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园林专业规划教材:园林美术

职业教育园林专业规划教材:园林美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邵黎明 编
图书标签:
  • 职业教育
  • 园林
  • 园林美术
  • 规划教材
  • 专业课程
  • 高等职业教育
  • 园林设计
  • 美术基础
  • 景观设计
  • 园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287643
版次:1
商品编码:1013432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4
字数:1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园林美术》分6章:第1章概述,简单阐述了园林美术和美术的关系,以及美术对于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性;第2章素描,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第3章色彩,帮助学生认识色彩规律,把握色彩性能和色彩调配能力;第4章园林风景画的表现,本章重点放在简单、快速的淡彩风景表现技法上,为将来从事园林设计景观效果图绘制打下基础;第5章构成和基础图案,了解构成的形态元素和构成形式法则,构成设计原理和图案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第6章美术字,掌握基本美术字的写法和艺术创新字体技法,学习美术字在园林子绘设计图中的使用和在园林景观中的标识、标注作用。
  《园林美术》可作为高职、中职的园林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园林艺术与美术
一、美术
二、园林美术
1.2 美术对于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一、美术与园林设计的关系
二、园林设计图常用的表现形式及要求
三、园林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绘画及设计知识

第2章 素描
2.1 素描基础知识
一、素描的概念
二、素描的表现方法
三、素描的工具与材料
2.2 素描的画法和步骤
2.3 素描欣赏与实践
一、素描石膏几何体欣赏
二、素描静物欣赏
三、素描石膏几何体练习
四、素描静物练习

第3章 色彩
3.1 色彩基础知识
一、色彩的定义
二、光与色的关系
三、色彩的分类
四、色彩的属性
3.2 色彩的冷暖及相应色调
一、色彩的冷暖
3.3 色彩欣赏与实践
一、色彩基础知识图例欣赏
二、色调图例欣赏
三、色彩练习

第4章 园林风景画的表现
4.1 园林风景画
一、风景画的构图
二、空间层次的表现
三、风景速写的几种常用工具和材料
4.2 风景画表现
一、素描画法和步骤
二、钢笔画法和步骤
三、淡彩画法和步骤
4.3 园林风景画欣赏与实践
一、园林风景画赏析
二、园林风景画练习

第5章 构成和基础图案
5.1 构成概述
一、关于构成
二、构成学习的内容
三、构成与园林设计的关系
四、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赏析
五、构成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的运用赏析
5.2 平面构成
5.2.1 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元素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元素
三、点、线、面构成
5.2.2 平面构成的形态
一、基本形与骨格
二、重复形态构成
三、近似形态构成
四、渐变形态构成
五、发射形态构成
六、特异形态构成
七、肌理形态构成
5.2.3 平面构成欣赏与实践
一、点、线、面构成设计欣赏
二、平面构成形态设计欣赏
三、平面构成设计练习
5.3 色彩构成
5.3.1 色彩构成的概念及色光、色彩三原色
一、色彩构成的概念
二、色光三原色与色彩三原色
5.3.2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一、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二、采集借鉴的范围
三、采集重构的方法
5.3.3 色彩的调和
一、色彩调和的含义
二、色彩调和的方法
5.3.4 色彩构成欣赏与实践
一、色彩采集与重构设计欣赏
二、色彩调和设计欣赏
三、色彩构成设计练习
5.4 立体构成
5.4.1 立体构成的概念和元素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二、立体构成的元素及其构成形态
5.4.2 立体构成欣赏和实践
一、立体构成设计欣赏
二、立体构成练习
5.5 基础图案
一、图案
二、图案的构成形式
三、图案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赏析

