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说:爸妈这样做孩子少生病

儿科医生说:爸妈这样做孩子少生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健康时报》编辑部 编
图书标签:
  • 育儿
  • 儿童健康
  • 预防保健
  • 家庭护理
  • 儿科
  • 亲子关系
  • 疾病预防
  • 健康饮食
  • 免疫力
  • 0-6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5223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614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84
字数:1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事。这是文豪高尔基的话。要我说,生孩子,爱孩子都很简单,因为这是本能。但养育孩子、教育孩子则不一样,只有懂得孩子身心成长特点的父母才能真正的让孩子跟随岁月的脚步成长为真正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这是对所有父母的考验。这本书,既有儿科专家给父母支招孩子的身体健康,更有育儿专家告诉孩子心理的特点,不要以为孩子小不表达就什么都不懂,孩子身心成长有自身的规律,好父母要懂得!

为您推荐更多好书:

内容简介

  孩子发烧了、感冒了,怎么办,送医院还是在家自己观察,尺度该如何把握?面临孩子的问题,父母往往乱了方寸。《儿科医生说:爸妈这样做孩子少生病》集结全国各大医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儿科专家的育儿智慧,从各个方面入手,不管是宝宝吃喝拉撒,还是小儿常见疾病,抑或是情绪上的问题,都能从实践上给出合适可行的对应方法,并且有理有据,让爸妈们看得明白,能从容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琐碎却棘手的问题。

作者简介

  《健康时报》,是由中国邮政集团官方认定的中国邮政发行的50强报纸之一。它先后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颁发的各类奖项59次(项),连续多年被国家邮政总局评定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
  《健康时报》在全国500家三甲医院驻有特约记者,30位医药卫生健康界的“两院”院士担任《健康时报》院士顾问团顾问,为报社发展提供智库支持,近1000位知名健康专家长期为本报撰稿,以科学可读的内容赢得读者的信赖。目前全媒体整体受众近1000万。

目录

第一章 未雨绸缪,好父母胜过好医生
010 养宝宝新法PK老一套
012 抓住宝宝敏感期
014 宝宝三个小小青春期
016 给宝宝量量三围
018 人的成长,离不开奶
021 饿下宝宝没坏处
023 宝宝光光脚,增强抵抗力
025 好习惯打造宝宝金睡眠
027 宝宝记性差,想点巧办法
029 儿童小药“一三五七”
031 家长无需谈“熟”色变
033 水做的宝宝最健康
第二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些错误父母犯不得
036 母乳喂养,新手妈妈沉住气
038 带宝宝看病,千万别哄骗宝宝
040 宝宝磨牙,未必肚里有虫
042 过敏,不是你想的那样
044 小笔帽酿成大危险
046 美味花生,宝宝身边的隐患
048 感冒药,别吃重复了!
050 小心鱼肝油补过量
052 妈妈们一定要熟悉的中药
054 三个坏习惯影响骨发育
056 别代替宝宝成长,身体知道答案
第三章 医生自述,专家教你怎样养宝宝
060 宝宝生病,我有妙招
062 难忘的女儿感冒经历
064 退热,难在家长观念转变
066 带孩子看病,请相信你的医生
068 一个医生老爸的育儿经
070 我的宝宝吃药少
072 这些坏毛病可以忍
074 和宝宝一起成长
076 我是儿科医生、孩子的妈
第四章 生病早知道,千万别耽误了宝宝
080 做个眼尖的妈妈
082 “笨小孩”要早发现
084 小小舌苔,预测宝宝的健康状况
086 鼻涕透露的身体信息
088 看宝宝大便知健康状况
090 宝宝“屁事”要关心
092 巧识真假手足口病
094 教你识别过敏体质
097 了解宝宝常见信号
第五章 宝宝常见病攻略,宝宝生病Hold住
100 新生儿的这些症状不用急
102 宝宝遭遇“八月危机”
104 小毛病,喝点“宝宝水”
106 爱儿,别忘爱耳
108 别小瞧了扁桃体化脓
110 小儿哮喘,坚持治疗才是硬道理
112 乖乖吃饭有何难
114 第一时间锁定宝宝积食
116 宝宝腹泻妈妈来当首诊医
118 莫把肠绞痛当成腹泻
120 小儿脱肛,不必太惊慌
122 尿床不是宝宝的错
124 防痱,防出汗是关键
126 扑灭宝宝的“五把火”
128 从头到脚胖出来的病
130 宝宝变身“金菩萨”,黄疸缠身是主因
第六章 季节变化最易生病,宝宝要有“四季贴”
134 春季宝宝怎么吃
136 打退春天“五只虎”
138 天热要防孩子抽风
140 酷暑难耐,当心宝宝室内“中暑”
142 多病之秋不用怕
144 秋季拉肚先别着急止泻
146 孩子玩雪后喝碗散寒汤
148 湿疹宝宝冬季三注意
第七章 孩子的心你要懂,衣食父母远不够
152 宝宝黏人是件好事
154 女儿的图画生活
156 孩子的社交慢慢培养
158 阅读是最有效的游戏
160 与孩子斗其乐无穷
163 好妈妈是个“好裁缝”
165 当好孩子的“司机”
167 做个淡定的妈妈
169 做个会爱的好爸爸
171 好好和孩子说话
173 惩罚孩子就是惩罚自己
175 别以“爱”的名义控制宝宝
177 附录:小儿常用食材说明书

