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溫古知今(全新修訂版)(領略大國總理的儒雅風采,品味古典詩詞裏的政治智慧)
定價:36.00元
作者:孔鍵,李放
齣版社:武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4305506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1.跟*總理學國學
2.領略大國總理的儒雅風采,品味古典詩詞裏的政治智慧
3.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處世哲學
4.孔子第75代直係孫孔健、創新型中國網CEO李放聯袂解讀
內容提要
2010年,一個智囊機構評選瞭全球*影響力的領導,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榮登。*每次在重要談話上都會引經據典,使人眼前一亮,那些詩句無不閃耀著總理的博學和智慧,讓我們追隨那些詩句,再次感受那些經典詩句所散發齣的無盡的魅力。
本書輯錄瞭*總理在曆次談話中所引用的古語和古詩句,並追根溯源,加以評析,更有對*總理引用古語談論當下問題的妙語點評,有利於我們瞭解一個血肉豐滿、飽含著大愛而又博學多纔、學富五車的總理。
目錄
國計民生篇
1. 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
2.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
4.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5. 多難興邦
6. 思所以危則安,思所以亂則治,思所以亡則存
7. 兢慎
8. 艱難睏苦,玉汝於成
9. 慎始而敬終,終以不睏
10.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11. 苟利國傢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12.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3.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14.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15.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16. 知難不難,迎難而上
17. 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
18. 人或加訕,心無疵兮
民生改革篇
1. 周雖舊邦,其命惟新,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2.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3.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石,故能成其高
4.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5. 生財有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
6. 行百裏者半九十
7. 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8.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9.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裏如聞凍飢聲
10. 衙齋臥聽簫簫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11. 民惟邦本,本固邦寜
12. 德為善政,政在養民
13.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4.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15.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16. 事不避難
人倫禮儀篇
1. 天人閤一,民胞物與
2.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言有物,行有格
4. 利而不害,為而不爭
5. 上德不德,講信修睦
6.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7.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捲,神交古人
8.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文化教育篇
1. 一年之計,莫如樹榖;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2.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3. 有教無類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5. 和閤故能諧
6. 詩言誌,歌詠聲,舞動容
7.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8. 仲尼厄而作《春鞦》;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9. 和實生物、和而不同
軍事外交篇
1. 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
2.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颱灣
3.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4. 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
5. 沉舟側畔韆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8. 每逢佳節倍思親
9. 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10.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11.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高層
12.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
13.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1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5. 召遠在修近,避禍在除怨
16.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17. 登泰山而小天下
18. 與國人交,止於信
附錄:新聞背景齣處
作者介紹
孔健:本名孔祥林,新聞學博士,孔子第75代直係孫,國學研究專傢,中國畫報協會副會長,中國畫報日文版總編輯,日本中國巨龍新聞集團總編輯,澳門中文大學國學院院長。
李放:本名李保華,曆史學碩士,國學創新專傢,創新型中國網CEO,創商(CQ)教育模式創始人。
文摘
序言
從內容定位來看,這本書似乎試圖搭建一座連接古代典籍與現代領導力的橋梁,這本身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命題。我個人對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哲理深感興趣,尤其是一些蘊含在詩詞歌賦中的隱喻和勸誡,往往比直接的政論更耐人尋味。我希望作者能夠精準地捕捉到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弦外之音”——那種關於治理、關於修身、關於大局觀的智慧是如何通過含蓄的文學形式得以傳遞的。如果能詳細剖析幾篇關鍵的詩詞,展示其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實際指導意義,那就太令人驚喜瞭。這種對古典文學的深度挖掘,如果能與現代管理學或政治學原理形成對照,必然會産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讓原本枯燥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讓讀者在吟誦中獲得啓發。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有品味瞭,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極其齣色,那種淡淡的墨香,讓人一翻開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對內容的尊重。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大氣,那種留白的處理和字體選擇,透露齣一種沉靜的力量,非常符閤我對“溫故知新”這個主題的想象。我尤其喜歡它在內文排版上的用心,字號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即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很多曆史類書籍為瞭追求信息量會把排版塞得滿滿當當,但這本書明顯更注重讀者的閱讀體驗,提供瞭足夠的喘息空間,讓那些復雜的曆史脈絡和深邃的思想能夠慢慢沉澱下來。這種對細節的苛求,讓我對接下來要閱讀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它讓我感覺到,好的內容需要好的載體來承載,而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從視覺到觸覺,都提供瞭一種高品質的閱讀享受。
評分說實話,現在市麵上的“國學熱”常常伴隨著浮躁和淺薄,很多打著傳統文化旗號的書籍,內容空泛,觀點雷同,讀完後感覺什麼都沒留下。因此,我對這本書抱著一種既期待又謹慎的態度。我更看重的是其思想的原創性和深度挖掘。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批判性的視角,而不是盲目地歌頌或套用古人的經驗。曆史的價值在於其復雜性和多麵性,對任何一位政治人物的評價都不應是單嚮度的。如果這本書能以一種辯證的手法,呈現齣前人在不同曆史階段所麵臨的睏境與取捨,展現齣其人性的掙紮與光輝,那它就真正具備瞭打動人心的力量。真正的“知今”,必須建立在對曆史局限性的清醒認識之上,而非不加甄彆地全盤照搬。
評分我最近在思考如何將曆史的教訓與當下的決策聯係起來,市麵上很多曆史讀物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流於錶麵敘事,真正能觸及“智慧”層麵的不多。這本書的副標題非常吸引人,它暗示瞭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即如何從前人的經驗中汲取養分。我希望它能深入挖掘那些看似尋常的決策背後所蘊含的深層邏輯和道德考量,而不是簡單地羅列事件。如果能將不同曆史時期的政治哲學進行對比分析,那就更棒瞭。例如,麵對相似的內外部壓力,古代的智者是如何權衡利弊、做齣最終決斷的?這種對“智慧”的探尋,遠比記住年代和人名來得更有價值,它關乎為人處世的根本之道,也決定瞭一個人格局的高低。我渴望看到的是一種精妙的提煉,是將那些古老智慧“翻譯”成現代人能夠理解和應用的能力,而不是堆砌辭藻。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人文社科領域發展的讀者,我非常看重作者的學術功底和文字的穿透力。一本好的曆史解讀作品,必須建立在紮實的史料基礎之上,同時又不能被史料所束縛,需要有一種“會講故事”的能力。我希望這本書的作者能夠展現齣一種超越純粹史官的洞察力,能夠穿透曆史的迷霧,直擊人性與權力的核心議題。文字的錶達上,我期待一種流暢而富有韻律感的敘述,避免那種乾燥的學術腔調,但也不能為瞭追求文采而犧牲準確性。最好的狀態是既有經史子集的嚴謹,又有人文關懷的溫度。如果作者能適當地引用一些典故,並加以現代視角的解讀,相信能極大地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讓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而不是符號化的刻闆印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