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国家重点图书
专家指点迷津,尽释技术关键,引领时代潮流,培养养殖能手。
内容简介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药物的作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过去主要用于治疗畜禽疾病,发展成为用于治疗、预防、促生长、环境消毒等各个生产环节,抗生素、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等更成为保障畜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兽药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兽药?分哪几大类?
2.兽药常用剂型有哪些?
3.兽药怎样贮藏与保管?
4.如何从外观上辨认假劣兽药?
5.药物与毒物有何区别?
6.什么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和“三致”作用?
7.什么是耐药反应或抗药性?怎样防止和克服耐药性?
8.什么是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9.合理用药的要点有哪些?.
10.绿色畜产品用药应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11.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有哪些?
12.给动物用药如何计算剂量?
13.什么是抗生素?如何分类?
14.什么是生化药物?有何特点?
15.什么是生物制品?.
16.什么是消毒药?分哪几类?
17.什么是消毒?分哪几类?.
18.抗寄生虫药可分为哪几种?
19.什么是健胃药?分哪几类?.
20.什么是助消化药?分哪几类?
21.什么是解热镇痛药?分哪几类?
22.什么是抗应激药?抗应激药有哪些?
23.什么是解毒药?解毒药可分为哪几类?
24.灌角及药瓶投药法怎样操作?
25.片剂、丸剂、舔剂投药法怎样操作?.
26.胃管投药法怎样操作?
27.饲料、饮水及气雾给药法怎样操作?
28.皮下注射法怎样操作?
29.肌内注射法怎样操作?
30.静脉注射法怎样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
31.心脏内注射法怎样操作?
32.胸腔注射法怎样操作?
33.气管内注射法怎样操作?
34.腹腔注射法怎样操作?
35.瓣胃注射法怎样操作?
36.皱胃注射法怎样操作?
37.乳房注入法怎样操作?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
38.抗菌药物为什么不能长期大剂量使用?
39.为什么抗生素应用不当会引起深部真菌感染?
40.为什么草食家畜忌口服抗生素?
41.如何正确联合应用抗菌药?
42.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有哪些指征?
43.β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哪几种?
44.怎样合理使用青霉素?
45.畜禽患哪些疾病时可以首选青霉素类药物治疗?
46.青霉素G不宜与哪些药物配伍使用?
47.青霉素钠(或钾)盐治疗乳腺炎为什么要采用乳房内注入?具体怎样操作?
48.注射用青霉素G为什么要临用前配制?
49.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应注意哪些事项?
50.青霉素有何作用?如何使用?
51.氨苄青霉素有何作用?如何使用?
52.氨苄西林钠有何作用?如何使用?
53.阿莫西林有何作用?如何使用?
54.头孢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55.头孢噻吩钠有何作用?如何使用?
56.头孢氨苄有何作用?如何使用?
57.头孢噻呋有何作用?如何使用?
58.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替米考星如何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59.泰乐菌素如何使用?
60.吉他霉素有何作用?如何使用?
6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哪些?这类药物有何共同特征?
6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有哪些?
63.硫酸卡那霉素有何作用?如何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64.硫酸庆大霉素有何作用?如何使用?
65.硫酸新霉素有何作用?如何使用?
66.大观霉素有何作用?如何使用?
67.盐酸大观一林可霉素可溶性粉有何作用?如何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68.盐酸林可霉素有何作用?如何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69.硫酸安普霉素有何作用?如何使用?
70.土霉素有何作用?如何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71.内服土霉素时,为什么不宜同服钙、一镁等含量高的饲料或药物?
72.强力霉素如何使用?
73.金霉素如何使用?
74.氟苯尼考有何作用?如何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75.泰妙菌素有何作用?如何使用?
76.磺胺类药物是怎样分类的?
77.为什么提倡使用磺胺类药?
78.为什么使用磺胺药时首量要加倍?.
79.磺胺类药物有何作用?使用时如何合理选用?
80.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81.磺胺嘧啶钠等注射液为什么不能和青霉素钠(或钾)盐混合应用?
82.磺胺嘧啶如何使用?
83.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抗菌作用特点是什么?如何应用?
84.磺胺间甲氧嘧啶如何使用?
85.磺胺甲基异噁唑的抗菌作用特点是什么?如何应用?
86.磺胺异噁唑的抗菌作用特点是什么?如何应用?
87.喹诺酮类药物有哪些特点?
