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日本 军鉴002:革新
定价:49.80元
作者:指文军鉴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168105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各时代亲身参与变革之人亦似身处云里雾中,苦苦挣扎却又不明方向所在,满嘴豪言却沦为青史中的无聊笑谈。但我们不可忘记,正是那一段段其时铁血纵横、朝堂惊变之历史,塑造了今日国家、社会的价值体系,深刻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看似普通的每一天。
16世纪是风起云涌的世纪,也是武器开始成为战场主宰的时代。作者将视线聚焦在一个时代下:老农精算的丰臣秀吉、朝鲜“僭主统治”下的“士祸党争”、彰显明朝国力的中日“勘合贸易”、成因错综复杂的倭寇之乱、“万历援朝”之役中朝鲜的颓势和李舜臣的力挽狂澜、明军从质疑到强硬的援朝经历……《东海博弈:“万历援朝”之役与中、日、朝三国的军事革新》以大气磅礴之笔,描绘丰臣秀吉侵朝期间宏大的战争背景及黑引发的中、日、朝三国的军革。
645年中国东北地区进入新一轮动荡期:唐朝与高句丽的关系日趋恶化,很快影响到孤悬海外的日本列岛。而此时的日本正值倭王与苏我氏明争暗斗的时期,乱象丛生、亟待振兴。在随后的改革和征战中,天皇浴血而降,日唐关系也变得愈加扑朔迷离。《“天皇”的诞生:大化改新与白江战役》将中、日两国早期外交史及当时日本的一系列乱流相联系,进行了细致入微又出人意表的梳理。
大众对日本平安时代的* 一印象,往往充斥着情爱、文艺,以及对平安**风雅生活、无常人事的想象。然而,真实历史中的平安京并不是与世隔绝的仙境,**世界也并非武侠小说中“江湖”般的诗意社会。《武家萌芽:古代日本军事体制的变迁》以经济体制至政权架构的贯穿性解析,将古代日本军制进行**展现。
1914年一战爆发,欧洲各大强国席卷进这场人类灾难。日本由于身处远东地区,条件得天独厚,那几年经济形势还不错。然而战争不能**持续,大战经济泡沫刚一过去,日本就迎来了一个极为萧条的时代。首当其冲受到诘问的,就是昔日红极一时的帝国陆军。《迷失的路口:大正陆军改革和军国主义路径》就评述了大正时代看似由精英策划且条理清晰的日本军事变革运动,如何一步步沦为昭和时代的军国主义狂飙。
《萨长天下 布武四海:日本明治国家军事战略》为首辑连载,将为读者续析日本明治五十年间的军政外交风云。
内容提要
《日本·军鉴》**辑主题为“革新”,围绕这一主题选取了五个视点,纪念身处激荡变革中的人和事:
《东海博弈:“万历援朝”之役与中、日、朝三国的军事革新》描绘丰臣秀吉侵朝期间宏大的战争背景,及黑引发的中、日、朝三国的军革。
《“天皇”的诞生:大化改新与白江战役》将中、日两国早期外交史及当时日本的一系列乱流相联系,进行了细致入微又出人意表的梳理。
《武家萌芽:古代日本军事体制的变迁》以经济体制至政权架构的贯穿性解析,将古代日本军制进行全面展现。
《迷失的路口:大正陆军改革和军国主义路径》评述了大正时代看似由精英策划且条理清晰的日本军事变革运动,如何沦为昭和时代的军国主义狂飙。
《萨长天下 布武四海:日本明治国家军事战略》为首辑连载,将为读者续析日本明治五十年间的军政外交风云。
目录
【视界】
东海博弈:“万历援朝”之役与中、日、朝三国的军事革新
萨长天下 布武四海:日本明治国家军事战略(下)
【事件】
“天皇”的诞生:大化改新与白江战役
迷失的路口:大正陆军改革和军国主义路径
【记录】
武家萌芽:古代日本军事体制的变迁
作者介绍
指文军鉴工作室:由诸多日本史研究者和作家组成,从事日本军事、历史、文化领域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阐述文化视点及社会事件背后的精彩故事及历史渊源,为理性看待历史和现实问题的高学历人群提供深度了解日本历史的* 一手资料。
赵恺:生于鱼米之乡,求学于燕赵之地,历史研究者,现出版有《军部当国: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冒险史》《军国凶兽:一口气读完的日本战史》《猛禽崛起:一口气读完的美国战史》等。
大意觉迷:历史爱好者、契丹文字研究者,主攻先秦史和日本早期历史,不仅在学术网站和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在《探险》《战争史》等杂志发表过通俗讲史类文章,还发表过若干网络小说。
肇英:自由撰稿人、历史普及作者,涉猎范围主要包括唐宋职官制度、日本政治制度史、**共运史以及爱尔兰、西班牙史。曾在《战争事典》发表过数篇文章,著有《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
萧西之水:天涯煮酒写手,钟爱文史,日语**,对日本战国及近代历史皆有深入见解。出版有《*〇次世界大战》、《地图上的日本史》、《忤逆:穿越血与火的战国》等。
潘越:江苏苏州人,微博名“快马浊酒”,《日本·军鉴》系列主编。日常从事日语翻译,工作之余研究日本历史,偏重于政治、军事题材。著有《日本军事崛起之路:幕末至明治时代》、《日本驱逐舰全史》,译有《明治维新生活史》、《新水浒传》。
文摘
序言
