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首调版视唱练耳教程
原价:41.00元
作者:孙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040207910
字数:
页码:293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621kg
编辑推荐
《首调版视唱练耳教程(上册)(第2版)》是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内容提要
《首调版视唱练耳教程(上册)(第2版)》分上下两册。上册着重解决首调唱名法的读谱技能,并从简单的音乐知识入手,分为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三个模块,使学习者凭听觉去感受音乐作品声音的形态、节奏的律动、强弱的变化、音乐的对比等。下册主要是在上册的基础上进行变化音与转调的学习,通过助音型、经过音型、跳进音型等训练,在调式音级的控制下理解和掌握调式变音。在进行每项新的教学内容时,书中首先以感受音乐为基础,对该项内容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特性等进行说明,然后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从实际音乐中体会并掌握音乐诸要素的功能。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唱名思维多是首调,但首调的视唱练耳教材却不多,《首调版视唱练耳教程(上册)(第2版)》是为读者献上的一本首调唱名法教材,每章都有简要的理论提示和实践的演练过程,很容易入门,书中选用了大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或片断为训练素材,同时还配备了音响资料与教学范例,是各类音乐艺术院校、普通高校用首调唱名法进行视唱练耳教学的实用教材。
《首调版视唱练耳教程(上册)(第2版)》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也适合广大音乐爱好者使用。
目录
如何理解和使用这本书
第一章 走进音乐
一、音乐的节奏
(一)二分、四分、八分音符及休止符、2/4拍子
(二)4/4拍子、附点四分音符与全音符、全休止符
(三)附点二分音符、3/4拍子
二、音乐的旋律
(一)七个基本音级与键盘图
(二)七种音位、一种结构
(三)首调唱名法识五线谱
第一种音位
(四)以下加一线为do,c、#c、bc大调自然大调式
(五)以下加一线为do,a、#a、ba三种小调式
(六)以下加一线为do,五种五声调式
三、音乐的和声
(一)大、小二度
(二)大、小三度
(三)纯五度
(四)纯一度、纯八度
(五)大、小三和弦
第二章 走进音乐
一、音乐的节奏
(一)十六分音符及休止符、附点八分音符
(二)切分节奏
(三)2/4、3/4、4/4拍子中的基本节奏
二、音乐的旋律
第二种音位
(一)以二线为d0,G、bG自然大调式
(二)以二线为do,e、be三种小调式
(三)以二线为do,五种五声调式
第三种音位
(四)以第一间为do,F、#F自然大调式
(五)以第一间为do,d、#d三种小调式
(六)以第一间为do,五种五声调式
三、音乐的和声
(一)纯四度
(二)大、小六度
(三)大、小六和弦
(四)大、小四六和弦
第三章 走进音乐
一、音乐的节奏
(一)三连音
(二)弱起小节
(三)3/8拍子中的基本节奏
二、音乐的旋律
第四种音位
(一)以第四线为do,D、bD自然大调式
(二)以第四线为do,b、bb三种小调式
(三)以第四线为do,五种五声调式
第五种音位
(四)以第三线为d0、bB、B自然大调式
(五)以第三线为do,g、#g三种小调式
(六)以第三线为do,五种五声调式
三、音乐的和声
(一)三全音(增四、减五度)
(二)减三和弦
(三)减六和弦
(四)减四六和弦
第四章 走进音乐
一、音乐的节奏
(一)2/2、3/2、4/2拍子
(二)附点全音符、倍全音符及倍全休止符
(三)2/2、3/2、4/2孚拍子中的基本节奏
二、音乐的旋律
第六种音位
(一)以第二间为do,A、bA、C自然大调式
(二)以第二间为do,a、#f、f三种小调式
(三)以第二间为do,五种五声调式
第七种音位
(四)以第一线为do、bE、E自然大调式
(五)以第一线为do、c、#c三种小调式
(六)以第一线为do,五种五声调式
三、音乐的和声
(一)大、小七度
(二)音程的转位
(三)增三和弦、增六、增四六和弦及其解决
(四)大、小、增、减和弦原、转位的综合练习
附录一: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指挥图示
附录二:音响目录(mp3格式)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孙虹,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曾任中国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香港耀中教育机构音乐总监。先后执教于北京艺术学院附中、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香港耀中教育机构。 在视唱练耳专业教学、儿童听觉训练教学及学术研究方面成绩显著。主持制定的《视唱练耳分级制教学大纲》,2005年获北京市视唱练耳精品课程奖。在国内率先采用“视唱练耳专业音乐会”和“比赛”的教学形式,广获好评。 编著出版有《练耳初中级教程》、《视唱练耳》、《儿童音乐基础教程》、《视唱练耳分级教程》(共八级,任副主编,本套教程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等十余部教程和多盘CD和VCD教学片。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由于调式变音对调式自然音有着强烈的依附性,因此,在进行变化音类型的视唱训练时,应首先构建调式自然音的“框架”,并依据调式变音对自然音的“导音”倾向规律,微调其音高,以形成对变音的音准控制。该教程中提供的操作方式为:
助音型:在首先唱稳定自然音框架中两个音的基础上,利用变音对自然音级的依附性,引入具有导音意义的变音,以形成对自然音的倾向,并按五度律的小半音处理音准,突出变化助音对调式自然音的装饰辅助作用。
经过音型:在把握自然音框架的基础上,根据音的倾向关系,引入具有临时导音意义的变音,同时,按照五度律的小半音处理小二度关系的变音音准,并注意对比由此形成的增一度关系之间的五度律大半音关系,以加深对于五度律大、小半音的听觉感受,更好地把握变化经过音的音准尺度。