88.如何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89.恩诺沙星有何作用?如何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
第三章 抗寄生虫药
第四章 消毒药
第五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第六章 作用于生死系统的药物
第七章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第八章 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
第九章 其他
精彩书摘
(1)兽药包装兽药包装必须贴有标签,注明“兽用”字样并附有说明书。说明书的内容也可印在标签上。标签或者说明书必须注明商标、兽药名称(通用名和商品名)、规格、企业名称、地址、批准文号和产品批号、剧毒药应有标记,写明兽药主要成分及含量、用途、用法与用量、毒副反应、适应证、禁忌、有效期、注意事项和储存条件等。且说明文字明确,无错字、漏字,印刷质量也较好,字迹清晰,颜色深浅均匀。兽药批准文号必须按农业部规定的统一编号格式,如果使用文件号或用其他编号代替,冒充兽药生产批准文号,该产品视为无批准文号产品,同样以假兽药进行处理。
检查内包装上是否附有检验合格标志,包装箱内有无检验合格证。用瓶包装的应检查瓶盖是否密封,封口是否严密,有无松动现象,检查有无裂缝或药液渗出。
(2)药品形状药品的形状,它们有的能直接反映药品的内在质量,对鉴别药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几种重要制剂的鉴别做一些简单介绍:
①片剂:片剂的形状应一致,色泽均匀,片面光滑,无毛糙起孔现象;无附着细粉,颗粒;无杂质,无污垢色斑;包衣颜色应均一,无色斑,且厚度均匀,表面光洁,破开包衣后,片芯的颗粒应均匀,颜色分布均一,无杂质;另外,片剂的硬度应适中,无磨损、粉化、易碎现象,也无过硬现象,其气味、味感应正常,符合该药物的特征物理性状,如片剂上有字,字迹应清晰、均一、规范。
②针剂:液体注射剂的包装应严密,药液澄明度好,色泽均匀一致,无变色、沉淀、混浊、结晶、长霉等现象;注射剂的装量应与标示量相符,装量差异在药典允许的范围内。
前言/序言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药物的作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过去主要用于治疗畜禽疾病,发展成为用于治疗、预防、促生长、环境消毒等各个生产环节,抗生素、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等更成为保障畜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然而,由于药物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在滥用药物的情况下,问题就更加严重,如抗生素引起的内源性感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畜禽免疫力的下降及药物在畜产品中的残留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等,都对养殖业及人类健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养殖户尤其是规模养殖场正确、合理地使用兽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让药物更好地为畜牧业和人类服务,保障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畜产品的品质,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规模化养殖科学用药百问百答》,供大家参考。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紧紧围绕畜禽用药技术的关键性问题,结合生产实际,以实用、易学、经济有效的技术为重点,兼顾先进技术,选择了养殖业用药中常见的200多个问题分为九章进行了叙述。本书行文力求通俗易懂、简单适用、重点突出,尽量结合临床实际。
《家禽健康管理实务指南:疾病防控与营养调控》 内容梗概: 本书是一本面向现代家禽养殖从业者的综合性实操指南,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家禽在各个生长阶段可能面临的健康挑战,并提供了科学、实用、易于执行的解决方案。全书围绕家禽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以及营养调控这两个核心维度展开,旨在帮助养殖户提高生产效益,保障产品质量,并促进家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家禽疾病的识别与防控 本部分重点在于增强养殖户对家禽常见疾病的认知能力,并指导其建立一套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 常见疾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基础: 病毒性疾病: 详细介绍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ND)、马立克氏病(MD)、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传染性支气管炎(IB)、禽痘、禽轮状病毒病、蓝耳病(PCV2,虽然主要影响猪,但有时会交叉感染或作为继发感染出现,此处适当提及但突出其在家禽中的相对罕见性或影响)、犬瘟热(CDV,同样,在家禽中罕见,但了解其潜在风险有益)、狂犬病(Rabies,在家禽中极为罕见,但需提及,以示全面性)等。 细菌性疾病: 重点阐述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副伤寒、禽霍乱、球虫病(原虫病,但通常与细菌性感染协同作用)、白痢、禽伤寒、支原体病(如鸡慢性呼吸道病CRD、禽支原体滑膜炎MG)、产气荚膜梭菌病(坏死性肠炎)、李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 真菌性疾病: 涵盖曲霉菌病(Aspergillosis)、念珠菌病(Candidiasis)等,分析其发生的环境因素和临床症状。 寄生虫病: 详述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线虫、狄氏杆菌)和体外寄生虫(如螨虫、虱子、羽虱)的防治策略。 