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地控制疫病,我们根据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和实践的体会,组织了相关技术人员,从我国养鸭业疫病频发的原因、疫病发生的特点、疫病的诊断、治疗及综合预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突出实用性是《现代养鸭疫病防治手册》的特色,使读者阅读后能真正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做到有源可查,有据可依。但必须指出的是,兽医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在使用每一种药物之前,必须要阅读产品说明书以确认药物的用量、用药方法、所需用药的时间及禁忌等。本书由王桂芬、陈宗刚主编。
**章 鸭疫病发生的特点
**节 鸭疫病的种类
第二节 鸭疫病发生的特点
第三节 鸭疫病的发生规律
一、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规律
二、寄生虫性疾病的发生规律
三、营养代谢病的发生规律
四、中毒病的发生规律
第二章 鸭场疫病的综合防控
**节 鸭场环境的综合控制
一、场址的选择和布局控制
二、科学的饲养管理
三、消毒控制
四、做好基础免疫
五、药物预防
第二节 发生烈性传染病时的扑灭措施
第三章 鸭疫病的诊断
**节 鸭疫病的检查
一、临床体征检查诊断
二、临床剖检诊断
第二节 病料的采取、保存
第四章 鸭疫病的用药方法
**节 禽药的剂型与剂量
一、禽药的剂型
二、禽用药物的剂量
第二节 禽药的用药方法
一、禽的用药特点
二、禽场常用药物
三、鸭的给药方法
四、保健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五、药品保管方法
第五章 鸭场常见疫病的防治
**节 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一、鸭瘟
二、禽流感
三、番鸭细小病毒病
四、雏番鸭小鹅瘟
五、病毒性肝炎
六、番鸭“花肝病”
七、副黏病毒病
八、出血症
九、鸭“白点病”
十、产蛋下降综合征
十一、冠状病毒性肠炎
十二、传染性法氏囊病
十三、鸭痘
十四、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
第二节 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
一、大肠杆菌病
二、传染性浆膜炎
三、禽霍乱
四、沙门菌病
五、链球菌病
六、葡萄球菌病
七、曲霉菌病
八、衣原体病
九、慢性呼吸道病
十、念珠菌病
十一、变形杆菌病
十二、嗜水气单胞菌病
十三、结核病
十四、伪结核病
十五、坏死性肠炎
十六、鸭丹毒
十七、李氏杆菌病
十八、螺旋体病
第三节 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一、球虫病
二、绦虫病
三、蛔虫病
四、棘头虫病
五、棘口吸虫病
六、舟形嗜气管吸虫病
七、腮丝虫病
八、血吸虫病
九、隐孢子虫病
十、住白细胞虫病
十一、次睾吸虫病
十二、背孔吸虫病
十三、前殖吸虫病
十四、东方杯叶吸虫病
十五、羽虱
十六、禽蜱
第四节 常见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一、维生素A缺乏症
二、维生素B1缺乏症
三、维生素B2缺乏症
四、维生素B12缺乏症
五、维生素D缺乏症
六、硒一维生素E缺乏症
七、维生素K缺乏症
八、钙、磷代谢紊乱症
九、鸭骨短粗病
十、脂肪肝综合征
十一、佝偻病
十二、腹水综合征
十三、蛋白质缺乏症
十四、痛风
第五节 常见中毒性疾病的防治
一、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二、黄曲霉素中毒
三、棉籽饼中毒
四、菜籽饼中毒
五、亚硝酸盐中毒
六、食盐中毒
七、有机磷农药中毒
八、呋喃唑酮中毒
九、磺胺类药物中毒
十、恩诺沙星中毒
十一、喹乙醇中毒
十二、硫酸铜中毒
十三、高锰酸钾中毒
十四、一氧化碳中毒
十五、氨气中毒
十六、氟中毒
第六节 鸭场其他疾病的防治
一、异食癖
二、中暑
三、应激性综合征
四、感光过敏症
五、阴茎垂脱
六、脱肛
七、软脚综合征
八、皮下气肿
附录 公鸭阉割术
参考文献
实用性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现场紧急处置流程图”的那几页。作者用流程图的形式,清晰地列出了在发现疑似疫病爆发初期,从隔离、采样、上报到初步消毒处理的一系列标准操作步骤(SOPs)。这些步骤描述得极其细致,连防护用品的穿戴顺序都考虑到了,完全可以打印出来贴在工作间里直接使用。它把复杂的临床决策过程,简化成了可执行的、不容出错的行动指南。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即插即用”的工具价值,是任何理论说教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专业。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而富有经验感,读起来就像是经验丰富的老兽医在与你面对面交流。没有过多的晦涩术语堆砌,即使是涉及到复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作者也能用通俗易懂的类比来阐述清楚其在活体中的实际效果和局限性。特别是关于“非药物干预措施”那一章,作者分享的许多“土办法”或者说是基于长期观察总结出的经验技巧,比如通风湿度的微妙调控对呼吸道疾病的抑制作用,这些往往是标准教科书里找不到的“真知灼见”。这些融入了岁月沉淀的实用智慧,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一线摸爬滚打的养殖户来说,比任何昂贵的设备或新药都来得更实在、更贴心。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结构设置非常巧妙,它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按病种”罗列的僵硬结构,而是巧妙地将“诊断技术”、“防控策略”和“药物作用机制”穿插进行。例如,在讨论肠道疾病的章节中,作者会立即穿插讲解当前最先进的粪便微生物组分析技术如何辅助诊断,而不是将诊断技术放在书的后半部分单独介绍。这种相互印证、融会贯通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内化效率。它促使读者在学习每一个具体疾病时,都能从宏观的流行病学、微观的病理生理学以及现代化的检测手段三个维度进行全面思考,培养了一种系统性的疫病管理思维,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排版简直是一场视觉享受!色彩搭配既专业又不失亲和力,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让人一眼就能抓住重点。特别是那些彩色的病理切片和病鸭的清晰照片,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展示,为我们这些业余养殖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细节上的把控,比如字体选择的易读性,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都体现出作者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为读者着想的匠心。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参考资料,而是一本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阅读体验的提升。即便是对复杂的生物学概念,作者也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进行了解释,让人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这对于需要经常翻阅工具书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它完全超越了我对一本“手册”的预期。作者没有停留在表面的症状描述和简单用药建议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当前鸭群中新出现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环境诱因。其中关于免疫学前沿进展的论述,尤其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传统的疫苗方案在某些特定时期会失效,并提供了基于血清学监测数据的个性化免疫策略。对于我们这种追求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养殖场来说,这种前瞻性的指导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从被动应对疾病转变为主动防控风险。内容组织严谨,引用了大量近年来的国内外权威研究成果,体现了作者紧跟学术前沿的严谨学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