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科学·经典科学系列:身体使用手册》为你详细讲解身体各个器官的所有玄机,帮助你发挥身体的潜能。
你身体里的自动修复功能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发烧是不是因为你的内置冷却系统出了问题?自己体内的传感设施是不是运转正常?你身体的尾气排放和垃圾处理是否达到了环保标准?认识流脓对你的身体有什么好处;了解恶心、呕吐的重要意义;学习鼻涕的妙用方法……
你身休的外部及其他
在寒冷的天气里,身体的主人在外出的时候应该穿上厚衣服。有经验的身体主人是对的。在冷天里戴一顶帽子也是有道理的。你知道,人体热量的55%是通过头部散发的,因为头是身体上最热的部位,心脏里1/3的血液要运送到头部。
当人的体温降低的时候,不是降低血液向头部的供应,而是降低向手指和脚趾的供血。缺少了能量供应,细胞会停止工作。持续几天之后,受伤的身体末端会发生坏疽,颜色变黑并脱落。谁记得那种味道是什么?
对身体主人来说,训练直着身子行走和端坐是很好的主意。这是防止脊柱弯曲最好的姿势,也可以避免背痛。如果你训练自己抬起头来,身体的其他部分就应该有相应的姿势的调整。
作为身体的主人,你可能会很惊讶,在行走的时候,身体只使用了40%的能量,而60%的能量在肌肉中丢失了(这就是为什么脚会很热,而且汗淋淋的)。为了最充分地利用能量,走的时候应该伸直腿。
避免背部受伤
如果你坐的时间太长,就会有背痛的危险。你应该好好地坐在对背部有支撑的椅子上。注意,身体的主人还会用一个垫子来支撑这个重要的部位……
下面,怪物来演示一下如何正确地从地板上取重物:
身体数据
女性如果长时间穿高跟鞋行走,有可能会导致背部出问题。高跟鞋使身体处于一种不平衡的走路姿势,从而引起背痛。身休的关闭模式
人的身体需要使用关闭模式来获得休息,身体的主人称之为“睡觉”或“打盹”。睡觉通常发生在水平的身体卧椅(也叫床)上。床要足够结实以支撑身体的背部,还要有结实的枕头支撑头部(这样头就不会和身体同时落下去)。
最后看看怪物的睡觉时间。
热水澡可以放松肌肉,帮助身体入睡。但是如果在睡觉前三个小时内饱餐了一顿,身体可能会睡不着。一旦身体入睡,只有最基本的活动(如消化和呼吸)在进行着。之后,身体的温度就降低l℃,每两个小时脑子自动处理一下感觉信息资料(被称做梦)。
身体数据
脑子做的梦是彩色的,.但是身体主人经常会忘记梦的颜色,只记住乏味的黑白两色。你知道,如果梦开始的时候是关于企鹅,之后变成了斑马,我想脑子也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的。
成年人的身体需要7-8个小时的睡眠,儿童需要9-12个小时。你一生中要花22年来睡觉(当然不是一次)。但是这种情况居然发生在一个小女孩身上……
怪事研究:睡美人
这个不可思议的事情于1876年发生在一个叫卡罗琳娜·奥尔森的瑞典女孩身上。她同她的五个兄弟一起住在一个小茅屋里。冬季里的一天,她从学校回来,抱怨说,她在冰上滑倒了,碰到了头。
谁也没多想什么,但是她很虚弱。之后有一天早晨,她没有醒过来。她母亲摇晃着她的肩膀,大声叫她,可是她一动不动。卡罗琳娜整天都睡着,一直睡到第二天还没有醒。母亲只能用长长的勺喂她牛奶和糖水,但是她变得很瘦。
她的家人叫来了医生。医生挠挠头,在她的耳边大喊:“醒醒!醒醒!”她连眼皮都没眨。
医生很失望,接下来又用针刺她的手指。手指都流血了,可她还是一动不动。医生使劲摇摇头,说他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
她的家人向当地医院的身体专家求助,他们给她做了电击。电击也不起作用,他们把她又送回了家。从此以后,她母亲每天喂她牛奶和糖水。
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地过去了,然后是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卡罗琳娜一直没有醒过来的迹象。她的父亲和母亲一天天地变老,她的两个兄弟也在沉船事故中身亡。她根本不知道这些。在她昏迷不醒28年之后,她的母亲生病去世了。
卡罗琳娜的父亲和她另外三个兄弟要在田里工作,一个老妇人出于同情,每天来喂她食物。又过了4年,她醒了。
老妇人给她讲了这个可怕的故事。她睡了32年42天。她的母亲和两个兄弟都已去世了。
她已经46岁了!当天晚上,她的脑子里盘旋着危险的信号:如果睡过去,再也醒不过来怎么办?事实是,她睡着了,而且第二天也醒过来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非常奇怪,她看上去比46岁年轻许多,人们都叫她“睡美人”。
身体专家发现,卡罗琳娜虽然瘦,但是很健康。对于长时间的昏睡,她脑子里没有任何记忆(这倒不奇怪,在睡眠状态下,脑子的记忆功能是关闭的)。卡罗琳娜活得很长,也很幸福,但是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她睡了这么长时间。
身体数据
现代的身体专家依然不能解释卡罗琳娜的昏睡。在脑子受到伤害之后,有些身体就会睡上好几年。这种现象叫昏迷,但是睡上好几年然后完全康复的情况很罕见。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值得我单独拿出来夸赞一番。它采用了那种厚实、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很可靠的感觉,完全不是那种一翻就散架的轻薄印刷品。内页的插图,更是艺术品级别的存在。我之前看过的很多科普书,插图要么是过于简陋的线条图,要么是过度渲染的、失真的电脑合成图。但这本书的插图,它们兼顾了科学的精确性和艺术的美感。无论是细胞结构的三维透视图,还是系统连接的网络图,都处理得非常干净利落,色彩搭配也十分考究,常常用对比色来突出重点结构。更重要的是,这些图表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与文字内容形成了完美的互文关系,常常只需要看一眼图示,就能瞬间打通文字中那些绕来绕去的解释。这种对视觉化学习的重视,对于我们这些偏好图像思维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让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那种“经典”范儿给震住了。