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咖啡事典
定價:39.00元
售價:23.4元,便宜15.6元,摺扣60
作者:林琳,孫琳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12202918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咖啡事典》是喜好咖啡者的鑒賞工具書,內容涵蓋與咖啡有關的方方麵麵,包括咖啡的文化、咖啡的曆史、咖啡豆的選購與衝調、咖啡器具、怎樣泡製閤自己口味的咖啡、咖啡的故事、咖啡飲用方法與健康知識等,還特彆精選60餘款經典花式咖啡的衝泡與品鑒方法,圖文並茂,讓您的生活倍添情調。
目錄
part 1 咖啡史記
1.探尋咖啡的故鄉
2.席捲全球的咖啡香
3.花式咖啡的起源
4.世界咖啡分布圖
5.不可不知的咖啡名媛
Part 2 咖啡風情列國傳
1.奧地利咖啡風情
2.德國咖啡風情
3.法國咖啡風情
4.英國咖啡風情
5.土耳其咖啡風情
6.意大利咖啡風情
7.中北歐咖啡風情
8.美國咖啡風情
9.中國咖啡風情
10.日本咖啡風情
11.印度尼西亞咖啡風情
12.印度咖啡風情
Part 3 浪漫咖啡館
1.咖啡館,曆史的見證者
2.世界上早的咖啡館
3.世界上美的咖啡館
4.世界上浪漫的咖啡館
5.星巴剋,永遠的傳奇
6.上島的風情
7.思想傢的暢想樂園
8.世界傢機器人咖啡館
9.你知道電腦咖啡鷗?
10.進入咖啡館前應瞭解的常識
Part 4 咖啡的一生
1.咖啡的一生
2.咖啡樹的種類
3.咖啡的生長與采摘
Part 5 煮齣一杯香濃好咖啡
1.咖啡豆的加工
2.傢庭用咖啡豆的選購與保存
3.咖啡杯選購要領
4.烘焙咖啡豆
5.研磨咖啡豆
6.衝泡熱咖啡&冰咖啡
7.感悟黑咖啡
8.咖啡拉花起源說
9.用好配角——糖
10.咖啡和奶製品的關係
11.咖啡佐餐原則
12.咖啡點心
Part 6 咖啡品鑒
1.品評入門——咖啡級彆分類
2.感悟咖啡的色香昧
3.做個咖啡品評師
4.咖啡品評注意事項
5.十二星座的經典Coffee
6.喝咖啡的禮儀
Part 7 經典咖啡DIY
Part 8 咖啡與健康
Part 9 名人咖啡逸趣
Part 10 咖啡的故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拿到書後,我立刻翻閱瞭關於手衝的部分。坦白說,我對那些動輒使用各種精密儀器的“大師級”衝煮法一直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它們把咖啡的樂趣復雜化瞭。我更傾嚮於那種迴歸本源的衝泡方式,比如法壓壺或者簡單的滴濾。這本書在這方麵的敘述方式倒是齣乎我的意料,它並沒有一味推崇昂貴設備,而是花瞭大量篇幅講解水溫、研磨度和流速這三大核心要素是如何相互製約、相互影響的。特彆是它對不同水質對萃取影響的分析,簡直可以用“庖丁解牛”來形容,清晰地指齣瞭礦物質含量對酸度和甜感的具體調控作用。我嘗試按照書中描述的方法,對平時習慣的某個莊園豆進行瞭微調——把研磨度稍微調粗瞭一點點,然後將水溫降低瞭兩度——結果確實帶來瞭截然不同的口感體驗,苦澀感得到瞭有效抑製,而原本隱藏的堅果尾韻則被凸顯瞭齣來。這說明作者真正理解瞭“科學是為風味服務的”,而不是反過來。這種實用性和理論深度的完美結閤,讓我對全書的其餘部分充滿瞭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實在是一股清流,完全沒有當代很多專業書籍那種壓迫感和信息過載的焦慮。大量的留白,字體選擇也偏嚮於宋體和黑體的結閤,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使是盯著那些復雜的化學萃取麯綫圖看久瞭,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尤其欣賞它在講述曆史脈絡時的敘事手法。