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纳兰词笺注(简体版)
定价:48.00元
售价:34.6元,便宜13.4元,折扣72
作者:纳兰性德,张草纫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325847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清初词坛,名家辈出。其中*特出者,当属纳兰性德。况周颐《蕙风词话》尊他为“国初*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更为赞赏,称他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的身份高贵显赫,却向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这使得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纳兰词以纯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细腻的描写、浅白流畅的语句、哀婉凄艳的风格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数百年来广为流传,纳兰性德生前曾把他的部分词作刊印为《侧帽词》,后顾贞观把他的词与自己的词合刊为《弹指词侧帽词》合刊本。康熙十七年,顾贞观又与吴绮为他校定《饮水词》,刊于吴中。道光十二年,汪珊渔根据顾贞观原辑本、杨蓉裳抄本、袁兰村刊本等书,共辑得词三百余首,分为五卷,定名为《纳兰词》。光绪六年,许增在汪珊渔本的基础上又增加补遗二十一首,共计三百四十二首,成为比较完整的《纳兰词》。本书整理者张草纫先生为词学研究专家,治词学功底深厚。此次以光绪六年的许增刊本为底本,末附《清名家词》中增补的五首,又从上海图书馆《词人纳兰容若手迹》朱彝尊跋文中辑得联句词《浣溪沙》一首,作为《补遗》二。书中保留原刊本的校记,又根据诸家刊本重新校订并加以笺注。注释着重注明本事、典故、名物、俗语,及纳兰性德袭用、化用前人的语词意境 ,必要时略作串讲,以期对读者阅读、欣赏《纳兰词》有所帮助。此次《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推出“简体版”,在保持繁体版的各项笺注释读内容、专名线标点等基础上,寄望于以较易进入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使更多的读者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正统解读,领略其中的优质精髓所在。
目录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的词人。张草纫,本名张超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草纫先生在古典文学方面有深厚的积累,有着丰富的古籍整理的经验,由他整理的《二晏词笺注》和《纳兰词笺注》二书作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重要品种,造福学界多年,深受读者好评。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沉淀的体验。这套书的整体气质是沉静而富有力量的。它没有采用过于花哨的现代设计语言去“迎合”市场,而是选择了最能体现古典文学庄重感的呈现方式。翻阅时,能感受到那种纸张特有的“沙沙”声,这与当下充斥着光滑、冰冷质感的电子阅读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触觉上的反馈,将阅读行为重新拉回到了一个更专注、更个人化的空间里。它让人愿意放下手机,捧起这本书,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与那些跨越了三百年的诗意进行一次严肃的交流。这种“仪式感”的营造,对于继承和传播古典诗词的魅力来说,至关重要,它让纳兰的词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符号,而成为可以被反复摩挲和体悟的温润存在。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排版对节奏的把控。我发现作者或编者在处理长短句的布局上颇有章法。在情绪激昂、情感喷薄而出的词作前,往往采用略微舒展的留白和清晰的断行,让词句仿佛拥有了呼吸的空间,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连贯。反之,在那些需要细细品味的、内敛含蓄的篇章中,文字的密度会略微增加,引导读者放缓速度,进入沉思的状态。这种节奏的引导,是非常高明的阅读设计。它教会了读者如何“听”纳兰的词,而不是仅仅“看”纳兰的字。我甚至尝试着不加任何思考地朗读了其中几首,发现它的断句和停顿,几乎完全贴合了词人原本的吟诵习惯,这种“可读性”与“可诵性”的完美结合,让这本书的价值超出了单纯的文本呈现。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词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字的穿透力。纳兰性德的词向来以真挚、深沉的情感著称,而这本选本的编排,似乎更强化了这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关于“相思”与“悼亡”的主题,那些字句,像是从心底深处挖出来的叹息,没有一丝矫饰的成分。比如某几首描写塞外风光的篇章,读来便觉寒风凛冽,大漠孤烟直上云霄的画面感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想象词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豪迈交织的复杂心境。与我之前读过的其他版本相比,这里的选篇似乎更加注重情感的完整性,没有生硬地割裂词人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绪波动。每一次重读,都能捕捉到初次阅读时未曾察觉的微妙情绪转折,仿佛与这位清代才子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情感上的共振,是评判一本优秀词集的最核心标准。
评分从学术性角度来看,这套书的“笺注”部分做得颇为扎实,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但也能感受到其注释的严谨和细致。对于一些生僻的典故、清代特有的词汇,或是涉及到历史背景的细节,注释都给出了清晰且合理的解释。我试着找了几处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进行比对,发现这里的笺注并非简单地罗列词义,而是融入了对纳兰生平的考量,解释的角度比较全面,兼顾了词义的本源和流变。尤其是一些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佳句旁,都有简短的引文作为佐证,帮助读者理解词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读词”,而是在“理解词背后的时代与个人境遇”,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厚度。对于想要深入领会纳兰词精髓的爱好者而言,这种深度的挖掘是无可替代的辅助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了一种很有质感的米白色纸张,摸上去略带粗粝的触感,与书名“纳兰词笺注”的古典韵味相得益彰。字体排版上,主标题“纳兰词笺注”采用了苍劲有力的宋体,既厚重又不失秀气,而“笺注”二字则用了一种略带飘逸的行楷,仿佛能从中窥见词人温婉多情的影子。侧边书脊的设计也十分讲究,烫金的书名在灯光下低调地闪烁着,即便只是随意放在书架上,也像是一件艺术品。内页的纸张选择了偏暖色调的胶版纸,目测应该是80克以上,印刷的清晰度极高,字迹边缘锐利,没有任何油墨扩散的痕迹。更让我欣赏的是,编排上似乎在尽可能保持原貌的同时,对批注和注释采用了不同的字体和颜色进行区分,这种细腻的处理方式,让阅读的体验变得非常直观和舒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在翻阅的瞬间,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这部经典作品的尊重与用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载物,光是摆在手边,心情都会变得宁静许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