封面设计得特别扎实,配色和字体都透着一股严肃又不失亲和力的劲儿,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快餐”科普读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它在介绍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器官的时候,那种详尽程度简直让人咋舌。比如讲到消化系统,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食物怎么下去了,而是会非常细致地拆解每一步的生化反应,连酶的活性和作用区域都会给你画出来。最棒的是,它会用特别形象的比喻来解释那些高深的生物学术语,比如把细胞膜比作一个拥有特定“门卫”的城堡,只有特定“钥匙”才能打开。我以前在学校里死记硬背的那些拉丁文名字和复杂的生理结构,通过这本书的讲解,一下子就变得立体起来了,感觉自己仿佛真的能“走进”身体内部去观察这场宏大的生命演出。这本书的编写者显然对青少年读者的认知水平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慢速度,什么时候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串联起一个复杂的知识点,使得整个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这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读者的尊重,在现在的科普读物中已经很少见了。
评分我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伴着窗外的雨声,一口气读完了关于神经系统的章节。那感觉,简直就像是获得了一份独家的、前所未有的身体“操作说明书”。作者在描述大脑的运作机制时,那种条理性和逻辑性简直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严谨,但叙述方式却又充满了戏剧张力。他们没有回避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比如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的,或者信息如何在突触间传递,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拆解一台精密的仪器。我尤其欣赏它对“感觉”这个主题的处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视觉、听觉等五感,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信号是如何被大脑“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现实。举个例子,书中对比了不同生物的感官系统,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人类的“现实”其实只是大脑构建出来的一个特定版本。读完后,我不再仅仅是“拥有”一个身体,而是开始“理解”我如何运作,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是任何单纯的死记硬背都无法给予的。它赋予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
评分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疾病”和“自我维护”部分的讲解。很多同类书籍在谈到病理学时,往往会制造出一种恐慌感,或者只是浅尝辄止地提一下症状。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成熟和平衡。它会详细解释为什么某个系统会出现故障,比如阐述免疫系统是如何在识别“敌人”和“自己”之间走钢丝的,以及为什么有时候它会判断失误而攻击自身。这种“知其所以然”的深入分析,让我对自身的健康有了更科学、更理性的认知,而不是盲目地相信各种未经证实的“养生秘诀”。它鼓励读者去思考预防胜于治疗的真正含义,教会我们如何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来优化身体这台精密机器的运行效率。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等待身体出问题的个体,而是一个积极参与到自我健康管理的“首席运营官”。它传递出的信息是积极的:理解机制,就能更好地驾驭生活。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在于它培养了一种批判性的、探索性的思维习惯。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在展示科学研究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在讲解某些身体功能尚未完全被攻克的领域时,作者会坦诚地指出当前的科学局限性,并提出一些正在进行的研究方向,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开始习惯于追问“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满足于“就是这样”。它教会我,即便是关于我们自身最熟悉的事物——身体,也仍然有无限的未知等待发掘。这种对未知保持敬畏和好奇的态度,无疑比书本上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更加宝贵。它成功地将原本枯燥的生物学知识转化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关于生命自身的宏大叙事,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更多外部世界的运行规律。
评分不错,孩子喜欢。老师让读的,内容不错,学了很多。
评分物流很快 态度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质量好,价格实惠,快递好,很棒
评分讲的很生动有趣
评分“进来。”屋里传来一阵清晰而沙哑的声音。军官推开门,向这个幽暗的房间里瞥了一眼,他看见了一张大桌子,桌上是一些肮脏的地图和书,堆得很高,桌后坐着一位表情严肃的男人。
评分女儿喜欢
评分和好
评分非常好用,物流给力,以后还会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