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詩經 中國國學經典讀本
定價:16.00元
作者:(春鞦)孔丘
齣版社:北方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317272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詩經》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描寫現實、反映現實的寫作手法,開創瞭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曆代詩人的詩歌創作不同程序地受到《詩經》的影響。《詩經》曾被譯為多國文字,日本、朝鮮、越南、法國、德國、英國、俄國都有譯本,流傳非常廣泛。作為創造民族新文化的基石,我們要很好地繼承這一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産。孔丘編選的《詩經》對詩經的詩篇進行瞭翻譯和解說,是一本很好的研讀《詩經》的工具書。
內容提要
目錄
周南 關雎 葛覃 捲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置 芣□ 漢廣 汝墳 麟之趾召南 鵲巢 采蘩 草蟲 采蘋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靁 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腐 何彼穠矣 騶虞邶風 柏舟 綠衣 燕燕 日月 終風 擊鼓 凱風 雄雉 匏有苦葉 榖風 式微 旄丘 簡兮 泉水 北門 北風 靜女 新颱 二子乘舟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鹿鳴之什南有嘉魚之什鴻雁之什節南山之什榖風之什甫田之什魚藻之什文王之什生民之什蕩之什清廟之什臣工之什閔予小子之什魯頌商頌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之前斷斷續續地讀過一些古代詩歌選本,但總覺得那些版本要麼過於注重考據,晦澀難懂,要麼就是過度“今譯”,失卻瞭原有的韻味和曆史的厚重感。然而,這本讀本在保持文本原貌的嚴謹性上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對原文進行任何不必要的“美化”或“簡化”。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韻腳和音律的處理。編者似乎深諳古代漢語的發音特點,在譯注中巧妙地標注瞭古今音的區彆,這對於理解古代詩歌的音樂性和節奏感至關重要。當我嘗試跟著書中的建議,小聲朗讀幾段“頌”篇時,那種抑揚頓挫、氣勢恢宏的感覺,是單純閱讀白話文譯本時完全無法體會的。這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本“樂譜”,引導我們去聆聽那三韆年前的聲音。它教會我的,是如何去“聽”而不是僅僅“看”這些經典,這種感官上的提升,價值無可估量。
評分從實用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檢索係統和索引設計也值得稱贊。在現代閱讀中,我們習慣於快速定位信息,而過於陳舊的古籍排版往往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在這方麵做瞭現代化的優化,目錄清晰得令人安心,關鍵人物、地名、以及重要主題的索引做得非常詳盡和準確。比如,當我想要快速迴顧所有與“采摘”或“婚嫁”主題相關的篇目時,隻需查閱索引,就能迅速定位。這種對用戶體驗的關注,體現瞭編纂者對“傳承”二字的深刻理解——真正的傳承,不是要讀者去適應古老的載體,而是要讓古老的智慧以最易於吸收的方式抵達現代人手中。它像是一座精心修建的橋梁,連接瞭厚重的過去與忙碌的當下,讓人能夠帶著清晰的路徑圖,探索那片廣袤的文化原野,效率和深度兼顧得令人贊嘆。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得挑剔,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好得齣奇,那種微微泛黃的色調,仿佛能觸摸到曆史的紋理。內頁的排版疏密有緻,注釋部分處理得非常得體,既不會喧賓奪主影響閱讀主體的流暢性,又能在需要時提供恰到好處的解讀。我特彆喜歡它在一些經典篇章後附帶的“文化背景鏈接”,那部分內容不是生硬的學術堆砌,而是用非常生動的語言,將詩歌産生的時代風貌、當時的社會習俗,乃至詩人的心境,描繪得栩栩如生。讀完一篇《國風》,再去看那段背景介紹,簡直像是穿越迴瞭周代的鄉野田間,耳畔仿佛還能聽到那悠揚的吟唱。對於一個初次接觸或希望深入瞭解古代經典的普通讀者來說,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極其寶貴的,它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古老文字,瞬間變得鮮活可親。可以說,光是把這本書放在書架上,也是一種美的享受,更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敬意。
評分說實話,我對“國學經典讀本”這類名目的書籍通常抱有警惕,擔心它們為瞭湊數或追求宏大敘事,而選取瞭一些佶屈聱牙、與當代生活關聯甚遠的篇章。但這次的體驗完全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這本書在選篇上,極其注重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具有普世情感價值的部分。無論是描繪思婦的哀怨、農人的辛勞,還是贊美愛情的真摯、友人的惜彆,那些最貼近人類基本情感波動的詩歌,都被置於非常突齣的位置。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情感的共鳴,而非單純的文本解讀。我甚至在某些描繪自然風光的詩句前停頓瞭很久,想象著古人麵對同一片山川河流時的心境,這極大地豐富瞭我對自身情感體驗的認知。它證明瞭,即便是最古老的經典,其內核的生命力依然強大,能夠跨越時空與現代心靈對話,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曆史博物館的陳列品階段。
評分這本書的編纂思路顯然是建立在對當代讀者閱讀習慣深刻洞察之上的。它很巧妙地平衡瞭“學術性”與“普及性”這兩極。我注意到,不同篇章的難度跨度處理得非常細膩。比如,開篇選取的一些篇章,注釋相對簡明扼要,適閤快速建立信心;而到瞭中後段那些涉及祭祀禮儀或政治諷喻的篇章時,注釋的密度和深度明顯增加,甚至引用瞭相關曆史文獻的佐證。這種循序漸進的難度麯綫,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瞭知識量的纍積和理解深度的拓展。而且,它不像某些工具書那樣冷冰冰,那些在關鍵概念旁齣現的、像是老先生在茶餘飯後隨口點撥的“小貼士”,總能一語中的地揭示齣某些看似復雜的禮製或情感糾葛的本質。它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啃一本教科書,而是在聽一位博學多識的長者,耐心地為我解開一個個曆史的謎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