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选集,包括了毛ze dong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 ze dong 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过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作,都经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下面有几点属于出版事务的声明:
第yi,现在出版的这个选集,还是不很完备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文献的毁灭,由于在长期战争中革命文献的散失,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找到毛ze dong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别是毛ze dong同志所写的许多书信和电报(这些在毛ze dong同志著作中占很大的部分)。
第二,有些曾经流行的著作,例如《农村调查》,遵照著者的意见,没有编入;又如《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也遵照著者的意见,只编进了其中的第yi章(即《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
第三,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第yi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
第四,本选集有两种装订的本子。一种是各时期的著作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四卷本的第yi卷包括第yi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
第yi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
组织起来
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
“糟得很”和“好得很”
所谓“过分”的问题
所谓“痞子运动”
革命先锋
十四件大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
一 国内的政治状况
二 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三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
四 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
五 经济问题
六 军事根据地问题
井冈山的斗争(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割据地区的现势
军事问题
土地问题
政权问题
党的组织问题
革命性质问题
割据地区问题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
关于单纯军事观点
关于极端民主化
关于非组织观点
关于绝对平均主义
关于主观主义
关于个人主义
关于流寇思想
关于盲动主义残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九三0年一月五日)
反对本本主义(一九三0年五月)
一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二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三 反对本本主义
四 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五 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
六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七 调查的技术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二日)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一九三三年十月)
我们的经济政策(一九三四年一月)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
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共和国
国际援助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五六年十二月)
第yi章 如何研究战争
第yi节 战争规律是发展的
第二节 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
第三节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第四节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
第三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
第yi节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第三节 由此产生我们的战略战术
第四章 “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
第五章 战略防御
第yi节 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
第二书 反“围剿”的准备
第三节 战略退却
第四节 战略反攻
第五节 反攻开始问题
第六节 集中兵力问题
第七节 运动战
第八节 速决战
第九节 歼灭战
关于蒋介五声明的声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九三七年五月三日)
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的目前发展阶段
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
我们的领导责任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九三七年五月八日)
和平问题
民主问题
革命前途问题
干部问题
党内民主问题
大会的团结和全党的团结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
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
一 两种宇宙观
二 矛盾的普遍性
三 矛盾的特殊性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五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七 结论
第二卷
抗日战争时期(上)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反对自由主义(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和英国记者贝特的兰的谈话(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五日)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五月)
论持外战(一九三八年五月)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四日)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五日)
战争和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
五四运动(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
青年运动的方向(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
反对投降活动(一九三九年六月三十日)
必须制裁反动派(一九三九年八月一日)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
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共产党人》发刊词(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
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九三九年十月一日)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九年十二月)
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纪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新民主主义论(一九四0年一月)
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一九四0年一月二十八日)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一九四0年二月一日)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一九四0年二月一日)
《中国工人》发刊词(一九四0年二月七日)
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九四0年二月七日)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九四0年二月二十日)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一九四0年三月六日)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九四0年三月十一日)
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一九四0年五月四日)
团结到底(一九四0年七月五日)
论政策(一九四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为皖南事变发表命令和谈话(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日)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一九四一年三月十八日)
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一九四一年五月八日)
第三卷
这一卷包括毛ze dong在抗日战争后期,即1941年3月至1945年8月所作的31篇著作。
抗日战争时期(下)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
序
跋
改造我们的学习(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
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六日)
整顿党的作风(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
反对党八股(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四二年五月)
引言
结论
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九四二年九月七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二日)
祝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六日)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九四二年十二月)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
质问国民党(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二日)
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一九四三年十月一日)
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
(一九四三年十月五日)
组织起来(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学习和时局(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二日)
附录: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
为人民服务(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一日)
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
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一九四五年一月三十一日)
两个中国之命运(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一 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
二 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
三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中国问题的关键
走着曲折道路的历史
人民战争
两个战场
中国解放区
国民党统治区
比较
“破坏抗战、危害国家”的是谁?