我之前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泛泛的介绍层面,很多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和人物的复杂动机总是难以把握。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高明,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罗列,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在跟你娓娓道来,通过对关键决策节点的深度剖析,将整个“革新”过程中的暗流涌动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论证观点时,习惯性地引入多方史料进行交叉比对,使得结论看起来既有说服力,又充满了历史的辩证性。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人”的刻画,那些站在时代浪尖上的人物,不再是扁平化的符号,而是拥有各自的局限性、野心和挣扎的鲜活个体。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政治权谋的穿插,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军事改革过程,变得扣人心弦,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那个时代决策者们在风暴眼中的艰难抉择。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经常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术语和概念上的障碍,但这本读物在处理专业性知识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克制与智慧。它在必要的地方会清晰地解释复杂的军事编制、新的技术概念或者特定的历史术语,但又绝不冗余,不会因为过多的解释而打断阅读的流畅性。这种恰到好处的“点到为止”,既满足了专业读者对准确性的要求,也照顾到了初级入门者对理解深度的需求。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于“革新”这个主题的探讨,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或制度层面,触及到了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深层的变化。通过对几次关键性内部辩论的还原,我们得以窥见那些思想碰撞的火花,这对于理解一个国家如何在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做出根本性的转向,提供了极佳的案例分析。
评分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在阐述历史事件的因果链条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苛刻的求真精神。他不仅仅是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发生,以及不发生又会怎样”。在很多关键的转折点,比如某个关键人物的健康状况、一次偶然的会面,甚至是一封未寄出的信件,都被作者视为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变量,并进行了严谨的推演。这种对“历史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深刻反思,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乐趣。它迫使读者跳出简单的对错判断,去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线性,从而对“革新”这项宏大工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感,这是一本能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旧久久沉思、回味无穷的好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面的插画风格很硬朗,那种带有历史厚重感的笔触,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的时候,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涂布纸,而是带着些许粗粝感的,很适合阅读这种偏向军事历史题材的书籍。书脊的排版也很讲究,字体选择既能体现出历史的庄严感,又不失现代出版物的清晰度。初次翻阅,我就被那种对细节的考究所吸引,无论是内页的排版布局,还是字体的大小和行距,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疲惫。尤其是一些历史地图和示意图的插页,印刷色彩饱满,线条清晰锐利,这对于理解复杂的战役部署和地理环境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实体书制作上的投入和用心程度,完全对得起它所承载的历史内容,让人从翻开它的那一刻起,就沉浸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氛围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流畅。它遵循着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层层递进,从宏观的背景梳理,到中观的制度演变,再到微观的个体行动,过渡自然得让人几乎察觉不到章节的切换。每次读完一个大的阶段性叙述,作者总能精准地设置一个总结性的段落,既是对前文的提炼,也是对后续发展的预设,这种节奏感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体验。而且,它不像某些历史著作那样,在叙事中途突然插入大段的引文或注释,打断读者的思路;相反,所有的辅助性材料都被巧妙地整合进了正文的流畅叙述之中,或者以非常不突兀的方式呈现,确保了阅读体验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往下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妙的转折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