精彩书摘

  养宝宝新法 PK 老一套
  周忠蜀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睡觉
  摇啊摇 PK 拍呀拍
  很多宝宝刚出生,常常白天不怎么爱睡,晚上要折腾到11点才睡。有些年轻妈妈
  就抱起宝宝摇啊摇,宝宝就睡了。婴儿摇篮不就是这个道理嘛。但是年长有经验的长辈们却不这么认为:抱抱摇摇,宝宝以后就放不下了,得拍着哄着让他睡着。
  其实,宝宝哭闹有很多原因,尿了?饿了?困了?还是要妈妈抱了?不管什么原因,妈妈的怀抱都是让哭闹宝宝安静下来的港湾,不要怕妈妈把宝宝抱“坏”,相反,妈妈就是要多抱宝宝,这是建立母子感情、让宝宝有安全感的重要方法,会让宝宝受益一生。
  但要注意,抱着的婴儿不能使劲晃。因为宝宝的大脑漂浮在颅腔的液垫上,猛烈摇晃会对其大脑造成损伤。
  哄宝宝入睡,最好别拍,以免宝宝刚入睡又被拍醒。宝宝的睡眠规律需要慢慢训练和培养,比如宝宝即将入睡时周围的环境别嘈杂,光线别太亮。
  妈妈可以试着晚上9点就和宝宝一起躺在床上,陪他玩,然后跟他一起入睡。刚开始宝宝可能不适应,翻来覆去睡不着,“反抗”十多分钟后他就慢慢安静了,眼睛也就眯起来了。这样一个星期后,多数宝宝到晚上9点左右就能睡着了。
  保暖
  蜡烛包 PK 小肚兜
  在宝宝出生后,一些婆婆就找来早就备好的小毯子和红绳子,要给宝宝打“蜡烛包”:一块方方正正的小毯子摊开铺在宝宝身下,再给宝宝捋直双腿并在一起,紧紧裹住,用长长的绳子绑好。她们认为,这样宝宝睡得踏实,不容易受惊吓。“蜡烛包”还可预防小儿罗圈腿。
  其实,这样的“蜡烛包”对宝宝是一种束缚,限制了他胸部的活动,不仅影响肺的发育,也影响呼吸。由于宝宝的四肢活动受限,更不利于其四肢骨骼、肌肉的发育。并且罗圈腿的形成与小儿佝偻病有关,并非靠打“蜡烛包”就可预防。
  宝宝最怕捂了,容易捂出病。如果正值炎热的六七月份,一定要给宝宝换上薄薄的衣服。
  凹乳
  自己挤 PK 专业治
  有些宝宝出生后,乳头为凹陷状态,老一辈人就会很着急,每天给宝宝挤乳头,她们觉得如果乳头不挤出来,宝宝长大后逢阴天下雨就会疼,并且乳头会下陷。
  抓住宝宝敏感期
  林 怡
  知名早教专家、育儿专家
  味觉敏感期:宝宝辅食要丰富
  出生后6个月到1岁以前,是宝宝的味觉敏感期。宝宝挑食是很多家长头疼不已的事情。然而没有宝宝是天生挑食的,多半是由家长添加辅食不当造成的。平时喂食时,宝宝会把不爱吃的东西用舌头顶出来,家长为了宝宝能吃得更多,会换一种食物,下次也就不会做宝宝不爱吃的饭菜。这就是挑食的源头。
  6个月起,家长添加辅食时要让宝宝尝试各种食物,这样能刺激宝宝舌头上的味蕾,使之适应各种味道,从而逐渐接受不同的食物。如果添加的辅食过于单一,宝宝长大后对陌生的味道就会排斥,进而挑食。最初宝宝对于味道没有认知,吐出食物是在试探其是否安全,家长可以间歇性地尝试给予各种食物,而不是就此放弃。
  语言敏感期:家长说话做榜样从出生到6岁,宝宝都处于语言敏感期,能吸收各种语言信息。宝宝会注视家长说话的嘴形,听到发音后,开始牙牙学语。
  起初的咿呀是无意义的,慢慢地懂得语言对应的实际含义,能说出一些字词,逐渐独立成句,在多次尝试与人交流后,逐步有了齐备的语言能力。
  一些工作忙碌的父母,会让宝宝看电视、玩iPad或者使用一些早教机,认为这样宝宝可以从中学到知识。然而相对于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语言环境,这些电子产品只是一种单项的语言输出,长期沉迷于此,宝宝有可能会出现“假性自闭”,害怕与外界接触,或者因缺乏交往技巧,难以融入小伙伴的圈子。
  在此阶段,家长的引导很重要。婴儿时期,父母与宝宝相处时,应该多用语言描述正在进行的事情及自己的心情,讲给他听,这样会刺激宝宝对语言的认知,加快学习速度。等宝宝学会表达后,则鼓励他多接触外界,比如和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交流。把宝宝置身在真实的社交环境中,才能开发出灵活的语言运用能力。
  细微事物敏感期:游戏制造小变化7~8个月起,宝宝开始注意周围的微小事物。一根头发或一张小纸片都会让他玩耍老半天。有的家长会赶紧从宝宝手中夺走,担心被误吞造成危险。其实利用宝宝对细微事物的敏感,父母可以开发一些互动的游戏,这是培养宝宝观察力的好时机。在家中,让宝宝闭上眼睛,母亲戴上帽子或围巾,宝宝睁眼后鼓励他找出妈妈的变化。或将白纸剪成相同形状,画上多个不同颜色的小点,让宝宝“来找茬”。在户外时则可就地取材,找一些树叶或石子,让宝宝“找不同”。从这种探索过程中,宝宝可以获得很强的成就感,还挖掘了他的观察潜能。
  宝宝4岁半左右会进入儿童婚姻敏感期。这段时间,宝宝对怀孕阿姨的肚子特感兴趣,或经常说起要和谁结婚。家长面对这些问题,不要觉得尴尬或者进行打压,应该顺着宝宝的话往下说,比如当宝宝要求和爸爸结婚时,可以说:“爸爸已经和妈妈结婚了,等宝宝长大了要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婴幼儿各个敏感时期,是父母育儿的好时机,要留心观察和认真对待。
  ……

