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花圖鑒 9787534160301

中國茶花圖鑒 978753416030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管開雲,李紀元,王仲朗 著
圖書標籤:
  • 茶花
  • 園藝
  • 植物圖鑒
  • 花卉
  • 中國植物
  • 園林
  • 觀賞植物
  • 科普
  • 植物學
  • 養花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浙江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4160301
商品編碼:30139587430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4-07-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中國茶花圖鑒 作者 管開雲,李紀元,王仲朗
定價 398.00元 齣版社 浙江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 9787534160301 齣版日期 2014-07-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精裝
開本 大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管開雲、李紀元、王仲朗編著的《中國茶花圖鑒(精)》全麵闡述瞭中國茶花品種的幾大種類,包括華東山茶、雲南茶花、金花茶、茶梅、原種等在內的800多個品種,每個品種詳細介紹瞭彆名、産地、性狀描述、識彆特徵等,並配有精美彩色圖片,是中國本全麵介紹中國傳統茶花品種的圖鑒。

   作者簡介
管開雲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花卉資源學傢,保護生物學專傢。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副所長、國際植物園協會副秘書長、國際茶花學會副主席、中國茶花新品種登錄委員會主任等職。發錶植物新種14個,注冊植物新品種27個,獲國傢發明7項,發錶論文120餘篇,論(譯)著23部。獲全國環境科技先進工作者、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享受科學技術突齣貢獻特殊津貼。 李紀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科首席專傢,國際山茶花學會理事,中國花協茶花分會副會長,中國茶花育種組常務副組長。從事山茶屬植物種質資源評價、保護與利用,茶花品種分類,常規與分子育種,花色苷輔助育種,新品種Dus 測試,輕基質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究。 王仲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園林園藝中心主管。國際茶花協會終身會員,國際茶花品種登錄代錶。1988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生物係,多年從事山茶屬植物的引種和培育工作。發錶論文四十餘篇.主編齣版瞭《雲南山茶傢養100問》、《雲南省楚雄市茶花古樹錄》和《201 2國際茶花大會論文集》。閤作培育瞭‘彩雲’、‘滇池綉球’、‘滇池明珠’、‘粉紅蓮’、‘紅霞迎春’、 ‘玉潔’等十餘個等山茶新品種。獲得授權三項。

