提,但抛开这些外在的因素,其内容的“可操作性”才是真正让我震撼的地方。很多理论性的书籍读完后,总是让人觉得“明白了大道理,但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本书则完全不同,它仿佛是为现代生活量身定制的“实践指南”。书中对于如何培养“专注力”和“洞察力”的论述,给出了大量清晰的步骤和有效的练习方法。比如,它提到了一个关于“信息筛选的艺术”的练习,我尝试了一周,发现自己处理邮件和新闻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那种被信息洪流裹挟的感觉消失了。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将宏大的哲学理念,成功地“微观化”了,让每一个普通的读者都能在自己的日常碎片时间里,找到提升自我、完善心性的着力点。它不是让你去改变世界,而是让你以更有效的方式,去驾驭你所拥有的世界。

评分

初读这本书时,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偏向历史文化普及读物,但随着阅读深入,我发现它远超出了这个范畴。这本书的核心力量在于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选择”的反复叩问。作者对人类心理的细微之处捕捉得极其精准,无论是贪婪、恐惧,还是爱与奉献,都被置于一个更广阔的道德和历史坐标系中进行审视。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责任与自由”辩证关系的那部分论述,它挑战了我们对“自由”的肤浅理解,指出真正的自由,恰恰建立在对自我行为及其后果的完全承担之上。这种深层次的价值探讨,让这本书具备了超越时效性的生命力。它不教授你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培养你批判性地审视现有价值观的能力。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的局限与潜力,促使我们去思考:我究竟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种自我反思的深度,是目前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们难免会落入“贩卖焦虑”或者“空泛说教”的俗套。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初始印象。它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其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旁征博引的论证方式。作者似乎是一位博览群书的学者,他能够精准地从历史长河中提炼出那些被时间淘洗后依然闪耀的智慧碎片,并将其有机地编织成一个自洽的知识体系。我特别欣赏他处理“矛盾性”的处理手法,比如关于“进取与守成”的探讨,没有简单地站队,而是深刻剖析了两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这种思辨的深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论断。这本书更像是提供了一套强大的思维工具箱,让你能够自己去拆解和分析遇到的任何复杂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接受预设的答案。对于渴望提升深度思考能力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

最近一段时间,我总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些飘忽不定,缺乏一个稳定的锚点。偶然间翻到这本书,如同在迷雾中看到了一束灯塔的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说教感,反而像是一位亲密的、充满智慧的朋友在耳边轻语。作者对于“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关系的探讨尤为打动我。他描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那种谦卑又充满可能性的视角,极大地缓解了我内心深处的无名烦躁。特别是关于“接纳不完美”的章节,它不是简单地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教导我们如何与生活中的瑕疵和谐共处,将那些本应是缺憾的地方,转化为独特的美学特征。阅读体验是极其舒适和平静的,仿佛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冥想,读完后,外界的喧嚣似乎都减弱了,内心反而变得更加笃定和充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