前言/序言


《婴幼儿健康守护指南:科学喂养与日常照护》 引言: 每一个新生命的降临,都伴随着为人父母无尽的喜悦和随之而来的责任。看着小小的生命在自己手中一点点长大,是为人父母最幸福的体验。然而,婴幼儿时期也正是宝宝身体最脆弱、最容易受到外界侵扰的阶段。每一次咳嗽、每一次发烧、每一次啼哭,都牵动着家长们的心。我们深知,作为家长,您渴望为孩子提供最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远离疾病的困扰,茁壮成长。 本书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愿,旨在为广大新手父母、准父母们提供一份全面、科学、实用的婴幼儿健康守护指南。我们专注于婴幼儿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几个方面:科学喂养、日常照护、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以及如何建立宝宝健康的免疫体系。 我们力求用最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最新的育儿理念和科学研究成果,为您解答育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帮助您自信、从容地应对宝宝成长的每一个挑战。 第一章:科学喂养,奠定健康基石 宝宝的健康,始于科学合理的喂养。母乳是宝宝最天然、最完美的食物,但随着宝宝成长,或在特殊情况下,配方奶粉也成为重要的营养来源。本书将深入探讨: 母乳喂养的奥秘与技巧: 从产后泌乳的启动与维持,到哺乳姿势的选择与调整,再到宝宝吸吮能力的评估,我们将提供详尽的指导。同时,对于母乳喂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乳头皲裂、乳腺炎等,也会提供实用的应对策略。 配方奶粉的选择与冲调: 在选择奶粉时,您会面对琳琅满目的品牌和各种细分产品。本书将帮助您理解不同配方奶粉的区别,如何根据宝宝的年龄、体质选择最合适的奶粉。并详细介绍奶粉的正确冲调方法、储存注意事项,以及避免冲调误区的关键点。 辅食添加的科学顺序与原则: 当宝宝满六个月,开启了他的“辅食之旅”。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准备好添加辅食?什么时候开始添加?添加什么?顺序如何?本书将一一为您解答。我们强调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单一到混合的原则,并提供适合不同月龄宝宝的辅食制作建议和食谱。 饮水、果汁与零食的恰当处理: 宝宝是否需要喝水?什么时候可以喝?果汁的营养价值如何?零食对宝宝的健康有哪些影响?我们将引导您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帮助您为宝宝构建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糖分摄入过量等问题。 特殊喂养情况的应对: 例如,对于早产儿、过敏体质宝宝或有特殊健康状况的宝宝,我们也会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喂养建议,并强调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和营养师的重要性。 第二章:日常照护,构筑安全屏障 除了喂养,宝宝的日常起居照护同样至关重要。良好的照护习惯能有效预防很多潜在的健康风险。 睡眠的艺术: 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本书将探讨不同月龄宝宝的睡眠需求,如何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创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我们将重点介绍“仰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 清洁与卫生: 从日常洗澡、换尿布到口腔清洁、鼻腔护理,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宝宝的健康。本书将详细介绍婴幼儿的清洁卫生要点,包括洗澡的频率、水温控制,如何正确清洁宝宝的私密部位,以及如何预防尿布疹等常见问题。 衣物与环境: 如何为宝宝选择合适的衣物?四季衣物的搭配原则是什么?家居环境的温度、湿度如何调节?本书将为您提供实用的建议,确保宝宝在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安全第一: 婴幼儿好奇心强,行动不便,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我们将重点讲解居家安全,如防止坠落、烫伤、误食、触电等,并指导您如何为宝宝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生活空间。 出行与玩耍: 宝宝外出时,如何做好防护?推车、安全座椅的选择与使用有何注意事项?在玩耍中,如何引导宝宝,并确保玩耍过程中的安全?本书将提供相关指导。 第三章:常见疾病预防与早期识别 了解宝宝常见的疾病,并掌握预防和早期识别的方法,是家长守护宝宝健康的重要能力。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感冒、咳嗽、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讲解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途径,如何通过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进行预防。当宝宝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如何进行居家观察和初步护理,以及何时需要寻求医生帮助。 消化道疾病的应对: 腹泻、呕吐、便秘等消化道问题,常常让家长们心焦。本书将介绍这些常见消化道疾病的原因,如何通过饮食调整和生活护理来缓解症状,以及区分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皮肤问题的护理: 湿疹、痱子、过敏性皮炎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问题。本书将为您提供详细的皮肤护理指导,包括如何选择温和的洗护用品,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皮肤问题进行护理,以及如何避免诱发因素。 