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茶花圖鑒 | 作者 | 管開雲,李紀元,王仲朗 |
| 定價 | 398.00元 | 齣版社 | 浙江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34160301 | 齣版日期 | 2014-07-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大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管開雲、李紀元、王仲朗編著的《中國茶花圖鑒(精)》全麵闡述瞭中國茶花品種的幾大種類,包括華東山茶、雲南茶花、金花茶、茶梅、原種等在內的800多個品種,每個品種詳細介紹瞭彆名、産地、性狀描述、識彆特徵等,並配有精美彩色圖片,是中國本全麵介紹中國傳統茶花品種的圖鑒。 |
| 作者簡介 | |
| 管開雲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花卉資源學傢,保護生物學專傢。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副所長、國際植物園協會副秘書長、國際茶花學會副主席、中國茶花新品種登錄委員會主任等職。發錶植物新種14個,注冊植物新品種27個,獲國傢發明7項,發錶論文120餘篇,論(譯)著23部。獲全國環境科技先進工作者、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享受科學技術突齣貢獻特殊津貼。 李紀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科首席專傢,國際山茶花學會理事,中國花協茶花分會副會長,中國茶花育種組常務副組長。從事山茶屬植物種質資源評價、保護與利用,茶花品種分類,常規與分子育種,花色苷輔助育種,新品種Dus 測試,輕基質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究。 王仲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園林園藝中心主管。國際茶花協會終身會員,國際茶花品種登錄代錶。1988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生物係,多年從事山茶屬植物的引種和培育工作。發錶論文四十餘篇.主編齣版瞭《雲南山茶傢養100問》、《雲南省楚雄市茶花古樹錄》和《201 2國際茶花大會論文集》。閤作培育瞭‘彩雲’、‘滇池綉球’、‘滇池明珠’、‘粉紅蓮’、‘紅霞迎春’、 ‘玉潔’等十餘個等山茶新品種。獲得授權三項。 |
| 目錄 | |
| 前言 編寫說明 山茶品種 雲南山茶品種 茶梅品種 其他茶花品種 原種 金花茶 附錄:缺照片的山茶品種 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緻謝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翻閱這本書時,我體會到一種寜靜緻遠的美學體驗。它的裝幀設計采用瞭一種沉穩的啞光紙張,使得照片色彩既飽和又不失柔和,完美襯托齣茶花那種雍容華貴的氣質。文字的排版也十分考究,留白恰到好處,讀起來毫不費力,仿佛置身於一個布置精美的日式庭院中,每讀完一頁,都有一種心境被滌淨的感覺。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茶花入畫”的曆史沿革部分,作者通過引用古代詩詞和繪畫作品,將茶花從一種單純的觀賞植物,提升到瞭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層麵,這種跨學科的探討,極大地豐富瞭本書的內涵。它不僅僅是一本植物圖鑒,更像是一部微型的中國園林美學史。這種將科學性、藝術性、文化性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是很多同類書籍所不具備的,也正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它教會我們如何“看”茶花,而不是僅僅“認識”茶花。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啓發,是如何從日常的觀察中發現不一樣的美。在它的引導下,我開始留意小區裏那些常被忽略的灌木叢,嘗試去區分不同茶花的細微差異——花心那一點微黃的光澤,或是葉脈上淡淡的紋理變化。圖鑒中對不同“園藝品係”的遺傳學背景也有所涉及,雖然篇幅不長,但點齣瞭不同品種間的親緣關係,這為我後續的品種收集和搭配提供瞭理論基礎。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茶花從一種靜態的圖像,轉化為一個動態的、有生命的、有曆史背景的知識體係。我曾對比過市麵上其他幾本茶花書,但《中國茶花圖鑒》在圖片質量和信息覆蓋麵的平衡上做到瞭最佳,特彆是對一些地方性、小眾品種的收錄,顯得尤為珍貴,顯示齣編撰團隊長期的田野調查功力。可以說,它是一次對中國傳統花卉文化充滿敬意的現代解讀。
評分這本《中國茶花圖鑒》的封麵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那種古典與現代的完美融閤,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它,探尋其中蘊藏的自然之美。初翻閱時,我立刻被那些高清、細膩的彩色照片所吸引,每一張都仿佛能讓人聞到花瓣上清晨的露水氣息。圖鑒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茶花的起源、曆史演變,到不同地域品種的詳細介紹,條理分明,即便是對茶花知之甚少的入門者,也能迅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它不僅僅羅列瞭名字和圖片,更深入地挖掘瞭每一種茶花背後的文化意涵和園藝價值,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知識性和趣味性。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珍稀品種的培育與養護”那一章節,講解得深入淺齣,提供瞭許多實用的操作建議,讓我這個新手躍躍欲試,打算將陽颱變成一個小型的茶花園。整體而言,它不像一本冷冰冰的工具書,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茶花愛好者,帶著你細緻入微地欣賞和瞭解這些“花中壽者”。對於任何熱愛園藝、對植物美學有追求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案頭常備的寶典。
評分要說缺點,這本書的缺點可能就在於它太“滿”瞭。內容詳實到讓人有種“貪心”的感覺,恨不得一口氣全部吸收。在介紹特定區域的古老品種時,部分描述略顯專業化,對於完全沒有植物學背景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多查閱一些輔助資料纔能完全理解其間的細微差彆,比如不同品種在葉片鋸齒深度上的微妙區彆。不過,瑕不掩瑜,正是這種近乎苛刻的詳盡,纔鑄就瞭它的權威性。我尤其欣賞它關於茶花病蟲害防治的章節,提供瞭一套完整的、環境友好的處理方案,避免瞭過度依賴化學農藥的傾嚮,體現瞭現代園藝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這本書的重量和厚度,也恰好反映瞭其內容的沉甸甸的分量,拿在手裏就知道這是一部用心之作,不是隨便拼湊的流水綫産品,值得在書架上占據一個重要的位置,時不時地拿齣來翻閱把玩。
評分當我把這本圖鑒帶迴傢後,我首先嘗試去核對傢中幾盆我不太熟悉的茶花品種,結果大為驚艷。它的分類係統構建得極為嚴謹,無論是根據花型(如單瓣、復瓣、完全重瓣等),還是根據花色進行劃分,都精準無誤,這對於園藝愛好者進行品種對比和記錄來說,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更令人稱贊的是,圖鑒中對茶花的花期預測和對不同氣候適應性的描述非常貼閤實際。我住在北方乾燥的城市,過去總苦惱於茶花的養護難度,但書中針對北方養護的特彆提示,比如關於鼕季休眠期的管理和水分控製的細節,簡直是雪中送炭。這說明編撰者不僅是植物學傢,更是深諳一綫園藝實踐的行傢。每一張物種圖譜的旁邊,都附帶瞭詳盡的拉丁學名和地方俗稱,這極大地提升瞭圖鑒的專業性和學術價值,使得它不僅適閤傢庭收藏,也完全可以作為專業研究參考之用。這本書真正做到瞭雅俗共賞,既能滿足普通讀者的賞玩需求,又能經得起專傢的推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