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茶经 续茶经(化读本插图版)
定价:28.80元
售价:17.3元,便宜11.5元,折扣60
作者:(唐)陆羽,(清)陆廷灿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04466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本套丛书从千余种传世经典中慎重精选,以《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为依据,巧妙地以家庭为阅读单位,定名为“家藏四库”。同时,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以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示和解读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文史学界联合推荐,更有中国古典文学界**学者傅璇琮教授特别作序推荐。
★精心筛选、扩充经典种类。
★选字注音、注释译文详解、古板画配图图说,多样化的功能设置,清扫阅读障碍。
★弥缺补遗,在原有的家藏四库版本基础上,将原精华选本增补为全本、全解。
内容提要
唐陆羽《茶经》是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知识的百科全书,清陆廷灿《续茶经》则是依照《茶经》体例对唐宋至明清时期茶事文献的集成类编,那么,正续合一,汇校注释,进而白话翻译,精编精印,则可作为今日广大读者研习中国茶文化的基本读本。这便是本书整理出版的初衷。 《茶经》本书以其现存早刻本《百川学海》本为底本,《续茶经》本书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目录
茶 经
一 之源
二 之具
三 之造
四 之器
五 之煮
六 之饮
七 之事
八 之出
九 之略
十 之图
续茶经
一 茶之源
二 茶之具
《陆龟蒙集·和茶具十咏》
《皮日休集·茶中杂咏·茶具》
三 茶之造
四 茶之器
五 茶之煮
六 茶之饮
七 茶之事
八 茶之出
九 茶之略
茶事著述名目
诗文名目
诗文摘句
十 茶之图
历代图画名目
茶具十二图
韦鸿胪
木待制
金法曹
石转运
胡员外
罗枢密
宗从事
漆雕秘阁
陶宝文
汤提点
竺副帅
司职方
竹炉并分封茶具六事
苦节君
苦节君行省
建城
云屯
乌府
水曹
器局
品司
罗先登《续文房图赞》
附 录
茶录
品茶要录
作者介绍
陆羽(755年-804年),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陆廷灿,字秋昭,自号幔亭,撰有《续茶经》三卷、《艺菊志》八卷、《南村随笔》六卷,并重新修订了《嘉定四先生集》、《陶庵集》。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可以拿到艺术品来鉴赏了。我通常对书籍的物理形态比较挑剔,但这一本,从侧边看,它的线装或者装订方式就透着一股匠心。书脊的处理,既保证了翻阅的牢固性,又不至于僵硬到无法平摊阅读。更值得称赞的是色彩的运用。虽然主题是茶道,可能倾向于朴素的色调,但插图和版面的配色处理得非常高级,没有廉价感。而且,这种“插图版”的加入,真的让阅读过程变得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体验,而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我甚至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那些插画的风格,它们似乎融合了传统水墨的写意与现代插画的写实,为原本抽象的茶学概念提供了具象的参照物。这种视觉与文字的双重刺激,极大地增强了信息的记忆度和读者的参与感,让人忍不住想动手去实践书中所述的每一个步骤。
评分我之所以对这本书抱有极高的期待,是因为它似乎在努力弥合“经典传承”与“大众普及”之间的巨大鸿沟。许多古典名著的再版,往往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要么又为了迎合市场而过度简化,失了原有的精髓。这本《续茶经》的“化读本”设计,在我看来,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在保持原著精神内核的同时,通过现代的语言结构和注释系统,为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架起了一座通往古代茶学智慧的桥梁。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或编者)对文本的解读非常到位,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而是真正做到了“化繁为简,寓理于文”。这种处理方式让读者在享受阅读流畅性的同时,又能深刻体会到古人对茶道的精妙理解,比如对于水温、器具选择的细微差别,都能被现代的描述方式清晰地阐释出来,这对于提升自身的饮茶修养,无疑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那个“化读本”的定位,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到了一种对传统文本的现代关怀。封面设计得很有韵味,那种留白和字体的选择,既体现了古典的雅致,又不失现代印刷品的清晰度。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舒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我尤其欣赏插图的处理方式,它们并非简单地装饰版面,而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对于像《茶经》这样一部历史悠久的著作,如何让现代读者,特别是初次接触的读者,能够轻松进入那个时代的情境,这套书的编排者显然下了不少功夫。图文的排版布局非常考究,关键的术语或历史背景旁边,总能找到恰到好处的视觉辅助,这种细致入微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原本可能显得有些晦涩的古文变得鲜活起来。从一个纯粹的阅读体验角度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触觉”和“视觉”的享受,让人对即将展开的文本内容充满期待。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化读本”定位给予高度评价,因为它解决了阅读经典时最令人头疼的一个问题——代沟。很多古籍的语言习惯和背景知识,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就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没有破坏原著的“神韵”,而是巧妙地“润色”了“形体”。我注意到注释的频率把握得非常好,该解释的地方绝不含糊,不该打扰阅读流畅性的地方则保持简洁。这种克制感,恰恰体现了编辑者对文本的尊重。此外,插图的布局绝非随意为之,它们常常出现在关键的转折点或概念的阐释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原本抽象的论述变得具体可感。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精心制作的文化导览手册,它成功地让古老的茶学智慧以一种令人愉悦、易于接受的方式,重新融入了当代人的生活场景之中。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的编辑思路非常具有前瞻性。他们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茶经》的注释上,而是通过“续”和“化读”这两个关键词,展现了一种对未来茶文化发展的思考。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全书的脉络更加完整和具有延展性。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复述,更像是历史与当下的对话。阅读时,我能感觉到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从基础知识到更高阶的品鉴心得,逻辑性极强。编者在处理那些可能引发争议的观点或流派差异时,也显得非常审慎和客观,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而不是固执己见。这种开放性的学术态度,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入门,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茶友来说,也能从中发掘出新的启发和对传统理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非常耐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