第6章 美术字
6.1 黑体字
一、黑体字基本特点
二、黑体字基本笔画
三、黑体字的基本笔画图示
6.2 宋体字
一、宋体字基本特点
二、宋体字的基本笔画
三、宋体字的基本笔画图示
6.3 艺术字
一、艺术字基本特点
二、艺术字设计的一些装饰变化手法
6.4 美术字欣赏和实践
一、艺术字体赏析
二、计算机字库常见艺术字体欣赏
三、美术字实践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2 美术对于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一个造园者的艺术修养主宰和影响着他的设计和创作构思。当他提笔进行创作设计时就必然反映其艺术修养。要想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园林艺术作品,必须将植物、建筑、山水、动物等物质要素综合考虑,全方位体现作者的修养与品味。园林设计者(包括园林绿化工、花卉工)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也要掌握一定的设计图表现技能。
  一、美术与园林设计的关系
  学习园林美术是为了帮助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园林施工管理等专业技术的学生提高艺术素养、培养形象思维和丰富的想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同时掌握一些美术理论、美术的表现技能,更好地表现园林规划设计与绿化施工、组织意图需要而开设的一门课程。纵观中外造园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从事造园职业的人都精通绘画。西方早期造园的职业未分化前,许多造园师均是由建筑师与画家从事这一职业的。他们创造的园林美符合造园内在规律,许多已成为经典。以前法国造园林的时候,就是根据画家画出的风景画来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者以文人居多,他们都精通诗画。特别是文人写意园要求书卷气,追求诗情画意,有甚者以画为蓝本,诗为意境来造园。
  那么在园林实践操作过程中,绘画同样十分重要。在表达设计者的艺术构想与创作构思之初,往往先从画图人手。具体地讲,也就是先画数量众多的草图,而后是平面、立体等制图步骤,再后是表现最后艺术效果的园林景观效果图、鸟瞰图等最后定稿的绘画。
  二、园林设计图常用的表现形式及要求
  园林规划设计中,设计图常用的表现形式有景点效果图、鸟瞰图,它们可以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效果。这些都需要设计者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表现技能才能完成。尤其是鸟瞰图,其画面形象的准确性与真实感要求颇高,必须尽可能地忠实于客观,尽可能地符合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效果,它不能像纯绘画创作那样带有主观随意性,更不能离开设计意图用写意变形的方法来表现对象。因此,绘画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要了解透视规律,掌握形体比例、结构及构图法则等。

