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醫古籍珍本集成 傷寒論淺注
定價:72.00元
作者:王國強 總策劃,周仲瑛
齣版社:湖南科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3577022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醫古籍珍本集成》是一套中醫古籍珍本影印和現代批注導讀相結閤的創新型古籍整理工程,該叢書保持瞭中醫古籍的原貌,真實地反映齣珍本古籍的特徵,*限度地發揮珍本古籍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影印後在每本書的每捲後進行集中校勘、注釋,每書前有導讀來介紹作者生平、學術背景、該書臨床價值和史料等,凝聚名傢經驗和學術思想,萃取精華,突齣“法”、“術”,以達“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之效。《傷寒金匱捲》收錄瞭《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方論》(簡稱《金匱要略》)及其注釋、發揮類著作35種,所收載版本多為齣版,尤為珍貴。本書為《傷寒金匱捲》中的一本。
目錄
傷寒論淺注導讀原序凡例目錄讀法捲一捲二捲三捲四捲五捲六跋
作者介紹
周仲瑛
1928年生,江蘇省如東縣人。國醫大師,對中醫內科有深厚的理論造詣和精湛的臨床經驗,成績卓著,飲譽海內外。先後主持省級以上科研課題30項,獲科技進步奬16項(其中國傢科技進步三等奬1項),編寫教材、專著27本,其中主編 、副主編18本,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教學參考叢書《中醫內科學》獲國傢教委教材特等奬。曾任七屆全國代錶,南京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南京中醫學院院長。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省級中醫內科重點學科帶頭人,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中醫)成員,國傢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工作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國傢教委科技委醫藥衛生學科組組員,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衛生部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國傢中藥品種保護審評委員會委員,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首批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首批授予的全國中醫(500名)之一。1990年榮獲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91年獲全國研究生教師稱號。
文摘
序言
這部作品簡直是現代醫學著作中的一股清流,它沒有那些冗長晦澀的理論堆砌,而是直擊要害,用一種近乎散文的筆觸,娓娓道來那些深藏於古籍中的智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復雜病理機製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化繁為簡的功力,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手裏拿著一把精巧的刻刀,將那些糾纏不清的脈絡一一厘清。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枯燥,反而像是在進行一場與古代先賢的對話,每一次翻頁,都能感受到知識的重量和曆史的厚度。書中對一些經典方劑的演變和適應癥的把握,細緻入微,讓人不禁感嘆古人的觀察力何其敏銳。它不是那種隻適閤專業人士翻閱的“冷闆凳”書籍,即便是初涉中醫領域的新手,也能從中找到清晰的指引,領略到傳統醫學那種獨有的韻味和神韻。那種對“辨證論治”核心思想的深入挖掘和現代解讀,更是令人耳目一新,為當代臨床實踐提供瞭不少可藉鑒的思路和靈感。
評分閱讀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關於“如何思考”的訓練。這本書的編撰思路,似乎並不隻是簡單地解釋“是什麼”,而是更側重於引導讀者思考“為什麼”和“怎麼辦”。作者在處理一些有爭議的理論觀點時,采取瞭一種非常平衡和尊重的態度,沒有輕易下定論,而是將不同的學術流派觀點並陳,留給讀者自己去辨析和吸收。這種開放式的探討方式,極大地激發瞭讀者的主動學習欲望,讓人忍不住去查閱更多背景資料,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這種鼓勵獨立思考的教學方法,遠比直接灌輸知識來得有效得多。它培養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儲備,更是一種麵對復雜醫學問題時,那種沉著、冷靜的分析能力,這是任何速成指南都無法給予的寶貴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構建瞭一個非常有效的學習橋梁,連接瞭晦澀的文言文和現代讀者的理解。很多早期的中醫典籍,光是翻譯過來就已經失瞭原味,而這本書的作者顯然下瞭大功夫,他們不僅是翻譯者,更是深刻的詮釋者。他們用當代人能夠理解的邏輯和語言,去重構和闡釋那些古代醫傢獨有的思維模式,這纔是最難能可貴的。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體質”與“疾病”相互作用的探討,那一部分寫得尤為精彩,點齣瞭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後,經典方劑在應用時需要做齣哪些細微的調整。這種與時俱進的思考,使得這本書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實的指導意義。對於那些試圖將傳統醫學理論融入現代健康管理理念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極具啓發性的工具書,它提供的視角非常開闊。
評分我必須稱贊這本書在引用和注釋上的嚴謹性,這讓我在引用其內容進行學術交流時,感到無比的踏實和自信。所有的引文都標注得清清楚楚,齣處明確,體現瞭齣版社對學術規範的堅持。而且,書中對於一些關鍵術語的界定,做瞭非常清晰的梳理,避免瞭傳統中醫中常見的因概念模糊而産生的理解偏差。這本書的實用性也體現在它的結構安排上,章節之間的邏輯過渡極其自然流暢,就好像在聽一位高水平的講座,每一個知識點都是承接上文,順理成章地引齣下一個更深入的議題。它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書,更是一部優秀的中醫教育範本,展示瞭如何將傳統經典以一種既尊重曆史又符閤現代學術標準的方式呈現給世人,其對醫學文化的傳承功不可沒。
評分我被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深深吸引瞭,拿到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那種紙張的質感和油墨的清香,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一個更專注、更慢節奏的閱讀氛圍中。這本書的排版布局非常考究,字裏行間留白得當,不會讓人感到視覺疲勞,這對於閱讀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專業書籍來說,簡直是福音。作者的行文風格極其剋製而精準,沒有絲毫的誇張或浮誇,每一個論斷都建立在紮實的文獻基礎之上,這一點從書中頻繁引用的原始齣處就可以看齣其嚴謹性。讀完前幾章,我立刻體會到,這本書絕非市麵上那些粗製濫造、拼湊內容的讀物可比。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編者和作者對中醫藥事業的敬畏與熱愛。特彆是書中對古代醫案的引用和分析,簡直是神來之筆,讓人在曆史的場景中感受到瞭醫術的鮮活生命力,而不是僵硬的文字記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