所谓“不服从政令、军令”
内战危险
谈判
两个前途
四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我们的一般纲领
我们的具体纲领
中国国民党统治区的任务
中国沦陷区的任务
中国解放区的任务
五 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
愚公移山(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
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一九四五年七月十日)
评赫尔利政策的危险(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二日)
给福斯特同志的电报(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九日)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
第四卷)
【目录】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
蒋介石在挑动内战(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一九四五年八月)
一、八月十三日的电报
二、八月十六日的电报
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
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评的通知(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关于重庆谈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
国民党进攻的真相(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五日)
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七日)
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关于目标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一九四六年四月)
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日)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一九四六年八月六日)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九四六年九月十六日)
美国“调解”真相和中国内战前途(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三个月总结(一九四六年十月一日)
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
中共中央关于暂时放弃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两个文件(一九四六年十一日、一九四七年四月)
一、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八日的指示
二、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的通知
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一九四七年四月十五日)
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九四七四月十五日)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一九四七年九月一日)
中国人民**宣言(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
中国人民**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
拿到这本《毛泽东选集》(普及本1-4卷)91年典藏版,我的心情挺复杂的。翻开书页,那特有的纸张味道扑面而来,瞬间将我拉回了那个年代。尽管我并非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但翻阅这些文字,总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那些词句,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时代的脉搏,是那个特定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与呐喊。我尤其对其中关于革命斗争的论述印象深刻,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那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当然,对于某些观点,我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疑问,但正是这种阅读过程中的互动与碰撞,才让思想变得更加活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今天国家面貌的重大事件的根源。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更愿意从中汲取智慧,思考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发扬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这本91年典藏版的《毛泽东选集》(普及本1-4卷),对我来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阅读经历。作为一名对中国近现代史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脉络。这套书的普及本形式,使得内容更易于理解和传播,而典藏版的质感则增添了其收藏价值。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论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试图从中理解,在那个复杂的社会变革时期,是如何构建一种能够团结最广泛力量的政治模式。这本书没有给我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问题,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喜欢这种“实战性”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去思考当时人们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奋斗,来寻找出路。这本书,让我对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有了更深的敬意,也对其中蕴含的智慧有了更深的领悟。
评分拿到这本《毛泽东选集》(普及本1-4卷)91年典藏版,我首先被它的“收藏”价值所吸引。作为党政书籍的收藏者,我深知这类典藏版的稀缺性和历史意义。这本32开的普及本,精巧的尺寸和典雅的装帧,都使其成为书架上的一抹亮色。翻开书页,我更关注的是其中所包含的“文集语录箴言”。我喜欢从中选取一些有启发的段落,作为每日思考的素材。那些简练却富有力量的语句,常常能在我迷茫时点亮一盏灯,给我方向和力量。例如,其中关于“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一直是我为人处世的准则。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领导者如何通过深刻的洞察和精辟的语言,来凝聚人心,指导行动。对于我这样的收藏者来说,这不仅是一件藏品,更是一份精神的财富,它教会我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寻觅那些永恒的智慧。
评分这次购得的《毛泽东选集》(普及本1-4卷)91年典藏版,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诸多惊喜。首先,其32开的尺寸设计非常人性化,无论是随身携带还是在家阅读,都显得格外便利,没有丝毫的负担感。书的装帧也相当考究,典藏版的质感确实非同一般,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价值感。更重要的是,它所收录的内容,经过时间的沉淀,愈发显露出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论述,那些关于土地改革、经济发展、群众路线的策略,对于理解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品味那些精炼的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这不仅仅是一本政治读物,更是一部思想的宝库,它鼓励人们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引导人们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真理。
评分当我第一次捧起这本《毛泽东选集》(普及本1-4卷)91年典藏版时,一种久违的仪式感油然而生。91年的典藏版本,似乎自带了一种历史的温度,书页泛黄,散发着淡淡的书香,仿佛每一页都承载着过往的印记。我是一个对历史文献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而这套书无疑满足了我对那个时代文献的某种“情结”。在阅读过程中,我被其中描绘的时代图景所深深吸引。那些关于战略战术的论述,虽然年代久远,但其清晰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即使放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也依然有着启发意义。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智慧和勇气,才能在那个充满挑战的年代,指引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这本书,与其说是提供答案,不如说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它鼓励我去审视历史,去理解那些塑造我们国家命运的宏大叙事。对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体验。
评分书看了还是不错,比较喜欢,又考完了还会再买新书。
评分今天到货,看了一下,很好,质量不错,内容不错
评分真的好,毛爷爷生日那天收到了
评分东西很好,非常划算,值得购买
评分好看?
评分是书,能看就行,从下单到收货用时整整一周!
评分非常不错,伟人的艰苦年代思想带来了我们这一代的强大,幸福,超值,佩服。
评分不是32k,
评分没事多看看书还是可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