   目錄
前言
編寫說明
山茶品種
雲南山茶品種
茶梅品種
其他茶花品種
原種
金花茶
附錄:缺照片的山茶品種
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緻謝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園林藝術的詩意棲居:一窺世界著名園林設計精粹 本書聚焦於全球範圍內最具代錶性、曆史悠久且藝術價值極高的園林實例,旨在為讀者提供一份詳盡的、跨越文化與地域的園林設計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解析。 我們將穿越曆史長河,從古典的東方意境到宏偉的西方對稱,細緻剖析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如何運用自然元素,構建齣與自然和諧共生、寄托人文精神的“人造自然”。 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植物或物種的圖鑒式羅列,而是將園林視為一個綜閤性的藝術載體,深入探討其空間布局、流綫組織、意境營造以及材料運用等核心要素。我們力圖通過對這些大師級作品的解構,揭示園林藝術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審美取嚮以及社會功能。 第一部分:東方園林的寫意與留白——天人閤一的哲學空間 本部分將重點考察中國古典園林和日本枯山水園林的精髓。 中國園林:咫尺山林,移步換景 我們將從蘇州園林的經典案例入手,如拙政園、留園等,分析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手法。重點剖析: 藉景藝術: 如何將遠處的山巒、近處的鄰裏,巧妙地納入園林視野,實現有限空間內的無限延伸。這不僅僅是視覺上的引入,更是心境上的拓展。 空間序列的營造: 探討麯徑通幽、漏窗隔景的運用。如何通過廊、亭、軒、榭的巧妙排列,引導遊覽者的腳步和目光,形成“欲揚先抑”的層次感。 理水與疊石: 闡釋太湖石的審美價值及其在山石布局中的象徵意義。水體(池、湖、溪)在園林中的導嚮、反光和調節氣候的作用,以及如何模擬自然水域的形態。 文人情懷的融入: 分析匾額、楹聯、花木配置(如鬆、竹、梅)在園林中承載的文化內涵,如何將詩詞歌賦的精神融入具體的景觀要素中。 日本園林:禪宗的靜謐與物哀之美 本部分將著眼於日本園林的極簡主義和精神性。 枯山水(Karesansui): 深入解讀以龍安寺石庭為代錶的作品,分析白砂(象徵水波)、苔蘚和石組(象徵島嶼或山巒)如何通過極端的抽象化,引導觀者進行冥想和自我反思。探討“空寂”(Wabi-Sabi)的美學原則在園林中的體現。 迴遊式庭園與築山庭: 對比如兼六園等大型迴遊式園林,分析如何通過精心設計的觀景點來演繹季節的更迭和自然界中宏大的景象。 第二部分:西方園林的秩序與榮耀——理性構建的自然秩序 本部分將深入研究歐洲古典園林的理性精神和對自然形態的控製。 法式園林:絕對君主的幾何意誌 以凡爾賽宮花園為例,分析路易十四時代園林設計如何服務於中央集權的政治理念。 軸綫與對稱: 探討宏大軸綫的設計如何體現人的理性對自然無序的徵服與駕馭。 幾何母題的運用: 詳細解讀花壇(Parterre)、綠籬修剪(Topiary)和水景噴泉的幾何圖案,分析其精確的數學比例和強烈的雕塑感。 透視法的應用: 論述如何通過視綫引導和遠處的地平綫處理,製造齣無限延伸的錯覺,突齣中央建築的權威性。 英式園林:浪漫主義的田園牧歌 對比法式園林的刻闆,重點闡述18世紀英國風景園的興起及其對古典美學(如Poussin和Claude Lorrain的畫作)的迴歸。 自然主義的模擬: 分析如何通過“藉景”和“故意為之的隨意性”來模擬一幅理想化的自然風景畫。例如,如何設置“假古跡”(Follies)如“殘破神廟”來營造懷舊和傷感的氛圍。 水體與植被的運用: 探討人工湖泊的麯岸處理、草坪的開闊處理,以及植物的自然群落式種植,以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田園意境。 第三部分:現代園林語匯的轉型與創新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20世紀至今,園林設計如何應對工業化、城市化以及新的環境挑戰。 場地精神(Genius Loci): 分析當代設計如何更深層次地挖掘場地的曆史文脈、地質特徵和文化記憶,而非僅僅是錶麵的裝飾。 功能至上與可持續設計: 探討景觀都市主義的興起,分析在城市高密度環境中,雨水花園、屋頂綠化、生態廊道等如何從純粹的美學範疇進入到生態基礎設施的範疇。例如,對紐約高綫公園(The High Line)從廢棄軌道到城市綠肺的轉變過程的分析。 新材料與新技術的融閤: 考察當代設計師如何運用混凝土、鋼材等非傳統材料,結閤數字技術進行參數化設計,在保持強烈藝術個性的同時,實現高效的場地管理。 結語:園林作為時間與記憶的容器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引導讀者認識到,無論是東方寫意的空靈,還是西方理性的對稱,園林始終是人類文化與自然環境對話的載體。它不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時間流逝的記錄、記憶的容器,以及對理想生活方式的永恒投射。通過細緻的案例分析,讀者將獲得一套分析和欣賞全球園林藝術的理論框架與實踐工具。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閱這本書時,我體會到一種寜靜緻遠的美學體驗。它的裝幀設計采用瞭一種沉穩的啞光紙張,使得照片色彩既飽和又不失柔和,完美襯托齣茶花那種雍容華貴的氣質。文字的排版也十分考究,留白恰到好處,讀起來毫不費力,仿佛置身於一個布置精美的日式庭院中,每讀完一頁,都有一種心境被滌淨的感覺。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茶花入畫”的曆史沿革部分,作者通過引用古代詩詞和繪畫作品,將茶花從一種單純的觀賞植物,提升到瞭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層麵,這種跨學科的探討,極大地豐富瞭本書的內涵。它不僅僅是一本植物圖鑒,更像是一部微型的中國園林美學史。這種將科學性、藝術性、文化性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是很多同類書籍所不具備的,也正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它教會我們如何“看”茶花,而不是僅僅“認識”茶花。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啓發,是如何從日常的觀察中發現不一樣的美。在它的引導下,我開始留意小區裏那些常被忽略的灌木叢,嘗試去區分不同茶花的細微差異——花心那一點微黃的光澤,或是葉脈上淡淡的紋理變化。圖鑒中對不同“園藝品係”的遺傳學背景也有所涉及,雖然篇幅不長,但點齣瞭不同品種間的親緣關係,這為我後續的品種收集和搭配提供瞭理論基礎。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茶花從一種靜態的圖像,轉化為一個動態的、有生命的、有曆史背景的知識體係。我曾對比過市麵上其他幾本茶花書,但《中國茶花圖鑒》在圖片質量和信息覆蓋麵的平衡上做到瞭最佳,特彆是對一些地方性、小眾品種的收錄,顯得尤為珍貴,顯示齣編撰團隊長期的田野調查功力。可以說,它是一次對中國傳統花卉文化充滿敬意的現代解讀。

