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马王堆帛书《老子》、1973年的马王堆黄老思想文献《黄帝四经》、1993年的郭店楚简《老子》及《太一生水》、1994年的上博楚简《恒先》等,这些大量的先秦时期出土文献陆续面世,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宇宙论大有助益。得益于这些出土资料,学界对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研究有了打破窠臼、大步前进的可能。本书立足于这一状况,重新思考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特性。同时,作者试图从宇宙论的角度,寻找跨越了长达数千年时空的中国文明没能够创造出近代科学文明的原因。
##em 怎么说呢,06年的研究看起来像76年的
评分##这一系列的书都挺值得一看,以他者视角观自身文化,乐趣常常。最后一章论述中国为何未孕育出科学文明,作者虽以神创论为母体的西方哲学作对比参照,但显然对西方哲学里的“God”带有偏见性误解,惜墨于培根对经院哲学的批判和笛卡尔的认识论进步。毕竟那个时代的西方哲学家哪有不信上帝的?但哲学中的“God”是神,是实体,是本源,可以是任何东西。不过,论起哲学美学,在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的宇宙生成论面前,西哲立马就相形见绌了(神秘学除外)。BTW读屈原的《天问》真的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太美了!!
评分##对文献的许多解读受到了“名词实体化”的影响,这很可能是有问题的。更不用说06年的写法好像是70年左右的
评分##嗝
评分##作者说中原传统世界观认为,反映人类形象的人格神一上天、上帝是世界主宰,其亲自孕育出人类,又对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持全面肯定立场。与之相对,形成于南方的道家式世界观则设定了个观念性的物质存在,并以之为世界主宰,使人类与文明在宇宙诞生的过程中相对化,进而强烈批判人类文明的发展,乃至对文明的走向发出警告。但是作者在最后将此事实与世界主流宗教做出对比后欲言又止,大概能揣摩出个中意味——强大的政治统治力扼杀了主客二分的萌芽,道家的反人类文明观只是对残酷极权现实的悲鸣罢了。
评分##道家的宇宙生成论淡化人格神的因素,提供了一种形上思维。 儒家的思维是人类中心的,因此对自然的兴趣较弱,故而产生不出现代自然科学 道家的思维是批判文明,虽然其宇宙的起源很多都是物质性的,但是总是带有一些神性,无法像古希腊一样作为纯粹物质来研究。 对于出土文献道家宇宙论的分析客观,其余要么太浅要么太大
评分##观点有点偏激。
评分##观点说的逻辑清晰、明白
评分##这一系列的书都挺值得一看,以他者视角观自身文化,乐趣常常。最后一章论述中国为何未孕育出科学文明,作者虽以神创论为母体的西方哲学作对比参照,但显然对西方哲学里的“God”带有偏见性误解,惜墨于培根对经院哲学的批判和笛卡尔的认识论进步。毕竟那个时代的西方哲学家哪有不信上帝的?但哲学中的“God”是神,是实体,是本源,可以是任何东西。不过,论起哲学美学,在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的宇宙生成论面前,西哲立马就相形见绌了(神秘学除外)。BTW读屈原的《天问》真的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太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