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信息 基本介绍————》
商品名称: 教师教学用书 品德与生活 二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
I S B N : 9787303071937
出 版 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 数: 106 页
温馨提示:随书附赠配套光盘1张!!
: 2010年12月第2版
开 本: 787毫米*1092毫米 1/16 开
图书尺寸: 长:260毫米*185毫米 (可能有1-5毫米误差)
印刷日期: 印刷日期随机发货,版次一样内容一样的!!
定 价: 16.00元左右 全国各地印刷可能有0.1-0.5元的价格差异
《———商品展示 本册目录———》
《———部分内容 先睹为快———》
明德美拓图书专营店
真心真意为学生!
全心全意做教育!
只有全新正版,对每个学生、家长负责!
教材课本特殊商品,售价高于定价出售,请知悉!
作为一本教参,它的“工具性”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因为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教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怎么评价”和“如何提升”这两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学期末的教学反思和作业批改指导部分,它给出的建议非常具有操作性。它不像有些教辅那样,只是简单地说“要多鼓励”,而是具体指出了在批改“生活小日记”时,应该关注哪些关键词句来肯定学生的进步,以及如何用启发性的评语引导他们进行自我修正。这种对评价艺术的探讨,对于我们这些常常在评价标准上感到困惑的教师来说,是极大的帮助。它帮助我建立了一套更科学、更人性的评价体系,让评价真正回归到促进学生成长的轨道上来,而不是变成一种形式化的打分工具。这种对教学过程全方位的覆盖,使得这本书真正成为了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全能伙伴。
评分这本书在提供“教案参考”这一核心功能时,展现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它似乎明白,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案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它提供的模板和流程,更像是一个高质量的“骨架”,而不是僵硬的“石膏像”。它会给出几种不同的导入方式,并分析每种方式适用于哪一类学习氛围的班级,这种细致入微的区分,体现了作者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深刻洞察。例如,针对“爱护环境”这一单元,它不仅提供了传统的讲授模式,还巧妙地植入了角色扮演和“小小环保卫士”的实践环节,这些建议都非常接地气,容易在资源有限的普通小学中实施。更让我赞赏的是,它还贴心地附带了对常见学生提问的预设回答和可能出现的错误认知引导,这简直是救了我好几次,让我避免了在课堂上因措手不及而导致的冷场或误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朴实中带着一丝严谨的气息,很符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审美。我特别欣赏它封面的排版,色彩的运用非常克制,主色调选择了沉稳的蓝色和象征活力的绿色,恰到好处地平衡了专业性和亲和力。触摸封面的质感,那种微微的磨砂感,拿在手里就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细研读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应付之作。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既保证了墨迹清晰不洇染,又不会因为太白而让人感到刺眼疲劳,长时间对着它做教案,眼睛的负担明显减轻了不少。侧边切口处理得干净利落,整体看来,这本书的“外在形象”无疑是加分的,它在众多教辅材料中,首先以一种专业、可靠的姿态吸引了我的注意。而且,这本书的尺寸适中,无论是放在办公桌上还是随身携带去听公开课,都显得非常方便,体现了出版方对一线教师实际使用场景的深入理解和尊重。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是判断一本教育类书籍是否“走心”的关键指标。
评分读完前几章的学习后,我深切感受到这本书的编撰团队一定是长期在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精英。他们的语言风格极其务实,没有冗余的空话套话,每一句话似乎都是为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而精心锤炼出来的。与我过去使用的其他版本教参相比,这本书的“参考价值”体现在它能够激发我的创造力,而不是束缚我的思维。它提供了丰富的“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必须这样做”。我喜欢它在一些关键的德育点上,会适当地引用一些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绘本故事或生活小事来作为引入,这让原本有些枯燥的德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被二年级的孩子们接受和内化。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可靠性”与“启发性”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它让你感觉手里握着的是一份经过千锤百炼的经验总结,而不是一份未经检验的理论空谈,它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我对这门学科的驾驭能力和教学的幸福感。
评分初翻阅目录时,那种清晰的逻辑结构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不是简单地把教材内容罗列一遍,而是构建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知识框架,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掌握教学重难点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每一个章节的划分都紧密贴近北师大版教材的脉络,同时又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延伸和细化。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在“重点与难点剖析”这一部分的阐述方式,非常生动形象,没有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教育术语,而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来描绘,仿佛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站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你如何突破教学中的“拦路虎”。我注意到,它对“品德与生活”中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分享的意义”、“规则的重要性”,都设计了非常具体的活动建议和案例分析,这些都不是教材本身直接提供的,而是经过深加工、提炼后的精华,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课堂素材库。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对接,让我在备课时感到心中有数,底气十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