評分

這本《中國茶花圖鑒》的封麵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那種古典與現代的完美融閤,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它,探尋其中蘊藏的自然之美。初翻閱時,我立刻被那些高清、細膩的彩色照片所吸引,每一張都仿佛能讓人聞到花瓣上清晨的露水氣息。圖鑒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茶花的起源、曆史演變,到不同地域品種的詳細介紹,條理分明,即便是對茶花知之甚少的入門者,也能迅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它不僅僅羅列瞭名字和圖片,更深入地挖掘瞭每一種茶花背後的文化意涵和園藝價值,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知識性和趣味性。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珍稀品種的培育與養護”那一章節,講解得深入淺齣,提供瞭許多實用的操作建議,讓我這個新手躍躍欲試,打算將陽颱變成一個小型的茶花園。整體而言,它不像一本冷冰冰的工具書,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茶花愛好者,帶著你細緻入微地欣賞和瞭解這些“花中壽者”。對於任何熱愛園藝、對植物美學有追求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案頭常備的寶典。

評分

要說缺點,這本書的缺點可能就在於它太“滿”瞭。內容詳實到讓人有種“貪心”的感覺,恨不得一口氣全部吸收。在介紹特定區域的古老品種時,部分描述略顯專業化,對於完全沒有植物學背景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多查閱一些輔助資料纔能完全理解其間的細微差彆,比如不同品種在葉片鋸齒深度上的微妙區彆。不過,瑕不掩瑜,正是這種近乎苛刻的詳盡,纔鑄就瞭它的權威性。我尤其欣賞它關於茶花病蟲害防治的章節,提供瞭一套完整的、環境友好的處理方案,避免瞭過度依賴化學農藥的傾嚮,體現瞭現代園藝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這本書的重量和厚度,也恰好反映瞭其內容的沉甸甸的分量,拿在手裏就知道這是一部用心之作,不是隨便拼湊的流水綫産品,值得在書架上占據一個重要的位置,時不時地拿齣來翻閱把玩。

評分

當我把這本圖鑒帶迴傢後,我首先嘗試去核對傢中幾盆我不太熟悉的茶花品種,結果大為驚艷。它的分類係統構建得極為嚴謹,無論是根據花型(如單瓣、復瓣、完全重瓣等),還是根據花色進行劃分,都精準無誤,這對於園藝愛好者進行品種對比和記錄來說,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更令人稱贊的是,圖鑒中對茶花的花期預測和對不同氣候適應性的描述非常貼閤實際。我住在北方乾燥的城市,過去總苦惱於茶花的養護難度,但書中針對北方養護的特彆提示,比如關於鼕季休眠期的管理和水分控製的細節,簡直是雪中送炭。這說明編撰者不僅是植物學傢,更是深諳一綫園藝實踐的行傢。每一張物種圖譜的旁邊,都附帶瞭詳盡的拉丁學名和地方俗稱,這極大地提升瞭圖鑒的專業性和學術價值,使得它不僅適閤傢庭收藏,也完全可以作為專業研究參考之用。這本書真正做到瞭雅俗共賞,既能滿足普通讀者的賞玩需求,又能經得起專傢的推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