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诗经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
定价:16.00元
作者:(春秋)孔丘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317272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诗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序地受到《诗经》的影响。《诗经》曾被译为多国文字,日本、朝鲜、越南、法国、德国、英国、俄国都有译本,流传非常广泛。作为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基石,我们要很好地继承这一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孔丘编选的《诗经》对诗经的诗篇进行了翻译和解说,是一本很好的研读《诗经》的工具书。
内容提要
目录
周南 关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置 芣□ 汉广 汝坟 麟之趾召南 鹊巢 采蘩 草虫 采蘋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靁 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腐 何彼秾矣 驺虞邶风 柏舟 绿衣 燕燕 日月 终风 击鼓 凯风 雄雉 匏有苦叶 谷风 式微 旄丘 简兮 泉水 北门 北风 静女 新台 二子乘舟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鹿鸣之什南有嘉鱼之什鸿雁之什节南山之什谷风之什甫田之什鱼藻之什文王之什生民之什荡之什清庙之什臣工之什闵予小子之什鲁颂商颂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纂思路显然是建立在对当代读者阅读习惯深刻洞察之上的。它很巧妙地平衡了“学术性”与“普及性”这两极。我注意到,不同篇章的难度跨度处理得非常细腻。比如,开篇选取的一些篇章,注释相对简明扼要,适合快速建立信心;而到了中后段那些涉及祭祀礼仪或政治讽喻的篇章时,注释的密度和深度明显增加,甚至引用了相关历史文献的佐证。这种循序渐进的难度曲线,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量的累积和理解深度的拓展。而且,它不像某些工具书那样冷冰冰,那些在关键概念旁出现的、像是老先生在茶余饭后随口点拨的“小贴士”,总能一语中的地揭示出某些看似复杂的礼制或情感纠葛的本质。它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听一位博学多识的长者,耐心地为我解开一个个历史的谜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好得出奇,那种微微泛黄的色调,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纹理。内页的排版疏密有致,注释部分处理得非常得体,既不会喧宾夺主影响阅读主体的流畅性,又能在需要时提供恰到好处的解读。我特别喜欢它在一些经典篇章后附带的“文化背景链接”,那部分内容不是生硬的学术堆砌,而是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将诗歌产生的时代风貌、当时的社会习俗,乃至诗人的心境,描绘得栩栩如生。读完一篇《国风》,再去看那段背景介绍,简直像是穿越回了周代的乡野田间,耳畔仿佛还能听到那悠扬的吟唱。对于一个初次接触或希望深入了解古代经典的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极其宝贵的,它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古老文字,瞬间变得鲜活可亲。可以说,光是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评分我之前断断续续地读过一些古代诗歌选本,但总觉得那些版本要么过于注重考据,晦涩难懂,要么就是过度“今译”,失却了原有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然而,这本读本在保持文本原貌的严谨性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对原文进行任何不必要的“美化”或“简化”。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韵脚和音律的处理。编者似乎深谙古代汉语的发音特点,在译注中巧妙地标注了古今音的区别,这对于理解古代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至关重要。当我尝试跟着书中的建议,小声朗读几段“颂”篇时,那种抑扬顿挫、气势恢宏的感觉,是单纯阅读白话文译本时完全无法体会的。这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本“乐谱”,引导我们去聆听那三千年前的声音。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去“听”而不是仅仅“看”这些经典,这种感官上的提升,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说实话,我对“国学经典读本”这类名目的书籍通常抱有警惕,担心它们为了凑数或追求宏大叙事,而选取了一些佶屈聱牙、与当代生活关联甚远的篇章。但这次的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这本书在选篇上,极其注重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具有普世情感价值的部分。无论是描绘思妇的哀怨、农人的辛劳,还是赞美爱情的真挚、友人的惜别,那些最贴近人类基本情感波动的诗歌,都被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情感的共鸣,而非单纯的文本解读。我甚至在某些描绘自然风光的诗句前停顿了很久,想象着古人面对同一片山川河流时的心境,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自身情感体验的认知。它证明了,即便是最古老的经典,其内核的生命力依然强大,能够跨越时空与现代心灵对话,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品阶段。
评分从实用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检索系统和索引设计也值得称赞。在现代阅读中,我们习惯于快速定位信息,而过于陈旧的古籍排版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了现代化的优化,目录清晰得令人安心,关键人物、地名、以及重要主题的索引做得非常详尽和准确。比如,当我想要快速回顾所有与“采摘”或“婚嫁”主题相关的篇目时,只需查阅索引,就能迅速定位。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体现了编纂者对“传承”二字的深刻理解——真正的传承,不是要读者去适应古老的载体,而是要让古老的智慧以最易于吸收的方式抵达现代人手中。它像是一座精心修建的桥梁,连接了厚重的过去与忙碌的当下,让人能够带着清晰的路径图,探索那片广袤的文化原野,效率和深度兼顾得令人赞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