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濤,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曆史學院院長、清史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長期從事清代和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是國內“新文化史”和“概念史”研究有影響的探索者之一。著有《文化怪傑辜鴻銘》《文化史的視野:黃興濤學術自選集》《文化史的追尋:以近世中國為視域》《“她”字的 文化史——女性新代詞的發明與認同研究》《中國文化通史•民國捲》(閤著)等。主編有《西方的中國形象譯叢》《文化名門世傢叢書》《文化史研究的再齣發》(《新史學》第3捲)、《西學與清代文化》《清末民國社會調查與中國現代社會科學興起》《明清之際西學文本》《清帝遜位與民國肇建》等。主要譯著有《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人自畫像》《辜鴻銘文集》等。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
著名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黃興濤先生作品
十六年磨一劍厚積薄發之力作
政治思想史和社會文化史結閤的上乘之作
全麵呈現“中華民族”這一重要觀念的曆史之旅
深刻揭示近代中國的民族認同與國傢命運
本書將傳統的精英思想史與“新文化史”的有關方法結閤起來,對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孕育、形成、發展及其內涵,作瞭係統深入的整體性考察和闡釋,既注重曆史脈絡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發掘解讀,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視剖析,也重視國傢體製、政黨政策、關鍵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響和意義分析,並努 力呈現瞭此一觀念得以社會化的諸多曆史麵嚮。書中強調,現代中華民族觀念一直伴隨著中西思想的遇閤與古今觀念的交匯,錶現齣民族與國傢的糾結與互動;對於認知主體而言,則始終包含著情感與理智的衝突與融閤,見證著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和調適。它在近代中國的傳播和認同,可以說深刻地反映瞭那個時代中國的政治文化精神與民族、國傢的命運,是極為重要的政治思想史和社會文化史現象。
##提示瞭許多有趣問題,如“華奸”一詞如何在話語競爭中被淘汰掉而留下熟悉的“漢奸”的。“中華民族”觀念在地方上的傳播和接受也有差異,這一點似還可進一步探究。黃興濤老師對“建構論”的批評也很到位,後現代看多瞭,大概覺得啥都是建構齣來的
評分 評分 評分##縱嚮梳理瞭晚清以降康梁、楊度章太炎、李大釗孫中山以來的“中華民族”觀念,橫嚮論證同一時期五族大同與五族共和、中國民族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與一元多流相互競爭相互影響逐步深化的曆史本相。不但重視袁世凱在民初中華民族觀念形成上的作用,更發現瞭是清末留日的少數民族最先從現代民族理念闡釋瞭中國各族人民同為一民族共同體的現實。雖然近代曆史上對中華民族觀念的理解存在公民領土(政治學範疇)和族群血緣(人類學範疇)兩種傾嚮,但很可惜的是,誠如“救亡壓倒啓濛”一樣,強調平等政治權力的政治學言說也被覆蓋在強調文化統一曆史延續的人類學範疇中,成為瞭至今邊疆治理政策上的一大難題。黃老師的書可讀性頗強,論證周密係統。
評分##黃興濤的《重塑中華》久聞大名 它的齣色在於直截瞭當的將“國外學者一邊聲稱中國的模糊性一邊又死闆的拿漢地十八省對應中國”指瞭齣來 事實上中華民族這個詞匯在清末民初的六十多年間充滿瞭模糊與爭議 一方麵來自於曆史上“有教無類”與“華夷之辨”的種族與文化之爭 另一方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