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約翰·洛剋是17世紀後期、18世紀早期英國偉大的哲學傢,他在經典作品《人類理解論》中提齣,我們的知識以經驗為基礎,主要通過感覺為我們所獲得;但奇怪的是,知識傳遞的信息被誤解瞭。在本書中,作者揭示瞭洛剋如何得齣他的知識理論,以及洛剋對寬容和責任政府等自由價值的闡述如何構成18世紀歐洲啓濛思想的基石。
【名人評價】
在一本小冊子裏深入而全麵地介紹洛剋,顯然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約翰·鄧恩趨易避難,明智地將洛剋的思想生活提煉為兩個大問題:“人類的認知何以可能?以及,他們應該如何生活?”顯然,這不僅是哲學傢的問題,也是所有人——無論生活在哪個時代——的共同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周濂
##好短…也沒說啥「如果人們碰巧喜歡圖釘遊戲,那麼它便與詩歌一樣好。讓洛剋拒絕這一口號的不是同樣功利主義(並且異常不可信)的聲明,即“真理是世上最令人愉悅的東西”,而是更基本的信念,即真理與謬誤不同,真理終會被發現並值得去追求。」
評分##洛剋作品的時代性和跨時代性;神學觀點作為鑰匙
評分##過於專注於各種細節,枯燥繁雜到讓人頭痛,隻適閤某些哲學傢愛好者
評分##和尼采的那本一起找到的。想起老師說,他們那個年代是看洛剋的,不興看尼采和海德格爾。這本比起上一本來說優秀得多,雖然是通識書,但是隱隱抓住瞭洛剋的生命紋理,同時也是很好的導讀。“真理是世界上最令人愉悅的東西”,我們需要這份精神勇氣,如同洛剋一樣迫切。
評分##從學理上,本書寫法是倒懸的,首先引齣費爾默為格勞秀斯設下難題:人們何以對共同財産中任意部分擁有私有權?“人類生活的條件既然需要勞動和從事勞動的材料,就必然導緻私人占有”;而勞動“造就瞭事物價值的最大部分,為我們在世上所享有”。這便率直導嚮洛剋勞動財産權背後的核心問題,即人類應當如何努力生活,更通往基於“信任”的政治。麥剋弗森認為,洛剋是用其解釋資本主義生産的道德閤法性,此說大概不近人情。由生活而窺四野,洛剋的自然狀態意在錶明,人類“作為上帝的造物有何種權利和義務”;道德主體概念,與人類理解的範圍和限度(何以知曉自然法)概念緊密聯係。由此入認識論,知識是一種觀看形式;在人類理解自然的能力其基礎與上帝意誌之間,洛剋轉身,麵嚮現代意義上人類理性的深刻矛盾,而成為“後現代之敵人”。倫理的,太倫理的。
評分##從年前讀到年後。過年沒時間就讀瞭本威爾遜的毛澤東傳,年後從第二章開始重新把洛剋讀完。有意思的是毛學生時代首先受到的是密爾功利主義的社會主義的影響,這一點在洛剋的政府可以為瞭共同善超越憲法上倒是相近,兩者都承認政府在特定條件下有權控製私有財産的分配。馬剋思的共産主義可以說是以公有製的形式下極緻化瞭這一社會正義的願景。問題是馬還講個生産力水平,洛剋密爾對共同善的判斷不知道是個什麼標準,代議製嗎?可惜毛既不講經濟條件也不講黨內協商,憑著紅色衛隊幾十封傢書就把老百姓的意願判定瞭,這麼說他恰恰是愚民的反麵,高估瞭人民的理性水平。
評分##理性如同“上帝的蠟燭”,有充足的光亮供我們所用,一旦我們失去瞭這個宗教保證,便沒有確鑿的理由期待它足以照亮我們的任何目的
評分##洛剋作品的時代性和跨時代性;神學觀點作為鑰匙
評分##宗教寬容、自然法則、閤法政府與非法政府、信任、共同體的再建、感官知識、理性與神啓的矛盾、真理與欲望、普世與英格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