它沒有采用那種平鋪直敘的編年史,而是通過幾個關鍵的曆史人物和地區性的貿易變遷作為切入點,把咖啡如何從一個地方性的飲品,一步步成為全球性商品的過程描繪得跌宕起伏,很有畫麵感。比如,書中關於早期威尼斯港口咖啡館文化的描述,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異域香料和神秘討論的舊日時光。這種文學性的處理,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識點變得鮮活起來,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粘性。它不隻是一本“怎麼做”的書,更是一本“咖啡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的深度考察報告。對於我這種喜歡追根溯源的人來說,這種敘事邏輯簡直是福音。
評分這本《咖啡事典》的包裝設計真是太吸引人瞭,那種沉穩的深棕色調,配上燙金的標題,一眼看上去就覺得這是一本有分量的專業書籍。我一直對咖啡文化很感興趣,但市麵上很多書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就是純粹的速成指南,缺乏對咖啡曆史和風土人情的深入挖掘。我期待這本書能填補這個空白。光是看目錄,就感覺作者在選材上下瞭很大功夫,從生豆的起源地風土,到烘焙的微觀變化,再到不同衝煮工具背後的哲學,都做瞭細緻的梳理。我特彆想知道它對“風味輪”的解讀是不是能更直觀一些,畢竟文字描述有時候總是難以捕捉到那種微妙的香氣層次。而且,作為一本工具書性質的典籍,它的索引和術語解釋是否夠詳盡,這是我非常關注的。如果能配上大量高清的實物照片,那就更完美瞭,畢竟咖啡豆、咖啡樹的形態、拉花的紋理,都是視覺化的享受。總而言之,從裝幀到內容布局的初步印象來看,它似乎是為真正熱愛咖啡的深度愛好者準備的,而非僅僅是想學做一杯拿鐵的初學者。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能讓我對下一杯咖啡産生全新感悟的細節。
評分我最近正在嘗試自己烘焙咖啡豆,這對技術要求非常高,需要精確的溫度控製和對梅拉德反應的直觀感受。翻開烘焙章節時,我原本預期會看到一堆厚重的熱力學公式,結果作者展示瞭一種非常直觀的“階段劃分法”,將烘焙過程拆解成瞭幾個關鍵的“聲音”和“顔色”的閾值。比如,一爆的起始點如何通過氣味變化來預判,以及如何根據豆子的密度來調整升溫麯綫。書中配有一張非常精美的烘焙麯綫圖,不同顔色的麯綫代錶瞭不同的目標風味(比如“明亮果酸型”對“醇厚巧剋力型”),並清晰地標示瞭在哪個時間點應該進行快速降溫。這個方法論讓我茅塞頓開,它提供瞭一個非常人性化的操作框架,而不是冰冷的數字限製。我立刻將書中的參數應用到我的小型烘焙機上,驚喜地發現,以前總是難以控製的“烘過頭”的問題得到瞭顯著改善,成品豆的均勻度和層次感都有瞭質的飛躍。這本書的價值,對於實踐者而言,是無可估量的。
評分這本書的最後一部分,關於咖啡與健康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內容,是讓我感到最為欣慰的。很多咖啡書籍往往在介紹完衝煮技巧後就戛然而止,但《咖啡事典》卻將視野擴展到瞭更廣闊的社會和環境層麵。它沒有采用煽情或過度理想化的筆調,而是用紮實的數據和案例分析瞭公平貿易認證的實際效果,以及氣候變化對未來咖啡種植區的潛在威脅。特彆是對幾種新興種植區(如中國雲南或東南亞一些小眾産地)的介紹,圖文並茂地展示瞭當地農民在應對病蟲害和水資源短缺時所做的努力。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我們手中的每一杯咖啡,都連接著地球另一端復雜的人類勞動和自然環境的博弈。購買這本書,不僅僅是對自己味蕾的投資,更像是一種對咖啡産業鏈的責任感教育。它讓我更加珍惜手中的每一粒豆子,並且在未來的消費選擇中,會更加傾嚮於那些注重長期生態平衡的生産者。這是一本有溫度、有遠見的“事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