中毒与营养代谢性疾病: 探讨饲料霉菌毒素中毒(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矿物质缺乏症(如钙、磷、硒、锌、锰)、电解质紊乱等。 疾病的诊断方法与流程: 现场诊断: 强调对家禽精神状态、采食饮水、粪便形态、呼吸道症状、步态、羽毛状况、皮肤粘膜等外观特征的细致观察。 实验室诊断: 介绍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如病理剖检(Necropsy)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以及血清学诊断(ELISA、HI、NC)、病原分离鉴定(培养、PCR、基因测序)、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并指导养殖户如何与兽医技术人员有效沟通,以便快速准确地获取检测结果。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详细阐述“封闭式管理”的各项措施,包括人员、车辆、设备、种禽、饲料、水源的严格管理。从场区规划、隔离区域设置、消毒制度(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频率、消毒方法)、病死禽无害化处理(焚烧、深埋、化尸池)、以及灭鼠灭虫等全方位入手,最大程度降低疫病传入和传播的风险。 免疫接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针对不同品种、不同养殖目的(商品肉禽、蛋禽、种禽)的家禽,根据其所在区域的疫病流行情况、疫苗的种类(灭活疫苗、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免疫途径(饮水免疫、滴眼滴鼻、注射、气雾免疫)和免疫程序,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方案。强调疫苗质量的把控、储存运输的规范以及接种操作的准确性。 环境卫生与通风管理: 强调保持禽舍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和垫料,控制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维持适宜的温湿度。科学通风在排出湿气、有害气体,引入新鲜空气,调节温度,减少病原传播等方面的重要性。 疾病监测与预警: 建立日常监测制度,对家禽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利用血清学监测、PCR检测等手段,对重点疫病进行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第二部分:家禽营养调控与健康促进 本部分致力于指导养殖户如何通过科学的营养管理,提高家禽的生长性能、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应激,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家禽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雏禽期: 重点在于提供易消化、营养全面、能量适中的开口料,促进肠道发育,提高初生重和成活率。 育成期: 逐步调整饲料配方,满足骨骼发育、肌肉生长和机体储备的需求。 产蛋期(蛋禽): 强调钙、磷、维生素D3等矿物质的充足供给,以及蛋白质、氨基酸的平衡,以保证蛋壳质量和产蛋率。 商品肉禽生长后期: 侧重于能量和蛋白质的合理配比,促进快速增重。 种禽期: 关注生殖性能、繁殖力以及后代健康,营养需求更为精细化。 饲料原料的选择与应用: 能量饲料: 玉米、小麦、大麦、高粱等谷物,脂肪和油脂。 蛋白质饲料: 豆粕、鱼粉、棉籽粕、花生粕、酵母、昆虫蛋白等,并重点讲解其营养价值、适口性及潜在的抗营养因子。 矿物质与维生素: 强调预混料的应用,并讲解常用微量元素(锌、铜、铁、锰、硒、碘)和维生素(A、D、E、K、B族、C)在家禽生理功能中的关键作用。 添加剂的选择与应用: 针对性地介绍不同功能性添加剂,如: 酶制剂: 植酸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提高饲料利用率。 益生菌与益生元: 调控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 有机酸: 改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 抗氧化剂: 延缓饲料氧化,保护营养物质。 植物提取物: 如黄连素、丁香酚、百里香酚等,具有抗菌、抗炎、促生长等功效。 免疫增强剂: 提高家禽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水平。 脱霉剂: 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降低其危害。 饲料的加工与储存: 粉碎粒度: 适宜的粉碎细度对饲料的适口性、消化吸收至关重要。 制粒(膨化): 优化饲料形态,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粉尘。 储存条件: 强调饲料的防潮、防霉、防虫、防鼠,避免营养成分的流失和变质。 应激管理与营养支持: 常见应激源: 介绍环境应激(高温、低温、湿度、氨气)、运输应激、免疫应激、疾病应激、饲喂应激等。 应激对家禽的影响: 阐述应激如何影响家禽的采食量、生长速度、免疫功能、繁殖性能以及增加疾病易感性。 营养调控与补充: 在应激期,适量增加能量、维生素C、维生素E、电解质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利用益生菌、益生元等调节肠道功能,帮助家禽快速恢复。 水质管理: 强调饮水是家禽生命活动和营养代谢的基础,保证清洁、新鲜、足量的饮水至关重要。 介绍水源的消毒、管道的清洗、水质的检测,以及在疾病流行期或应激期,如何在饮水中添加药物或营养物质。 本书特色: 实操性强: 内容紧密结合家禽生产实际,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体系完整: 全面覆盖家禽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通俗易懂: 语言风格贴近一线养殖户,避免过多专业术语,便于理解和应用。 科学严谨: 所有建议均基于最新的家禽科学研究和行业实践。 通过阅读本书,养殖户将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应对家禽疾病,更科学地制定营养方案,从而有效提升养殖效益,保障家禽健康,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