发烧的科学解读: 发烧是宝宝生病的信号,但很多家长对此感到恐慌。本书将帮助您理解发烧的原因,学会准确测量体温,并指导您如何根据宝宝的体温和精神状态,判断是否需要就医,以及如何在家中辅助退烧。 疫苗接种的意义与常识: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本书将科普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介绍国家推荐的疫苗接种计划,并解答关于疫苗的常见疑问,帮助您科学、理性地对待疫苗接种。 第四章:建立宝宝的健康免疫体系 强大的免疫力是宝宝抵抗疾病的“防火墙”。本书将引导您如何从多个维度帮助宝宝建立起坚实的免疫基础。 营养均衡是根本: 我们将重申科学喂养的重要性,强调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关键营养素,以及它们在构建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规律作息与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会削弱免疫力。本书将再次强调规律作息和高质量睡眠对宝宝免疫力的积极影响。 适度运动与户外活动: 适度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机能,提升免疫力。本书将鼓励家长带宝宝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但同时也要注意防晒和避免极端天气。 情绪与心理健康: 宝宝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与免疫力息息相关。本书将引导家长关注宝宝的情感需求,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帮助宝宝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环境因素的考量: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以及合理安排社交活动,都是有助于宝宝免疫力提升的方面。 结语: 育儿是一场充满爱与挑战的旅程。我们希望《婴幼儿健康守护指南:科学喂养与日常照护》能成为您旅途中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您提供及时、可靠的帮助。请记住,您是宝宝最值得信赖的守护者。通过科学的知识、细心的照料和满满的爱,您一定能够帮助您的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少生病,多一份阳光和笑容。 免责声明: 本书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在处理宝宝健康问题时,请务必咨询合格的儿科医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说,《儿科医生说:爸妈这样做孩子少生病》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超乎想象!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书籍,而是充满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如何增强孩子免疫力的章节。书中没有给出那些虚无缥缈的“秘方”,而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比如强调均衡饮食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哪些,以及如何让挑食的孩子也愿意尝试健康食物。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季节变化,为孩子调整饮食,多吃一些当季的水果蔬菜。另外,书中关于运动的论述也让我耳目一新。我以前总觉得孩子玩玩闹闹就好,但书里强调了不同类型的运动对孩子身体发育的好处,还给出了在家就能进行的亲子运动游戏,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身体,也增进了我们的亲子关系。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比如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识别孩子的情绪,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这些内容对我来说是全新的领域,但书里的讲解却非常到位,让我觉得育儿不仅仅是关注孩子的身体,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真正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我们的困惑和担忧,并提供了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朋友般的建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孩子感冒的章节。我以前一听到“感冒”,就心生恐惧,生怕孩子发展成肺炎。但书里详细解释了感冒的类型,以及不同阶段的症状,并且强调了在家庭护理中的关键点,比如如何让孩子舒服地休息,如何补充水分,以及什么时候需要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这让我不再一味地依赖药物,而是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的身体自我修复。而且,书中还鼓励我们要相信孩子自身的生命力,不要过度干预。这一点,对于我这个“过度操心”的妈妈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让我开始尝试放手,观察孩子的反应,而不是第一时间就想要“解决”问题。此外,书中关于如何预防孩子过敏性疾病的讨论,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比如在饮食和生活环境中,哪些因素容易诱发过敏,以及如何进行规避。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健康有了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也让我成为了一个更从容、更有信心的家长。