前言/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园林事业加大发展,现代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步人快速发展轨道,并进入了创造辉煌的新时期,我国正在向生态园林的规划目标积极迈进。
  在新形势下,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园林后续人才的培养自然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园林美术》是我们为培养园林行业相关专业人才,专门编写的一本针对职业院校园林专业学生的美术课程教材,它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及中职的园林专业学生使用。
  《园林美术》教材根据园林环境规划(绿化)设计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美术教学内容,学以致用,为将来从事园林设计打下一定的美术专业基础。
  全书分6章:第1章概述,简单阐述了园林美术和美术的关系,以及美术对于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性;第2章素描,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第3章色彩,帮助学生认识色彩规律,把握色彩性能和色彩调配能力;第4章园林风景画的表现,本章重点放在简单、快速的淡彩风景表现技法上,为将来从事园林设计景观效果图绘制打下基础;第5章构成和基础图案,了解构成的形态元素和构成形式法则,构成设计原理和图案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第6章美术字,掌握基本美术字的写法和艺术创新字体技法,学习美术字在园林手绘设计图中的使用和在园林景观中的标识、标注作用。
  本教材由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邵黎明担任主编。具体编写工作分工如下:第1章由许崇杰编写,第2章由宋卫红编写,第3章、第5章、第6章由邵黎明编写,第4章由邵黎明、高钰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多方面了解目前园林用人单位对于人才使用的要求,经过中职园林专业教学研讨及项目式教材建设会议的认真讨论后设置了相关的教材内容。为了使教材内容更充实、更符合实际需求,我们参考和借鉴了有关专业书籍和教材,也得到了部分老师和专业设计人员的大力支持。上海交通大学顾惠忠教授在百忙中抽空为本教材进行审核,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王敏老师、上海园林设计院顾霞霞工程师都为我们教材编写提供了很多帮助,书中有些例图采自学生们的作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一些缺点和不当之处,敬请有关同行与师生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完善。
《园林艺境: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 一、 传承与创新:中国园林艺术的千年回响 中国园林,是东方哲学与艺术的集大成者,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古绝唱。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花草树木的堆砌,更是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抒发情怀的艺术载体。从汉代的宫苑,到唐宋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再到明清苏州园林的精致典雅,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脉络清晰而丰富,每一次的演进都凝聚着时代的审美趣味与人文精神。 《园林艺境》一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追溯中国园林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园林风格的演变,从皇家园林的气势恢宏、皇家气象,到文人园林的清雅脱俗、意境深远,再到寺庙园林的庄严肃穆、宗教哲思,以及江南私家园林的玲珑别致、曲径通幽。通过对典型园林实例的分析,例如北京故宫的皇苑气魄,承德避暑山庄的满蒙风情,苏州拙政园的叠石理水,杭州灵隐寺的禅宗意境,我们将领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书不仅关注园林的宏观布局与意境营造,还将深入剖析构成园林之美的微观元素。我们将研究山石的叠置技艺,如何通过“掇、插、嵌、砌”等手法,将平凡的石头赋予生命与气韵,勾勒出山峦起伏、岩石峥嵘的自然意境;我们将探讨水体的运用,从静谧的池塘、潺潺的溪流到磅礴的瀑布,水与山石的 interplay 构成了园林中最灵动的风景;我们将品味植物的配置,了解不同花木的形态、色彩、季节性变化,以及它们如何与建筑、山石相互映衬,营造出四季皆有景的园林画卷。 更重要的是,《园林艺境》将视角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探讨园林艺术与中国哲学、文学、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的深刻联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如何体现在园林的布局与意境之中?古典诗词中的山水意象,如何在园林中得到具象的呈现?水墨画的写意手法,又如何启迪了园林的构图与留白?通过这些跨学科的视角,读者将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园林为何能成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为何能成为中国人心灵栖息的家园。 二、 空间与意境:园林构景的艺术密码 园林艺术的精髓在于对空间的巧妙运用与意境的深层营造。它并非简单的平面铺陈,而是通过虚实结合、抑扬顿挫、曲折回环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视觉与心理感受。 《园林艺境》将带领读者探索园林空间构成的艺术密码。我们将分析园林中“景”的构成要素,包括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廊桥、匾额、楹联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本书将重点阐述“借景”的艺术,如何将园外的山水、建筑等纳入园林景致之中,拓展空间视野,增加园林景致的深度与广度。同时,我们将深入探讨“对景”与“藏景”的手法,通过山石、树木的遮掩与引导,创造出“步移景异”的动态观赏体验,让游人在园中漫步,每一步都有新的发现,每一次都有新的惊喜。 意境的营造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园林艺境》将引导读者理解“意”与“境”的关系,即情与景的融合,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如何通过园林的景物表达出来。本书将分析园林中“框景”、“漏景”等构景手法,通过门洞、窗户、月洞等,将特定的景致框取出来,形成一幅幅精心设计的“画”。这些“画”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我们将讨论“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实景,如亭台楼阁、山石水体,是园林的基础;而虚景,如空地、水面、云雾,则通过留白、渲染,营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例如,一块看似空置的草坪,在合适的时机,可以成为映衬月色的绝佳舞台;一道潺潺的溪流,其源头与去向的模糊处理,更能引发人们对自然源流的遐想。 本书还将探讨园林中的“韵味”。“韵味”是一种难以言传的、超乎形质的感受,它可能源于一处雕梁画栋的古朴,可能源于一株苍劲挺拔的古树,也可能源于一处被岁月侵蚀的苔痕。这种“韵味”的形成,往往与园林的历史沉淀、文化内涵以及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息息相关。《园林艺境》将引导读者去感受、去体会、去品味园林中那份独属于东方美学的深邃意境。 三、 匠心与智慧:园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园林艺术的成就,离不开历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与创新智慧。从选址、布局到具体的施工工艺,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经验。 《园林艺境》将深入探究构成园林技艺的各个方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园林中叠石的技法,如“漏、透、瘦、皱”等美学原则,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叠石风格的差异。例如,苏州园林中对“漏、透、瘦、皱”的极致追求,其叠石作品往往造型奇特,如同天然的山石,富有生命力。 在水景的处理上,本书将探讨挖池、理水、筑堤等工艺,以及如何根据地形、水流情况,创造出自然而富有韵律的水景。从开阔的湖面到幽深的溪谷,水与岸线的结合,石块的点缀,无不体现着匠人的巧思。 植物的运用是中国园林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将分析植物的选择原则,如何根据园林的风格、意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乔木、灌木、藤本、地被等。同时,本书还将介绍植物的种植、修剪、养护等技艺,如“借枝”、“攀援”等手法,如何让植物更好地融入园林环境,展现其四季之美。 建筑在园林中起着点睛之笔的作用。本书将探讨园林建筑的类型,如亭、台、楼、阁、榭、廊、桥等,以及它们的选址、造型、装饰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我们还将分析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如何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此外,《园林艺境》还将关注园林中其他重要的技艺,如铺装、雕塑、匾额、楹联的制作与运用。这些细节之处,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园林的艺术品位与文化内涵。 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技艺,而是将技艺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例如,匾额上的题字,往往是点明园林意境、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而楹联则更是将诗词的韵味与园林的景致有机结合,增添了园林的文学色彩。 《园林艺境》强调的是一种“道”与“术”的结合。技艺是“术”,是具体的操作方法;而“道”,则是通过这些技艺所要达到的艺术境界与哲学追求。本书旨在引导读者不仅掌握园林技艺,更能领悟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与人文精神。 四、 现代视角下的园林传承与发展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如何让古老的园林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园林艺境》将以现代的视角,审视中国园林艺术的当下与未来。 本书将探讨如何将中国园林的优秀传统理念,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设计出既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又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园林空间?我们将分析当代景观设计中出现的“新中式”风格,探讨其对传统园林元素的应用与创新。 《园林艺境》还将关注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利用生态友好的材料,采用节水、节能的设计理念,打造绿色、健康的园林环境?本书将探讨植物的乡土化应用、雨水收集与利用、节能照明等方面的现代技术,并将其与中国园林的传统智慧相结合。 本书还将讨论园林在现代社会中的多元功能。除了传统的观赏休闲功能,园林在城市生态修复、社区文化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园林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 最后,《园林艺境》将强调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真正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深刻理解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观念与技术,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园林作品。本书鼓励读者,既要尊重历史,也要勇于探索,在继承中华优秀园林艺术的精髓的同时,为园林艺术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园林艺境: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是一本关于中国园林艺术的深度探索。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法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文化、关于哲学、关于生活态度的百科全书。通过阅读本书,您将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园林艺术之旅,领略中国园林独有的东方韵味与人文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正在考虑转行学习园林设计,但对课程设置感到迷茫的学生来说,这本《园林美术》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且具有前瞻性的框架。我特别欣赏它在基础理论与现代实践之间的平衡拿捏。它没有陷入纯粹的艺术说教,而是紧密结合了当代城市绿化、生态修复等实际需求。例如,书中对于本土植物的选择与应用,不仅考虑了观赏性,更深入探讨了其在维护成本、抗逆性以及对本地生物多样性贡献方面的价值。书中那些关于“场地精神”(Genius Loci)的论述,对我触动很大,它强调了设计必须深深扎根于场地的历史文脉和现有环境,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模板。这种尊重本土、注重可持续性的理念,在当今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我感觉作者在编写时,倾注了大量心血去梳理那些看似零散的知识点,让它们系统地汇集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设计思维流程,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导航图”。

