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系统地介绍了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并附有作者本人授拳照片200余幅。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学习技击功夫和练拳强身的必备参考书。
内容简介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是陈式太极拳第19代传人王西安先生的又一部新作,主要内容为:陈式太极拳十大劲论;陈式太极拳练习前的准备活动;陈式太极拳练习后的整理活动、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俚语图解;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俚语图解。
作者简介
王西安,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一级裁判员。他的功夫具有迅、猛、灵、脆、闪惊弹的特点。演练套路似行云流水,连绵起伏,舒展大方,形神兼备。他曾经连续四次参加河南省武术比赛均获第一名,1982年参加北京全国首届太极拳推手赛荣获第一名,1985年参加哈尔滨全国首届太极拳推手名家激请赛荣获第一名。 1983年以来,先后8次赴法国,7次赴日本,以及美国、西班牙、瑞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讲学授拳,并在国内外创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太极研究、训练中心,并同时但任美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及国内的香港、山东、安徽、河南、浙江、江西、焦作等地的太极拳组织的教练和顾问,轰动国际武坛,被美国的《美国新闻》誉为“国际太极拳王”;日本大阪市接纳为“永久荣誉市民”;法国巴德纳市接纳为“永久荣誉市民”;西班牙帮布鲁纳市政府授誉“有突出学术贡献金钥匙”。 他钻心习拳几十年,十分好学,得益太极理论甚佳,他的著作有《陈式太极拳老架》、《陈式太极推手》、《陈式太极拳技击秘诀》,他示范演练的VCD有1988年的《太极神功》;2002年《陈式太极拳站桩》、《陈式太极单刀、单剑》、《陈式太极拳新架》、《综合太极拳》、已销往世界各地。他作为陈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在全国第一次恢复武术比赛在北京体育馆荣获“第一名”;在陈家沟武术低落期第一个率先领着村民按工分计酬练太极拳;第一个作为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访问日本、法国。王西安现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陈家沟武术院院长,温县太极武术馆副馆长兼总教练,省旅游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太极年会副秘书长,河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洛阳师专兼职教师。
目录
第一章 陈氏始祖历史推源
第二章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十大劲论
一、意气劲论
二、丹田劲论
三、棚劲论
四、捋劲论
五、挤劲论
六、按劲论
七、采劲论
八、列劲论
九、肘劲论
十、靠劲论
第三章 陈式太极拳练习前的准备活动
一、脚的活动方法
二、膝的活动方法
三、胯的活动方法
四、腰部活动方法
五、胸腹活动方法
六、肩部活动方法
七、颈部活动方法
八、头部活动方法
九、肘腕活动方法
十、筋肌放长活动方法
第四章 陈式太极拳练习后的整理活动
一、缓缓散步求平静
二、保护皮肤达灵敏
第五章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俚语图解
一、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二、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俚语及技击分解动作名称
三、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技击动作俚语图解
第六章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俚语图解
一、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简介
二、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名称
三、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俚语及技击分解动作名称
四、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技击动作俚语图解
附录
弘扬太极技艺绝伦——记国际太极拳大师王西安先生
金牌背后恩师情
作者履历
精彩书摘
九、肘劲论
肘劲是小臂内屈时,肘四周的部位所发出的劲。肘的发击方法较多,基本肘法有腰拦肘、顺拦肘、穿心肘、上挑肘、下采肘、挂肘、立肘、双开肘、双扣肘等。
运用肘法在距离上力求近而有力,在发击前需要与对方近距离接触,一般是一脚插入对方裆内或身后,最少得过半(脚最少超过对方身体一半)。上步欲发时,吸气,精神贯注,含胸塌腰,双脚蹬地,扭腰旋背,在裆催身进的前提下发肘劲。但在打上挑肘时,以命门肚脐为界,身体上下形成对拉之势,发击力点比较清晰,同时,也不至于发劲猛烈引起拔根。
肘劲有宽面窄面之分,宽面不易伤人;窄面易伤人,一般不可随意乱用。腰拦肘和立肘、顺拦肘属宽面;上挑肘、穿心肘、双开肘、双扣肘、下采肘属窄面。如对方按我右臂贴于胸前,我即内气下行,含胸塌腰,吸气,同时我右臂向右侧引,将对方按劲化空。继而微向左侧身上步,速用左手搭于对方后背向怀中速带,与此同时呼气,并发击腰拦肘。此时带对方于怀中,彼必本能地速向后回身,在对方回身后仰时,也正是我发击右肘之时。两股劲合成一顺劲,一快一慢,我以己之快催彼之慢,我蓄劲既足,发劲又刚猛,彼何能不被飞掷而出!