评分

我曾经是一个对孩子健康问题非常焦虑的家长,只要孩子打个喷嚏,我就会联想到各种可怕的疾病。直到我读了《儿科医生说:爸妈这样做孩子少生病》,我才真正明白了“少生病”的科学方法。这本书没有推崇那些奇奇怪怪的“养生秘籍”,而是回归到最基本、最科学的育儿理念。比如,关于孩子洗澡的频率和水温,关于房间的湿度和通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解释了它们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改善家里的环境,让它更适合孩子的健康成长。书中关于如何给孩子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部分,也让我豁然开朗。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道理,经过医生的专业解读,才让我真正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而且,书里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这些习惯的技巧,让我在实践中不再感到吃力。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焦虑的家长,变成了一个主动科学的育儿者。

评分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儿科医生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对孩子成长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循循善诱。书中的语言非常朴实,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我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父母的“过度保护”反而可能剥夺了孩子锻炼自身免疫力的机会。比如,书中提到了关于孩子接触自然环境的益处,以及如何把握好“度”,让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接触更多大自然。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以前总是担心孩子在外面玩会弄脏,或者感染细菌,但书里解释了适度的接触微生物反而能帮助孩子建立更强的抵抗力。另外,书中关于孩子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识别,真的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它不是让我们变成“小医生”,而是让我们成为更了解孩子身体状况的“观察员”。当孩子出现一些小的症状时,我不再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恐慌,而是能根据书里的指导,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去看医生,什么时候可以自行观察。

评分

这本《儿科医生说:爸妈这样做孩子少生病》真的给了我太多启发!作为一个新手爸妈,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孩子有个头疼脑热。这本书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很多我们平时觉得很模糊的育儿概念讲得清清楚楚。比如,关于宝宝的睡眠,我以前总以为多睡就是好,但书里详细解释了不同年龄段宝宝的睡眠需求和规律,还提供了很多改善宝宝睡眠质量的小技巧,比如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如何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作息等等。这让我不再盲目地担心宝宝睡得“太多”或“太少”,而是能更有针对性地去调整。还有关于辅食添加的部分,书中罗列了不同月龄宝宝可以尝试的食物种类,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过敏原,这让我不再手忙脚乱,知道该给宝宝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而且还能循序渐进地增加食物的多样性。最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宝宝的身体信号,而不是一遇到小问题就恐慌。书里列举了很多常见的小病症,以及如何在家里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护理,这大大减轻了我焦虑的情绪,让我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

评分

给爸妈买的,不错!o(∩_∩)o!

评分

养生之道,多注意,保护好身体

评分

送货快,物美价廉,非常满意!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不值,没有含金量

评分

洪召光教授的健康理论比较实在,不夸张,也不故弄玄虚,买给老人看挺好。

评分

货己收到了、京东快递员小徐态度很好、很满意、经他点赞!

评分

发货速度快,书还不错,下次还来

评分

迫不及待读了读,不愧是大专家,值得购买。大力推荐,养生很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