评分

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经验的景观设计师,说实话,市场上同类的教材和参考书汗牛充栋,大多流于表面或过于陈旧。但翻开这本《园林美术》,我立刻感觉到一股清新的气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对“形式语言”的提炼和升华。不同于许多教材只是罗列“应该怎么做”,这本书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这样设计会产生某种心理感受”。它用清晰的线条和结构分析,解构了如何通过点、线、面、体块的组合,来引导人的视线流动,控制空间的压迫感或开阔感。其中关于“序列美学”的章节尤其精彩,它讲述了如何设计一条小径,让行走者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从幽闭到豁然开朗的层次变化,这种对空间叙事的掌控力,是区分匠人和艺术家的关键。对我个人而言,它像是一次对既有知识体系的“再清洗”,促使我跳出固有的设计习惯,用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我手头上的项目。

评分

我之前参加过一些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讨会,深感现代设计往往与地方传统脱节。因此,当我看到这本教材中对传统造园哲学中有别于西方现代主义的独特见解时,感到非常振奋。书中对“含蓄”和“留白”在园林空间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不仅仅是一种审美取向,更是一种东方思维模式的体现——即空间中的“无”比“有”更重要。作者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界面的虚化(如使用通透的竹篱或水雾)来模糊室内外的边界,营造出无限延伸的意境。这种对边界模糊性的探讨,对于当前我们致力于推动“海绵城市”和生态渗透的理念来说,提供了极富启发性的历史参照和理论支撑。它提供了一种超越单纯美观的视角,将园林视为承载文化记忆和生态功能的复合载体。

评分

老实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找一些好看的园林图片来装饰我的博客,但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几乎可以被视为一本关于“视觉修辞学”在户外空间中的应用指南。我关注的重点可能更偏向于感官体验和色彩心理学。书中对于中国传统“借景”手法的阐释,简直是一堂生动的视觉魔术课,它展示了如何巧妙地利用远处的山峦、邻近的建筑或一棵姿态优美的树作为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关于材质肌理的对比分析也极其到位,粗粝的石材如何衬托出光滑的苔藓,温润的木材如何平衡冷峻的水体,这些细微的差别被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虽然书名里带着“规划教材”的字样,但它的可读性极强,即便是毫无专业背景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无穷的乐趣,它成功地将那些学院派的理论用大众能够理解的语言重新包装了一遍。

评分

这本关于园林美术的规划教材,从我一个业余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个在城市中努力寻找一处绿意的普通市民的角度来看,它简直就是一本打开新世界的钥匙。我一直觉得园林设计就是把花花草草规整地摆放一下,有点像给花园做造型,但读完这教材后,我才明白其中蕴含的哲学和美学原理是多么深邃。它不光是教你如何搭配色彩和形态,更是引导你去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书中对不同地域园林风格的剖析,比如苏州园林的“咫尺之内再造乾坤”那种精妙的移步换景,和西方古典园林的对称、秩序之美,都有详尽的对比和图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光影在园林空间中的作用,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露水如何折射出宝石般的光芒,以及黄昏时分,树影在水面投下的婆娑舞姿。这已经超出了技术层面,上升到了诗意的层面,让我每次路过公园时,都会不自觉地停下来,细细品味那些过去被我忽略的细节。它成功地将一门专业课程,转化为一种可以被大众欣赏和理解的生活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