这非一般功夫所能做到,非下大功夫不可。这种击法也只是在一惊一闪、一呼一吸、一合一开的瞬间,即能发人丈外。总之该法离不开转身弹抖,步健手快,只不过旋转弹抖圈小而已。这就是拳论中所讲的:
由大圈而中圈,由中圈而小圈,由小圈渐小渐微,这时蓄劲抖弹无形无迹,发击距离短小,精微巧妙。所以,练习太极拳向极小极微,近乎无圈功夫攀登,方为上乘。那时发劲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开即是合,合即是开,无形无迹,使对手飞掷而出如在梦中,不知我如何出手发劲,更无法招架还手。这才算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所向无敌的上乘功夫。
十、靠劲论
凡肩的四周在任何角度发出的劲均为靠劲。所谓靠,就是以肩的四周发击对方。靠的威力较大,带有惊闪性,发击时与对方的距离比肘劲更快更近些才为适宜。靠的发击方法较多,有侧肩靠、迎门靠、胸靠、背折靠、七寸靠、双背靠等。靠劲无论是在四正手或四隅手推手中,运用都比较多。除七寸靠、迎门靠、双背靠外,其余都是建立在捋和惊闪基础上的。
如迎门靠,在双手挽花的基础上,在双手上下挽花的旋转中,要巧妙地变换手法。两手虎口卡住对方双手腕往下按,继而向两侧分开,在两手分开的同时,重心速后移,随即一腿前插,接着以肩侧向对方胸前靠击。但必须做到两手将对方双手分开的同时,重心后移,然后脚步前插、靠击,这些动作皆需要同时完成。就是说,两手分开与撤步、进步、靠击,均须同时到位。再如侧肩靠,侧肩靠的应用是建立在捋的基础上的,对方若用右拳向我正面击来,我则用右手先接而后捋之。在向上捋的同时,随即左手搭于对方右大臂外侧,继而不停地向我右上方捋,速度要快(含有惊带之法),迫使对方身体向其左侧倾斜。此时彼右肋则自然张开,我速上步插于对方裆内,肩向彼肋处击之,此用法非快不可。要把握好惊闪、插步、捋带、发靠,瞬间连续完成,引与击的动作以不超过一秒为妙。否则,待对方稳定好重心,再去发击,则有顶劲含于其中,效果自然不佳。故发靠劲,其速度如闪电。此处列举二例,望演练者认真研磨练习,在实践中寻求奥妙。
……
前言/序言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正版书,价格便宜!很好的书
评分
☆☆☆☆☆
速度非常快,非常好的书!朋友很喜欢!
评分
☆☆☆☆☆
希望这个能给我带来实际帮助的了哇
评分
☆☆☆☆☆
非常不错的东西,还会再来的。谢谢
评分
☆☆☆☆☆
王西安先生是河南温悬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19代传人,国内外知名的陈式太极拳大师。他在本书中首次公开了许多秘不外传的练拳诀窍和实战技巧。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陈式太极拳的发展简史及其演变;陈式太极拳二三原理;陈式太极拳的十大理论;陈式太极拳的十大要领;陈式太极拳的基础知识;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图解;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图解;陈式太极拳金刚捣碓攻防动作图解等。为便于读者学练陈式太极拳,全书配有插图683幅。本书是广大陈式太极拳爱好者练拳强身的良师益友。
评分
☆☆☆☆☆
速度非常快,非常好的书!朋友很喜欢!
评分
☆☆☆☆☆
布衣学者张中行张中行先生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其对语言、文学、哲学、宗教、历史、戏剧、文物、书法……的学识之渊博,文化界早有公论。已故著名学者吴祖光曾经说:“我那点儿学问纯粹是蒙事,张中行先生那才是真学问。” 可是,张先生却永远认为自己还太不够了,老是说:“我这辈子学问太浅,让高明人笑话。”当别人摇头时,他便极认真地解释:“可不是吗?要是王国维先生评为一级教授,那么二级没人能当之。勉强有几位能评上三级,也轮不上我。”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逐渐清明,已到古稀之年的张中行先生亦老树发新芽,开始了散文随笔的创作。这一写竟如大河开冻,滚滚滔滔,流出了“负暄三话”为代表的上百万字文章,一时举国上下,书店书摊,到处摆着张中行著作,国人争读,影响巨大。著名作家、藏书家姜德明先生说:“张先生的代表作‘负暄三话’对当代散文深有影响,扩大了散文天地,开阔了读者眼界,提高了人们的鉴赏和写作水平,是功不可没的,值得后人永远珍视。”北京文联研究部主任张恬女士评价:“他的文人气质有承接传统的一面,但比起传统的学者散文,他却多了思考,且不乏真知灼见。他的离去,似乎结束了一个时代。” 三 在中国文化界,张中行先生被称为“布衣学者”。他出身农家,一生始终保持着平民知识分子本色,不贪热闹,不慕名利,不钻官场,不经营自己。他打从心底里把自己看得普普通通,自道“我乃街头巷尾的常人”。 大概正因为如此,张先生有着很多崇拜者,后来竟至成为他的挚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原兵种部政委田永清将军说:“在十几年的交往中,知识渊博、人品高尚的张老给了我极多的教益。我感到现在有些人是有知识没文化更缺乏道德,而张老身上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另一位孙健民将军说:“虽然张老是文人,我是军人,但他的确感召着我,也感召着我们部队的许多干部和战士。我们不但学他的文章,也学怎样做人。” 说到做人,《读书》杂志资深编辑吴彬女士说:“张先生做人的精到之处,在于他真正体悟到了‘顺生’二字,第一顺其自然的生命规律,淡薄名利,不跟自己较劲;第二顺从内心的道德律令,不做违背良心的事,不与别人为难。这是他能长寿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吴欢也由张先生的逝去,说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问题:“张先生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文化,对这样一位文化老人的去世,应该引起年轻人的足够重视。在当前市民文化、网络文化的热闹中,有些人正因为切断了自己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才在闹腾中迷失了方向,应该回归对传统的尊重。” 一个人能活到将近百年而受到如此的景仰,念着他的名字与承接传统的话题相衔相接,这个人是我们伟大中华文化的精英。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韩小蕙)
评分
☆☆☆☆☆
还不错吧~还不错啊~~~
评分
☆☆☆☆☆
书不错,正在认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