跳进音型:由于跳进变音的类型多样,故调式自然音框架的构成应依据具体音型而定,一般以变音所倾向的自然音级为框架的骨干音,调式变音在调式自然音的基础上引出,并与自然音形成具有导音意义的音级倾向关系,其音准的处理方法与变化助音相同。
要形成对转调旋律的音准控制,首先应分析转调过程中暗示调性变化的特征音及其倾向性,并按各自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在转调的衔接处,基本上应以十二平均律调整其音高。一般不换调号的短暂转调可以不换唱名;换调号时,可以换唱名。
在以导音形式进入新调主音时,应按五度律进行微调,以体现其倾向性。进入新调后,即以新调的主和弦为轴心,在新的调性领域,依据其调式音级的功能规则,建立新调的调式音级倾向关系和音高感,以形成对新调旋律音准的准确把握和调性控制。
在调性音乐中,推动音乐运动的基本力量即稳定与不稳定、紧张与松弛的矛盾。这一矛盾体现在调式中,则是由其调式音级相互间特有的功能规则,即不稳定音级对稳定音级的固定倾向关系而形成的。正是调式音级间的这种功能规则及其在相互关系作用下形成的对调中心音(即主音)的倾向,构建起稳固的调式体系,并显示其严谨而丰富的结构内涵。
序言
《中国古代文学赏析》 一、 煌煌中华,文脉悠长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情感的璀璨结晶,是历史长河中一颗颗闪耀的明珠。从先秦诸子的哲学思辨,到唐诗宋词的婉约豪放,再到明清小说的波澜壮阔,一代代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抒发着丰富细腻的情感,构建了宏大瑰丽的文学世界。 《中国古代文学赏析》一书,旨在带领读者走进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学殿堂,去感受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体味深邃的思想内涵,领略精妙绝伦的艺术技巧。本书并非枯燥的学术论文集,也不是简单的文学史堆砌,而是以一种亲切、深入、富有启发性的方式,精选了各个时期、各种体裁的代表性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赏析,力求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 二、 穿越时空,品读经典 本书的编排,遵循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却又跳脱出僵化的时代表述,而是以“主题”和“体裁”为线索,将不同时代的优秀作品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文学单元。 1. 诗歌的璀璨星河: 先秦诗歌: 从《诗经》中质朴的民歌,到屈原《离骚》中浪漫主义的激昂,本书将带领读者领略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瑰宝。我们将一起品味《关雎》的纯真爱情,《蒹葭》的朦胧意境,以及屈原《离骚》中忧国忧民、孤芳自赏的复杂情感。我们会探讨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汉魏六朝诗歌: 曹操的“短歌行”,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曹植的“洛神赋”,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绝美;以及陶渊明的田园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作品的时代烙印,以及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玄言诗、山水诗等不同流派的演变。 唐诗的黄金时代: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群星璀璨,风格多样。我们将重点赏析李白的浪漫飘逸,“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杜甫的现实沉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悯;白居易的通俗写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同时,也会涉及王维的诗画结合,李商隐的朦胧婉约,以及边塞诗、田园诗等不同题材的杰作。本书将侧重于分析诗人的人生态度、情感表达,以及诗歌在音韵、意象、用词等方面的精妙之处。 宋词的婉约豪放: 宋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音乐性和情感表达力,俘获了无数读者的心。我们将深入品读苏轼的豪放旷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浑;辛弃疾的爱国悲壮,“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激昂;李清照的婉约细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哀愁。本书将着重分析宋词的格律变化,词牌的特点,以及词人在不同人生境遇下的情感抒发。 2. 散文的千年回响: 先秦散文: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孟子》中的政治理想,《庄子》中的逍遥游,这些充满哲理的散文,不仅是思想的宝库,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本书将选取这些著作中的精彩篇章,解读其思想精华,体会其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 两汉散文: 司马迁《史记》中的叙事之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雄心;以及诸如《鸿门宴》等精彩的叙事散文。本书将带领读者领略史家之笔的雄浑与厚重。 唐宋古文运动: 韩愈的“文以载道”,柳宗元的“厉行散文”,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极大地推动了古文的发展。本书将赏析他们的代表作品,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体会其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和雄健的文风。 