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体解剖学实验教程(江会勇)
定价:28.00元
作者:江会勇,郑德宇,涂腊根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609629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本书以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人体解剖学》为蓝本,根据高职高专医药皖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各院校实际教学条件编写而成。全书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大部分。其中,验证性实验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人体断面解剖学、口腔解剖学。本书是一本比较系统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材,具有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护理、助产、中西医绪合、口腔、影像、检验、美容、康复等专业使用。
目录
篇 验证性实验
章 系统解剖学
节 运动系统
实验一 骨学概论及躯干骨
实验二 颅骨
实验三 上肢骨
实验四 下肢骨
实验五 骨连结
实验六 骨骼肌
第二节 内脏学
实验一 消化管
实验二 消化腺、腹膜
实验三 呼吸道、肺、胸膜、纵隔
实验四 肾、输尿管、膀胱、女性尿道
实验五 男性生殖系统
实验六 女性生殖系统
第三节 脉管学
实验一 心脏
实验二 血管
实验三 淋巴系统
第四节 感觉器
实验一 视器
实验二 前庭蜗器
第五节 神经系统
实验一 脊髓、端脑
实验二 脑干
实验三 小脑、间脑
实验四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和脑脊液、脑的血管
实验五 神经传导通路、内脏神经
实验六 脊神经、脑神经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
实验一 内分泌腺
第二章 局部解剖学
第七节 头部
实验一 头部的解剖
第八节 颈部
实验一 颈部的解剖
第九节 胸部
实验一 胸前、侧壁和膈
实验二 胸腔、胸腔脏器和纵隔
第十节 腹部
实验一 腹前外侧壁
实验二 腹膜、结肠上区
实验三 结肠下区、腹膜后隙
第十一节 盆部与
实验一 盆部与的解剖
第十二节 脊柱区
实验一 脊柱区的解剖
第十三节 上肢
实验一 腋窝、肩部的解剖
实验二 上肢前面的解剖
实验三 上肢后面及手部的解剖
第十四节 下肢
实验一 臀部、股后区、胭窝的解剖
实验二 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及足背的解剖
实验三 小腿后区、踝后区、足底的解剖
第三章 人体断面解剖学
实验一 头部(1)
实验二 头部(2)
实验三 胸部
实验四 腹部
实验五 盆部、脊柱区和四肢
第四章 口腔解剖学
实验一 上下颌骨及相关颅骨
实验二 颞下颌关节和头部肌
实验三 颌面口腔的主要血管、神经和腮腺
实验四 颌面口腔的局部解剖
实验五 颈部的局部解剖
实验六 颌面部的表面解剖标志与应用
第二篇 综合性实验
实验一 肝纤维化标本的解剖、组织和病理学观察
实验二 心的解剖、发生与心血管铸型标本的制作
实验三 心肌梗死标本的解剖、组织和病理学表现
实验四 病毒性肺炎标本的解剖、组织和病理学表现
实验五 慢性标本的解剖、组织和病理学表现
第三篇 创新性实验
实验一 小鼠的采集
实验二 大鼠胚胎致畸实验
实验三 石蜡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
实验四 Grimelius银染反应显示豚鼠小肠内分泌细胞
实验五 生物塑化标本的制作实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展现出一种严谨的、近乎苛刻的逻辑性。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人体各个系统的知识点,而是巧妙地将理论讲解、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和安全注意事项紧密地串联起来。比如,在讲解骨骼系统的塑化标本观察部分,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最终的结论,而是先用小标题引导我们去思考“关节的运动方向性是如何被结构决定的”,然后才展开详细的描述。这种层层递进的提问式引导,极大地激发了我的主动探索欲。我发现,许多传统的教程只是告诉你“看这个结构”,而这本书却在教你“如何去看”和“为什么要去看”。特别是那些关于电生理实验的章节,图示步骤的详尽程度几乎达到了微观操作的级别,即便是初次接触高精度仪器的同学,也能迅速上手,避免了在关键步骤因操作失误而导致实验数据失效的窘境。这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组织结构,远胜于单纯的知识灌输。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如何将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思维进行初步的衔接。它不是一本纯粹的构造图谱,而是将“为什么会这样”的哲学思考融入了操作流程中。例如,在进行反射弧实验的记录时,它引导我们不仅要记录潜伏期数据,更要思考在不同刺激强度下,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微小变化对整体反应时间有何生物学意义。这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学导向,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我们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应有的批判性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它成功地将枯燥的实验步骤转化为了一场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之旅,让我们在操作中体会到人体机制的精妙与复杂,而不是机械地重复步骤。阅读完毕后,我感到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对生命体复杂性的认知维度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是一本真正能“用起来”的工具书。
评分阅读这本书时,我感受到了编者团队深厚的教学经验和对实验操作细节的执着把控。它完全摆脱了那种高高在上、理论脱离实践的学术腔调。举个例子,在描述如何进行甲醛固定液的配制和使用时,书中特意加入了一个“常见错误与风险规避”的独立小版块。这个版块里详细列举了配比错误可能导致的组织过度硬化或腐败延迟的后果,并给出了快速修正方案。这种未雨绸缪的指导,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此外,书中对不同实验环境的适应性考虑也十分周全。例如,某些需要在冰浴下进行的操作,作者不仅标注了温度要求,还贴心地提示了哪些品牌的恒温槽在这个步骤中表现更稳定。这种将书本知识与真实实验室环境无缝对接的努力,使得每一次实验的预习和复习都变得异常踏实和高效,让人觉得作者仿佛就站在身边进行实时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中的一股清流。封面采用了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深蓝色,中央的烫金字体“人体解剖学实验教程”在灯光下低调却又不失专业感。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纸张的选择,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不仅有效减少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也让那些精细的插图和图表显得格外清晰和立体。要知道,在解剖学这种对细节要求极高的学科中,印刷质量直接决定了学习效率。而且,这本书的开本设计非常合理,既方便携带到实验室进行对照参考,又保证了足够大的版面来展示复杂的结构图谱。装订方面,采用了坚固的锁线胶装,即便是频繁翻阅,那些关键的跨页图也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折腾”的实验教程来说,无疑是加分项。侧边留白的设计也相当人性化,方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做笔记或标记重点区域,体现了编者对一线学习者实际操作需求的深刻理解。这种内外兼修的品质,让人感觉拿在手里的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精密的工具。
评分本书在图谱和插画的应用上,达到了一个令人称赞的平衡点。它没有过度依赖那些色彩过于艳丽、甚至有些失真的三维渲染图,而是大量采用了基于真实解剖标本的、线条精确的黑白或彩色的工程图。这种选择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训练了我们的“真实辨识力”。在实验室里,我们面对的往往是经过浸泡、切割后的器官,其色彩和形态与那些完美的彩色图谱有很大出入。这本书的插图更接近于我们实际观察到的“现场感”,比如血管的走形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周围的脂肪组织和筋膜遮挡,书中对这种“遮挡关系”的标注清晰到位。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很多重要的神经节和血管分叉处,都采用了放大和剖切的示意图,用非常简洁的几何图形强调了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帮助我们的大脑建立起一个稳定、立体的空间模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平面记忆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