明清小品文: 袁宏道、张岱等人的小品文,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情趣,抒发个人感悟,展现了另一种雅致的散文风格。本书将选取这些作品,体会其“真、趣、情”的独特魅力。 3. 小说的波澜壮阔: 唐传奇: 《莺莺传》、《李娃传》等,这些早期小说,已经展现出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为后世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将分析其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的特点。 明清小说: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黄金时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家族,构成了中国小说的巍峨高峰。本书将对这些名著进行深入的赏析,例如: 《三国演义》: 乱世英雄的史诗,权谋斗争的教科书。我们将分析其人物塑造的典型性,如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义,曹操的奸雄。 《水浒传》: 绿林好汉的悲歌,民间反抗精神的赞歌。我们将探讨其“逼上梁山”的社会根源,以及一百零八将的鲜明个性。 《西游记》: 奇幻瑰丽的神魔小说,寓言式的宗教哲学。我们将分析其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如孙悟空的叛逆与成长,唐僧的坚定与软弱。 《红楼梦》: 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脂粉奇谈下的深刻洞察。我们将细致品味曹雪芹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细腻刻画,对封建大家族由盛转衰的精准描摹,以及其中蕴含的悲剧美学。 其他小说: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其独特的志怪风格,展现了人鬼情未了的民间传说。本书也将对其进行精彩的解读。 4. 戏剧的悲欢离合: 元杂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其“飞砂走石,血溅白练”的艺术想象,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控诉。本书将分析元杂剧的结构特点、表演形式,以及其代表作的深刻主题。 明清传奇: 汤显祖的《牡丹亭》,其“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挑战。本书将赏析这些作品的唱词、表演,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 赏析的深度与广度 本书的赏析,不仅仅停留在对作品内容的复述,而是力求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 时代背景与社会思潮: 每一部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本书将深入剖析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作者所处的社会思潮,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作者生平与创作心路: 作者的个人经历、人生际遇,往往是其创作灵感的源泉。本书将适时介绍作者的生平,解读其创作背后的情感驱动和思想轨迹。 艺术手法与审美意境: 诗歌的炼字,词的用韵,散文的结构,小说的叙事,戏剧的冲突,本书将细致分析各种文学体裁所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夸张、对比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共同营造出作品的独特审美意境。 语言特色与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的精炼与韵味,词汇的丰富与变化,本书将带领读者领略其中蕴含的独特魅力,并挖掘作品中折射出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如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以及民间的风俗习惯。 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超越时代的思想价值。本书将探讨作品中的人生哲理、道德观念、社会批判等,并尝试将其与当代的社会现实进行联系,引发读者的思考。 四、 启迪智慧,滋养心灵 《中国古代文学赏析》一书,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指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通过阅读这些跨越千年的经典,读者可以: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如何深入理解作品,如何辨识艺术特色,如何品味语言之美。 丰富人文素养: 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思想,构建更广阔的知识视野。 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在与古人的精神对话中,感受人生的美好与深刻,滋养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激发创作灵感: 学习古人的表达方式,借鉴其艺术技巧,或许也能在自己的文字中找到新的灵感。 五、 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座永不枯竭的宝藏。它承载着民族的记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翻开《中国古代文学赏析》,就如同推开了一扇通往古老东方文明的窗户。愿本书能成为您探索中国古代文学世界的美好向导,让您在字里行间,感受千年文脉的温度,品味古人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世界。让我们一起,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沉醉,获得属于自己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